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茫茫 > 正文 17、第 17 章

正文 17、第 17 章(第1页/共2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茫茫》 17、第 17 章(第1/2页)

    八月伊始,鸿雁来,玄鸟归,长安好似一夜之间变得凉爽。

    桥妧枝立在窗前向下望,却见朱雀大街人头攒动,很是热闹。只是,这些人却并不是来看文人斗诗的。

    长街喧闹,长安禁军押送着七八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往京兆府方向走去。那些书生看起来不过弱冠之年,一个个却胆大包天,在诗会上公然作诗讽刺朝廷不作为,任凭长安大旱,百姓收成锐减,家家老幼哭无收。

    诗是一个时辰前写的,人是一炷香之前抓的。奉命抓人者是抚军中郎将周季然,也就是打马走在最前方的那位将军。

    桥妧枝与周季然并不相熟,蜀州六年外加长安三年,他们虽然有过数面之缘,可真论起来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不曾说过几句话。后来沈寄时出事,她未曾再去过军营,便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周将军。

    桥妧枝不愿再想,看向身侧的沈郎君,无奈道:“今日又是白来一趟,未曾找到要找的人。”

    谁知一个简单的诗会竟闹出这么大动静,还出动了禁军。以前只抓些茶楼酒肆中胡扯闲谈的百姓,如今抓了这些书生,长安城内怕是再无人敢说圣上的半点不是。

    可是,以前不是这样的。

    东胡之乱以前,圣人称得上明君,任人唯贤,广听谏言,无论文臣武将,皆愿“提携玉龙为君死”,大梁因此享有数年盛世。

    禁军已经押送那群书生消失在长街拐角,沈寄时收回目光,“长安已经许久未曾下雨了吗?”

    桥妧枝道:“自春分始,已有半年未曾落雨。去岁冬日只零星落了几场小雪,上半年百姓收成也堪堪只够温饱。后来朝廷也曾断断续续放了许多粮,可对百姓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老天爷不下雨,即便是钦天监都没有办法,旁人又能做什么呢?

    只是如今内忧外患,沈家军全军覆没,谁也不能保证,大梁不会第二次被胡人赶出长安。

    沈寄时沉默良久,看着窗外琼楼玉宇,道:“女郎,我们该回去了。”

    人没有找到,自然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他说完,率先向包厢门外走去。

    这是他第一次走在她前面,桥妧枝看着他的背影,微微出神。

    沈寄时走到门前却发现少女未曾跟上来,不由得回头,“女郎?”

    桥妧枝回过神,抱起桌案上的竹伞快步走到他身边,“沈郎君,我们走吧。”

    —

    桥妧枝撑伞走出酒楼时,与一人擦肩而过,蹭掉了那人提在手中的书。

    书本洋洋洒洒落了一地,桥妧枝较忙忙蹲下身子去拾。

    她将地上的书一一摞好,起身时,却听一道温润的男声响起:“原来是女郎,好巧。”

    桥妧枝抬头,看到立在身前的青衣郎君,捏在书籍上的指尖微微用力。

    当真是巧,原本以为今日又是白来一趟的。

    只是巧合一多,就显得不像巧合了。

    张渊接过她手中的书,轻笑道:“想不到会在这里见到女郎,相逢即是有缘,不知可否邀女郎进去喝一盏茶。”

    眼前人年岁不大,明明是书生,却没没什么书生的羸弱气质,反而带着股洒脱不羁。

    桥妧枝目光落到他手中的书籍上,又眸光轻转,看向他颊边的黑痣,“好。”

    —

    “我少时本想习武,报效朝廷,奈何家境贫寒,身子亦不大好,只能拘在学堂里。好在书读得尚可,如今能来到长安参加明年春闱,也算另一种报效朝廷。”

    张渊笑着续上一杯茶,摇了摇头,“只可惜如今江山风雨飘摇,读书人所能做的事少之又少。论英雄豪杰,还是要看那些征战沙场的勇猛将军。”

    桥妧枝看着摆在最上面的几本兵书,眸光微闪,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