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升官路》 110-120(第1/16页)
第 111 章
京城到卫辉府的道?路, 从万历十六年开春一直修到夏末,中间沸沸扬扬发生了诸多事情, 从朝堂蔓延到乡野,磕磕绊绊地,最终还是修完了。
等到这条官道全线贯通的时候,从京城顺天府,一直到保定府、真?定府、河间府、彰德府和卫辉府,六个府同时派人在各个路段举行了盛大的通行仪式,舞龙舞狮、锣鼓喧天, 又加上许多老百姓本身就盯着此事,“京报”、“卫辉时报”同时刊登头版头条来报道?,顿时沿府百姓都知道了这条官道已经可以通行, 许多人都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观看, 到底是怎样一条道?路, 能让上面的官老爷吵成这样。
之前修建的时候, 路的四周都有围栏围住,修一段围一段,再加上后来又有沿途百姓怕有人暗中捣乱, 干脆自发组建巡逻队伍,看到有人要经过此地就让人绕道?,所以实际上很少有人看到过这条新官道?的真?面目, 就算是帮忙修建的力?夫, 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段, 并不?能看到全貌。
而现在,秦修文接到所有的线报, 都称他们负责修建的路段已经完工,派人实地核查验收无误后, 便直接让人拆除了周围的围栏,下达命令,从即日起,准许通行。
九月十?八的正午,日头正烈,今年又是一个酷暑之年,今日就连风都没?有一丝,距离官道?几米之外的树干上爬满了蝉,正在声嘶力?竭地叫着,仿佛下一秒就要被烤干似的。
彰德府林县村民李大牛一直跟着修路队伍,从彰德府修到了河间府,他是村子里的老光棍一个,三十?好?几了都没?有讨到媳妇,父母走了之后,原本靠着分家时候的两亩薄田过日子,后来偶然认识了几个外村人,那几个外村人说可以带他一起去京城做生意?,没?想到却被他们给骗了,不?仅仅手头的积蓄全被骗没?了,两亩祖传的薄田也被那几个人骗着卖了。
自此之后,一无所有的李大牛只能四处打零工混日子,听到说彰德府这边要修官道?,愿意?跟着队伍走的还能包吃,每日也有工钱拿,李大牛根本没?啥想法,直接收拾了家里仅有的两身衣服,破门上挂着一把锁就跟着走了。
他脑子笨经常说错话?,否则也不?会被人骗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有那两亩安身立命的薄田,尤其现在又是跟在差爷后面做事,更加不?敢说话?了,只知道?闷头干活,按时拿钱。一日三餐能包,天一日热过一日,一条草席子铺地,干了一天活,累的满身是泥也不?管,直接就往草席子上一躺就歇息一晚,第?二天照常起来干活。
像他们这样的人,就如同路边的杂草一般,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却有极强的生命力?,只要给口饭吃,到哪里都能活。
李大牛跟着修路队伍从春干到夏,总共做了半年多,反正每日吃的都是修路队伍提供的,没?日没?夜的干活,都没?地方需要花钱,于?是钱都是攒起来的,一共攒了三两银子,拿到银子的那日,李大牛差点没?哭了出来——三两银子可以买回?来一亩薄田了!当时他被骗走了那两亩薄田,可是在父母坟前偷偷哭了许久,也不?知道?以后到了地下怎么和父母交代。
他可真?希望这路可以长长久久地修下去,这样他可以很快攒到六两银子,买回?他心心念念的那两亩地。
李大牛不?看报纸,平时不?和差爷套近乎,也不?和别人多说话?,只知道?闷头干活,搅拌水泥,铺路,夯实,一担一担的水泥去挑,肩头压出红印子也不?管,干的那么卖力?,但是你若问他谁要修这个路,为什么要修路,他一问三不?知。
他不?关心这些距离他太遥远的事情,只要能吃饱饭,有钱拿,那他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当今天所有的道?路边上的拦阻物都撤开之后,李大牛惊呆了。
眼前的这条官道?,一往无前,灰白色的道?路平坦笔直,一直延伸到天际,路上什么杂物都没?有,以往官道?上的杂草丛生、枯枝断梗倒在路中央的现象根本没?有,仿佛人只要走的够快,就能在这条官道?上一直走下去,走到自己任意?想要去的地方。
李大牛踮起脚尖拼命往前张望,可是不?管他多么用力?眨眼睛,目之所及,这条官道?望不?到边际,和远处的天连接在一起,仿佛一条通天之路。
“这路,到底有多长啊?”李大牛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他只参与?从彰德府修往河间府的一段道?路,但是现在往北的路可不?是他们队伍修的,只是和他们修的路段合并在一起而已,却依旧长到望不?到边。
第?一次,李大牛对自己参与?的工程感觉到了震撼。
“多长?呵呵,说出来吓死你!”一个负责维护这些修路力?夫秩序的官差闻言,嘲笑李大牛的没?有见识。
修路工程告一段落,那位孙差爷今日就可以交差回?去了,几个月不?见妻儿,风餐露宿,想到今日可以回?去,他心情自然不?错。
见李大牛和其他一些力?夫纷纷看了过来,他便?有心情地解释道?:“这条官道?北起京城顺天府,南下河南卫辉府,全长一千二百余里!”
好?几人都忍不?住长“嘶”了一声,而李大牛则是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也就是说,只要顺着这条官道?一直往北走,就能走到京城?”
李大牛是下意?识地发问,问完了之后才后悔说话?,不?过孙差爷倒是不?以为忤:“那可不?是,差爷我看“京报”上说,以往从卫辉府到京城走官道?的话?,坐马车也得走上两个多月,现在的话?就是驴车走个二十?来天也可以到京城了,和走水路都差不?多时间了!”
彰德府比卫辉府还离京城近,岂不?是说,从彰德府到京城走这个官道?,可能二十?天就能到?
这可是以往怎么都想象不?到的速度啊!
而且水路虽然快,但是许多人晕船,还要看潮汛大小,冬日结冰的话?,连行船都不?行,一等?就是一两个月,哪里像这个水泥路官道?,几乎可以说是风雨无阻。
李大牛记得,有一天天降大雨,前面一段路刚刚修好?,说是干了,当时他们几个人慌的就怕刚修好?的路被大雨冲毁了,毕竟以往的黄土路,一碰上大雨就泥泞不?堪,结果?他们一看,那水泥路淋上雨一点事情都没?有!实在是让他们目瞪口呆。
在这个年代,有一条路,能够不?受自然天气的阻碍正常通行,这在明代老百姓眼里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而现在,眼前这条路,可以。
李大牛自那次被骗之后,总是对京城耿耿于?怀,希望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去京城看看,但是山远路远,去一次动则两三个月的时间,光是路上的盘缠都高的吓人,他如今已经一无所有,哪里敢动身?
而现在,居然只要二十?来天就能到京城,时间缩短了如此之多,自己只要在路上俭省一些,去一次京城竟也不?是不?敢想的事情了!
李大牛定定地站在路边,他懵懵懂懂地发现,自己好?似参与?了一桩了不?得工程。
一想到有一天自己走过这条路的时候,可以和旁人自豪的说,自己当年也在这里修过路,他就感觉到一阵激动的颤栗——他李大牛这辈子,居然也能参与?这样的大事?
六府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明升官路》 110-120(第2/16页)
同通路,官道?之上来往客商一下子多了两三倍人,往来人数多了,很快大家就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统一建筑样式的休息站。
因为建筑样式统一,招牌名字统一,很多人想当然的就觉得这个和官方的驿站差不?多,可能只能接待朝廷出公差的人员,故而看到了也不?敢进去。
但是眼尖的人又看到好?几个商人打扮的人往那边行去,忍不?住拦住了一个路人问道?:“敢问兄台,这休息站究竟是何去处?”
那路人看了一眼问话?的人,直接道?:“你没?看过最近的“京报”和“卫辉时报”吧?”
问话?的卫举人摇了摇头,他是从襄阳府一路北上到卫辉府的,“京报”和“卫辉时报”他也都看过,以前都是通过在卫辉和京城的同窗相寄,但是到底路途遥远,通信不?畅,费用高昂,所以有一期没?一期的。现在因为没?有固定的通信地址,最近几期的报纸都没?有再看,所以便?也不?知道?最近发生了什么新的事情。
这个时候卫举人又一次感叹了一回?,若是他也在京城或是卫辉府就好?了,这样他就能迅速得到消息了。
这次卫举人一路进京赶考,七月底就从襄阳府出发,走了一个多月才到了彰德府,本来以为还要走两三个月才能到京城,结果?到了彰德府后正好?碰上新的官道?开通,一路上速度飞快,才十?日功夫就到了真?定府,卫举人也不?是第?一次进京赶考了,这次的速度实在让他瞠目结舌。
如今他马车上的补给已经全部用尽,看到那个休息站几次想进去,又不?知道?作何用途,所以才拦了人问。
“这休息站在报纸上都登广告了,不?是官家的驿站,只要给银子谁都可以去打尖住宿,不?过定价都是统一的,吃食住宿的费用报纸上都写的清清楚楚,童叟无欺,你大可以放心过去投宿吃饭。”
那人看卫举人书生打扮,说话?举止又文邹邹的,算了算时间,忍不?住问道?:“兄台可是进京赶考的举人老爷?”
见卫举人承认,对方立即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热情地从怀里抽了一份“京报”递给卫举人。
对方有意?交好?,卫举人和他互通了姓名住址,这才告辞离去。
卫举人先是看了一番报纸上的广告,这才明白这休息站的用处,有了报纸的背书,休息站就有了信誉,卫举人不?怕在这荒郊野岭之地,投宿后半夜被人卖了都不?知道?,于?是放心的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卫举人再次被这个休息站给震惊到了。
第 112 章
当时卫辉府和松江府的商人给秦修文投了三百九十万两白银, 民间集资这么多银两,到哪里都是让人难以相信的一笔数字。
但是这些商人出于对秦修文的绝对信任, 还是将银两投了出?去?,同?时当时秦修文作为福利推出?的“休息站”,也被大?家认购一空,如今从京城到卫辉府中间的“休息站”一共有五处,大?家很默契地将这五处的“休息站”让给了卫辉府的商人。
从卫辉府到松江府的“休息站”有七处,靠近自己的地盘做事毕竟方便许多,松江府的商人让出?了靠近卫辉府的地段的“休息站”, 那么后面的七处“休息站”基本上都由松江府的商人们占了。
孙兴怀自己投建了一个“休息站”,而吴富贵等人则是几个?人合伙投建,之前在卫辉府的合作让大家做事都有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自己力量够大?、能够承担更多风险的时候, 那就自己单干;但是手头银子不够多, 或者是想转嫁风险, 合伙做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卫辉府的商人都是习惯秦修文的作风的,知道秦大?人做事,要么不做,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当时大?家认购修路的股,那是真的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这几年?乘着秦大?人的东风赚到的银子都搭进去?了,也只有像孙兴怀这样?的卫辉第一富商在?认购完修路股后, 还有余力能单独投建一个?“休息站”, 其他?人则是真的没有多少余钱了, 好多人还是又去?质押了一些房契家当才凑出?来?的银子。
比如说吴富贵,当时认购了五股, 一股五万两白银,五股就是二十?万两白银, 一口气将家底全部掏给了秦修文!
吴富贵虽然如今手中开着偌大?的一个?纺织作坊,依托秦大?人的功劳,将松江布的织法带到了卫辉府,订单接到手软,可以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但是吴富贵到底家底不算厚实,二十?五万两白银是他?手头所有可以调动的现银,但是他?对于秦修文说的“休息站”又是非投不可。
当时秦大?人怎么说的?说这个?叫“福利”!这个?词以前?没听过,但是吴富贵一琢磨就明白过来?了:是福还能带来?利!再好不过的事情,如何能错过?
其实他?也可以少认购一些修路股,拿出?一部分现银去?投建“休息站”,但是吴富贵知道,秦大?人急需银两做事,这做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要懂得?饮水思源。
当时他?离开卫辉府上京城之前?,他?妻子姜氏就叮嘱他?,一定要将家中所有能动用的现银都拿出?来?,任凭秦大?人差遣。
他?们?家有了纺织作坊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现在?是怎么也穷不了的,就算二十?五万两银子打水漂了又如何?只要纺织作坊在?、只要秦大?人在?,他?们?的日子只会蒸蒸日上。
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是秦大?人捉给他?们?,让他?们?养的,若是没有秦大?人,他?们?什么都不是。所以在?秦大?人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若是吴家没有尽心竭力,那才是最愚蠢的行为。
姜氏是怕吴富贵为眼前?的财富迷了眼,分不清主次,可是她哪里知道,吴富贵早就对秦修文那是奉若神明,指哪打哪,哪怕偶尔会摇摆,但是只要碰上秦修文,听他?三言两语一说,那吴富贵就没有不听从的。
吴富贵最后不仅仅将家底全都拿了出?来?,还和另外一个?卫辉富商一起投建了“休息站”,当时他?手头银子不够,将自家的祖宅田地都抵押给了朋友,套出?来?两万两现银出?来?用于修建“休息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