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60-7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韩昭先前就见识过客栈里说书先生的口舌,对真姐姐推测的这个时间倒不做怀疑。

    李映真整理着手中的书稿,沉默了一会儿,看着韩昭欲言又止,纠结了一番,还是轻声道:“清妹妹,去皇帝面前告御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知道吧?”

    撰写故事的这两天,她想了很多。她可以帮清妹妹,助力她去到圣上面前。

    可是这并不是一条万无一失的路啊,古往今来,忠臣良将,往往是以“文死谏,武死战”为标榜,说到底,还是昏君无能,皇帝偏信奸馋臣子,才会使臣良将只能以命相搏。

    如今圣上登基不到两年,即使是明君,也未必会清理前朝冤案。

    而清妹妹要告的是内阁大臣温阁老,这条路无疑更加艰辛重重。

    “极有可能,你会遭遇不测,就算这样,你也要去吗?”她私心其实并不希望清妹妹拿着证据直接去面圣,这样太危险了。

    韩昭的眼神在灯光下闪烁了几下。

    她知道真姐姐的担忧,可她不得不这么做。

    “我爹临死前,以性命相托,让我把册子交给陶伯伯,让他转交给圣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姐,不可以》 60-70(第3/16页)

    “我可以不去,那样我能继续安全地苟活在这世上,可是我爹和我娘,还有府里的其他人,就要背负着叛国罪臣,畏罪自杀的骂名,冤魂继续不得安息,陶伯伯和陶姐姐也会在宁古塔的苦寒之地,不知待到什么时候。”

    “我既答应了我爹,就要做到。从小我娘就跟我说,做人要信守承诺。”

    韩昭的声音轻缓,却又透着一股坚定。

    顿了下,她接着笑道:“我知道真姐姐你的担忧,可我也不一定会有事的,对吧?我爹和我娘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李映真见她心意已决,深吸了口气,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放心,我也会助你一臂之力。”

    她现在当公主伴读,好歹也算个宫中女官,万一要真有什么事儿,自当竭尽全力,护清妹妹一个周全。

    两人商议好,方打开房门。

    莺儿端着个筐,从厨房出来,正巧见着要出门的两人,笑道:“李小姐,韩昭,吃烤番薯吗?刚出灶的。”

    她把手里端着的蔑条平底小筐往上举了举,给两人看她刚烤好的番薯。

    她自小在贺府长大,跟厨房的嫂子大娘们关系都很好,有的时候,厨房里做了一些小零嘴,例如烤栗子,烤番薯之类的,她也能淘到一份。

    番薯这种东西价格便宜,烤起来也不费劲,往往是灶上熄火了,把番薯往还有余温的柴火灰烬堆里一放,煨上那么一段时间就熟了。

    她前几日在街上买菜,好容易见到有卖番薯的,就买了几个。今日做完饭后,就势埋在了灶里。如今扒拉出来,烤得正好。

    韩昭站在台阶上,往下看,只见莺儿端着的蔑筐上放着五六个烤得软软的番薯,冷风里,时不时送过来一阵阵暖暖的烤番薯香气,非常诱人。

    她笑着应道:“吃,多谢莺儿了。”

    又心里庆幸着,莺儿对她的态度可算正常了。

    前两日不知怎么的,莺儿的目光老落在她身上,时不时的,从头到尾打量一遍自己。

    被莺儿盯得,她心里都有些发毛,还以为自己又做了什么惹到她的事。

    还好今天就正常了,又像从前一样。

    她转头又问道:“李姐姐吃吗?”

    李映真看着筐里的烤番薯,似乎表皮外面隐隐还有一层灶里带出来的灰。

    她自小家教严谨,极少吃外面摊上的东西。

    仅有的那么几次,还是小的时候,和她们姐妹俩一块。

    后来入了宫,陪公主吃饭,吃的又是御膳房里御厨们精心制作的美味佳肴。

    这种市井的零嘴,她倒是有些心动了,于是矜持地点点头。

    “那一块来厅里吃吧。”莺儿见两人都点头了,欢快地端着筐往正房客厅去,还把贺兰君也叫上,“小姐,番薯烤好了,我们趁热吃吧。”

    这样冷的冬夜,吃烤番薯就得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

    一群人落了坐,莺儿想到在耳房刺绣的晓月,等她绣完过来,这番薯都得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我捡两个去给晓月,她又在刺绣呢。”莺儿上手,从筐里捡了两个番薯要送去耳房。

    番薯还有些烫,拿在手里,烫得莺儿嘴里“斯哈斯哈”的,她撩起上衣下摆,兜着番薯往耳房去了。

    刚才在院中看的不是很清楚,现下屋里被烛光照得亮堂堂的,就能看到这番薯烤得恰到好处。

    外面一层皮烤的焦脆,露出里面金黄流着蜜汁的番薯肉来。

    韩昭从筐里挑了一个个头适中的番薯,轻轻吹去番薯皮表面上残留的灰烬,用点力气掰开,把里面的番薯芯完全露出来,又往下撕掉一点皮,从筐里取了个小调羹,插/在番薯里,就手递给了贺兰君。

    贺兰君接过,轻轻“嘶”了一声,似乎被烫到。

    “烫到了吗?”韩昭忙问道,这个番薯她刚才拿在手里,并未觉得太烫。

    贺兰君把烤番薯换了只手,甩了下另一只手,道:“没事儿,就是有些热。”

    尚在可以忍受的范围。

    韩昭见她的确没有被烫到,这才又从筐里挑了一只番薯,自己掰开来吃。

    一旁的李映真有样学样,挑了个个头小的番薯,掰开,取了个勺子,挖了一勺冒着热气的番薯肉,正要往嘴里送,就见韩昭把插/好调羹的番薯送到了贺小姐手里。

    而贺小姐也自然地接过,仿佛韩昭是她家仆人一样。

    可后面两人的语气又亲密地不似主仆。

    李映真心下有种奇怪的感觉,又想着,看来在外多年,清妹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倒该为她高兴。

    她把一勺烤番薯送进嘴里,细细品尝,的确是软绵香甜。

    温宅。

    书房里,熏香火炉子里,银霜炭烧的正旺,暖香袭人,驱散冬夜的寒气。

    温阁老在火炉前烤着火。

    才十一月,温宅就已经供上了暖,到底是年纪大了,不比从前年轻时火力旺。

    曾经不可一世如他,也不得不承认,人还是得服老。

    他垂目听底下的人汇报。

    待那人汇报完,他掀开眼皮,缓缓道:“前日送进宫的那个小玩意儿,小公主也不喜欢?”

    底下的人躬着身子,恭恭敬敬道:“的确。听说温贵妃送去的时候,小公主倒是笑着的,瞧着是欢喜的,后来就撂桌子上,也让宫女收进库房去了。”

    “行,知道了,下去吧,把小少爷找来。”温阁老的话迟缓而平稳,嗓音像平时常见的老人,却因着多年位高权重,让底下的人不觉不怒自威。

    他低着头退出了书房。

    不多时,温弘文进了书房。

    他进入书房的第一感觉,就是有些热,不禁松了松衣领,凉快些,才给这位掌家多年的父亲大人行了个礼。

    “我方才听宫里来的消息,说公主不喜欢你送的东西。”

    深夜叫他前来,竟然是因为小公主不喜欢他送的礼物?温弘文觉得他爹真是小题大做!

    以他父子俩的朝中地位,有必要对一个后宫中的小公主百般逢迎吗?

    求娶公主是他爹的意愿,又不是他的意愿。他年轻气盛,自然喜欢那种温柔小意的貌美女子。

    公主虽然生得姿色不俗,但毕竟是皇家子女,真要娶回来,少不得他得像孙子似的伺候公主。

    然而父亲一直督促,没奈何,他前段时间搜罗了个极品红珊瑚,给公主当贺礼。

    谁知公主竟然不喜欢,索性他直接寻了个街头常见的竹编兔子,三十文买一对,又送了进去。

    如今公主还是不喜欢。

    “贵的不喜欢,贱的也不喜欢,公主倒的确是难伺候。”他轻哼出声。

    “要我说,父亲您就别打着娶个公主儿媳的心愿了,那皇室公主又尊贵在哪里?成日在后宫养尊处优,这天下重任,不还是父亲您和我担忧着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小姐,不可以》 60-70(第4/16页)

    温阁老终于舍得从火炉子上转移目光,瞥了一眼年轻气盛的儿子,沉声道:“以后这样的话少说,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事自有皇上担着。你我为人臣子,为皇上尽忠职守,自是本分。”

    年轻的时候他也像儿子一样,不知天高地厚,险些酿下大错,被人抓住把柄。

    如今人老了,做事就图个谨慎,为了以后能功成身退。

    皇上恩宠,虽似先前,但他总隐隐觉得不安定,求娶公主,也只是图个心安。

    “公主那边,继续送,送到公主喜欢为止。”

    这意思就是说,让温弘文一定要娶到公主。

    见儿子仍旧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温阁老又缓缓道:“公主你若是不喜欢,娶回来,供着就是了。有合意的,外面寻个宅子养着就是。”

    温弘文这才不情不愿地点头告退。

    温阁老又专心地烤起火来。

    他看了一眼外面的夜色,今年的冬天怎么觉得格外冷些?

    第63章 名声扬李侍郎寻人

    近些时日,京城的酒楼茶馆的说书先生们,开始说起一个做花灯的工匠的故事。

    说是在那江南富庶之地,有一个名叫安宁县的地方。

    此地有一户姓韩的人家,祖上好几代靠做花灯谋生,到爷爷这一代,某日,竟然遇上微服私访的先皇到了江南地区。

    先皇夜游,见他摊上卖的花灯甚是精美,连连夸赞。帝心甚悦,韩家的这位爷爷才知道自个竟遇上真龙天子了。

    然而先皇当年微服私访,连地方官员都不知道,安宁县的人都以为这韩老头子说见到皇上是吹牛。

    这老者气不过,立志培养孙子,接起韩家花灯的担子,重振韩家花灯的荣光。

    可不正巧,逢着今岁公主寿辰,朝廷从各地征调花灯手艺人进京赶制花灯,为公主筹办一场千灯宴。

    这韩老头子虽然是宝刀已老,但始终未忘记要向众人证明自家花灯无愧于皇上夸赞。

    其孙子青出于蓝,花灯手艺精湛,更是画的一手好灯画,在花灯比赛中,力压敌手,神女飞天灯大放异彩,最终夺得这个名额,来到京城,为公主庆生。

    “至于她到底能不能见到皇上,”说书先生惊堂木一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说书先生在台上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地演绎着这个波澜曲折的故事。

    台下的人听得聚精会神。

    有些爱泡茶馆的更是高兴,可算换了个新故事,前些日子听奇女子陶云安的故事,听得耳朵都起茧了。

    这个故事倒新奇,甚至有些人还蠢蠢欲动,想着既然这个工匠已经到了京城,要是有机会,倒可以找她做盏灯。

    说书先生说了将近一个月,韩家灯匠的故事几乎满城皆知了。

    这一个月里,韩昭只能等着。

    她也没有其他的事可以干,依旧是日常去永安府上工,十日一休。闲时,带贺兰君、莺儿、晓月几个人游览京城景色。

    但其实也没出去几次,进入十一月之后,天就骤然冷了下来。

    北风呼呼地刮着,外面枝干上的树叶都被吹秃了,街上光秃秃的,也没有什么好看。

    渐渐地,连最爱热闹的莺儿也懒得上街,几人窝在家中,倒暖和。

    前些日子,苏姨妈又接到了一封信,从安宁县寄过来的。

    原来等家里的伙计回来了,二老才知道,女儿竟然直接留在了京城。

    这一看,就是要在京城等着韩昭一块回来,是指定回不来过年了。

    贺老爷和苏夫人又气又无奈,苏夫人也只好修书一封给妹妹,托妹妹照顾贺兰君。

    苏姨妈看完信,心里暗道,外甥女千里追夫,胆子也忒大了。

    又想着,果然是个主意大的,怪不得能把生意做好,畏手畏脚的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现下贺兰君放在店里寄卖的绣件卖得都极好,供不应求。

    她合计着,若是若是外甥女在京城开个店,指定生意红火呀。

    开店这事,苏姨妈也和贺兰君商量过。

    只是天太冷,贺兰君初来京城,倒有些不适应。况且开店要筹谋的事情太多了,要寻个位置合适的铺子,置办门头,店里装饰,甚至还得再招一些绣娘,如此种种,恐至少得几个月。

    再来,安宁县那边的店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