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   最开始,他也曾怀有野心,一旦杨家军对辽东郡的支援使得他们能够自给自足,那时他便马上翻脸。

    但事实上,他的这种心思很快就被击得粉碎。

    因为在他占据辽东郡这几个月的过程中,杨家军派遣了各种各样的工匠前来支援。

    要在此地安稳下来,首先得开垦荒地吧,这就需要大量的农具,需要粮食种子。

    吃饭也缺乏锅碗瓢盆,修房子也得重新开始烧砖。

    波才这才发现,原来在冀州的时候日子是何等美好,许多东西都能够通过抢掠获取。

    然而在辽东郡这个苦寒之地,砖得自己烧制,煮饭用的锅碗也要重新来做,更别说粮食、食盐这类生存必需品了。

    就算去抢掠当地的百姓,其实他们也匀不出几件衣服供你抢夺。

    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然后,波才又发现管理一个庞大的团队竟是如此艰难。

    发布一个行政命令,下面的人往往搞得一塌糊涂,上面的政令下面的人不清楚,中间的人执行也到处出错。

    谁都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连统一分配粮食、食盐都无法做到。

    这都不是中间有贪污之人的问题,而这命令都难以上下传达一致。

    波才本以为摆脱了世家大族,便能完全自主作主,但他发现没了这群世家大族,底下的人竟无法妥善安排事务。

    但显然,他们不可能再走回头路,那无疑是死路一条。

    所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自己培养团队。

    然而这还是远远不够,无奈之下,波才最后只得让吕布带来的杨家军插手黄巾军的管理,协助他们妥善安排几万人的生活。

    于是,这几万人的生活瞬间变得井然有序,分配物资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但此时波才也察觉,他虽然还是这群黄巾军的首领,但各级官吏中已遍布杨家军的人。

    那时的波才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坑,仿佛自己已然成为了一个傀儡。

    但这条路却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到如今,几万人的黄巾军,都在憧憬着杨家军的生活,都渴望能跟杨家军那边一起分田地。

    尤其是曾经与他一同逃亡过来的黄巾军兵卒,在吕布那边的军队大力宣扬下,听闻加入杨家军能够分得更多的土地,并且还有每个月充足的食盐和粮食军饷之后。

    波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吕布的军队。

    他感觉自己似乎被架空了,但他又无法阻拦这些人。

    因为波才意识到,如果他阻止这些人加入吕布的军队,那么他手下的人会直接将他推翻,然后让吕布成为辽东郡的领导人。

    所以波才一直在忍让,忍让到最后直接绝望丧气了,随便了,就这样吧。

    爱咋地咋地,能过一天是一天。

    结果前不久,波才突然接到了张角寄来的一封信,并且还有张角送来的一些礼物。

    主要是一些食盐、茶叶、布匹、白糖之类的生活物资,这让波才尤为感动。

    原来师傅还未曾忘记他,而等到拆开信之后,波才的心情瞬间又变得复杂起来。

    原来张角在信中提及了杨家军年底要称王建制的事情,询问波才是否参加?

    还说太平道以后会被昭国允许在各个地方建立道观,而张角会带领太平道加入昭国。

    因此,张角再信中询问波才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没有?并建议波才加入杨家军。

    因为张角觉得波才的才能主要在于军事天赋,并不擅长治理一方土地,所以他劝波才要深思熟虑。

    这一封建议让波才着实思考了许久,其实他早就知晓自己无力抗衡大势。

    但人有时就是会有那么一丝不甘心,而张角的这封信却直接让波才清醒了过来。

    这一刻他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之前一直在做无用功。

    这一阵子一直在担忧自己成为一个傀儡,被手下人架空。

    可是现在仔细想来,不对呀,手下的人可以加入杨家军,他也可以加入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7/24页)

    以后大家都是杨家军的人,那他和自己手下的人完全不必成为敌人,所以他之前为何一直这般折腾?

    于是波才顿悟了,这治理之事还是交给他人去操办吧,他是一刻也不想再管这一团乱麻的事务了。

    他明明应当在战场上击退敌人,和吕布一样策马纵横,而不是天天深陷在这些繁杂的内政之中,简直令他烦不胜烦。

    所以波才一直等着吕布回来,他觉得自己得先跟吕布好好谈一谈,然后再通过吕布,向那位女将军表示臣服投降。

    因此吕布回到襄平之后,他才刚刚兴奋地打开杨秋送来的礼物,看到了毛茸茸的毛裤。

    这才刚刚试穿,还未来得及感叹这种东西的轻盈暖和。

    结果外面的侍卫就通传波才到访,吕布挑了挑眉,这家伙平时根本不想见他。

    怎么这一次如此主动,该不会有什么事情吧?

    于是吕布只能赶紧把衣服穿好,随即走到大堂这边招待波才这位客人。

    “吕将军,听闻您最近又打了一场胜仗,恭喜恭喜,我们辽东郡有吕将军您在,大家方能过上安稳无忧的生活,我都要替辽东郡的所有黄巾军向您致谢。”

    吕布尴尬地握紧了手中的拳头,倒不是觉得羞愧,别人如何夸赞他都觉得理所当然,他就是如此厉害,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话从眼前之人嘴里说出,怎么就有一种怪异之感?

    要知道他和波才的关系,那是有些微妙的,准确地说还有那么一点点敌对。

    但波才又需要杨家军的协助,又需要依靠他吕布指挥杨家军的人稳定辽东郡的局势,所以波才隐隐的把敌意都压制了下去。

    平时见到他都是皮笑肉不笑,其实心底估计巴不得他赶紧滚。

    可是这一次,吕布感觉对方的夸赞似乎是真情实意,一个人的转变能如此之大吗?

    总不能是因为他的魅力征服了眼前之人吧?又或者他在战场上的神勇让眼前之人惧怕了。

    这不可能,因为波才也是一位在战场上以勇武闻名的将军。

    吕布虽然未曾与波才交过手,但波才之前也在北面抵御过其他胡人,所以他知晓眼前之人并非浪得虚名,而是有真才实学。

    那么这突然的到访与恭维恐怕就另含深意了,于是吕布也跟着打起了太极。

    “渠帅过奖,这哪里是我一人的功劳,皆是兵卒们团结一心信赖我。

    再加上有我们杨家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粮草支持,让兵卒们能够吃饱穿暖,这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

    波才一听这话,更是来了精神。

    “吕将军所言极是,我出身草莽,最初以为打仗仅凭一腔热血就行,后来才明白粮草的重要性,重视兵卒的操练,慢慢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再后来,我率领兵卒们打了一些胜仗,但一路上都是靠抢掠粮仓、诛杀贪官来夺取粮食。

    那时我还以为统领军队是件简单的事,可是来到辽东郡之后,我才发觉治理一方土地竟是如此艰难。

    而你们杨家军能够治理如此广袤的土地,还能将下面的人管理得有条不紊,让大家能够安心种植粮食,这实在是大功德一件。

    听闻杨将军年底就要称王建制了,我辽东郡上上下下的人都期盼能够加入杨家军,期盼杨家军能派人过来治理这片土地,让大家也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吕将军能否帮我牵个线,将我的请求转达给杨将军?”

    “噗……”

    正在喝水的吕布没能忍住,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

    波才在一旁先是面色尴尬了一下,随即又赶忙关切地问道。

    “吕将军可是身体有恙,需不需要请医工前来?”

    吕布赶紧摇头,他上上下下地审视着面前的人,刚刚的话他没听错吧,这位一直对他怀有敌意的波才竟也想加入杨家军?

    “刚刚我可能没听清,渠帅的意思是上上下下都想加入杨家军,这也包括渠帅您?”

    波才瞬间正襟危坐,正色说道。

    “这怎会是玩笑?吕将军或许对我有所误解,之前我一直担忧我们黄巾军加入杨家军之后会受到歧视,所以才一直犹豫不决。

    然而这是我想多了,实在是小看了杨将军的胸襟和气度。

    杨将军心怀宽广,体恤百姓。我等黄巾军如今能在辽东郡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一切都得益于杨家军当初的帮扶。

    如今大家心底都感激杨将军,希望也能成为昭国的一份子。

    吕将军请务必将我们辽东郡几万人民的心声告知杨将军,大家都期盼成为昭国的子民,接受昭国的统辖……”

    这一次,吕布确定自己没听错,他突然有点想笑,但还是强忍住了。

    来到这里之前,杨秋和吕布曾经谈论过他们的计划。

    不用管波才怎么想,只要吸引下面的黄巾兵卒慢慢加入杨家军,给予他们同等的待遇。

    让他们知晓加入杨家军的好处,不断向他们宣传杨家军治下土地的人民分了多少田地,每年的粮食产量有多少,直接把波才架空。

    这项政策一直实施得颇为顺利,波才最初有所防范,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手治理,只能让杨家军派来的官吏参与辽东郡的管理。

    后来自然依照杨秋的计划继续推进,吕布私底下已经得到了许多黄巾军兵卒的效忠。

    大家都强烈要求要加入杨家军,成为杨家军正式的兵卒,享受同等的军饷待遇。

    所以吕布原本以为的结局是,他和波才可能最终要兵戎相见,直至将波才驱逐出去。

    没想到波才厉害呀,打不过就加入,也要成为杨家军的一份子。

    是他见识短浅了,原来还有这种应对之法。

    不过想到自己当初被将军击败,好像也是打不过就加入了,吕布的脸色微微一红,随即立刻严肃起来。

    “渠帅之意我已明了,不知渠帅是否有信件需要我转交?请渠帅放心,我定会将辽东郡的事宜都告知将军。”

    波才瞬间激动地将自己准备好的信件交给了眼前之人,这一趟算是来对了。

    而杨秋接到这两人的信件时,那已经是十天之后了。

    当时,她先是阅览了吕布在信中对波才大变脸的吐槽,紧接着,吕布又在信件里介绍道。

    虽是如此,但波才这次应当是真心服了,全然没再弄出什么幺蛾子。

    而且还将杨家军的官吏都擢升到了更高的职位,让他们管理着各个关键的职务。

    因此吕布判定,波才闹不出什么风浪了,这一回是心悦诚服。而在黄巾军中,依旧有众多人对波才很为信服。

    所以吕布提议杨秋应允波才的加入,只因如此,能够抚慰那些历经千辛万苦迁徙至辽东郡的人。

    只要上层人物没有重大变动,底层的民众方能安心。

    看着吕布这份诚恳的建议,杨秋都不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90-100(第8/24页)

    说一句奉先进步了。

    都懂得政治拉拢了。

    实际上,波才活着的最大价值便是安抚其他黄巾军。

    毕竟倘若高层变动,下面的人定会心中忐忑,人人自危。

    这对于辽东的开发极为不利,毕竟那里的主体还是迁徙过来的黄巾军。

    就如同杨秋当初留着难楼的性命一般,这面旗帜竖在那里,能让下面的乌桓人安心,也能吸引更多乌桓人前来。

    所以波才主动靠拢,此乃好事,只要没有原则性的差错,日后不再出现反复背叛,波才完全能够稳稳当当的加入到昭国。

    不过,往后肯定需要将其调离至其他地方,不能让对方彻底在那里扎根,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力,但当下还是需要他在那里安抚人心。

    当然,仅靠吕布的判断还远远不够,杨秋又亲自打开了波才写给自己的信件,瞧瞧对方究竟有多少诚意。

    先是一番阿谀奉承,盛赞杨秋英明神武,表达了自己的心悦诚服,以及自己治下的人急切渴望成为昭国子民的心情。

    接着,波才便说起了正事,请求杨秋他们派遣大量的官吏前往辽东郡进行管理。

    不仅如此,波才还在信中坦言自己着实不擅长内政管理,恳请杨秋务必指派一人,接手管理辽东郡上下的内部事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