bsp; 阿备见了也很高兴,又要再给秦父喂热水,但秦父却摇了摇头,主动避开了阿备递过来的调羹。
秦父留恋地望着阿备手里的热水,叹道:“这热水这么甜,怕是加了蜂蜜吧。”
阿备道:“不是,是加了石蜜。”
石蜜就是甘蔗汁熬干后形成的固体。这东西比蜂蜜方便携带、热量高,是野外旅行应对不时之需的好东西,因此阿备在朐县专门买了一大葫芦。
秦父身体虚弱,固然是因为身患重病,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饥饿。毕竟东汉末年,天灾频发,粮食绝收都是常态,普通人尚且饥一顿饱一顿,更何况是身患重病之人呢?
因此在将秦父送到淳于县的医馆中之前,阿备自作主张先给他喂上一碗浓浓的糖水,把营养吃进去、把底子提上来。之后无论医者是要下药还是要施针,秦父的病都能好得更快一些。
阿备的猜想很快得到了应验。秦父在喝了热糖水之后果然醒了过来,中气也足了很多。
另一边,听到阿备说出“石蜜”两个字,秦父和秦孝俱是一怔,心中大为感动。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无论中外,蔗糖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哪怕在一千两百年后的英国,蔗糖也是只有王室、大主教、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40-50(第3/15页)
爵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的珍宝。
而虽然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种植甘蔗的记载,但用甘蔗汁熬制石蜜的技术到汉末才从印度传到中国。对于现在的汉朝人来说,石蜜也是一种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珍贵食物。
对于普通的东汉百姓来说,他们寻常能接触到的甜味剂仅仅是只有微微甜味的麦芽糖。要想再吃得甜一些,那就得咬牙攒钱买蜂蜜。至于石蜜,则是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好东西。
本来,秦父在喝了糖水后,从甜度上来判断是刘备在水里加了蜂蜜,已经十分感动。如今听到热水里加的竟然是更加珍贵的石蜜,心中的触动更是到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步。
秦父抬眼望着面前这个端着石蜜水、丰神俊朗的少年,恍惚之间以为自己见到了下凡的神仙。如果他不是神仙,又怎么会有如此的善心舍得用珍贵的石蜜来拯救他一个生命垂危且毫无价值的普通老人呢?
“老朽、老朽已经是没救了,恩公何必浪费石蜜呢?”大滴大滴的热泪从秦父的眼眶中滚落而下,顺着脸上的皱纹向着四周肆无忌惮的流动,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做‘涕泗横流’。
他颤颤巍巍地伸出满是老茧的手,不住地将盛着热糖水的碗往远离自己的方向推,心疼地道:“恩公快把这石蜜水收起来吧,切莫再浪费了。”
对于普通的穷苦人家来说,或许向来都是如此——物件的价值比自己的命还要贵重。
迅哥的小说《风波》中女儿六斤不小心打破了碗,父亲七斤抬手就是狠狠地一巴掌。打完女儿之后,七斤捧着碗心疼不已,一点都不关注刚刚那一巴掌是不是把女儿的耳朵打聋了。
此时的秦父也是同样的心态。石蜜太过贵重,自己的一条老命则根本不值钱。自己怎么配享用这样珍贵的石蜜水呢?自己喝了,那就是天大的浪费,是造孽啊!
阿备大概了解秦父的这种心理,但是他却一点也不认同。对于从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他来说,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只有人,人是一切的目的。天地万物都应该为人所用,而人不应该为外物而被放弃。
于是,阿备不仅没有收回热糖水,反而打开葫芦,往碗里又添了许多石蜜块。
在秦父和秦孝不可思议的惊呼声中,阿备再次将加强版的浓糖水送到了秦父的嘴边,板着脸道:“这就是给老伯你喝的。除了你,没人配喝。你要是不喝,我就把它全都倒了。”
于是作势要将碗里浓糖水倒掉。秦父惊得几乎立刻要跳起来,连忙一叠声地喊道:“我喝!我喝!恩公莫要生气!”
秦父双手小心的扶着碗,大口大口地将石蜜水灌进喉咙,好像生怕慢了一点这珍贵的石蜜水就要被恩公倒掉。喝完了之后,他又忍不住伸出舌头将碗底残余的石蜜水舔干净,唯恐浪费了一丁点。
侍候在一旁的秦孝心中波涛翻涌,无数的情绪在他的胸膛中激烈地碰撞。其中,有碰见贵人的兴奋,有老父得救的喜悦,更有初次被贵人平等对待而非视如草芥的感动……
在这种情绪的催动下,曾经他心中对刘备单纯的感激,如今全都变成了死心塌地的尊崇。这种转变是那样的自然,这种感情又是那样的深厚,就像是日月交替、潮涨潮落、夏热冬寒,是千万年来亘古不变的天道伦常。
秦孝在一旁暗暗地对天起誓,无论此次恩公能否救回自己父亲的性命,就凭着这份赠送石蜜的恩情,他也要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为恩公效力。
等秦父喝完石蜜水后,阿备又和秦孝一起将他扶上了马车。一番赶路之后,总算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到了淳于县。
到了医馆中,医者诊过脉后,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秦父得的的确不是瘟疫,不会立刻毙命;坏消息是,秦父的病并不好治,需要一味很贵重的药材入药。
阿备听后,毫不犹豫地道:“钱不是问题,你尽管用药便是。”
医者摇了摇头:“淳于县小,没有这种贵重的药材。几位如果需要,还得去国都剧县买。”
阿备也不含糊,立刻就要骑马去买。正在这时,一个朗阔的声音由远及近,响了起来:“在下正好有这味药材,几位何必去剧县?”
众人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一个穿着玄色衣衫的壮汉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医馆,手里托着一个木匣子。
那人背着夕阳站在门槛内,双眼被反射的灯光一照,闪烁着一种莫名的红光,令人不由地心惊胆战。
医者将木匣里的药材检视了一番,冲着阿备等人点了点头,表示这确实就是缺少的那味药材。
阿备忙问大汉这药材怎么卖。
伪装成卖药人的方阳傲然地道:“一斤黄金。”
这个报价实在是贵得有些离谱,比市价贵了五倍不止。众人听了都是大吃一惊。
阿备在最初的吃惊之后,很快就平复了心情,并决定将药材买下来。毕竟这大汉的药材虽然卖得贵,但却省去了从淳于县到剧县一来一去近三天的时间,对于早点治好秦父的病很有帮助。
相比之下,多花的那四五倍药钱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这就像是现代社会里有人得了病,医生推荐了一个国产药和一个进口药。虽然进口药价格比国产药贵了五六倍,但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稍微有点余力的家庭,都会咬咬牙直接给上进口药。
阿备点了点头,毫不犹豫地答应:“好。”
秦孝听了,却不由地焦急了起来。
他们父子本是微贱之人,先前受到刘备的诸多照顾后,便已经产生福气太多、承受不住的惶恐感,怎么敢再让刘备多花那么多钱去买药材?
更何况,秦孝心中早就将刘备当作了自己要一生效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就为刘备精打细算起来。此时,再花一斤黄金买药材,便成了一件令人心疼的浪费事。
秦孝忙道:“恩公,何必花这许多冤枉钱?我这就快马加鞭赶去剧县,两天便回,至少能省下七八千钱。”
在东汉,一家五口人一年的花销也就在一万钱左右。一次性节省七八千钱,是很大一笔数目了。
秦父显然和秦孝是同样的想法,颤颤巍巍地道:“恩公,我得这病,断断续续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不差这么两天时间。不如就让我的儿子去剧县买药,把这钱省下来吧。”
医者也赞同道:“这位老人家的病情还算稳定,多等两天也是等得起的。”
阿备却摇了摇头。
在现代社会,医生开出的处方也最多只管三天。三天之后,患者要是再想拿药,那就得再找医生重新看病了。国家这样规定的原因,就是因为患者的病情是始终在变化的,三天之后可能需要用的药就完全不同了。保险起见,还是重新检查重新开方更好。
因此,阿备只是稍微一权衡,就毫不犹豫地将去剧县买药这个方案给剔除掉了。
“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这两天时间虽然看上去很短暂,但老伯的病情却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如此人命关天的大事,实在不应该拿来去赌。”阿备看向卖药人,伸手去怀里掏钱,“我决定了,就现在买下这药。”
方阳将木匣子往回一收,再次确认道:“你可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40-50(第4/15页)
好了?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要是拿了药之后想反悔,这钱我可是不退的。”
阿备将一块马蹄金送到卖药人面前,坚定地道:“圣人言: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我既然决定买药,不管今后会不会反悔,也绝不会找你要钱!”
太阳已经完全沉了下去,整个医馆里只剩下了幽微的灯光。而在那幽深的阴影之中,方阳眼中的红光却越发明亮,像极了某种审视猎物的猛兽。刘德然等人不经意地和他对上眼神,都下意识地感觉到了不自在。
片刻之后,方阳大笑着将药材递给了刘备。他将马蹄金装在怀里,大踏步地甩手离去。十几步之后,见刘备等人果然没有追上来,便又重新折返回医馆,冲着刘备拱手道:“公子有此仗义之心,实在是令人佩服。在下在东边大街的第二家客舍地字二号房暂居,还请公子稍后能来一叙。”
阿备自然答应了。
这边,阿备先是督促着秦父服下药,之后又将刘德然等人安置好,最后赶在宵禁之前去到了卖药人口中的客舍。
找到了地字二号房后,阿备见房间里黑漆漆的,看样子住在里面的人已经安歇了。踟蹰了片刻后,阿备还是决定先敲敲门,如果还是没有回应的话,就先回自己的房间了。
结果阿备刚拍了几下,那门便吱呀一声自己打开了。显然,住在房间里的人没有从里面关上门。阿备心里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伸出手臂,想要帮忙把门关上。谁知一只手掌突然从黑暗中伸了出来,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腕,一把将他拉进了房间。
在阿备的身后,房门又吱呀一声被关了回去。
紧接着,寒光一闪,一把匕首便朝着阿备的额头直直刺了下来!
第43章 这样放他走太亏了
阿备在被拽进房间的瞬间就意识到了不好, 他一边调整身形姿势,一边用另一只手探向怀里,抽出了一直藏在衣服里防身用的短刀。
“砊呛”一声, 一点绯红的火光在黑暗中闪现,匕首和短刀在短暂的接触后又迅速分离,紧接着又迅速地碰撞到了一起。
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中, 两个缠斗的人影也完全地隐没在了黑暗中。肉眼唯一能看见的, 只有不断变幻方位的短兵相接时碰撞出的火花。
阿备一边战斗,一边暗暗心惊。他自从练成了顾应剑法后,便很少再遇见敌手了。而这个黑暗中的刺客,与他缠斗了七十余招依然不落下风, 可见其实力强劲。
而更奇怪的一点就是, 这和刺客虽然看似步步紧逼、招招致命, 但其实招式里并没有多少杀意。他的出招,更像是某种试探,或者某种确证。
面对这样一个奇怪的刺客, 阿备也很快收住了自己的杀意, 开始盘算怎样才能兵不血刃地一招制敌。可惜他还没来得及实施, 那个刺客就突然抽身退开,喊了一句:“公子, 且停手吧。”
这声音, 俨然就是几个时辰前卖药的那位壮汉。
“刺啦”一声, 火折子的光亮在黑暗中绽放。那光亮昏昏的、微微的, 如同薄纱般柔和,衬得方阳眼眸中逼人的红光都温柔了许多。
点起油灯后, 方阳将身上的匕首、宝剑一一解下, 摆放在地上, 自己则远远地坐在一边,以示自己的“不会伤害你”的诚意。
阿备犹豫了一下,也将手里的短剑放在了地上,坐在了方阳的对面,这就是在展示“我愿意相信你一次”的诚意。
对面的方阳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却是十分感慨的。无论是关门袭击也好,还是解剑示诚也罢,都是他对刘备的试探。结果,无论是哪一次试探,刘备都完成得出乎意料地好——不仅武功高强,而且胆识过人,实在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啊!
方阳定了定神,开口解释:“在下名叫方阳,是青州平原郡平原县人刘平家里的一个门客。受主人之命,来取公子你的性命。但我一路行来,见公子多有仁德爱民的义举,不忍相害,因此特意告知公子。”
阿备听了这话后,之前心中升起的疑问便打消了,但却不由地生出了更多的疑问:“我从来没听说过平原郡刘平这么个人,更与他毫无瓜葛。他为什么要派刺客来杀我?”
方阳便将刘平告诉他的事情向刘备复述了一遍。阿备也将自己在朐县如何偶遇刘杨、如何救下糜芳、如何被太平道人截杀、如何斩杀刘杨的事情合盘托出。
两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