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20-13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道他们到底有多少兵呢?”

    傅尔丹脱口道:“可策妄阿拉布坦和最善打仗的小敦多布都在西藏,先前小敦多布还跟我们有过短兵相接,我们亲眼看着他们往西逃的。”

    准噶尔大军最多五万,西藏有两万固始汗军,也不可能全给准噶尔,他们能动用的人最多六万。

    如今西藏有三万准噶尔士兵被带到了西藏,妄图从青海突破大清的防线。

    剩下两万人,策零兄弟带领一万打游击,一万驻守科布多。

    清军十万,现在驻扎在乌兰布托的将士,可有足足七万人,只准备兵分两路,一路拿下科布多,一路往西埋伏准噶尔的逃兵。

    几个人讨论了半天,始终不能确定策零兄弟打算做什么,只能看向胤禛,等着他下令。

    胤禛却只淡淡道:“再等等。”

    傅尔丹性子急,想问等什么,但他刚一张嘴,就叫萨布素拉了一把,冲他微微摇头。

    策棱和延信都没开口,若有所思告退出去。

    *

    等出了皇帐,傅尔丹才忍不住问:“舅父,您为何不叫我问?”

    他指着这场仗立下军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 120-130(第3/22页)

    ,好继任萨布素的大将军位呢。

    这会子再不赶路去中途设下埋伏,等过完年北蒙更冷,来不及赶路。

    萨布素没说话,等回到了帐篷里,才踹了傅尔丹一脚。

    “就你着急,旁人不要军功是吧?”

    他年纪大,经历的战事也多,早就从先前青海传过来的消息闻到味儿了。

    “十四贝勒带着旨意赶往西北,你就不想想为什么?”

    傅尔丹拍着腚上的土嚷嚷:“总不能是因为万岁爷相信十四贝勒比固始汗军更善高原作战吧?”

    萨布素冷哼:“愚蠢!十四贝勒虽然年纪小,能在宫里长大,还得太上皇宠信,当然不是傻子。”

    “他敢带着不足两万人往西藏冲,甚至还在最冷的时候,跟人家兵强马壮的打,除了找死,你就想不出其他可能了?”

    傅尔丹也是打过很多胜仗的,虽然性子冲动了些,却也对打仗格外敏锐,闻言立刻就变了脸色。

    “舅父的意思是……准噶尔故布迷阵,那边没多少人……”

    那人都去哪儿了?

    要么在他们后头埋伏着,要么就是跟策零在一起。

    如果是六万大军,对上他们七万人,不,清军还要分出一部分保护圣驾。

    六万对六万,又不如准噶尔熟悉环境,胜负不好说,输的可能性更大。

    傅尔丹疑惑:“万岁爷为何不下令,叫人往博克托岭那边去探准噶尔的底呢?”

    萨布素摇头,也一脸不解,“万岁爷自然有他的考量,叫咱们等,咱们等着就是了。”

    傅尔丹蔫儿了,再着急也没法子,也只能等着,等十四贝勒那边传过消息来。

    而胤禛没派人去探博克托岭,不是为了等允禵。

    耿舒宁已经在梦中见过和通泊那个地方,在梦里是他一生的耻辱,没必要再探。

    他也不准备现在就往科布多打,已知实情,想输也难,只需拦住策妄阿拉布坦那边传递消息,堵住准噶尔的补给路,等他们粮绝。

    以策零和被藏起行踪的小敦多布的多疑,早晚会往乌兰布托这边打过来。

    清军熬得住,没有辎重支撑的准噶尔支撑不住。

    *

    倒是也没等太久,青海就八百里加急传消息过来,叫胤禛心里最后一丝侥幸也消失了。

    允禵亲自写了密信,认下假传圣旨的罪责,直言归京后愿接受皇兄一切惩处。

    策妄阿拉布坦甚至都没露面,听到大军的动静,立刻就带着人躲进了拉萨。

    年羹尧带着年轻力壮的一批骑兵,急行军秘密入藏,捉拿策妄阿拉布坦。

    西藏除了固始汗一万二大军留在西藏驻守,剩下的八千藏兵,还有堂侄小敦多布带领的三万准噶尔士兵,早就不在西藏了。

    胤禛立刻宣召将领进皇帐议事,张廷玉和陈廷敬内阁大臣也跟着一起商议作战计划。

    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七万清军分成了三路。

    萨布素所带领的两万人,驻守自乌兰布通到乌兰布托所有要道,堵住西藏那边传递过来的消息,设石障和突刺木栏杆并绊马绳,切断准噶尔补给。

    策棱和延信分别带领两万人,悄悄绕过博克托岭,探明准噶尔驻扎之地后,左右夹击。

    正月十五,小敦多布带两万人突袭乌兰布托,被萨布素和傅尔丹在克鲁伦河旁打败,剩三千小股残兵,逃向喀尔喀。

    正月底,策棱和延信帅满蒙五万大军,在和通泊突袭策零带领的四万五千人。

    这四万五千人,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被掳掠来的部落组成的,被策棱劝降于大峡谷内。

    策零这回是输了个真切,被延信打得七零八落,带着八千余将士,真真丢下马屁和辎重,退回科布多。

    策棱和延信汇合后,留下一万伤兵原地驻扎养伤,一万士兵保护,带着三万人攻打科布多。

    策零和弟弟舒努被生擒。

    二月十九,年羹尧带回策妄阿拉布坦的首级。

    固始汗家族新任的拉藏汗鲁贝,带着噶礼的首级和三千叛军跪降大清。

    留年羹尧带领两万绿林军驻守青海,允禵带着增寿,亲率一万轻骑兵,带着策妄阿拉布坦首级,押解为噶礼行了方便的张广泗以及叛军归京。

    三月初,御驾亲征的胤禛也回到了京城。

    康熙叫允禵推着他,带领文武百官,亲自到南城门前迎接儿子大胜归来。

    见到胤禛的第一时间,康熙拍着跪地行礼的胤禛肩膀大笑。

    “我儿勇武!朕没选错人,往后大清就交给皇帝你了!”

    允禵和允禟等兄弟们,心下虽然都各有酸涩,可也是真服气了,都心甘情愿跪地,跟文武百官一起高呼万岁。

    京城内,所有店铺都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百姓虽然在城内不得随意走动,却早早就候在了道路两侧,夹道相迎。

    等明黄色的圣驾进城后,所有的百姓都跪地,山呼万岁声不绝于耳,如海浪般此起彼伏,传进御驾内,叫耿舒宁耳中嗡嗡作响。

    她见过很多壮观的场面,后世的阅兵仪式比现在更加宏伟震撼,可她心里的激昂却前所未有地高涨。

    在给康熙行礼的时候她就极为亢奋。

    进了御驾后,透过帘子看到外头数不清的人头,她忍不住握着胤禛的手晃来晃去,见了汗也没放开。

    胤禛见她这坐立不安的模样,以为她是被这人山人海的阵仗吓到了。

    他今日也很激动,笑着将耿舒宁抱在膝上安抚,“等你封后大典那日,人也不比这会子少多少,习惯了就好了。”

    “这半年多辛苦宁儿了,回去就叫太医给你熬些安神汤喝。”

    耿舒宁靠在胤禛怀里蹭了蹭,没说话。

    她不是害怕,是兴奋。

    自家男人在属于他的战场上打了胜仗,她相信,自此以后,他的皇位是彻底坐稳了,朝堂的风云变幻都会掌控在他手中。

    那么,从此刻起,京城就到她的战场了。

    第123章

    准噶尔战败,除小敦多布带着三千多人溃逃喀尔喀,只等着策棱带人继续捉拿,再无人可掀起风浪。

    其中包括固始汗的八千藏兵,都葬送在了北蒙。

    经此一事,西藏为之震慑,实力大减,只能任由朝廷纳入大清版图。

    打了胜仗,疆土扩张,解决北蒙大患,也震慑了北蒙,然是要庆祝的。

    当天晚上,乾清宫就举办了盛大的庆功晚宴。

    京城里有资格入宫的,基本上来了。

    这侧面印证了耿舒宁的猜测,往后朝堂不会再有人敢明目张胆跟胤禛掰手腕,复归康熙时期的一言堂指日可待。

    后宫妃嫔,连太皇太后和太后也在内,全都来了,乾清宫内前所未有的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掌事女官(清穿)》 120-130(第4/22页)

    闹。

    *

    有人讨巧,瞧见站在龙椅旁边的耿舒宁,提起选秀的事儿来。

    “先前奴才还不懂,岁宁女官为何要将选秀张罗得那般复杂,如今奴才倒是懂岁宁女官的苦衷了。”

    附和的人不少。

    “是极是极,这回选秀彰显了我满蒙汉八旗贵女的风范,延晖阁女官为灾民施粥,号召乡绅和大户人家向兵部捐银捐粮,叫奴才家中几个皮猴儿都热血沸腾,争气了一回。”

    “还有那官学,官学夫人不只代万岁爷启民智,还将万岁爷御驾亲征的风姿撰成启蒙故事,传遍大街小巷,如今百姓都夸赞太上皇慧眼如炬,万岁爷英明神武呢!”

    “对对对,这都是万岁爷匠心独断之英明,储秀宫秀女也不遑多让,她们帮着将选秀之事传出了京城。”

    “还不止,帮延晖阁女官在外省做善事,帮官学在各地推广开来,如今连江南都在夸赞大清众志成城,必能国祚永昌,各地都在筹万民伞,欲上京进献圣上……”

    ……

    于太皇太后坐在左侧上首的康熙,笑着睇耿舒宁一眼。

    “耿家这丫头选秀张罗得确实不错,没白费皇额娘在行宫对你的一番教导。”

    胤禛笑着冲太皇太后举杯:“皇阿玛说是,孙儿多谢皇玛嬷替孙儿教出如此聪慧过人的女官,往后得劳烦皇玛嬷再多教教她。”

    太皇太后笑着点点耿舒宁的方向,用蒙语道:“哀家可不敢认,这丫头啊,怕是跟皇帝你似的,自个儿长了颗玲珑心,你别叫珠玉蒙尘便罢了。”

    耿舒宁脸颊微微泛红,温婉安静地羞低了头,没像过去那样巧舌如簧。

    众人认可选秀一事,可不管是谁的功劳,都只认皇上的功劳。

    左右结果对她百利而无一害,卖瓜的事儿交给别人,比她自卖自夸更好。

    她更在意结果,笼络住第一批秀女,给选秀打好了底子,有个两三回,就方便她往里面夹带一些私货了。

    眼下众人提起此事,不是为了夸赞皇上,言下之意,怕是许多秀女都攒够了功德,等着皇上兑现承诺。

    耿舒宁听得懂,胤禛只会比她懂得更快,他含笑扫了垂眸装鹌鹑的狐狸一眼。

    “朕自不会辜负珠玉之宝,皇玛嬷心疼她,孙儿也心疼。”

    现场安静了一瞬,叫带着暖香的丝竹之音更清晰了些,沾染得殿内所有人都察觉出皇上这话里的微妙。

    这位岁宁女官……不只是恩宠更盛从前,连太皇太后和太上皇都认可,脑子灵活些的不免就紧着转起来了。

    胤禛又道:“我大清人才辈出,此乃大清之幸事,不只是上了战场的将士,只要是我大清子民,当有过者罚,有功者赏。”

    “此事明日早朝,各位爱卿尽快给出个章程来,必不会叫有功者寒心。”

    底下家里有秀女,并且已经攒够了功德的官员和宗亲,都满心欢喜。

    刑部尚书家闺女办的这选秀,真是越品越有滋味儿。

    不用上战场就能得功劳,以往上哪儿寻这样的好事儿去!

    如此一来,底下坐着的文武官员更是没口子的夸胜仗,夸皇上,连耿氏父女都被荫及,马屁都要被拍肿了。

    殿内欢声笑语,丝竹不绝于耳,一片盛世之景,人人脸上都带着笑意,高兴得不得了。

    *

    哦不对,也不是所有人都高兴。

    起码听到文武官员夸耿氏父女的后宫妃嫔,笑得格外僵硬,一口牙都要咬碎了。

    她们先前还想要质问耿舒宁,一个女子,怎可跟着上战场,要问她不守女训女则之罪。

    可先有太上皇和皇上金口玉言夸,后有大臣们舌灿如莲,她们也没法在这种庆功宴上找不自在。

    熹嫔不动声色对着齐妃使了个眼色。

    齐妃面色一沉,却没跟过去一样不屑一顾,而是看向自己的女儿怀恪。

    已经十五岁的怀恪,身形瘦削,面带轻愁,被额娘瞪了第二眼,才心下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

    “皇阿玛,女儿还没贺您御驾亲征大胜归来呢。”

    “女儿和弟弟妹妹们着实高兴,在皇阿玛的治理下,大清必定河清海晏,愿我大清国祚绵长,盛世久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