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他眼里的眸光浓烈,舒以宁有点儿承受不住,只能稍稍避开了视线。

    在这之前,他从没显露过要给她晋位的想法,只说过生孩子会给她个封号,准确的说除了第一次在冲动下的晋位,上一次和这一次都很突然。

    “皇上之前不是去了明恩寺吗?”她想说他完全可以再等等。

    康熙嘴角噙着笑意:“等到你有孕,再到生下来,还不知道是多久以后的事。”

    舒以宁又问:“那要是我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呢?”

    康熙想了想说:“你愿意继续养他那就接着养,若是不想要那就送回给万琉哈氏。”

    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他嘴里可以说的那么轻巧,小孩子又不是玩具,能互相送来送去。

    “可是万琉哈氏也会舍不得的。”辛苦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就这般轻易的给别人,作为母亲想来并不容易接受。

    康熙轻描淡写的回她:“她一个庶妃,孩子能给妃位养是多大的福气,她高兴还来不及。”

    完全说不通…舒以宁摸着身上衣服刺绣的纹路,渐渐思索着开口:“她毕竟是亲额娘,血缘关系胜过一切。”

    康熙沉默片刻,又说:“如果这是你的顾虑,待孩子生下来朕会安排万琉哈氏出宫。”

    舒以宁瞳孔放大,简直被这独断的思维惊得语塞,忽然涌出一种说什么都白费口舌苍白无力的感觉。

    再这么旁敲侧击的委婉表达下去,估计永远都说不明白了,她闭了闭眼,直接坦白道:“其实我并不想养别人的孩子。”

    万琉哈氏的孩子就是历史上的十二阿哥,算是个比较幸运的人,不参与夺嫡纷争,也没有结党谋位。并且特别长寿,一直活到乾隆年间。

    本来人一生活得挺好的,要是她养了导致有什么变化,岂不是害了他。

    康熙听了紧皱着眉头问:“为何?”

    舒以宁哑然,她垂着眼睛回答:“我养不好孩子,也没有多少耐心。”

    她的语调很平稳,听不出异样的情绪。

    康熙深深凝着她,像是要洞察她的心思,话里依旧不信:“你对保成的细心朕又不是看不到。”

    “那不一样。”提前猜到了他要这么说,舒以宁想也没想的迅速做出否认。

    她对太子的感情,有喜爱,有怜惜,或许还带着一些来自作为女性长辈的关怀,却没有太多的责任感。

    但是让她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小婴儿开始抚养,这完全是两种概念,付出消耗的心血也不能等同而论。

    她不想承担任何责任,更做不好别人的母亲。

    “有何不一样?”

    康熙想问个透彻,可舒以宁却不愿意解释那么清晰。

    她克制住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后宫佛系指南》 80-90(第5/13页)

    里的烦躁,有些着急的开口:“总之我不会养的,皇上应该也不会想看到小阿哥被我养得不好的结果吧。”

    她说完便鼓起勇气直视着面前的人,以至于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陡然生变的脸色。

    康熙紧抿着唇,下颌因怒气而收紧,凌厉的气场一下子就从眼里眉间溢了出来。

    气氛足够紧绷。

    这话可能有些过了,但她并不怎么后悔,再者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都一样没可能收回,就算找补几句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

    各自静默很久,康熙蓦地来了句:“你真的不懂朕为何要把他交给你抚养吗?”

    舒以宁抬眼看向他,来不及思考这话里的意思,因此一脸茫然。

    康熙顿时来了气,语气莫名有些重:“那你自己先好好想想吧。”

    这场谈话最终以康熙的最后一句话作为结束语,然后不欢而散。

    她心里也很郁闷。

    她觉得和康熙的谈话遇到了瓶颈,卡在一处不上不下。两个人立场不同,思考方式的角度同样有很大差别。

    康熙可能认为这个决定对她再好不过,可她只觉得对方在一个劲儿在把她往深渊里拽。

    人离开后,舒以宁的心一时平静不下来,她猜不出这是他临时起意,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要是后者,就会很麻烦。

    刚刚她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但她又担忧康熙并没有把自己说的话当一回事,毕竟他向来唯我独尊,发号施令也是习以为常。面对他人的抗拒或许还会激发他的掌控欲。

    她看着桌上被剪下来的几束枯萎花枝,深叹一声,心念她连花都养不好,还养什么孩子。

    第85章

    太皇太后受家里影响从幼时便开始信佛,直至今日,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也更加虔诚。

    慈宁宫的后殿就设有一个大佛堂,佛堂内还有个金器雕花大佛龛,老人家平日里经常来此处拜佛。康熙为了讨老祖宗欢心,还特地亲书“万寿无疆”匾,挂于佛堂正中央。

    前几年康熙前往五台山巡幸,便让人修缮了五台山的寺庙。回京后还下旨,令工部负责,修整从京城到五台山的道路。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亲自带着太皇太后亲临五台山。

    四月底气候适宜,钦天监也算好了日子,銮驾便启程,此行跟着一起的还有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和弟弟恭亲王常宁。

    五台山位于山西,从北京出发,穿过河北便就到了。

    队伍每晚会在行宫停留过夜,康熙有孝心,日日都会亲送太皇太后至屋内,陪她喝几口茶,才会离开。

    “最近朝廷上是有什么事吗?”

    听了这话康熙有些摸不着头脑:“并无,您可是身体有哪处不适?”

    太皇太后笑着摆手:“你一路对我此般照顾备至,我还能有什么不舒服的。”

    这途中时不时山径险峻,一路歇歇停停,每逢山路都是玄烨的銮驾先行,他亲自试完确定安全后才敢让自己再行。

    孙儿这般孝顺,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只是我这几日看着你像是有心事的样子。”

    康熙闻言手里的茶盏一顿,笑着回答没有。

    太皇太后似是不信,她看着康熙,目光透出慈爱:“我从小看着你长大,哪怕你现在已经是个说一不二的皇帝,可在我眼里还是小时候那副模样。”

    “当初撤三藩之事朝廷内部不少人反对,都认为保险起见应该以安抚为主,但你那时年轻气盛,又有抱负,内心很坚定要强行撤藩。”

    太皇太后说着说着便有些沉浸在回忆里。

    “那段时间你每日到慈宁宫请安之时,为了不让我劳神,面上往往故作轻松让人看不出来异常,但是陪我饮茶的时候却总喝的大口,与往日不同。这几天我就看见你又有这个习惯了。”

    康熙一愣,无奈说道:“朕自己都没发现。”

    “所以究竟有何事让你困扰,我虽然年纪大了,不过到底经历了不少,起码也能帮着听几句给你解个忧不是?”

    康熙斟酌片刻,才开了口:“朕准备给舒嫔晋妃位。”

    太皇太后的笑容定住,手里头正转着的佛珠也霎时间止住,身子也不由自主的坐直了,她不解的询问:“玄烨,此事你可有认真考虑过?”

    “要是没认真想过朕又何必跟您坦诚呢。”

    太皇太后稍缓了缓,语重心长的说道:“从南巡之后,我便听说你唯宠幸过她,这些都不是大事,无论是几个月还是一年,既然喜欢她,就可以顺着心意来。只是万万不可因为一时的不理智而坏了规矩,当局者迷这老话并有没错。”

    康熙没说话。

    太皇太后又继续补充道:“你宠幸她也有几年了,可她至今连个孕事都没有过,那就说明不是个能生养的,没有子嗣你现在就要晋她为妃,那再生了个皇子,便是贵妃。那之后呢,难不成皇后的位置也要给她吗?”最后一句话说得有些重,也有些急。

    康熙自始至终很平静,也没有否认一句。

    太皇太后看着一直沉默的孙儿:“玄烨,这些年我从未插手过后宫之事,就因为我心里明白,你知道以大局为重,你比你阿玛更懂得平衡这个道理,也会处理好各宫的关系。若是你这次给舒嫔晋了妃位,那让其他人怎么看。安嫔、端嫔他们家世背景远在舒嫔之上,又进宫已有这么些年,端嫔还生过一个公主,如今就看着一个后来之人平白无故的越过自己去?”

    太皇太后停了几秒,又问:“还是说你想到什么办法让这个晋位更名正言顺些?”

    老祖宗的确很了解他,康熙动了动喉咙,坦白道:“朕本想着把万琉哈氏的孩子记到她名下。”

    “然后她没接受?”

    康熙诧异怎么就猜得这么准。

    太皇太后料到皇帝心里所想,叹了口气说:“若是她同意了,你也不至于这么烦心了不是。”

    “她倒是个识大体的人,我估摸着舒嫔心里也清楚,对于无家世无子嗣的她来说,嫔位已是不错,再高了并不一定得好。既然她不愿意,你又何必勉强,再者说如今你有护着她,难不成还担心她被人欺负不成?至于妃位,起码得有个亲生的皇子再说。”

    太皇太后这番话说的抛心抛肺,接下来开始把姿态放低打感情牌。

    “当然我老了,你听或不听我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些唠叨你也听不到几年了。”

    康熙紧皱着眉心说:“您怎么又说这些话了。”

    太皇太后抿着嘴巴不吭声,做出一副很可怜的老太太模样。

    康熙最终败下阵来:“朕知道了,您可千万别因为孙儿气坏了身体才是。”

    太皇太后闻言立马勾着唇角笑了起来。

    康熙离开之后,苏麻喇姑便试探问道:“您要不要回宫后找舒主子,再顺势提点上几句。”

    “算了,就单她没应了玄烨这次,证明她心里头也有杆秤,问题是出在我这孙儿身上。不过玄烨刚刚既然答应了我,想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后宫佛系指南》 80-90(第6/13页)

    此事起码他会暂时搁置了。”

    舒以宁自知道康熙去五台山了,心里便松了口气,再回来至少得一个月后,一个月会有很多变化,康熙说不定也把这茬忘了。

    有日启祥宫突然来个乾清宫的奴才,说是皇上送回京信到了,便赶紧给她送过来了。

    康熙给她写的信…怎么听起来那么怪异。

    舒以宁小心翼翼的打开信封,生怕里面写的是什么让她抚养万琉哈氏的孩子的告知函。

    然而面前只是一行漂亮利落的行书。

    “上次说的事,既然你不愿意,那就做罢吧。”

    寥寥几笔让舒以宁心潮澎湃。

    她对着空气微微拜了几下,感谢五台山的菩萨让康熙终于想通了。

    收完信,她把纸放在一边,准备招呼丹青晚上好好庆祝一番。

    丹青正好走进来:“乾清宫送信的人还在外边等着呢。”

    “他还有事?”

    “说是问主子有什么让他给带回去的,送信回京的侍卫也还在乾清宫候着。”

    这是要等她回信的意思…

    毕竟皇帝的信,谁能不回复呢?只是她写什么啊,来信只有三句话,可她总不能也回个三句吧。

    舒以宁琢磨了一会儿,开始动笔。她一笔一划写得很认真,康熙是个严格的人,别到时候她哪里写的不好又给她挑上错了。

    康熙收到回信之时人已经在五台山了,只他一人。

    途径长城岭之后,山路越来越崎岖,道路实在险恶,老祖宗改做暖轿,可抬轿之人步履艰难,太皇太后又心生不忍,最终还是改为乘车,只是乘马车的话颠簸的道路也让年事已高的老人逐渐吃不消。

    最后太皇太后还是被迫放弃了亲到菩萨顶礼佛,说自己既然行至此,也是诚意已尽,让皇帝代她前往便是。

    康熙便下令福全等人先护送老祖宗回京,自己则亲至菩萨顶。

    “皇上,昨儿个夜里头舒主子给您的回信到了。”

    康熙住在寺庙里的禅房,屋内陈设简单。

    不远处的桌上摆着几本奏章,最上方摆放着一封信笺。

    打开信纸,舒以宁工整的正楷出现在眼前。

    “收到皇上的信,我很开心,万琉哈氏进宫多年,能有皇子实属不易,皇上愿意为她考虑,心善仁爱之举让人钦佩。”康熙读到这儿嗤笑一声,实则不满她说了一堆吹嘘的废话。

    又继续往下看。

    “太子最近读书很认真,皇上可以放心。”保成的事还需要她来告知,定时都会有人跟自己禀报。

    “近日天气有转凉迹象,皇上和太皇太后要多保重身体。”还算有几分心意。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