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伸到宫外去。
太孙妃不是皇后娘娘。
不过,太孙妃没有皇后娘娘的地位,可她有个比皇后娘娘强的娘家。
“多谢公公。”
“姑姑客气。”
封公公抬脚要走,见丁姑姑相送,他回身道:“您忙,不用送了。”
“太孙妃吩咐的,我来送你。”丁女淡淡道。
封公公心中一哂。
皇后娘娘留下的手柄,还真真是留下来抬太孙妃的。
可太孙那个病殃子……
皇后娘娘的余威也不知能管得了多久的用,吴英公公那边看在陛下的份上,也还在给凤栖宫面子。
就是不知这份面子,给到什么时候就打止了。
见机行事罢,且现在凤栖宫有的是钱,他能拿一点是一点,不能拿了,拿出一半去打点,不也还剩一半?
这宫里,手里真真有钱的妃子可没几个。
这些人,可不是表清贫讨陛下的欢喜,而是真真清贫。
这几年也不知怎地,外面的人也不往里面送银子了,害得他们这些为公家办事的,手里头也紧得很,哪能像吴公公一样,嘴里吃着人参海参,屋子里还堆满了,将将往肚子里吃进去一点,又有孝敬的赶着孝敬了,堂堂一个侯府,比孝子贤孙还像孝子贤孙。
看得他都有些眼馋,可惜他不是大内大总管,只能往凤栖宫这边凑凑了。
送了封公公出门,丁女回了小殿,只见小殿内点起了灯,太孙妃坐在小桌面前,一丝不苟地写着字。
丁女顿了一下,上前站在了她身边,服侍的宫女小声回她道:“殿下说屋里暗,她要写礼书,要清晰一些。”
是以太孙妃这才吩咐,她点的灯。
丁女默不作声,看太孙妃写着工整的字迹,寥寥几语,把郭才人为何出宫,她为何作此安排的事写道了出来。
这字迹甚是工整清晰,一目了然,和此前她看过的太孙妃笔迹截然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迹。
且太孙妃用词言简意赅,道明了皇恩,写完了赐礼,这下已然收笔了。
内宫监凤栖宫。
此六字,太孙妃用正楷大字,写在了末尾处。
“无需盖印,”丁女忍不住出声提醒道:“这不是懿旨。”
“是。”佩梅晓得,她写及此,只是告知人这封礼书出自凤栖宫太孙妃之手,万没有用到皇祖母凤印的想法。
“好。”丁女弯腰,双手抬起礼记,看了看赐礼的规格,见符合郭才人的妃子品级,且礼是五品妃子当中的上等礼,想来这上等礼,是给陛下亲口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佩后》 120-140(第5/26页)
人回去探亲的一种坐实,是替陛下办事了。
没有错处,丁女把礼记放下,拿起笔,扯过一张白纸誊抄,“我去内务府领取赐礼,等一下我回来,再把您的三十六方印拿出来,您再盖嫔妃出宫的通行令的印子。”
凤栖宫掌的不止是凤印,凤印之下,还有三十六方小印,内宫妃子宫人行走宫里宫外的通行令的印子便有六个完全不同的。
“是。”佩梅乖巧应道。
同时她心下一凛。
还好她有丁姑姑。
要是没有姑姑,也没有母妃,她怎知这些印子怎么用?
没有用印子的人,和那些用印子的人身边的老人,她在内宫这等身边无人,问天天也不答应的情况下,就算凤印赐给了她,她稍稍一办错事,等着她的也是脑袋掉地罢。
佩梅不知姑姑为何落到了她身边,可这时候,她心中唯有对诩儿皇祖母的感激。
皇祖母给诩儿和她,真真是留了一条大活路。
母妃呢?
兴许母妃的死,夺走太子父王的太子身份,也绝不是她一时愤然报复。
这里面可能有什么更深的深意,只是她目前窥不破罢了。
“奴婢去了,”见太孙妃恭敬应了是,就低头看着桌子不语,着实有些乖巧了,丁女心下一软,道:“这中间要是有人来,您就让人等着,等奴婢回来见过了人,看看再说,您切莫自己去见他们。”
说罢,她低头,在小娘子耳边道:“奴婢离开凤栖宫,怕是有那耳目灵通的片刻就能得知消息,这时候会有人存心在奴婢不在的时候前来,这时候来的,十有八*九来者不善,您不认识他们,先别见。”
不是她不让太孙妃见,而是太孙妃不知道来的人身份来的来龙去脉,就更不知这些人会给她挖什么坑让她跳了。
这内宫看着平平静静,实则处处险像环生。
朝廷上,没有不争不抢的官员,内宫也是。
看似不争不抢只想安生活着的,实则安生活着,就已是最大的争抢了。
哪有什么不争不抢的。
“是。”佩梅说完,回过神来,感激的看向丁姑姑。
丁女抬手,手在空中顿了顿,末了,她的手还是摸向了太孙妃的头,在其头上轻柔的碰了碰,转身去了。
她走到门边,又叫来跟着佩梅的三娘,在三娘身边吩咐了几句,这才离开。
佩梅目送她走后,等三娘过来,这才收回眼,又仔细看了下她写过的礼书,见无不妥之处,方才轻吐了一口气。
姑姑的话她记着了,皇祖母是凭的给人解其后顾之忧方才在内宫立足,皇祖母尚且如此,她更不能出那差池了。
一件一件小事且做着罢,人间的事,积小成多,祖父说过,所有的小事都是叫做提前准备,提前准备和不准备,是事到临头了,提前准备的人,找得到人、找得到办法应对,没有准备的,只能听天由命,靠老天和命运垂怜。
她想做那个找得到人,找得到办法应对的人。
因为老天和命运,是想让诩儿和她消失的,消失在无人记载他们的历史长河里。
她不想当那样的人。
她认不了那般的命。
她还有父母恩情未还。
如丁姑姑所料,她这一走,不久之后,就有两波人马来了凤栖宫请见太孙妃征询他们宫里的一些事宜。
这两波人马,第一波便是后宫九嫔之首,王昭仪。
如今后宫后妃不多,此前后宫改了宫制,后宫妃嫔从以前的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改成了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妃,少了八十一御妻,且当今皇帝陛下的四妃九嫔二十七世妇,有一半的妃位是空着的。
佩梅进宫之前,家中重金请来的宫中姑姑已经跟她教过,当今陛下后宫妃子人数是凋零,陛下的一后四妃虽然皆有,可九嫔当中,只有五个妃子占着嫔妃的位置,二十七世妃,更是一半的人数都没有,只有十三个婕妤美人才人。
妃子也是宫中女官,人数少,是以内宫的权力更是集中在凤栖宫那位尊后手中,这些后妃以皇后娘娘马首是瞻,她们手中掌的活的多少、权力的大小,皆由皇后娘娘分配。
内宫的六局四司,大多皆握在凤栖宫手中,一小半才分给了四妃九嫔她们。
后妃少,但事更少,后妃再少也有二十多个,为抢这点掌事权,这后宫的妃子也是斗得不可开交。
可再是斗,人数也少,佩梅的父亲跟她分析过此事,内宫少设了八十一个御妻之位,有些位子有名无实,等于是后宫少了一半的妃位,等于后宫要少养一半的妃子,也等于后宫少了一半的开支用度。
凤栖宫掌了大权,这些妃子为了少数的几个掌事权,又是斗来斗去,为占上位置,只得更公正清廉,后宫的用度,又可以减少一些。
帝后为了减少后宫开支,夫妇二人,已是各显神通。
且皇帝才有二十多个妾,是以荒淫的皇室子弟家中但凡妻妾成群的,已被抄家了。
卫家皇室这些年可以说是活得颇有些清正廉洁。
皇帝也靠省下来的银子,和他毫不手软的刀法,渡过了他在位前期两?*?次卫国大旱、大涝的危机。
朝廷如今也被他砍怕了,也被他以身作则的廉洁吓住了手脚,近两年,卫国已呈欣欣向荣之势。
卫国当年优柔寡断的太子,变成了如今宽猛相济、德威并用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佩梅的父亲心中对当今这位今上也甚是敬重的。
而前来的王昭仪,便是九嫔当中有实位、有实权的嫔妃,且昭仪乃后宫正二品的嫔妃,佩梅身为太孙妃,太孙妇,才正三品。
昭仪正身请见,丁姑姑又不在宫中,听闻她前来,佩梅踌躇不前。
第125章 这宫里,果然没有人降得住贵妃娘娘了。
就在佩梅考虑她不前去,有失礼之仪时,宫人又急急前来禀报,住在一个宫里的两个才人大打出手,还被打伤了,这个院里的公公跑来凤栖宫请求主持公道,问此事如何处理。
这时,便是守着佩梅的女官三娘也是沉不住气了。
这三娘平日是个轻易不开口的,常年沉默寡言,容貌神色也颇有些严肃古板,这时不等太孙妃说话,她眉头一沉,神情更显严峻,“是哪个宫的,哪两个才人?”
“荣秋宫……”宫人回道:“至于是哪两个才人,那公公没说,奴婢不太认识这个公公,以前好像见过,但记不清姓甚名谁了。”
“怎么不问?去问。”三娘厉声道。
说罢,不等这宫女离去,她朝佩梅一福腰,道:“若是奴婢所记不错,郭才人就住在荣秋宫,荣秋宫住着一美人二才人,奴婢以前替娘娘往荣秋宫送过赐礼用度。”
后宫改制,二十七世妃中的十三人,一般是三至二人住一个小宫殿,只有那年老且身患重病的,才会得一处清闲的住处,安享晚年。
荣秋宫住的便是年纪四旬的吴美人,带着后面进宫的三旬郭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佩后》 120-140(第6/26页)
人和牛才人。
宫女尚不知郭才人要出宫之事,听罢话,出了门匆匆而去,去问到底是哪两个才人大打出手了。
“您不能出去,等丁大人回来。”这等紧急之时,丁姑姑此前也有所预料,叮嘱了三娘话,三娘此时便道:“等问清楚是了哪两个才人,如若是郭才人,奴婢这就前往荣秋宫,荣秋宫的事,您交给奴婢就好。”
“是。”佩梅应道。
三娘看着恭恭敬敬、乖乖巧巧的太孙妃,这真还是个不生事、省事的小娘子,难怪……
她不再深思,接道:“王昭仪的事,您不用怕失礼,她和贵妃她们的身份不一样,您是正妃,暂且不见她,不见得失礼。”
贵妃是贵妾,王昭仪品级再高,也是侍妾。
太孙妃是正妃之身,乃皇室正妻。
“是!”惦量不出其中轻重的佩梅闻言,豁然开朗,重重应了一声,朝三娘姑姑股去了感激的一眼。
她不是无所不通,之前她学了很多,可事到临头,这分寸要如何拿捏,当真没有一个明事人指点她,她就颇有些忐忑不安了。
“丁大人会极快回来。”
不等三娘多说,宫女去而返往,一见她们便福腰道:“正是郭才人,还有一个牛才人,这个公公便是吴美人打发前来凤栖宫求救的。”
“奴婢这就去荣秋宫看一看。”三娘姑姑看了看宫女,迟疑了一下,她要带走这个叫闻香的老宫人打下手,也为防以防万一,可她带着老人一走,丁大人也带走了两个去拿赐礼,凤栖宫真信得过的人,便不多了,留下太孙妃一人在宫人,安全否?
见她说罢,不走,略迟疑,佩梅探询地看去,轻问道:“三娘姑姑?”
“奴婢也等丁大人回来再看罢。”三娘瞬间做了决定。
佩梅也略迟疑,片刻后,她摇头,朝三娘道:“三娘姑姑,你前去荣秋宫罢,若是受伤的是郭才人,麻烦你尽快把她带回来,她还等着回家省亲。”
说罢,她突然懂了三娘姑姑的迟疑,便接道:“三娘姑姑,劳你去荣秋宫之前,帮我把青衣姐姐叫来。”
“是!”青衣是以前周大人手底下人的人,是周大人养出来年老后替代自己位置的,一个要养自己老的人,其品性,那还是信得过的,三娘一想及此,便连忙道:“奴婢这就去叫她过来。”
“那奴婢去了。”
“劳烦姑姑。”
很快,三娘亲自带着青衣到了门口,看了小殿内的佩梅一眼,又走近青衣,低头与青衣叮嘱道:“丁大人没回来之前,不能让太孙妃出殿,记着,太孙还没回来,太孙妃万不能有事。”
没有太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