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奉御女官倒也是个法子,只康熙不愿太快如了耿舒宁和胤禛的愿。

    “此事等祭拜过你乌库玛嬷再议。”康熙也没了用膳的心思,接过梁九功手中的帕子擦了擦嘴。

    “先陪朕去看看你皇玛嬷。”

    他意味深长道:“这几日那丫头伺候着,你皇玛嬷心情还不错,倒是难得。”

    胤禛微微蹙了下眉,知道老爷子这是不想放人的意思。

    但他很快恢复冷静,比起老爷子,劝皇玛嬷叫耿舒宁入宫,反倒更简单些。

    胤禛罢了两日的早朝,是为奉太皇太后和太上皇去西陵祭拜孝庄,劝说不急在一时。

    *

    两人说话的功夫,耿舒宁和郑太医到了膳房。

    她知道些降血压降血脂的代糖膳食。

    但太皇太后的三高症状应该挺严重,正史上就是因为这个薨逝,她不敢擅自决定膳食,是得跟太医商量着来。

    所谓代糖,就是简化版本的木糖醇,是耿舒宁为一家合资企业做敬老院活动的DIY环节学到的。

    一般木糖醇提取要用到结晶剂,以甘蔗渣为主料比较多,这会子甘蔗渣难寻,但玉米芯也可人工提取。

    玉米芯DIY提取的木糖醇比较粗糙,甜味儿清淡。

    可对于三高的人来说,完全可以替代糖,做一些比较好吃的点心和菜肴。

    因为时辰不早,耿舒宁才干脆拉着郑太医去膳房,分辨用料是否跟太皇太后的汤药冲突。

    她记忆中,天麻排骨汤和银耳莲子羹做起来比较快,活动现场她都跟过,知道具体用料和过程。

    郑太医说得特别实在:“天麻跟太皇太后汤药中的独活有点冲突,两者相加会让药效加强,于老人家的关节不好……”

    “可太皇太后也不喝药,只要能叫太皇太后吃得进去,倒也无碍。”

    太医们不是没考虑过药膳,可太皇太后不爱那个味儿。

    要是太皇太后能吃得进去,药汤子自带三分毒呢,最好可以停下,换成好入口的药膳。

    耿舒宁点头,后世养生药膳都已经做出花活儿来,她也给餐饮行业做过活动,应该不难。

    “回头您把能入药膳的药材告诉我,我来想办法。”

    郑太医没别的话说,大喜过望,直拱手相谢。

    每回太皇太后病重,太上皇那架势都叫他们担心自己的脑袋保不住。

    若岁宁县主能叫太皇太后用药膳,叫他们折寿保佑这位县主长命百岁他们都愿意。

    *

    排骨膳房里是有的,侍卫们也得吃肉,才有力气保护行宫安全。

    只是不敢给太皇太后吃,所以这排骨不是顶好的,御厨们都有点为难。

    但都是新鲜的,也早就焯水处理过,耿舒宁拍板用了一小块。

    对老太太来说,有肉就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

    天麻排骨汤里只放天麻、姜片和盐,并不难做,与御厨知道的不同,排骨得稍加处理。

    玉米芯也不难得,皇庄子上的御米已经收了一茬,保留了一些给太上皇和太皇太后尝鲜。

    晒干的玉米芯都是拿来做柴火的,没办法用,御厨紧着取了刚送进行宫的新鲜玉米,剥下玉米粒可放在排骨汤里提味。

    排骨处理好,没多会儿,肉汤就咕嘟起来了。

    玉米芯剁碎,和玉米须一起用滚水熬。

    熬出淡黄色的汤水后,大火收汤,令其变得黏稠,就是粗略版本的代糖糖浆。

    想要让其结晶,得继续熬制,熬得筷子插进去不倒,在冰天雪地里冻一下才能成。

    那样得到的结晶会少很多,但也会更甜一些,比较费劲儿,今儿个是来不及的。

    “多留些玉米芯吧,若是有甘蔗也叫人留一下渣子。”耿舒宁没叫人做结晶。

    什么都讲究个循序渐进,一下子给太皇太后吃太甜,提高她的期待值,反倒不好哄她吃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 90-100(第7/22页)

    的。

    *

    御厨手艺完全没话说,为叫太皇太后赶紧用膳,大半个膳房都紧着耿舒宁这边,半个时辰就做好了天麻排骨汤。

    特地将油撇了去,再滴几滴枸橼汁和茱萸油,微微有个酸辣的味儿开胃。

    银耳莲子羹也熬好了,加入糖浆,清甜软糯,大冬天的,雪都还没停呢,连膳房的御厨都想热乎乎喝一碗。

    耿舒宁也饿了,叫人提着剔红菱花食盒,匆匆往主殿去,正碰上太皇太后臭着脸吃点心。

    乌云娜嬷嬷在一旁劝,“这点心您可不能多吃,吃多了又要犯晕了。”

    太皇太后冷哼,“天天这也不许哀家吃,那也不许哀家喝,我活得比草原上的牛羊都惨,还不如早些去见我额吉和阿布!”

    乌云娜嬷嬷无奈:“主子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叫太上皇听见要伤心——诶!岁宁县主来了!”

    太皇太后立刻转身,怒目瞪过来,不知道酝酿多久了,满语前所未有的流畅——

    “死丫头,还敢来!敢骗我,腿给你打断!”

    耿舒宁一点不当事儿,笑眯眯凑上前,伸手扇了扇自己身上,调侃,“真的呀?要不老祖宗您再想想?”

    太皇太后一拍桌子,“想什——嗯?你吃肉了?!”

    她瞧着后头手拿提盒的巧荷和晴芳,也顾不上跟耿舒宁计较,从怒目圆睁到喜笑颜开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她扶着乌云娜起身往桌子前走:“快快快!叫哀家看看,今儿个吃什么?”

    耿舒宁在一旁卖乖:“哎呀,还是清汤寡水罢了,您要是瞧不上,就留给岁宁好了,回头岁宁再想办法给您烤肉……”

    等巧荷和晴芳摆好了堪称简单的膳食,太皇太后看到清淡的天麻排骨汤,还有总是微微发苦的银耳莲子羹,确实有些失望。

    但叫耿舒宁一激,思量着好歹也有道肉菜,太皇太后一脸‘哀家不上当’的高冷,坐在凳子上,颇有些急不可耐地催乌云娜盛了碗排骨汤。

    “唔……好喝!”汤一入口,太皇太后就尝到了带着肉香的酸辣滋味。

    虽然很淡,可比她日常用的膳食有滋味多了。

    排骨提前在铁锅里翻炒过,炼去了些许油腻,也炒焦了表皮,还保留排骨里面的鲜嫩,不会因为熬汤而发柴。

    裹着天麻的清甜,还有玉米粒的微甜,沾了星星点点的辣,排骨也多了点焦香滋味儿,吃着一点都不腻,枸橼酸味儿也很开胃。

    没多会儿功夫,太皇太后跟前就多了好几块骨头。

    可能是怕太皇太后积食,御厨也没敢多放,总共就十几块。

    正好耿舒宁也没吃饭,她暂时放下尊卑,眼疾手快跟老太太抢了一半排骨。

    太皇太后还没吃够,排骨就没了,稍稍喝了几口汤,她轻哼了声,到底被乌云娜嬷嬷劝着端起银耳莲子羹来。

    没想到,汤勺送入口中,又一次给她带来了惊喜。

    “甜的?”太皇太后瞪大眼,然后看了眼乌云娜,放下勺子,迅速而豪爽地干了碗里的甜汤。

    耿舒宁怕乌云娜嬷嬷着急,赶忙解释,“是特别做出来代替糖的东西,虽有甜味儿,但不会损害老祖宗身体。”

    *

    她怕太皇太后抢自己的甜汤,立马也端起来喝,正喝着的功夫,眼角余光突然看到门外有一抹被太阳映出的阴影。

    一高一矮,一站一坐。

    嚯!听墙角的来了!

    耿舒宁装没看见,脆声补了句:“说起来,老祖宗您也知道我跟皇家有缘法,这其实是万岁爷的孝心。”

    太皇太后有些好奇,“胤禛给哀家做出来的甜汤?”

    难不成是她身子骨不成了,胤禛才想办法叫她死前吃顿好的?

    毕竟这孙儿他从小就不是个会讨好人的,没有缘由不大可能突然起这种跟正事无关的心思。

    耿舒宁笑:“是万岁爷过来后,我在睡梦中突然记起来的,具体的我也没见到。”

    “只是好多太医都凑在一起,我还听到有人骂,有人哭,骂人的自然是您,中气还算足,哭声嘛……有点耳熟。”

    她缩着脖子眨巴着眼,指了指前殿的方向,“万岁爷心急如焚,广邀民间的大夫进宫,与太医院一起想出的法子,倒叫我拿来借花献佛了,有些对不住他们。”

    太皇太后没怎么听耿舒宁胡说八道过,她信了,哈哈大笑。

    不好意思跟小辈吐槽,也没发现听墙角的,她笑着用蒙语跟乌云娜戏谑。

    “玄烨是很爱哭,媳妇没了哭了好几天,姑姑没了哭晕过去,回头我要去见长生天——”

    “皇额娘!”康熙无奈又着恼的声音从门外响起,他也用的蒙语。

    “您心疼心疼儿子,别说这些子叫人揪心的话!”

    胤禛低垂着眉眼,紧抿薄唇,貌似平静地推着太上皇进了大殿。

    但在看到耿舒宁的时候,爷俩那相似的丹凤眸非常传神,一个看着自家小狐狸微微弯起,一个眼中恨不能飞刀子。

    耿舒宁无辜眨眼,咋了,她什么都听不懂,看她干啥!

    第94章

    “朕怎么闻到肉味儿了?”康熙没等太皇太后继续调侃他,直接竖眉冲耿舒宁发作。

    “是不是你这丫头撺掇的?你不知道太皇太后吃不得荤腥吗?”

    耿舒宁心里轻哼,幸亏今儿个穿的是鹿皮靴,她动作利落地站到太皇太后身边。

    说话倒是很乖软,“回太上皇的话,岁宁进上来的午膳是请郑太医看过的,万不敢自作主张。”

    “太医说了,这饮食控制上过犹不及,老祖宗的心情好,身子骨才会好。”

    这下子换太皇太后怒瞪康熙,“怎么,哀家吃几块肉都碍你的眼了?你干脆将哀家关到羊圈里算了!”

    胤禛微妙看了耿舒宁一眼,薄唇抿得更紧,眸光中却没了笑意。

    以前这小狐狸狐假虎威都是往他身边站,这才月余功夫,就找到了新靠山?

    若继续叫她待下去,往后这混账还记得养心殿门朝哪儿开吗?

    康熙被太皇太后刺了一句,倒不好再挑耿舒宁的刺,只表情很无奈。

    “皇额娘,您明知道儿子的心肠,朕现在就只有您一个长辈,您若是……朕也活不下去了。”

    不管康熙身为帝王时多么杀伐果断,他确实是个重情的人。

    孝庄薨逝的时候,康熙哭晕了好几次,自那时起身子骨就差了很多,许久走不出来。

    如今他以残躯勉强支应着,是想着替老四坐镇,好叫他尽快能接下江山社稷的重担,实则心气儿早就没了大半。

    虽太皇太后不是康熙的亲生额娘,也自他小时候就陪在他身边,跟母亲一样照顾他,母子二人之间的情分跟亲生的不差什么。

    如果太皇太后有个万一,康熙都不知自个儿还能坚持多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 90-100(第8/22页)

    康熙说完,眼眶都红了,叫太皇太后不好意思再发作。

    耿舒宁心里感叹,看来正史说老爷子爱哭,不是杜撰啊!

    她也没想拱火,毕竟小命还掌控在康师傅手里呢。

    她赶忙解释,“回太上皇的话,老祖宗喜欢口味重些的膳食,总是禁着其实也不好,茹素是好事,可一点荤腥不沾,气血也跟不上。”

    “太医早就想给老祖宗用药膳,只是老祖宗不喜欢药膳的味儿,岁宁不才,记得些好吃又健康的膳食方子,对老祖宗身子骨没有坏处的。”

    康熙冷哼,对耿舒宁说话没那么客气:“你拿什么保证?连太医都不敢说能照顾好皇额娘的身子骨,你口气倒是大得很。”

    “若是太皇太后身子出了问题,你拿什么赔?”

    耿舒宁心里轻啧一声,微微挑起眉对上胤禛的眼神,暗暗询问他的意思。

    实话说,她并不是个好性子,更不喜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若非史料记载康熙看似温和,实则心狠,她也不想叫父子二人不合,早怼回去了。

    就拿她苏出来的东西说,胤禛这种务实的皇帝,只要博得了他的信任,他不会太过计较来历,更注重结果,她可以争取自己该得的荣光。

    可若她一开始遇到的是康熙,绝不会光明正大苏出那么多东西。

    康熙定会想方设法弄明白耿舒宁的来历,甚至不择手段控制住她,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信不过任何人。

    所以来到行宫后,耿舒宁一直是怀柔的乖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