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13(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110-113(第4/8页)

    到,三缺一,就等宣妃来了,四个人一起打牌。

    康熙看看宜妃和德妃,想到梦里宜妃在葬礼上轿辇走在德妃前面,对德妃不敬,因此被老四训斥。

    德妃也不给老四面子,竟然不愿住进宁寿宫。

    可此时德妃、宜妃已经把云安叫到身边,你一句我一句的夸她漂亮。

    云安说自己今儿这一身打扮是阿玛参谋的,“阿玛说安安穿雨过天青色好看。”

    “四阿哥真是有眼光,不像我们家老九,别说给孩子们选衣服,他自己打扮得都……”宜妃说着嫌弃的摇头。

    康熙回神,那梦太离谱了,实在不必当真。他于是不再想那糟心的梦,说起老九,“老九太胖了,穿什么都不好看。你该劝劝他,少吃些大鱼大肉的。”

    宜妃忙应是,还有些委屈的说:“臣妾劝过许多次了,可那小子贪吃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

    云安道:“九叔向我阿玛学习,多吃菜菜。”

    太后也笑起来,“依哀家看,老四和老九的饭菜该换换,老四多吃点油水,老九吃的清淡些。”

    云安眼睛亮起来,“我可以把我们家的菜单给九叔抄一份!”

    德妃笑道:“你阿玛额娘那是在吃斋,你九叔怕是不习惯。”

    “谁让他平时胡吃海塞的。”宜妃就看康熙,康熙道:“老四的斋饭太素了,就让云安根据那个改一改,给老九安排个食谱,若老九按照食谱吃能瘦下来,也算小云安这两年医理没白学。”

    云安没想到自己进宫一趟还领了个任务,回家就兴致勃勃给九叔安排起减肥餐。

    好在九贝子府离雍王府不远,云安去找九叔也很方便。

    胤禟一开始不愿意陪小家伙玩,听说是皇玛嬷、汗阿玛和额娘一致决定让他减肥,他也只好捏着鼻子配合。

    胤禟才坚持了两天,见了胤禛就开始抱怨,“你闺女不让我吃饭!”

    胤禛不说话,只是嫌弃的瞟了眼他挺着的肚子。

    胤禟:“……”

    胤禟坚持了几天,到了过年,要到处吃酒,减肥计划被迫中断。

    云安也没在这个时候来找九叔,胤禟以为这事儿翻篇儿了,没想到上元节一过,康熙先提起这事儿,让他自觉一点,别总指望小侄女盯着。

    胤禟无奈,只能继续吃减肥餐。

    坚持了一个多月,万寿节时,兄弟们都说他看着气色好了,人也年轻了。

    胤禟摸摸自己的脸,不敢相信。

    刚从庄子上回来的胤祥道:“九哥是瘦了,瘦了就显得年轻。”他还问胤禟,是不是差事太忙,怎么突然瘦下来了?

    胤祯则道:“是不是汗阿玛让四哥追缴户部亏空,九哥发愁的吃不下饭?”上元节一过,康熙就命胤禛清查各省亏空。

    各省官员听说是四爷负责,愁得睡不着觉,都在想办法怎么糊弄过去。

    皇子宗室肯定也不能幸免,胤禟确实挺愁,不过他瘦的这么明显,还是云安小侄女的功劳。

    康熙和宜妃对胤禟的减肥效果也十分满意,宜妃把云安叫到翊坤宫,摆了一桌子点心让她吃。

    云安哪儿吃的下这么多,不过还是在翊坤宫和宜玛嬷聊的挺开心。

    宫里也有中年发福的妃嫔,听说九阿哥吃了云安小格格安排的食谱瘦下来了,也纷纷尝试。

    云安安排的食谱十分注重营养搭配,确实也挺适合有三高倾向的中老年吃。只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云安会帮他们稍作调整。

    弘晳得知此事后,有些疑惑,这些好像不是他教的啊。

    不过云安的“师父”不止他一个,这丫头到处问问题,说不定是哪位擅养生的嬷嬷告诉她的。

    追缴亏空不仅让胤禛忙得脚不沾地,康熙的工作量也剧增,做假账的,写折子来求情的,康熙头疼不已,坚持了大半年实在不想管了,正好胤祥身体恢复了一些,他就封胤祥、胤祯为贝勒,去给胤禛打下手。

    这一下,把本来以为胤祯是储君的大臣给整懵了,哪有让未来皇帝给人打下手的。

    支持胤祯的人一夕之间又去找胤禩了。

    这些人没几个是干净的,有的勒索过下面的官员,有的贪污过灾银,追缴亏空,他们若是拿不出银子,轻者革职,重则抄家。

    胤禩这时候才不会再搭理这些人,要不是皇子无故不能出京城,他恨不得躲得远远的。

    到了这时候,朝中已经有人回过味来了,他们之前好像一直忽略了雍亲王啊!

    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其实办了不少重要的差事。

    皇上出巡也都是他留守京城,那不就是太子监国吗?

    这对大部分官员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四爷可不是位好说话的主子。光是追缴亏空这事儿,就已经让很多官员苦不堪言了。

    随着胤禛把户部亏空算出来,并上奏建议康熙必须三年还清时,弹劾胤禛的折子也多起来。

    可胤禛前些年深居简出,根本挑不出什么错。

    就有人从雍王府其他人身上下手,弘时刚从安南回来,跟那边签订了通商条约,算是给朝廷开了条财路,才被皇上褒奖过,这时候不能弹劾。

    弘历、弘昼两个小阿哥还在尚书房,也没什么可说的。

    四福晋乌拉那拉家在朝中都没几个人,也抓不到什么把柄。

    大家看了一圈,最后把目标落在年家和云安身上。偏偏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被认命为抚远大将军平乱。

    他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速战速决,不到半年就平定青海。

    年羹尧成了朝廷功臣,哪怕他之前犯过一点小错,但功大于过,那点小把柄根本弹劾不倒他,更不会影响到雍亲王。

    这些官员病急乱投医,竟然弹劾云安小格格出入理郡王府,有勾结废太子之嫌。

    康熙:“……”

    康熙本来觉得让这些官员三年还清亏空太为难人了,看到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连个孩子都不放过,直接同意了胤禛的建议,就三年,三年之内必须还清,一天也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

    云安还不知道自己竟然被弹劾了,每天开开心心的玩耍,她不用像小阿哥们那样每天按时按点的学习,除了一旬三次的医学典籍课,和每天午睡醒来去跟皇玛法读书外,剩下的时间都自由安排。

    她现在去找康熙,康熙也不会逐字逐句的给她讲书,经常是问一些问题,让她自己去景阳宫借书看。

    有时候祖孙俩则是叫来传教士,听对方讲讲西洋的事儿。

    云安觉得有些事儿四哥也要知道,免得这人后来对西洋的科技不屑一顾。她便等四哥下学后去跟他讨论相关问题。

    弘历现在压根不敢小瞧洋人的奇技淫巧,洋人靠着这些东西不仅在大清赚钱,还在大清各藩属国传教,万一哪天安南、朝鲜等地都去信上帝了,还会乖乖听他们大清的话吗?

    最让弘历感到危机的还是这些奇技淫巧在军事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雍正女儿续命日常(清穿)》 110-113(第5/8页)

    的运用,弓马骑射再厉害,跟手拿火铳燧发枪的人拼,还是要落下风啊!

    其他奇技淫巧可以不学,火器一定要跟上,可要想制造出西洋的火器,甚至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就必须学一些力学和几何知识。

    弘历在这上面不大擅长,他就在尚书房寻找擅长几何算学的小伙伴,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首先就是二十一阿哥胤禧,再就是三叔家的弘景、弘易。

    五弟在各方面资质都比较一般,但弘历有什么计划都喜欢带着他。

    直到康熙开始频繁的叫弘历去乾清宫旁听他召见大臣。

    弘历这可没法带上五弟,他只能一个人去。

    弘历渐渐地也明白了皇玛法让自己接触政事的原因,他据此反推,也知道遗诏上的名字是谁了。

    而且皇玛法没让三哥学着处理政务,也没让五弟去乾清宫旁听,唯独叫了自己。这其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他激动的几天没睡好觉,想回家告诉额娘,想告诉五弟,想和所有人炫耀我阿玛是太子,但这激动的心情只能自己消化。

    他于是写了好多诗,每一首诗都洋溢着愉悦的心情。

    弘历把诗给云安和弘昼看,云安表示,“日记其实可以不给别人看的。”

    弘历:“这是诗。”

    弘昼:“四哥能用诗写日记,太厉害了!”

    弘历:“……”

    云安好奇,“四哥你遇到什么好事儿了吗?”

    弘历摇头晃脑,“不过是最近天气晴朗,我心情好。”

    云安感觉不对,偷偷告诉皇玛法,四哥最近傻乐呢。

    康熙:“……”

    到底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没什么城府。

    不过康熙想到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又觉得弘历太天真了些,这孩子还是缺乏历练。

    三年之期匆匆而过,这对大部分官员来说是漫长的三年也是短暂的三年,漫长在于他们四处筹银子补亏空,有的甚至卖房子卖地,简直度日如年。短则则是因为还没凑齐呢,时间就到了。

    革职、抄家、入狱、甚至砍头。

    朝上一时间血雨腥风,康熙六十五年让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四爷的雷霆手段。

    康熙却装聋作哑,压根不理会叫苦连天的官员们。

    这下大家都知道胤禛就是未来皇帝了,一个个夹着尾巴做人,生怕自己得罪了这位新主子。

    也有人试图攀附,胤禛一点不给面子,福晋也是基本不见外客。

    有人把主意打到弘时身上,弘时差点就掉坑里了。胤禛觉得这儿子容易被忽悠,就跟康熙商议,让他继续出使。

    于是弘时又带着商队去琉球、朝鲜等国了,大清愿意跟你们这些小藩属国做生意,是看得起你们,亲疏远近总分得清吧,该减税的减税,该垄断的垄断,别让洋人赚你们的钱。

    弘时不在家,云安却时不时能收到系统提示,给他加生命值。凭此云安就知道三哥的差事办得挺顺利。

    康熙六十五年,八十五岁的太后寿终正寝,康熙悲痛欲绝,第二年就以太过悲痛、圣躬违和为由,将大半朝政交到了胤禛手中。

    只有云安、弘历这些经常在皇玛法身边的人知道,皇玛法身体好着呢。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