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权经 > 正文 100-104

正文 100-104(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道:

    “好了,不讲废话了,孤要困死了,来者是客,这种事情你大概也有自己的喜好吧,想怎样便怎样吧。”

    姚苣又被她惊的一呆,什么叫“这种事情你大概也有自己的喜好”……

    姜于见她像木桩一样一动不动,也惊讶了,不敢置信地道:“你……你都二十多岁了,还狗屁不通?”

    鲁国的王室活得如此寡淡嘛……

    当她后来发现姚苣果然在“夜生活”方面一无所知时,不禁好笑。

    姚苣害羞的脖子都红了,难为情的靠进她怀里,立马获得了一个柔软的拥抱,姜于甜丝丝的话语绕在耳畔,使她也没那么紧张了,甚至生出晕头转向的朦胧醉意来,榻边的烛光也仿佛变成了绚丽的烟花,散落在眼前。

    姜于的风流性情发挥了充分作用,在榻上脾气好的也不像话,实话讲,她在这方面的天赋远超做君王的天赋。

    天已黑尽,殿中一片阑珊,只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

    第104章 重整军马(二更)

    重整军马(二更)

    丹水战役后的秋季, 齐国再一次召集诸国举行盟会,作为有实力的霸主,一年举行一次盟会不算太频繁。

    这一次的盟会地点选在了齐国本土的梁丘城, 史称“梁丘之会”。

    按照老惯例,上一次参加“鄄城之盟”的诸国国君也应该继续参会,但是汉国以路途遥远加上国内收成不好为由, 只派出了使团来参会,汉王枢并没亲自前来。

    “收成不好”这个理由给的很妙,齐王于从中嗅出了一丝不乐意的情绪, 谁叫她浪费了太多粮草呢?她也不好说什么,便不追究了。

    作为战败国的楚国,这次也要参会, 表示战败国对胜利国的臣服。若楚国不来,便是敢做不敢当, 耍赖账,引人笑话。

    于是这一次盟会举办的更加轰轰烈烈,经费开支不计其数,骁勇善战的楚国愿意臣服于齐国霸主, 只这一个理由便足够抬升齐国的地位了。

    要问当今天下最引人瞩目的国君是谁, 那必然是齐王无疑。

    * * *

    汉国今岁的收成确实不如往年,计算完收支以后,能够余下来分给功臣的奖赏少得可怜,刘枢决定从全国豪杰游侠的手中先榨一笔,那些称霸一方的豪杰地头蛇,她早看他们不顺眼了。

    彭城的娄烦, 雒城的藏霸,下丕城的郭栋……数不胜数的土霸王, 是该清理清理了。

    她一边思量着怎样颁布举措,一边广开言路,征召四方贤士,一道选拔人才的王命也就这样送达汉国的每个角落:

    “盖闻王者莫高于天,皆待贤士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隐于乡野市井,何也?患在人主不交故也。今寡人以天之灵,定有汉土,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士大夫有特能者,不问出身,寡人必尊显之!

    相国郦壬臣下侍中大夫,侍中大夫下列侯,京兆尹下郡守,郡守下城邑,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送相国府,布告天下,使明知寡人之意。”

    (改编自《高帝求贤诏》)

    王命一下,一时间群情激昂,各路人物被大批遴选上来,供沣都挑拣。

    汉国的诏令也慢慢传到周边的几个国家去,不少郑国和蔡国的投机分子也跃跃欲试,要来汉国露一手,或捞一笔。

    刘枢每日都要翻阅一批遴选上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经》 100-104(第8/9页)

    的名单,看看这些自称贤能之人的水平。

    “这些所谓的能人,真真假假,何其杂乱。”刘枢叹道,“郦卿,你觉得呢?”

    “臣以为真正的人才不会被庸庸之辈埋没,就如黄金不会被碎铜掩盖一样。”郦壬臣道:“只要多多检测他们,总会挑选出合适的贤才。”

    “你说得对,可是你推荐上来的那个郑人,寡人却不能现在就用。”刘枢意有所指道。

    郦壬臣吃了一惊,“为何呢?”难道刘枢还有什么顾虑吗?

    她们所说的郑国人,正是被誉为范卓公的天下第一富商——卓寮。

    早在四国联军与楚国的战役打响时,卓寮便悄悄来到了汉地,作为一个商贾,她的危机直觉异于常人的灵敏。

    她来到汉国,不是为了做生意,更不是为了寻找新产业,她已经看出贸易在未来挣不到什么好处,于是计划早早抽身,这个天下永远是属于士大夫阶级的。

    借助郦壬臣这个跳板,她要离开郑国,在汉国扎下根来,为表诚意,她甚至献出全部身家,只为谋得一个小小的职位。

    卓寮曾经对郦壬臣有恩,而郦壬臣也曾邀请过卓寮,于是郦壬臣欣然向王廷引荐了她。

    但是刘枢却迟迟不启用卓寮。

    “寡人现在不用她,不代表永远不用她。”刘枢解释道:“只不过还没到用她的时机。”

    郦壬臣问:“那您认为合适的时机在什么时候呢?”

    刘枢笑道:“像卓寮那般天下闻名的巨贾,连寡人也听过她的名字。这就像一匹骏马要换一个新的主人,新主人首先并不会把它带到旷野上驰骋,而是先将它带到新的马厩。”

    郦壬臣微微一愣,“臣明白了。”

    * * *

    虽然高氏毒瘤已被剜去,但汉国二十多年来形成的弊政已然根深蒂固,刘枢计划逐步展开一次彻底的革新,一场从头到脚的改制。选拔贤才只是第一步。

    革新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团体,因此一切都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然而就在汉国渐渐拉开革新的序幕的时候,金风送寒,一股肃杀之风再一次从丹江之南吹来……

    十一月初八,在“梁丘之会”刚刚举行完的三个月后,楚王敖糜重新整顿军马,兴师北上。

    中原诸国大为惶恐,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楚王敖糜的愤怒和冲动,想来是上一回输给联军,又在盟会上向齐国称臣,叫楚国颜面尽失,所以只能暂时忍耐。

    敖糜不是输不起,但他一定要快速赢回来。

    楚国想要北上的意图从未停止,仅仅一个盟会的誓约怎能束缚住敖糜的野心?

    消息传到淄城,齐王姜于还没来得及摆平恢复民生的一大摊子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召集各路人马举兵反击。

    大部分人都认为楚国会顺着上次的路线继续攻击陈国边境,姜于也就派兵在陈国沿线驻守。

    二十日,楚国抵达丹江边,开始攻城。

    姜于写信斥责楚王道:“汝三月前还信誓旦旦的与我们歃血为盟,今日又背弃誓言,图为天下笑尔,看来楚王的信用还不如齐国的一个小小村长。”

    楚王颇为无赖的回道:“能被几句写在竹片上的小小誓言捆住手脚的也只有你们中原人了,这难道不是愚蠢吗?楚国虽战败一次,但不妨碍这一次的胜利。不谷有敝甲十万,欲以观中原之政!”

    中原诸国这次终于意识到,楚国在敖糜的十几年统治下,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军事实力,否则怎么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动战争?怎么能在三个月内就恢复了元气,轻轻松松再次调动十万大军?!

    敖糜在信中的口气好似胜券在握,姜于感到奇怪,不过她很快便明白了。

    二十三日,一封加急军报送至齐王于的营帐——申国艮城沦陷,国都平阳告急!

    联军大惊失色,反应过来原来楚国攻陈只是佯攻,敖糜这次真正的目标是——申国。

    姜于来不及多想,立即连夜派一将军领兵驰援申国,申国方圆不足二百里,只有十余城,若不及时营救,立即便有亡国之危!

    “粮草,我们还要更多的粮草!”姜于清点完前线的补给,对郦渊道:“叫汉国拨更多的粮草来。”

    郦渊道:“王上,您难道没有发觉,汉国借来的粮草越来越少了吗?”

    姜于眼前一黑,内心感到一丝慌张。

    催粮的盟主令如雪片一样一封接一封传到沣都。一个月后,丹江前线上飘起细细碎碎的初雪,河面即将结冰,两千石粮草也被运到了联军前线。

    姜于问汉使:“怎么才两千石?”

    汉使面不改色道:“这是汉国送来的最后一批粮食。”

    姜于怒道:“为何!汉王也要背弃盟约吗?”

    汉使道:“寡君说,加上上一次借出的粮食,汉国已为拒楚大业借出万石军粮。”

    “那又如何?”

    “这已是足够支持两次战争的数量。”使臣正色道:“所以,盟主您还要再叫寡君支持您什么呢?”

    姜于这算是闹明白了,汉国真的不打算再送粮食过来了,她的语气变得很危险:“你敢和孤这样讲话,就不怕人头落地吗?”

    没想到那使臣听到这一句后,眼中不仅没有害怕,反而露出一抹兴奋的光,“幸不辱命,死又何妨?”

    姜于为使臣的表现感到奇怪,“你在汉国是几级爵位?出身何种世家?”

    使臣道:“小臣没有受封,并无爵位,出身更是不值一提,草莽小卒尔。”

    姜于奇怪道:“各国外交使臣历来都选自高门大族,精于辞令,举止有度,汉王怎么会派一个身份低微的黔首出使?”

    使臣不卑不亢道:“小臣虽然现在没有爵位,家世也并不显赫,但若您杀了小臣,小臣便会有爵位了,小臣的族人也会在汉国成为受人尊敬的英雄门第。”

    姜于一愣,说不出话来。

    汉国最近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和其他诸国开始不一样了……

    但是她不会因此而手软,虽然是自己挥霍粮草在先,但汉国不听命于霸主也是事实,她必要采取些举措,给予威慑。

    姜于叫人将使臣捆起来,待推出去斩首前,又问:“你们汉国人一向如此吗?”

    那使臣依然临危不惧,道:“实不相瞒,小臣也并非汉国人,小臣祖籍在平阳。”

    “什么?你是申国人?”姜于吃惊道:“你的母国就要被楚国灭亡,汉国不给粮草,你却替汉国说话?”

    使臣道:“申国受到战火,那是楚国的错,与汉国无关。况且……小臣为什么要为申国国君说话呢?小臣在申国二十余年,岌岌无名,抱负无门,去汉国不满一岁,荣登大任,造福黎民,小臣要为谁说话,不是一目了然吗?”

    在场诸人都为这个使臣的从容淡定而惊骇。

    直到使臣的脑袋被砍下来,姜于还记得那嘴里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申君以众人待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权经》 100-104(第9/9页)

    我,我则以众人报之;汉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使臣的人头在雪地上滚了几圈才停下来,鲜红的血迹染遍了营帐前的白雪。

    这个使臣用自己的死亡,完成了君王的嘱托,换来了无上的荣誉、尊贵的袭爵、门第的兴盛。

    齐王姜于扫视一眼营帐周围的臣子们,他们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生怕下一刀轮到自己头上。他们看起来服服帖帖,仿佛姜于指向哪里,他们便会听话的打向哪里。

    从前的姜于很满意这个状态,但如今,从那汉使的身上,她渐渐感到这是一种假象。

    她轻叹一声,返回营帐,“夫为君驭下者,孤不若汉王矣。”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