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 50-60(第1/17页)
第51章 学校
确定好排班表的夏风,有些苦恼,但因为这两个月排到了期末,还有点时间给她做准备。
首先是走夜路必备的手电筒,夏风专门买了个大的充电的手电筒,有一般手电筒两到三倍粗,亮度非常高,开了之后能照亮整个屋子,走路前方一片都是亮的,不至于那么害怕。
其实在来茶水镇之前,夏风很多事情都习惯寻求别人的帮助,比如父母、哥哥,还有身边的同学朋友,父母总说她是家里的小公主,不用努力去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可是,在来到茶水镇之后,夏风才知道,以前很多事其实都在她能力范围之内,她的能力,并不如父母朋友告诉她的那样小。
怕黑确实不容易改变,毕竟人的性格就那样了,但不是没办法缓解,夏风打算走外面的大街道,直到排排楼的小街再拐进来,一路上虽然没有路灯,但有夏风自己的大手电筒,外加大路偶尔有车经过,宽敞,一览无余,给人安全感。
校舍建好投入使用的同时,茶水镇开建的几间工厂也陆陆续续投入生产。
最先建成的是磷肥厂和蚕丝厂,这两间在四月的时候就开工了,招募了一大批工人,有茶水镇当地的,也有各个乡镇的。
张红一家确实有点人脉,过完年就给赵家伟介绍到磷肥厂里工作去了,在某个车间干活。张红的爸叮嘱赵家伟好好干,只要干上个三五年,保管给他调到管理岗去。
赵家伟深信不疑,为此,在年中的时候,就和张红领了证。
本来茶水镇这边的习俗是二婚不兴办婚宴,但赵家为了讨好张红,愣是东拼西凑,找各家亲戚借钱,又拿出赵家伟前几年打工攒的钱给办了场婚宴。
这个张红也是真喜欢赵家伟,拿出爸妈给自己的嫁妆,把赵家那个黄泥巴土房子给推倒重建,重建的期间,把赵家人一家接到了镇上张家来住。
茶水镇一条街过去,排排楼在茶水镇中心,张家在茶水镇的东南边,那边就是磷肥厂修建的方向,顺便也修好了大马路,穿过一条铁路,再往里走就是磷肥厂,磷肥厂往南拐,沿路有些房屋,还有茶水镇唯一一家家具厂。
而这家家具厂,其实就是张家的,叫什么明阳家具城。
别看又是“厂”又是“城”的,其实就是一家家具店,只不过家具是自己人工打造的,木材除了去县里进货,就是从茶水镇附近的村里低价收购,收购来后再打造家具。
张家一楼是卖家具和造家具的工作场所,二楼就是自己家住的地方,因为地势比较宽敞,二楼房间多着呢。在赵家人住进来之前,二楼好多房间都是当仓库用,全是木屑和灰尘,等赵家人住进来,才打扫出来。
赵家老两口第一次住进家具厂二楼,还咳嗽了好一段时间,因为二楼的灰尘木屑是真的多。
不过一想到张家出钱给她们把老房子重建,还有免费的房子住,这点灰尘算得了什么。
张家人自己则跟着儿子张强住到了县里,这几年县里的房子都不贵,毕竟既不是什么一线城市,也不是房市热门的年代。而且,女儿出嫁了,娘家和婆家分开点好。
所以张红还是跟赵家住在家具厂二楼,毕竟两人现在领了证,也在年中的时候办了婚宴,从今往后就是赵家媳妇了。
而上一任赵家媳妇,婚宴时没人请她,赵小小的爸爸再婚,她爸也没想起来还有个女儿跟了前妻。
当然,就算赵家请了凌一和赵小小,两人大概率也不会去。婚宴又不像上次的年饭,你能提着一件牛奶去蹭两顿饭,要去吃席,还得随份子钱呢。
虽然按照大山村很多人的习惯,村里随份子五十块钱一家人都能去吃。但凌一还是舍不得这个钱,五十块钱,她和赵小小夏风能吃多少顿了。
赵轩耀跟着后妈,摇身一变成镇上人了,只不过户口还在农村,赵家伟总觉得城镇户口好,想方设法让赵轩耀的户口改到跟张红了。
凌一没空管这一家人到底在搞什么,她忙着赚钱呢。赵小小这个暑假结束,她的小学也就结束了,毕业成绩相当不错,因为茶水镇的小学比较简陋,科目也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压根没有机会接触英语学习。
虽说小学语文数学难度都不高,但赵小小就是能做到她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考了双百分回家。
双百分不是赵小小的最高限度,而是试卷分数的最高限度。
还没等上初一,小学毕业的暑假,赵小小就已经开始自学初中课程。初中的教材是她拿自己零花钱去初中门口收购的初一升初二的哥哥姐姐们的书,凌一还在想这孩子啥时候缺钱了,过完年在那儿精打细算自己的零花钱,结果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用在了买教材上。
赵小小这么好学,实在是令夏风这个当老师的都惊讶。她见过学习好的学生,比如她自己和曾经的同学,但是没见过打心眼里这么爱学习的。
当夏风问赵小小怎么这么积极的时候,赵小小笑笑不说话。她不懂什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但她知道穷则思变的道理,而且,小学课程太简单啦,她暑假除了看电视,都没别的可玩了,还不如多学习一会儿。
赵小小也不是说爱学习,她只是觉得,相比和排排楼的其他小孩玩,学习带给她的成就感更多。学明白一个知识点,她就能活学活用,但要搞好和邻里伙伴的关系,那就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成功的。
叶小曼不在的日子里,赵小小和其他人玩不到一块儿去,唯一还算关系不错的韩春,也因为放暑假两人也碰不到面,学习竟然变成了赵小小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不过,看电视也是。赵小小在电视刚买回来的时候,特别爱看电视,每天和夏风一起蹲守着爱看的节目,凌一不来催,她是完全想不起挪屁股的。
只是,当赵小小和夏风在看一部最近热播的小说改编的爱情电视剧时,赵小小总是有很多疑问,“美好”的爱情总是存在诸多疑点,当她问出口的时候,凌一的回答总是让赵小小对爱情的憧憬一瞬间碎掉。
比如电视里的男主同时辗转纠结在两个女人之间,别人称他多情风流,既要这个又要那个。电视里强势霸道的女主角父亲,掌控欲极强。
一开始赵小小看,还觉得男主非常浪漫,非常深情,可是经过凌一吐槽后,她又觉得这个男人很不检点。到最后,一整部剧看完了,赵小小只觉得无趣,到最后,电视里女人的结局要么是结婚相夫教子,要么就是远走他乡,而男人们,通常事业有成,妻女环绕。
电视里热播的影视可多了,一半是告诉世人,女人就要为爱情奋不顾身,一半是教育女人历尽千辛磨难,也要温柔贤惠善良。
看这些被凌一吐槽多了,赵小小看不下去,还不如看动画片呢。
就这样,赵小小逐渐丧失了对电视剧里爱情的滤镜,更加沉迷于学习。
而家里另一位曾经的电视剧爱情忠实影迷——夏风,也渐渐不爱看电视了,因为她发现,电视里的美好世界和现实完全就是两样。她在梦城的家里时,以为自己家只是平凡普通的小康家庭,但在来到茶水镇后,才发现自己的家庭比起这些真正平凡的人们来说,是只敢通过电视窥探的美好。
送走了赵小小这一届毕业生,夏风就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到底是谁觉醒了(快穿)》 50-60(第2/17页)
转头去带一二年级的学生。
因为茶水镇新建四间工厂的原因,而且路也修好了,附近乡镇的孩子送了不少来茶水镇小学和中学,四间工厂带动了茶水镇当地的经济,也使得流动人口多起来,连带着茶水镇小学的招生都变得兴旺起来。
以前一二年级的学生都放在一个班上,一个老师教就行了。现在一二年级要分开了,因为光是一年级就招了将近一百名学生,就得分两个班,二年级还有各乡镇转来的学生。
茶水镇工作机会多,茶水镇中小学又有校舍,还有资助名额和补贴,很多乡村家庭都想把孩子送来。并且因为义务教育的原因,这次一年级的学生里,男女性别比并不如之前那样可怕。
毕竟,读小学的女生年纪都小,干活其实也干不了太重的,如果能免费读书还有资助人给的捐款,那还是非常不错的。
虽然夏风不知道有的学生拿到了资助的捐款,这钱究竟用在了哪里,但至少,部分家庭也会为了这点钱,坚持送她们来上学。
虽然义务教育和资助一个是国家出钱,一个是资助人给钱,但也少不了普通基层工作人员的普及和宣传。夏风得知学校要开展走访乡村,劝说各乡村家庭都把孩子送去上学,读小学又要不了几个钱,就算路途遥远,但现在校舍修好了,还有补贴,这几个理由加一起,总能打动不少人。
暑假的时候,夏风就在忙这个,她和小王老师还有两位男老师,分别走访几个乡村,挨家挨户去宣传她们小学的校舍和补贴政策,希望这些家庭有孩子的能送孩子来读书,没有的也至少知道这一点,以后有了就不会担心读书花钱的问题。
现在消息全靠人口相传、电话、电视传播的人们,压根想象不到以后的世界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通讯爆火乍世界。
也多亏了夏风等人的努力,很多位处偏远地带的农村家庭,压根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甚至领导人换届她们也不了解,更别说什么义务教育、什么校舍什么补贴,当夏风等人走访到这些村里,她们才知道,一合计,送去学校,既能读书受教育,又能省饭钱有人给照顾孩子,便一股脑地都把孩子塞去。
不过其中也少不了部分家里有女儿但是压根没考虑过送女儿去的,夏风每次都得问清楚家里几口人,小孩多大,务必劝导这些家庭把孩子们都送去。有些家庭的孩子都十二三岁了,早就错过了读小学的年纪,直接上初中又没办法跟上进度。
其中不乏觉得女儿反正读了书也没用,还不如留在家里学着干活的家长,每当这时候,夏风都气得不行。但好在,她不是第一次碰见这种家长了,虚张声势的话张口就来,什么不送去上学违法了,政府可以告家长,什么读书不仅不要钱,还能申请补贴、资助,能给家里赚钱。
总之,威逼利诱,夏风一个不少。
第一年来到茶水镇的时候,夏风还是个被学生气到也只敢半夜叹气垂泪的新老师,可现在,不知道跟谁学的脸皮厚,什么谎都敢扯,反正她笃定这样的农村家庭,不太可能懂法,也不会懂基层执法情况。
夏风絮絮叨叨一下午,竟然真能把一些顽固不化的家长说服。虽然其中也少不了那种态度恶劣,一个字都不听她们说的村民,直接把她们扫地出门,但也有一些动摇的还算客气的人。
总之,小王老师跟随夏风一起下乡劝学,对夏风的印象那叫一个一百八十度大颠倒。这还是她印象里那个刚到茶水镇,不管和学生还是同事、家长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夏风吗?
现在的夏风,说起地方方言来,那叫一个地道,不看脸,小王还以为是自己哪个村儿的亲戚呢。
随着新学期招到的学生增多,不太可能像以前一样一个老师教两个年级,所以学校从其他乡镇又调来几位老师,其中同样还有支教来的老师。这些调来的老师在茶水镇当地没有房子住,都住校舍,所以校舍的管理工作也稍微轻松些,给夏风排的班,一个学期她可能就只需要去一个月。
因为小学这边老师多了,初中那边又缺老师,小学部这边有资格教初中的,只有夏风最合适。所以夏风只带了一学期新一年级生,又被调去了初中部。
第52章 结束
只不过,夏风调去初中部的时间不凑巧,赵小小刚上初二,夏风才调去带初一的新生。
还好赵小小初一一整年已经习惯了没有夏风教她数学的日子,新的数学老师人也挺好的,就是年纪稍微有点大,口音重的同时,还喜欢灌输一些陈旧的思想。
但唯一让赵小小不适应的是上了初中,她将要接触一门她从未了解的外语。不像有的孩子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就接触到外语,赵小小一直到初中,才知道还有外语这个东西。
熟悉的“阿伯测的”变成了陌生的“诶必sei地”,并且外语的语法习惯和国语完全不一样,什么主谓宾,以前学国语完全没意识到的东西,到了初一,要作为一个新生儿去接触学习。
虽然夏风很想辅导赵小小,但她白天上课,放学了还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处理,她调来初中部也是担任班主任,这是她自己争取的,她的初心不只是教书还要*育人,她想要尽自己所能地去管理好自己的学生。
夏风很忙,再加上每个学期至少有一两个月她要守校舍,所以真的抽不出空来辅导赵小小。
赵小小自己也倔,她不想麻烦夏风,就死磕外语。
凌一倒是想教,这个世界的外语和她曾录入过的某个世界的英语信息很像,当时某个宿主为了显得自己很厉害,兑换了英语学习道具,都录入在凌一的信息库里。
但是,凌一不能直接用,她一个小学没毕业的单亲妈妈,怎么可能会英语?
于是,凌一为了辅导赵小小,开始在赵小小下课回家后,跟赵小小一起学英语。然后看似凌一学得比赵小小更快更好,其实只是她借着学习的表象,教给赵小小更多。
能跟妈妈有更多互动的机会,赵小小当然开心,但她开心的同时,又有点难过。
妈妈学习英语比她厉害太多了,每个单词都是过目不忘,语法语句更是用得跟原生语言一样,这让赵小小想到了她第一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