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00-120(第1/26页)
第101章 也许早就动了心
李大成放心不下沈桥, 想着中午之前赶回来,便没有走大路,而是穿了另一条小路。
小路清幽, 也不见行人,偶尔身旁的林子里传出几声鸟鸣, 打破了寂静。远远望去山峦起伏,薄雾缭绕, 瞧着倒是清幽雅致,只是可惜了他并无欣赏景致的闲情。
一路上蜿蜒曲折,枯草横生,好在他也是山里长大的,底子还在,这一路赶下来,也只是出了一层薄汗。
日光透过云层,倾洒在石板路上,路面上的印着几道清晰的车辙印子, 行人却并不多。
自从入冬以后,除了卖炭火的铺子,其他的商铺生意都不如往日。现在时候还早, 好些铺子里都冷冷清清, 只有伙计一副困倦的样子, 站在门前招揽客人。
李大成往南福街走, 想着先去买布, 回来再去拿订好的牛肉。南福街的几家布庄价格都还算公道,上次给沈桥买衣裳扯布的福记布庄就不错。
店里很清净, 伙记正百无聊赖的拿着掸子,有一下无一下的掸着高架上的灰。见店里进了人, 才精神些,放下掸子迎了上来。
“不知客官看些什么,我们店里布匹成衣都是有的。您若是裁了布想做衣裳,店里也有师傅,无需您再往外头跑。”
“不用那么麻烦,我就扯一块布,给刚出生的奶娃娃做身衣裳。”李大成将身后的竹筐卸下来,放在门口,同伙计说了要买的布料。想道沈桥的嘱咐,又补了一句:“料子要柔软些的。”
伙计听他这么说,立时拱手贺道:“恭喜客官家里添了桩喜事!”
李大成笑笑,也没解释,如果硬要说的话,他有了夫郎,怎么也算件大喜事!
伙计引着他往里面的一个柜台走,掀起一侧的挡板,矮下身子进去后,取了半匹红布,道:“奶娃娃皮肤娇嫩,贴身的衣物更得注意。您看这匹布怎么样,红色喜庆,料子也柔软,给奶娃娃做身衣裳正好。”
李大成伸手摸了摸,见果然如伙计说的一样,点点头,道:“就要这个吧,尺寸我也不大懂,还烦请帮着裁一块。”
今儿还没开张,伙计遇见如此痛快的客人,自然高兴,满脸堆笑的应下,“您客气了,奶娃娃的衣裳用不了多少料子,我给您裁好,您拿回去肯定合适。”
伙计说着将布铺开,拿了剪子,量好尺寸,刚要剪。瞧瞧面前高大的汉子,又有些犹豫。他们这一行的察言观色是首要的本领,这位客人瞧着是个爽快人,可并未问价钱,让他有些拿不准。
这棉布本就比麻布要贵上不少,更何况是细软的红布,他这一剪子下去就得小一百钱,都够买小半匹粗麻布的了。
眼前的客人瞧着也不是多富贵,一百钱于寻常百姓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要是拿到肉铺去,都可以买上六斤猪肉了。
且这布都是按着客人的需要裁的,一旦剪了客人又不要了,那再卖出去可就难了。他们也不能强买强卖不是,再说了真闹起来,场面难堪不说,于店里的名声也不好。
伙计想了想,还是谨慎道:“客官,这匹布质地细软,价钱比别的棉布略高些。我想着给您裁上八尺,一共是九十文。您回去做身裳余下的料子还能做个小帽子,或是其他小件。若是只做小衣裳,我给您裁上七尺多点也够,您看?”
李大成见伙计陪着小心,话里话外的将价钱点出来,料想是怕他嫌贵。
“就要八尺,劳烦裁好了给包上!”他说着拿出一串铜钱,从中解下十枚,将剩下的放在柜台上。想着既然买了,也不在乎这一寸半寸的,若是买回去不够,那也是麻烦。
伙计见着了银子,也放下心来,爽快的答应着,一剪子到头,又将裁好的布包好,才笑着递过去。李大成接过放在竹筐里,朝着伙计点点头,转身往外走。
“您慢走,下次若是还用什么,只管过来,小店做生意绝对公道!”伙计殷勤的跟着送到门口,还不忘招揽生意。
肉铺在集市那头,离着南福街还有些距离,李大成也没有闲逛的心思,直接奔着集市过去。
集市那边人少了大半,也没了前两日的喧闹,想来是富春茶楼门前的杂耍表演撤了,便也没了那么多看热闹的人。
他直奔鑫平街,刚进后巷就见牛肉铺老板,正站在门前张望,满脸焦急,见了他立时迎了上来,提着的心可算是放下了。
“你可算来了,我都等你好半天了,这十七斤牛腱子都备好了,你要是不来,我可要赔死了。”
牛肉铺老板是个胖胖的汉子,引着李大成往店里走,还不忘絮叨:“你不知道,昨日回去我媳妇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说我一定是让人骗了。我让她一说,心里也没了底,天不亮就过来开了门,总算等到你了。”
说着牛肉铺的老板,挠了挠头,憨憨的笑了两声,“你也别怪我们多心,实在是你要的数量太大了,要是这中间出了什么岔子,我们半个月可就都白干了。
“没事儿,说好的是早上过来,是我有事耽搁了。”李大成见老板是个实诚人,大家做生意都不容易,自然不会介意。
十七斤牛腱子都放在一个大木盆里,瞧着色泽鲜艳,肉质纹理清晰,李大成伸手摁了摁,手感紧实有弹性,是上好的牛肉。
往后日日都要给青竹阁送各种卤肉,生肉有固定的来处不仅省事,质量也有保证。他见这个老板做生意还算厚道,便想着以后都从这买肉。
牛肉铺老板听完李大成的话,眼睛瞪的溜圆,半天才将信将疑的开口:“你说真的,不是匡我,真的每日都从我这买十七斤牛腱子?”
“数量不一定,前一天我会过来告诉你第二日需要的数量,有的时候多几斤,有的时候少几斤,都说不准。”李大成拿一旁的糙纸擦了擦手,又道:“只是有些话咱们也得说在前头,肉的数量你得供得上,肉还必须得新鲜。”
“这你放心,我不挣那个昧良心的银子,我卖的肉绝对新鲜。至于数量你就更不用操心了。我岳丈家里就是养牛的,你就是要的再多也供得上,他们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靠着养牛为生。”
李大成听他这么说,点了点头,那日付了三钱订金,他将剩下的银子都付了。肉铺的老板得了这个长期的生意,十分高兴,喜得脸上的笑就没停过,热络的帮着李大成在竹筐底下垫了油纸,又帮着把肉放进竹筐里,一直送到了巷子口。
肉铺老板还是个自来熟,短短的几步路,把自己姓名来历、家里有几口人都说的一清二楚。
既然日后少不得接触,李大成便也说了姓名。肉铺老板姓韩,比他年长几岁,互换了姓名,便熟络的将胳膊搭在李大成肩上,不知情的还以为两人是好兄弟呢!
从鑫平街出来已近巳时末,离着中午还有会儿功夫。猪肉就在徐富的铺子里拿,倒也不用在额外跑别的铺子。
徐富的铺子离着鑫平街不远,李大成盘算着中午前应该能赶回去。长平街就有卖肉包子的摊子,走的的时候买就好,也不用再绕远往集市这边来。
肉铺临街,生意应该还不错,远远的就见门前站着几个人,李大成走近了,见徐富在忙,朝他点了点头,便站在了一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00-120(第2/26页)
“大成兄弟来了,快里面坐!”徐富一边从架上取下一块肉,切了一条,递给买肉的妇人,一边招呼李大成。
肉铺里收拾的还算干净,里侧有个货架,放着些寻常的香料。货架旁边,有一个破旧的炭炉,炉上烧着一壶热水,发出“咕咕”的声响。
李大成看水开了,见地上的木盆里有少半盆水,还冒着热气,就顺手帮着把水倒进了盆里,把壶灌满了又重新放在炉子上。
“多谢大成兄弟,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徐富招呼完买肉的客人,拿起挂在墙上的布巾擦了擦手,拉过一旁的凳子招呼人坐……
“顺手的事儿。”李大成坐下,将接了一单生意的事儿说了,只是隐去了青竹阁的名号。
他买的肉数目大,徐富听了自是高兴非常,日日都有稳定的进项,换谁能不高兴。拉着李大成一定要留他吃饭喝酒,李大成惦记着沈桥,委婉的回绝了。
徐富听他提起夫郎,也是一阵感慨,村里人人都说沈桥不吉利,避如蛇蝎。他虽然不是安坪村人,可也有耳闻。谁能想到人家不仅嫁了个好夫君,家里日子还越过越好。由此可见,命数这个东西有时候也很难说!
想着沈桥说要煮汤,李大成又买了三斤肋排和几根棒骨。从肉铺出来,他便往长平街走,买了包子,便可以直接出镇子。
路上李大成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吕掌柜订了十斤酱牛肉和其它的卤肉,光是买生肉就花了二两三钱,再加上买香料的花销,一共花费了不到三两银子。
为了送货还专门打了一辆板车,这又是六钱银子。五两银子听着虽多,可真算下来,落到手里的才一两多。
好在板车的花费是万万少不得的,留着家里也能用,日后要是买了地,农忙时也省的找别人借。香料买上一次,也可以用上半个来月,这等花销也不是每天都有。
摆摊的活儿,他也不准备撂下,卖多卖少都是个进项,就算是给沈桥买些零嘴也是好的。
银子还是得多攒些,日日买米买面也是花销,若是能买上两亩地,打的粮食也不拿出去卖,就供着自己吃,也能省去不少。
日头高悬,街市上比早上热闹。正是饭点,卖包子的小摊生意还挺好,摊位前面支了几张矮桌,都坐满了人。
李大成前面还有两个人,轮到他时,他要了六个肉包子。竹筐里装的的都是肉,怕染上腥味,便把用油纸包好的包子拎在手里。
不由得想起,那时初见沈桥,他给了沈桥一个包子。现在仔细想想,也许他早就在那时候就动了心,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第102章 村长病了
这几日天气好, 比往年的冬天暖和了不少。正午日头正盛,李大成赶了这一路,里衣都被汗浸湿了, 贴在身上粘粘的。
他刚进村,就见几个不大的孩子在村口嬉戏, 一张张小脸都被晒的红彤彤的。
“大成叔儿。”有认识的李大成的孩子,停下脚步, 喊了一声。其他孩子也都跟着有样学样,一声声的喊人。
李大成一一应了,孩子们见他竹筐里背的全是肉,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的说着。
“大成叔儿,你又去买肉了!”
“我听我阿嬷说,大成叔儿在镇上做生意,是不是能赚好多银子?”
“我长大了也要像大成叔儿一样厉害,也要赚好多好多银子, 让我娘享福。”
最后说话的这个小孩,李大成认识,是村西边张家的孩子, 张家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 前几年得病没了。受不了打击, 没多久老两口也过去了, 如今家里只剩张寡妇和儿子相依为命, 日子也着实艰难。
六七岁的孩子有这份心,已实属难得, 李大成摸了摸孩子的头,刚要开口, 就听到身后有人喊他。
“大成·····”孙强也刚从镇上回来,远远的瞧见李大成,便招呼了一声。
孙强是村长的长子,为人端正,平日里总是板着脸,因此孩子们有些怕他,见他过来,就都散开了。
“强子哥怎么这个时候从镇上回来?”李大成知他在布庄里做事,平日都得天黑了才进家,鲜少有白日还在村里的时候。
“昨日铺子里对账,熬了个通宵,这不刚回来。”孙强见他背着竹筐,想来也是从镇上回来,又道:“最近生意还行吗?”
“还成,我家里人口简单,足够温饱。”李大成见孙强脸色不好,想是一夜没睡,他也不好拉着人多说,就没提青竹阁的事。
孙强往前走了两步,压了压嗓子,道:“今日若是得空的话,来家里一趟,有事同你说。”
李大成见他这样,便知此处不方便讲,点点头,说吃完中饭过去。
村长一家与他有恩,当时若不是人家救他,恐怕他也没有如今的日子。李大成不是个忘恩负义的人,村长家若有什么事,他能帮的上忙的,自然不会推辞。
两人在村口分别,李大成往家里走,想着一会儿吃完午饭还有事,便加快了脚步。
家里的大门开着,沈桥听见脚步声,从灶房里探出头来,轻快道:“回来啦。”说着擦了擦手,从灶房里出来,想帮着拿东西。
一前一后两个竹筐里的肉,加起来得好几十斤,况且猪头、猪肝没处理过腥味又重,沾到身上味道还不好消散。
李大成哪舍得让人动手,连忙往后退了两步,将手里拎着的肉包子递过去,“包子有些凉了,小桥把包子热热,走了这一路都饿了。”
沈桥听他这么说,果然着急的去热包子,李大成自己将竹筐卸下来。见夫郎脚步匆匆,又朝着里头喊了一声:“小桥,不用急,我先把肉处置一下。”
虽然竹筐里都垫了厚厚的破布,又垫了油纸。可路上颠簸,时候又长,血水还是难免渗出来。好在穿的不是小桥新做的那两身衣裳。一会儿洗干净了,留着干活穿,也不算糟蹋。
就着这身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