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90-100(第1/18页)

    第91章

    云安一脸无辜,“安安没有不听阿玛话。”

    胤禛捏住她肉乎乎的小脸,“是谁顿顿要吃肉,菜边肉都不行。”

    这几日恰好胤禛、年氏和福晋都在吃斋,厨房就没准备纯肉的菜,大部分菜都是素的,有几道肉末茄子、笋干炒肉之类。

    但是云安要吃烧鸡、炖肘子这种硬菜,发现膳桌上没有,就憋着小嘴不大高兴。雍王府倒不至于吃不起肉,胤禛也不至于舍不得让孩子吃肉,但他怕云安养成挑食的毛病,如今皇族宗室中不少人都有些奇怪的癖好,像胤禟就是顿顿要有鱼,没鱼就不动筷子。

    云安有理有据:“小朋友吃肉肉才能长高高!”

    “笋干炒肉里的肉吃了也能长高高。”胤禛问。

    “能吃,但没烧鸡好吃。”云安说着还不由咽了下口水。

    胤禛哭笑不得,也没再说她,这个年纪的小孩就没几个不嘴馋的。

    晚上他和年氏说起,自己小时候也是一口一个“汗阿玛说……”。

    “能得皇上教诲,是云安的福气。皇上有些话,我们听来也是受益终身的。”年氏道,她本还担心女儿到了畅春园无人监督,认字学诗的速度会变慢,不料这孩子去住了几个月,不仅背会了《三字经》,其中许多典故常识她也都知道了。知识是大家教的,但这种不耻下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却是皇上教的,四阿哥弘历也是一样,早已不是只会背书的小孩了。

    胤禛笑起来,汗阿玛这么多孙女中,的确只有自家的小格格有这样的福气。他看向年氏,不由想,若是年氏再生个小阿哥,会不会更加得皇上喜欢呢。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否定了,云安一开始被汗阿玛注意到,的确和年氏这个生母有关,但后来云安能如此得太后和皇上喜欢,全因她聪慧可爱。

    不过胤禛最近确实动了想让年氏再生个孩子的念头,一来云安经常陪在太后和皇上跟前尽孝,年氏一个人平日很孤单,二来年氏身体也养的差不多了,正是适合生育的年纪。

    郡主和年氏年纪差不多,李氏也希望郡主成亲后能尽快有个孩子,这回反而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再晚几年就更难了。

    可是舜恩年纪在这儿,喜塔腊家倒不是很着急。喜塔腊家担心的是小夫妻的关心,就怕郡主嫌他们家太清贫。

    但从两家互送庚帖到现在,雍王府没有表现出任何高高在上的态度,王爷和福晋都很平易近人。王爷甚至亲自指导舜恩的文章。

    这让喜塔腊家十分感激,一场婚礼办下来,雍亲王在镶蓝旗的名声都更好了几分。

    婚礼办得热闹却不招摇,云安还跟着几位堂姐跑去闹洞房,最后变成姐姐们逗着她说话。

    云安和这些姐姐都很熟了,就是几个喜塔腊家的女眷她没见过,其中就有舜恩的姐姐,鄂尔泰的夫人喜塔腊氏。

    鄂尔泰和喜塔腊氏感情甚笃,后院没有其他妾室。他们的长子鄂容安比云安大一岁,也被他额娘带到洞房来。

    鄂容安小小年纪就板着小脸,一本正经的,活脱脱一个缩小版的鄂尔泰。他乖乖巧巧跟在额娘身边,给洞房其他人见礼。到云安时,郡主就笑道:“这是云安,你俩年纪相仿,可以一起玩儿。”

    鄂容安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好奇地看向云安,云安已经凑上来,“你也是安安呀!”

    鄂容安:“……大家都叫我容安。”还没有人叫过自己安安,听起来怪怪的。

    “我是云安安,你是容安安。”云安觉得好玩,说着自己就弯起眼睛笑起来。

    大人们听俩小孩说话也被逗笑。

    李氏笑道:“我们云安小格格性子活泼。”

    喜塔腊氏则道:“我们家这小子平日是个安静的。”

    这边女眷们说话,喜塔腊氏就让人带俩孩子去外间玩。

    云安从荷包里摸出弹珠塞到鄂容安手里,拽拽他的袖子,“走吧,我们去打弹珠。”

    鄂容安稀里糊涂就被拽到外间了,他看看手里的琉璃珠子,再看看玉雪可爱的妹妹,小声道:“我不太会玩弹珠。”鄂尔泰对儿子管教很严,小容安两岁就开始识字,现在已经把三百千都学完了。

    云安用一种“你好可怜”的同情目光看他,教他怎么玩弹珠。

    俩小孩从洞房外间又玩到院子里,云安小嘴叭叭个不停,鄂容安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听云安说这说那,他也放松下来。说起自己唯一的娱乐——下棋。

    云安只会下五子棋,听鄂容安说自己会下围棋和象棋,一脸崇拜。

    “下回我教你玩。”鄂容安觉得妹妹教自己玩弹珠,自己可以教妹妹玩棋。

    云安点着小脑袋,她想学,但是能不能学会就另说了。

    鄂容安头顶的寿数是四十一,虽然不算长寿,需要续命,但不急于一时。云安和这个小哥哥就是单纯一起玩耍。

    等到婚礼结束,宾客要走的时候。云安也没什么留恋,笑着跟小哥哥挥挥手。小鄂容安也礼貌地和妹妹说再见,但刚出郡主府,小家伙就问喜塔腊氏,“额娘,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云安妹妹呀?”

    喜塔腊氏看看一脸期待的儿子,微微挑眉,看来自家儿子和云安小格格玩的不错。不过虽然两家有亲,但皇家的小格格可不是想见就能见的,而且这位小格格大部分时间都在太后和皇上身边尽孝,能见着的机会更少了。她就含糊地回答儿子,“有机会肯定能见。”

    云安他们作为娘家人,最后离开郡主府,福晋还有些担心云安会哭,毕竟这小家伙平日就喜欢粘着郡主。

    云安却没那么难过,还是高高兴兴和姐姐说再见。

    云安早就和郡主说好了,要经常回来玩,她想姐姐了也可以去姐姐家。

    迈柱夫妇参加完舜恩的婚礼还要回福建去,舜恩和郡主这回不用和公婆住,胤禛亲自替他们选的宅子,还参与修缮布置。

    就凭胤禛对女儿的这份用心,喜塔腊家也不敢委屈了郡主。

    郡主这次的嫁妆也十分丰厚,除了一些庄子铺子外,胤禛还添了一些名贵字画进去,德妃、胤祥、胤祯也有添装,太后还赏了几样首饰。

    带着这份嫁妆出嫁,郡主的底气都比上次更足。

    郡主新婚后的几天里,云安这边陆陆续续收到系统提示,郡主和舜恩以及迈柱夫妇都加了生命值。

    凭这个也能猜出姐姐新婚生活不错。等回门时见到姐姐和姐夫的状态,云安就更放心了。

    舜恩在郡主面前就像个乖乖的弟弟,什么都听郡主的。加之郡主读过不少书,两人很多共同话题,婚后生活自然十分甜蜜。

    但有了上次的经验,郡主这回可没有那么容易交心,随时保留着一分冷静。

    李氏一开始对这桩婚事一百个不满意,郡主回门后,听女儿亲口说喜塔腊家的人确实不错,她才松口气。

    李氏忙完郡主的婚事,紧接着就要为弘时的婚事操心,弘时和董鄂氏的婚期在明年,但作为男方家,自然要早早开始准备。

    到了这种时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90-100(第2/18页)

    府里人才看出王爷对李侧福晋以及她所生的儿女的重视。

    就有人觉得年侧福晋至今只生了云安小格格一个孩子,跟着王爷的时间又短,到底不如李氏。

    李氏听着这话,心里是有几分高兴的。但她太清楚云安小格格和一般的小格格不一样,太后对郡主的重视,其中肯定少不了太后喜爱云安的缘故,要不是因为云安,老人家对孙女们的事儿可没这么上心。

    她于是敲打下面人,不要乱说话。

    福晋也早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见自己还没插手,李氏已经自觉地管起下面人。不由在心里感叹,李氏终于长脑子了。

    云安在家里住到了年底,期间宫里给她赏过几次点心,有的是太后赏的,有的是康熙想起小孙女让人送来的。

    每次宫里有赏赐,隔壁的八贝勒府和九贝子府都知道。

    八福晋就对胤禩道:“汗阿玛对云安小格格的偏爱也太过了。就不怕未来太子的女儿生气。”

    现在朝臣们大部分认为未来太子是抚远大将军王十四贝子,而胤禩却一直没跟着凑热闹,但他也不觉得是三哥。

    离确定太子仪仗已经快一年了,胤禩才回过神,汗阿玛心里或许压根就没有太子人选,之前急着确定太子的礼仪,就是虚晃一枪。

    听了八福晋的话,他不由笑道:“未来太子都还没定,汗阿玛哪儿会考虑他女儿的感受?”

    八福晋道:“倒不是考虑人家的感受,总得考虑小格格日后的处境吧,还有弘历小阿哥,小小年纪被接进宫教养,就凭这点,新皇也不能太委屈他,更不能重用……”

    胤禩听到这儿,眉头才皱起来,云安小格格问题不大,新帝只要给她找个靠谱的额驸,就算对得起汗阿玛了。但弘历小阿哥当真不好安排……如果是他,大概会先重用弘历,然后罗织罪名,彻底收回他手中的权力。这样跟四哥和汗阿玛的旧臣也有个交代。

    汗阿玛不可能想不到这些,若他是真的喜爱弘历,希望他日后为朝廷效力,对他的宠爱和欣赏就应该收敛一些。除非……

    除非弘历日后是皇子。

    思及此,胤禩心脏猛地跳了一下。

    八福晋注意到自家爷脸色都变了,忙关心道:“怎么了?”

    胤禩摇了摇头,喃喃:“不会不会,不会是他。”

    第92章

    胤祯率领大军出征,朝廷整个冬天都在忙这事儿。康熙都没顾上接云安回宫。

    太后心里挂念小云安,却也不好在这种时候提。

    云安就在雍王府住到了过年,弘昼也去尚书房读书了。家里只有云安一个小孩,她不是粘着额娘,就是和系统小猫咪一起给府上的人加生命值。

    年氏发现女儿经常和小猫咪说话,只当她一个人在家有些孤单。

    等胤禛来时,她就和王爷说起这事儿。二人都觉得云安是热闹惯了,在畅春园从来不缺玩伴,回到家里,哥哥们全都去上学了,姐姐也已出嫁,小家伙没有哭闹已经很不容易。

    胤禛想了想道:“孩子待在家里难免无聊,明儿我带你们母女去你家坐坐。”

    年氏一愣,她嫁入王府这么多年,回娘家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大多数时候都是阿玛额娘到王府来。

    年氏猜测,王爷是有话要和阿玛商议。虽然王爷另有目的,但对她而言能回娘家还是很高兴。

    第二天云安得知这个消息,也很开心。终于又可以出去玩了。

    年希尧、年羹尧都在任上,年家就只有年遐龄和马佳氏老两口。二人得知王爷要带着小女儿和小外孙回来,急急忙忙准备。

    虽然王爷说了只是自家人走动,但他们可不敢真把王爷和小格格当自家晚辈。

    年遐龄这一年来愈发意识到自家小外孙女的受宠,不仅太后和皇上喜爱,连其他皇子说起小侄女,也都夸个不停。

    尤其十四贝子,酒宴上吃到喜欢的菜,都会忍不住说一句,“四哥家的云安小侄女也喜欢这个鱼丸汤,下回我告诉四哥,让他从这酒楼买。”

    十四贝子如今可是皇上亲封的抚远大将军,储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十有八九就是未来的皇上。自家小外孙女能得十四贝子眷顾,实在是天大的福气。

    而且就因为小格格的缘故,四爷和十四爷的兄弟感情都亲近了几分,那日后十四爷登基,四爷的前途也不会差。四爷沾了小格格的光,自然不会亏待小格格。

    每每想到此,年遐龄就觉得不用替小女儿和小外孙女担心了,反而是年家以后要仰仗小外孙女。

    云安到了郭罗玛法家,就想到处参观参观。

    马佳氏和年氏带着她去外面逛逛,胤禛则和年遐龄在屋中说话。

    朝廷收复西藏,最难的就是粮草和物资运输。身在四川的年羹尧就要担此重任,和胤祯相互配合。

    年羹尧之前因孟光祖的事情,被弹劾过,虽然康熙没有追究,但他也急需立功的机会。这次筹备运输粮草,他不能有半点马虎。一旦这次再出错,皇上绝不会再保他。

    年遐龄和胤禛就在聊这些。年遐龄表示自己一定会写信叮嘱年羹尧,全力配合十四贝子。

    现在外面都称胤祯为“大将军王”,但当着四爷的面,年遐龄还是称胤祯为“十四贝子”,免得四爷不高兴。

    毕竟“抚远大将军王”的荣耀,可是皇子里头一份。其他阿哥们心里定然不痛快。四爷和十四爷还是同母兄弟,弟弟那么风光,四爷却只被安排一些繁琐的差事,他要是一口一个“大将军王”不是刺激四爷吗?

    胤禛听他说十四贝子,确实受用。而且在他看来,抚远大将军王本来就不是正式爵位,不过是汗阿玛怕胤祯年纪轻难以服众,用这个称号帮他立威而已。

    朝中也有聪明人看出这点,听说有南书房大臣建议皇上给胤祯加封贝勒。汗阿玛没答应。

    汗阿玛这态度已经够明显了,那些还以为汗阿玛会立老十四为太子的,要么消息不灵通,要么脑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