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4-3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人回头怪罪,朝小伙计招了招手。

    两人出了仁心堂,一路前往八宝街,总感觉身后有人跟着。

    玉婵察觉到了,魏襄自然也察觉到了,两个人心领神会地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拐进一条胡同里。

    那小伙计一路小心翼翼地尾随,跟着二人走进胡同中,走着走着见对方越走越快,忙小跑着跟上去。

    一直追到巷子尽头转角处,忽然眼前一黑,被人套了麻袋,捆住手脚丢在了巷子里。

    魏襄拍拍手,带着玉婵从巷子里走出来。

    “娘子别怕,咱们接下来去哪儿?”

    这一天下来,玉婵已经快对“娘子”这个称呼麻木了。

    夜幕四合,行人们步履匆匆,长街上已经有小摊贩挂起了灯笼,她将目光落在一个冒着热气的小摊前。

    “时辰不早了,先去吃碗馄饨再回去怎么样?”

    魏襄自然没意见,两个人到了小摊前,卖馄饨的老阿妈忙上前询问:“两位吃点什么?”

    玉婵看向魏襄,“大碗还是小碗?”

    魏襄垂头看了眼老妇手中沾满油污的白布巾,皱皱眉,凑近玉婵耳边小声道:“要不,咱们还是换一家?去酒楼怎么样?”

    玉婵有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24-30(第3/10页)

    好笑地看他一眼,自怀中掏出一方雪白的帕子在他面前的小方桌上仔细擦了擦,再从钱袋中数出二十个铜板,含笑对那老妇道:“两个小碗馄饨。”

    老妇人接了铜板,笑吟吟回到那口大锅前,挽袖添柴,将锅里的水煮滚,馄饨下锅,在沸水里滚过,片刻后捞起来,浇上一勺高汤,撒上一把葱花芝麻,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就端到了两人面前。

    “二位请慢用!”

    老妇人放下碗又转回那口大锅前继续忙碌了。

    玉婵自竹筒里取出筷子递到魏襄面前,“尝一尝?”

    魏襄垂头看了眼碗里香气飘飘的馄饨,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接过筷子将面上的葱花和底下的青菜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慢吞吞夹起一只馄饨放进嘴里。

    “唔,味道居然……还不错。”

    魏小公子一口一个,一个接着一个,不知不觉将一碗馄饨吃了个精光。

    吃完还眼巴巴地望着老婆婆锅里,刚想说再来一碗,摸摸腰间空空如也,今日出来的匆忙,竟……竟忘了带荷包。

    “阿婆,再来一碗。”

    玉婵朝老妇人招招手,又取出十个铜板放到桌上。

    魏襄双目炯炯地望向她,天底下再没有比他家娘子更善解人意的姑娘了!

    不多时老妇人又端着只热气腾腾的粗瓷碗过来了,魏襄伸手去接,却听她道:“等等!”

    玉婵看着他面前的碗,微微抬了抬下巴。

    魏襄一脸窘迫地缩回手,老老实实将碗推到她面前。

    玉婵微笑着将碗推回他面前,“我饱了,你吃吧。我想说的是葱花、青菜不许挑出来。”

    魏襄点点头,硬着头皮夹起一片青菜叶子放进嘴里,好像,好像也不是那么难吃。

    按照梁国旧俗,嫁出去的新娘子三朝回门往往要为家人备上一份厚厚的大礼,答谢父母养育之恩。

    玉婵虽是招赘上门,却也不想亏待了父母家人。

    按照常理,这些礼物本该由夫家筹备。

    玉婵侧头看了看魏襄,见他正一脸嫌弃地盯着街边卖糖水的小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算了吧,他看起来好似根本不懂这些。

    再加上两人本就是假成亲,互不相欠最好。

    容姐儿喜欢胭脂首饰,和姐儿嘴馋,两个人先去胭脂铺子买了一盒香粉,又去点心铺子买了桃酥,最后去成衣铺子里给邹夫人老两口买了两双新鞋。

    虽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却也足以聊表心意。

    两人买完东西从成衣铺子里出来天已经彻底黑了,正准备雇辆骡车回村里,却又感觉身后一直有人跟着。

    这回魏襄也没心思再跟人兜圈子,径直掉了个头将身后巷子口那道鬼鬼祟祟的身影给揪了出来。

    “怎么着,又来?小爷不发威你还当我心慈手软?”

    “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在下是陆家医馆的东家,有要事相求,别,别动手!”

    魏襄收起拳头,看了看蹲在地上抱着脑袋瑟瑟发抖的中年男子,轻哼道:“有什么话直说,跟在后面鬼鬼祟祟的算什么好汉?”

    陆东家抬起头,哆哆嗦嗦起身,看了眼魏襄再看了眼站在他身后的姑娘,拱手道:“是是是,公子说得对。小人,小人名叫陆思明,是陆家医馆的东家,想请姑娘到我家医馆当坐堂大夫。”

    魏襄抄着手将他从头到脚打量一番,这位陆掌柜生得一张和和气气的大圆脸,五短身材,小鼻子小眼,举手投足都有些畏畏缩缩,从头到脚一股小家子气。

    他不说还真没人能看出来是家医馆的东家。

    魏襄撇撇嘴角,“你说你是陆家医馆的东家,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陆东家急得直挠头,结结巴巴道:“陆家医馆就在……就在这条街的拐角处,您要是不信大可跟我一块前去看看。”

    “不必了,时辰不早了,我们还要忙着回村里。陆东家,请回!”

    玉婵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的请求。

    陆东家见人要走,涎皮赖脸地跟上,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

    “姑娘医术高明,若是愿意到我家医馆坐堂,每个月我给您五两银子的报酬。怎么样?姑娘要不要考虑考虑?”

    五两银子,玉婵手里攥着花得扁扁的荷包,心里有些动摇。

    在清泉镇上,五两银子已经够得上一个五口之家一月吃穿用度了。

    “五两银子?你瞧不起谁呢。不去不去,谁爱去谁去。”

    魏襄的声音传入耳中,玉婵眉心一跳,给了他一个眼神。魏襄立刻闭嘴,闪身到了巷子口。

    玉婵想了想,对那陆东家和颜悦色道:“您再给些时日考虑考虑,等我想好了便到陆家医馆给您一个答复。”

    陆东家有些喜出望外地连连点头,抬手往街尾方向一指。

    “我家就在这八宝街上的陆家巷子里,姑娘可一定要来。”

    回去的路上,骡车晃晃悠悠。

    他们回去得晚,天已经黑透了,幽蓝的夜空中远远地点缀着几颗星子。

    魏襄翘着腿躺在骡车上,一手枕在脑后,微微侧头瞥向身旁一脸愁容的小姑娘,也没多少心思观赏夜色。

    “想去?”

    他突然开口问道。

    玉婵抱膝坐在他身侧,闻言微微一怔,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还是算了吧,我娘不会同意的。”

    魏襄微微侧身,换了个姿势继续躺。

    “你若是想去,我倒是有法子。”

    玉婵侧头望向他:“什么法子?”

    魏襄晃晃腿,一脸神秘地朝她眨眨眼。

    “明日你便知晓了。”

    第26章 陆家医馆

    翌日,玉婵将买回来的药材分门别类,该炮制的炮制,该煎的煎,该熬的熬。

    平安说过老先生不爱吃苦药,她便借助医典上的法子将药搓成一粒粒黄豆大小的小药丸,再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在外头裹上一层蜂蜜。

    傍晚时分,郭老先生捏着一粒泛着金黄色泽的小药丸放在鼻子底下轻轻一嗅,没什么怪味儿,点点头,再放进嘴里尝了尝。

    嗯,甜丝丝的,不觉得难吃。

    平安见老先生终于肯乖乖服药了,激动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就冲着少夫人这份心,您这药也要按时服用不是。以小的看,您这回定能够药到病除,回头……回头等您这病好了,再活个二三十年也不成问题。少夫人她……她可真是救苦救难的女菩萨。”

    郭山长不咸不淡瞥了一眼絮絮叨叨的小厮,摇摇头,“好了,啰嗦什么,快去给老夫取纸笔过来。”

    平安擦擦眼睛,微微一愣,“少夫人不是嘱咐您多歇着吗?这眼看着天都快黑了,要纸笔做什么?”

    郭山长没好气瞪他一眼,“老夫要给陛下上一道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吾妻阿婵》 24-30(第4/10页)

    疏,怎么,你有意见?”

    很快郭山长他老人家准备在清泉镇开一家义学的消息就在十里八乡内传开了。

    家境贫寒的学子若能通过选拔入学,将免除包括束脩、食宿、笔墨、书本在内的多种开销。

    其中年终岁考拿到甲等的佼佼者还有机会获得一笔额外的奖赏。

    这对家无余财的读书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邹夫人听说女婿也将留在镇上协助山长筹备义学之事,自然也十分欢喜。

    毕竟小两口才刚成亲,女婿若真要千里迢迢去琼林书院赴任,届时便会与女儿分居两地,长此以往恐怕会影响夫妻感情。

    义学好啊,义学就办在家门口,从杏花村到清泉镇坐村里的骡车不过半个时辰就到了。

    这样小两口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培养感情。

    郭山长的鼎鼎大名在京城好使,在小小的清泉镇上自然也是十分好使。

    镇上的乡绅富户们听说他老人家要筹备义学,纷纷铁公鸡拔毛,主动献银献地,找来镇上最好的工匠,将原先的一座空置多年的书斋改成了义学。

    半月后,义学落成。

    玉婵同魏襄从镇上回来,来到邹夫人房中对邹夫人道:“娘,我听说郭山长还打算在义学旁开办一家蒙学,招收六至十四周岁的孩童入学,且不限男女。我想着和姐儿这个月末便满六周岁了,也该到了入学的年纪。”

    邹夫人颔首,他们家从不反对女孩儿知书识礼。

    身为女子虽不必像男人那样做到学富五车,将来好谋求仕途,却也不能大字不识一个,将来嫁作人妇时家里的账都理不清,没得叫人轻视。

    从前家境优渥,从大姐玉瑶到三妹玉容都请过教习先生。

    如今轮到玉和,家里已负担不起为她单独请一个先生的费用。

    蒙学就不同了,他们家咬咬牙还是能凑出一笔束脩,大不了她晚上多做些针线,多打几副络子,总能想出法子。

    邹夫人看看正提着灯一头扎在墙角下跟几个村童拿着茅草挑促织的小闺女。

    无奈摇头,这丫头自打回乡下以来,整个人就似脱了缰的野马,再不好好管教管教恐怕将来很难收场。

    想到这里,邹夫人招招手将小闺女叫到跟前。

    “和姐儿,娘和姐姐打算送你去镇上读书,你想不想去?”

    小玉和垂头看了眼腰间竹篓里的促织,摇摇头。

    “去了镇上就见不到爹爹娘和姐姐了,娘,我不想去。”

    邹夫人无奈摇摇头,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小闺女太过放纵。

    玉婵拉起妹妹的小手,抽出帕子轻轻为她擦去指尖的泥巴。

    “阿姊每天去镇上送你上学,等到下午再接你回家,这样和姐儿便每日都能见到爹娘姐姐了。可好?”

    小玉和眨动着黑白分明的大眸子,从母亲脸上再转到姐姐脸上,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

    小玉和第一天上学堂,一家人都极为重视。

    邹夫人连夜为小闺女缝制了一个小书袋,还在书袋上绣上了一对儿小姑娘最喜欢的蝴蝶。

    玉容一早起来为妹妹梳了两个漂亮精神的小揪揪,还忍痛将自己平时都舍不得戴的一对儿珠花拿出来戴在她头上。

    玉婵从衣箱里取出一套母亲新做的衣裳,替妹妹穿好,又将自己亲手做的艾叶香包系在她腰上。

    小玉和穿着簇新的衣裳,背着母亲做的书袋,顶着三姐送的珠花,晃着二姐送的香包,来到里屋,见她爹邹文廷正一个人坐在屋里,怔怔地望着窗外发愣。

    小玉和提起裙角走到邹文廷面前,双手交叠,弯腰,像模像样地给爹爹行了个大礼。

    “爹爹,阿和要去学堂了。爹爹在家要乖乖的,听娘的话,等阿和晚上回来给您买糖吃。”

    邹文廷面无表情地从圈椅上站起来,伸出手指轻轻摸了摸小闺女黑鸦鸦的发顶,不知从什么地方变戏法似的摸出几个铜板放到她手心。

    小玉和垂头看着掌心的几枚铜板,一点一点睁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