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 90-100(第1/27页)
第91章 反击
四爷挂在三爷身上,微微勾起唇角。
他刚刚喊了三哥,故意装醉,就是在给附近的人报信。
鱼已上钩,饵可以走了,等他收杆。
此时毓庆宫门外黑漆漆的,连个鬼影都没有,四爷这才全然放心。
她是懂他的,且与他配合默契。
苏培盛作为四爷的心腹,知晓一切,在心里给三爷点好蜡,专心在四爷身边伺候,并没有过去叫门。
三爷果然吩咐自己的人前去拍门,门开了,却不让进。
来开门的小内侍见是三爷和四爷,好心提醒:“太子爷已经睡下了,临睡前吩咐谁也不见。”
其实太子爷没睡,正在与巧儿姑娘说话,又是赏点心,又是送礼物,又是讲笑话,把巧儿姑娘逗得直乐。
说也奇怪,每回巧儿姑娘过来,不管太子多不高兴,都能被她轻易哄好。
毓庆宫也因为巧儿姑娘的到来,变得不那么阴云笼罩,人人自危。
再加上巧儿姑娘本人乐观爽朗,爱说爱笑,毓庆宫的奴才们没有不喜欢她的。
越是喜欢,越要保护她。
巧儿姑娘毕竟不是毓庆宫里服侍的,她是雍郡王妃的陪嫁宫女,身份特殊而敏感。虽然太子与雍郡王妃之间没什么,可传出去终究好说不好听。
若此时只有雍郡王一人,小内侍不会阻拦,因为巧儿姑娘常来常往,雍郡王看见了,只当没看见。
应该是默认了。
但雍郡王身边还站着三爷,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小内侍不得不阻拦。
况且太子与巧儿姑娘说笑的时候,确实不喜有外人打扰。
他这样说,并不算错。
四爷闻言让人把皇上赏给太子的饭菜拿给小内侍,掉头要走,又被三爷强行扯回身边。
四爷比三爷高出半头,放在平时,三爷是扯不动的,今夜却轻易做到了。
三爷心眼多,平常时候肯定会多想一下,但现在不是平常时候,是抓奸在床,分裂太子党的关键时刻。
时间紧,任务重,阻碍多,让三爷没时间多想。
面对小内侍的阻拦,三爷仗着酒意忽然暴躁起来,抬脚便踹:“混账奴才,我等奉皇命来探望太子,谁敢阻拦!”
不等门内人反应过来,早拖着“醉酒不适”的四爷闯进院中。
毓庆宫一共四进的院子,每道门都有人值守。奈何前门失守,后面几道门不知发生了什么,又见是三爷携四爷而来,后头还有乾清宫的人自不敢拦。
穿过第一进院子,过祥旭门,到第二进院子,并不停留直达第三进院子。
轻车熟路地越过前殿,往后殿的“小迷宫”而去,太子最喜在那里饮酒作乐。
结果扑了一个空,却从西厢传出少女银铃般的笑声。
大约是从小一起长大,且年纪相仿的缘故,冯巧儿说话的声音和笑声,与姜舒月有点类似。
再加上姜舒月婚后深居简出,很少与三爷碰面,三爷一听这天真烂漫,毫不怯场的笑声,就以为是姜舒月本人,不由分说,拖着四爷朝西厢走去。
“老四,你清醒点,快到了。”三爷关切地声音里,明显带上了幸灾乐祸的意味。
“什么人,不经通传敢闯到这里来?”
第三进院子是太子日常起居的地方,守卫自然更严。大太监刘喜不知从何处转出,看清楚是三爷扶着四爷,还有乾清宫的人,不由蹙眉。
四爷最守规矩,三爷也不是轻狂之辈,怎么无缘无故带人闯到这里来了?
“我和老四奉皇上之命,来给太子送饭食。”刘喜刘福兄弟俩是毓庆宫的管事太监,也是太子的心腹,三爷见了总要给几分薄面。
刘福打量这一行人,风风火火不像是来送饭的,倒像是来抄家的。
“太子有客。”见乾清宫的人提着食盒跟在后面,刘福不敢怠慢,“二位爷等奴才进去通传。”
通传什么呀通传,让刘福这一通传,哪里还能捉奸,肯定白跑一趟。
换做平时,三爷肯定给刘福面子,但今夜不行。
前头九十九拜都拜了,只差最后一哆嗦,怎么可能让人给哆嗦黄了。
三爷用尽平生所有的鲁莽,拖着四爷孤注一掷,挤开准备进屋通传的刘福,推门冲进屋中。
只见室内明亮,摆着好几张食案,上面放满了各色糕点。太子坐在主位饮酒,看着眼前的小宫女吃点心,唇角带笑。
“我给你讲个笑话,笑归笑,不许把嘴里的点心喷出来。那年我三弟胤祉……”
说到这里,门被人大力推开,太子:“三弟?”
冯巧儿才吃下一口龙须酥,瞧见眼前一幕,忍了又忍,实在没忍住把嘴里的点心笑喷了出来。
“……”
怎么只有四福晋身边的宫女,她本人呢?三爷扶着四爷,呆愣了一瞬,随即将四爷交给苏培盛,自己进屋找人。
他的人明明看见四福晋来了毓庆宫,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宫女在?
“老三,你干什么?”太子本来的好心情,被眼前的不速之客一下败尽了。
三阿哥一路杀来,杀红了眼,嘴瓢地问:“太子,四福晋呢?她被你藏哪儿了?”
回给他的并不是答案,而是一记窝心脚。
直到被太子踹翻在地,三爷才清醒过来,忙跪下向太子请罪,嘴里还不干不净说着:“我的人看见四福晋来了毓庆宫。”
太子抓住他的衣领,把人拎到冯巧儿面前,让他看清楚:“这就是你说的四福晋?”
冯巧儿是年三十的生辰,她曾抱怨说自己的生辰总比不过新年。
太子答应,今年给她过一个难忘的生辰,没想到又被人破坏了。
居然还搞出了乱.伦和捉.奸的桥段。
事已至此,三爷怎么肯认,仗着酒意嘴硬得很。
为了避嫌,太子让乾清宫的人去找,也没找到。
三爷佯醉,眯着眼睛看太子:“四福晋不在,她的贴身宫女为什么在这里?”
噩梦的事,没法解释,太子也不会跟老三解释。
再次将人拎到冯巧儿面前,扬声问她:“今日是你生辰,你最大,你说该怎样罚他?”
冯巧儿最恨算计王妃的人了,闻言咬牙:“赏他一顿鞭子。”
太子果真让人拿了鞭子,把三爷抽得鬼哭狼嚎。
三爷身边的人不敢拦,忙跑去通知荣妃。荣妃一听就急了,可她是后妃去不了毓庆宫,又派人禀明皇上。
康熙闻言一个头两个大,派人把太子和老三叫来问话。太子理由充分,他打老三是因为对方闯宫。
太子是储君,可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想见储君要先求,他有时间才见,没时间不见。
“老三醉酒闹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福晋只想种田》 90-100(第2/27页)
带人闯宫,儿臣拦他不住,只能用鞭子。”
听过太子的分辩,康熙又问老三。老三自然不敢说是去捉奸,不然罪过更大,只得佯装疼晕过去,算是默认了太子的话。
当时老四也在,康熙想问他,却发现老四比老三还晕,便挥挥手,将此事作罢。
等宫宴散去,康熙叫了乾清宫过去送菜的人问话,得知来龙去脉,气得心口疼。
老四为了推广高产粮食,整日奔波,老四媳妇也没闲着,全程参与育种和试种,可以称得上鞠躬尽瘁。
老三帮不上忙也就算了,还一门心思算计老四,想让老四两口子死而后已。
委实可恨!
康熙越想越气,索性停了老三在礼部的差事,让他在宫里读书反省。
这个惩罚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三爷被太子一顿鞭打,打得遍体鳞伤,本来也要停职养病,可皇上却说让他读书反省。
要知道,三爷在朝站班,早过了读书的年纪。
现在还在南庑房读书的,都是些小阿哥,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
七阿哥年纪到了,已经在准备上朝站班,正式办差。八阿哥因为课业突出,虽然没到年纪,也被破例允许站班听政。
三阿哥一把年纪,如何有脸再回南庑房读书。
这还不是最让三阿哥难堪的,最让他难堪的是,他本身的优势便是读书出色,文章锦绣。
如今回炉重造,等于全盘否定了他的优势。
办差办不好,读书也读不好,干啥啥不成。
“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的人早晚要栽跟头。”明珠如此评价三阿哥。
大阿哥虽然鲁莽,胜在足够听话,不会仗着自己有点小聪明搞砸他的计划。
比三阿哥好控制,容易成事。
再加上惠妃是他的亲侄女,大阿哥身上有一半叶赫那拉氏的血脉,血浓于水,总比外人可靠。
太子能文能武,心机手腕都不差,奈何人太疯,就像一匹野马。索额图想控制都控制不住,经常被踢到体无完肤。有太子做对照组,更显出大阿哥听话的好处来了。
除了太子,几个大皇子中,雍郡王也是个好的。资质比太子不差,却比太子沉得住气,做事稳妥。
可就是过于沉得住气,就像一眼深潭,让人看不透。
相比小聪明,和野马,还是深潭更令人忌惮。
思来想去,明珠决定继续在大阿哥身边下注,不换人了。
“把柄无用,当然要丢出去。”三爷算计姜舒月,其心可诛,怎么可能只是丢了差事便能了结,四爷想把李氏作为把柄扔出去,直接将三爷踩进泥里。
李氏有外心,尽管四爷没有收用,眼睛里也揉不进沙子。当初留下她,不过是作为三爷的把柄握在手里,让对方投鼠忌器。
谁知三爷只老实了一段时间,又闹腾起来,还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给四爷戴绿帽子。
这事四爷忍不了,也不想忍。
姜舒月救下李氏的初衷与四爷不一样,她觉得李氏做错了事合该受罚,但罪不至死。
不应该成为夺嫡的牺牲品。
所谓把柄,不过是既成事实,四爷接受了,姜舒月也默认。
哪知道三爷顶风作死,又将李氏牵扯出来。
四爷说得没错,把柄无用,不扔出去留着过年吗,姜舒月无奈出主意:“三爷债多了不愁,再多一个李氏又能如何?他是皇子,皇上总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杀了他。”
陈明厉害,姜舒月又道:“这事若传扬出去,李氏难免一死,王爷也要跟着惹一身腥,得不偿失。”
李氏到底是皇上赏给四爷的侍妾,在阿哥所与其他皇子有染,细究起来,四爷会被人嘲笑,姜舒月也难逃御下不严之过。
三爷如今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搞不好还等着四爷动手,将人拉下水呢。
根据幸福者退让原则,姜舒月劝四爷以不变应万变。
很多事就是这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看康熙朝的九龙夺嫡,觉得很多事发生得莫名其妙,且愚蠢至极。
比如一废太子时,大阿哥有了杀掉太子取而代之的心。换做正常人,心里有就行了,默默行动也可,总之不能说出去。结果大阿哥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康熙,然后太子没事,他第一个被踢出局,圈禁至死。
是大阿哥真的愚蠢吗,他身后有明珠坐镇,怎么可能蠢成这样。主要是身在局中,被私心左右,难以窥见全局。
眼下这个情况,四爷是当局者迷,姜舒月是旁观者清。
她是穿越者,知道每个人的命运,也知道九龙夺嫡时往往一动不如一静。
现在夺嫡才拉开序幕,四爷的年纪不过是个大学生,年轻气盛,容易冲动。直到夺嫡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也就是一废太子之后,四爷才逐渐沉淀下来,悟出夺嫡的法门,笑到最后。
历史上,四爷身边没有姜舒月,只能自虐般地收敛起所有锋芒,假装富贵闲人,与世无争,让皇上都怕他忽然堪破红尘出家陪伴佛祖。
这一世,有姜舒月陪在四爷身边,自然要带他绕过所有陷阱,减少在夺嫡上的内耗,发挥才能做更有意义的事,早日参透夺嫡大.法。
四爷城府够深,有时候也是一身孤胆,很不听劝:“没用也无妨,只李氏不能留。”
有外心的女人,不配留在他身边。
劝不动就哄吧,哄不听就撒娇:“我不管,我就要留下李氏!李氏已老实,好对付,若她没了,皇上和德妃肯定又要派新人过来。天知道新人是个什么情况!”
万一来个母夜叉,或者心机毒蛇,真够她喝上一壶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