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40-160(第1/25页)
第141章 心计
天色依旧阴沉, 太阳被层层堆叠的云层所掩,暗淡无光,仿佛笼罩着巨大的灰色天幕, 无端的让人有些沉闷。
清晨刚刚停歇的寒风,再次席卷而来。街上行人匆匆, 都裹紧了身上的棉衣,帽檐下露出冻得通红的脸颊。寒风呼啸着, 卷起一阵阵尘沙,将枯叶吹得满地都是。
吕掌柜今日也在店里,见李大成过来,立时兴奋的拉着他去喝茶,李大成推托不掉,只能跟着进了前厅。
两个衣着单薄的外邦女子,正在圆形的舞台上练舞。曼妙的身姿,随着乐曲轻轻摆动,缀着珠翠的衣摆摇曳生姿。
此时还不到营业的时候, 好多伙计都明晃晃的将眼神投在那两名女子身上,直至吕掌柜进来,才有所收敛。
李大成眉心轻皱, 偏过头去, 目光始终不曾落在那两名女子身上。
吕掌柜今日高兴, 左右也还没营业, 便也没计较伙计们的疏懒。本想着李大成若是有兴致, 他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反正这两女子也不是清白之身了, 在他买来前就不知道转过多少手。
他虽知道李大成有夫郎,还颇得看重, 但男人偶尔在外面吃酒玩乐,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见人脸上似有不悦,便没有提及,直接引着人近了二楼的雅间。
店里这几日,日日客满,别说雅间了,连大堂的位置都早早的预定出去了。这间还是特意空出来的,为的就是招待那些临时过来的贵人们。
室内布置雅致,两边都有窗子,一边面朝着街巷,推窗便是繁茂的街景。另一边则挂着纱幔,望出去视线正好落在楼下的舞台上,实属绝佳的观看视角。
桌上已经布好了茶点,想来是提早备好的。李大成在凳子上坐定,便听吕掌柜吩咐伙计上茶。吕掌柜满脸的喜色,一派春风得意的模样,不用问也知定是有喜事。
吕掌柜确实心情大好,三天布施下来,原以为又是陪跑,不过是做些面子功夫罢了。没成想最后一日,知县大人亲临,见他的桌案后高悬着布旗,上面整齐的列出了布施的品类和每人领取的数量,清晰明了,别有新意。
当着众人的面,便连连夸赞不已,还在府里设晏褒奖,更奖了一块牌匾。那可不是普通的牌匾,上头可有官府的印记。布施的商户众多,这份殊荣可只有一份儿,却落到青竹阁的头上,让他怎么能不欢喜。
他一个商户,平日里就算是想巴结,都找不到门槛,何况知县大人,还热情款待,一丝架子都没有。
这等好处,还多亏了那日李大成给他出的主意,要不然这等好事自然不会落到他身上。如今青竹阁挂上了官家的赐下的牌匾,何愁生意不好!
不仅如此,以前那些明里暗里嘲笑他生意不好的人,见他拔了头筹,差点没气吐血。却不得不暗暗压下气焰,假惺惺的同他道喜。
这般扬眉吐气,怎么不让人心里畅快!
吕掌柜早就觉得李大成绝非常人,如今得了实打实的好处,对李大成更加不敢慢待,早就备好了谢礼。他在生意场上混了那么多年,深知驭人之术,这样的人即使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轻易得罪。
听完吕掌柜所述,李大成起身道了贺,却并不居功。三日布施下来,吕掌柜银子没少花,他哪能揽到自己身上。况且,如此大肆褒奖,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清河镇虽相较周边的几个镇子还算是富庶,但下属的村子也有贫瘠的,甭管是干旱粮食减产,雨涝受灾,都少不得要布施。官府一句话,底下的商户哪敢说个不字,即使再也怨言也只敢放在心里。
布施年年都有,官府从未有人到场,何故今年破例了。
如今知县亲临,恐怕与布施场发生的暴动有关,灾民和民巷里的人炒打起来,连官兵都出动了,知县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不仅亲自到场,还奖下牌匾。一来,为了激励商户们,更加尽心尽力。毕竟布施不止这一年,往后还要办。二来,恐怕就是明褒暗贬,褒奖了吕掌柜的青竹阁,那些办事敷衍,甚至连真正的灾民都分不清的的商户,自会警醒。
更有甚者,有机灵的趁着这个机会,打着陪罪的名头,往衙门里送点礼,也不失是一个攀附的机会。
这些话李大成并没有出口,吕掌柜行商多年,行事老道,这里面的门道不会看不清。他只是个平头百姓,既无权势也无财富,也只想过自己的安稳日子。
吕掌柜手执茶壶,笑眯眯的给李大成倒了茶,掀开一边的托盘,里面是明晃晃的银子,目测有三十两。许是考虑他日常没有什么大开销,贴心的全准备的是五两一锭。
财帛动人心,白花花银子谁能不喜欢!
“大成兄弟,当日若不是你给我出的主意,我也得不到知县大人的青睐,特意备下一点薄礼,还望大成兄弟莫要推辞。”吕掌柜将托盘递过来,虽不可否认他是存了示好拉拢的心思,但也是真心实意的感谢。
商户地位低下,官府什么时候把商户放在眼里,他能出入知县大人的府邸,同知县大人同桌用餐,怎么说也混了个眼熟,日后有什么事自也比旁人好开口些。也不枉他备下厚礼,旁人就是想送礼还找不着门槛呢!
吕掌柜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李大成,见他脸上并未见贪婪,甚至连一丝惊喜都没有,倒也不吃惊,脸上依旧挂着笑。
李大成伸手将掀开一半的红布盖上,将装有银子的托盘推了回去,拱手道:“吕掌柜太客气了,能得知县大人赏识,都是您亲力亲为,布置得当,我岂敢居功。心意我领了,银子却愧不敢受,还望吕掌柜见谅。”
三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所谓无功不受禄,李大成可并不认为吕掌柜能拔得头筹,全是倚赖着他出的主意。
布施的地点就在长平街,他几乎每天都会经过,许多商铺都是派了伙计或是家里的小厮在那盯着,充其量再加上一位账房先生。有的伙计小厮也是识字的,便连账房先生都省了,像吕掌柜这样亲力亲为的几户没有。
灾民们多是衣衫褴褛,更有甚者腌臢不堪,那些东家掌柜的怎会出现在这样的场合,自然是使唤手下人出面。本就是为着官府的号召,这些商户们不敢不听令,无非面子功夫罢了。主家如此,下面的人更不尽心,这才有这场暴动。
这么浅显的道理,知县又怎会不知。正因为如此,亲力亲为的吕掌柜才成了褒奖的对象,既是褒奖,同样也是给其他商户立个榜样,至于会不会成为其他商户嫉妒的对象,知县大人自不会过问。
若不是如此,官府赏下牌匾就足够了,何必要设宴呢,即使知县真的是欣赏吕掌柜,只需私下宴请便好,大可不必这样大张旗鼓。
毕竟同商户往来过密,真要传出去,于知县大人的官声也无益。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这位知县又一贯是打着官声清廉的名头,他不信知县大人会不爱惜羽毛,生怕旁人不知的亲近一名商户。
旁人是杀鸡儆猴,这位知县大人是反其道而行之,奖鸡敬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调动清河镇的商户,均为己用,还尽心尽力,也算是好手段。
只是对于吕掌柜,是不是捧杀便很难言。经商多年,总有树敌,如今大出风头,会不会招妒,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40-160(第2/25页)
下吕掌柜风头正盛,等这风头过了呢!
若是没有惊动官兵,想来这位知县大人也不会莅临,那即便是布旗做的再漂亮,恐怕也无用,最多是起个广告的作用,招揽些散客罢了,眼下一切纯属机缘巧合。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况且他这个主意,给吕掌柜代来的是福是祸还很难评,他自然是不好再收这么一大笔谢礼。
几番接触下来,吕掌柜知道李大成不是贪财之人,见他面对这么多银子都不动心,也没过多意外。多番礼让之下,看李大成没有一点要收下的意思,吕掌柜也只好打消念头。
吩咐伙计拎上来一个竹盒,一张红笺上书着酥荷斋三个小字,乃是镇上最出名的糕点铺子。他家的荷花酥乃是一绝,每月只有双日才会售卖,去晚了根本就买不着。这一盒两层,想来都是酥荷斋出名的糕点。
吕掌柜该是一早就猜到他不会收银子,早早的就使唤人去买的糕点。他不知是该叹吕掌柜心思缜密好,还是该叹吕掌柜识人有方,只是这份心思用在他身上属实是有些浪费了。
点心李大成收了,他再推脱便太生分了。吕掌柜本想着晚上设宴款待,李大成以夫郎身子不适为由婉拒了。
出门的时候,吕掌柜仍旧一脸喜色,李大成顿了顿,还是开口提醒了一句。借用王六子为由头,只说近来不太平,望吕掌柜多加防范。
第142章 努力赚钱中
寒风不时地穿过街道, 卷起阵阵尘埃,裹挟着在空中打卷,铺子的门帘也被吹的来回摆动。偶尔有行人经过, 也只是匆匆瞥一眼便继续前行,似乎连进店询问的意愿都没有。
从青竹阁出来后, 李大成便直奔福宝楼,与其他铺子的冷清不同, 福宝楼的生意依旧红火。门前的空地上早就停满了马车,有些甚至排进了巷子里。
伙计们穿着统一的厚棉衣,站在门前迎客,脸上都堆满了笑。即使无需入内,也能闻见里头弥漫着的浓郁酒香和菜香。客人们或举杯畅饮,或低声交谈,好不热闹。
李大成来过一次,知道这里面的规矩,直接拉着板车奔了后巷。福宝楼的生意着实好, 送肉的汉子,扛着整扇的猪肉正往里搬运,后面还排着好几两板车, 想来都是送菜肉的。
后门大敞着, 李大成礼貌地扣了扣门, 院里的伙计上前询问, 他将来意说了, 伙计不加思索便回绝了,虽然言语还算客气, 但面上的不屑却懒得不掩饰。
早就料到会是这样,李大成也不恼, 客气的道了谢,便出了后巷。
这条街上,除了福宝楼还有四五家食肆、酒楼,虽不至于门庭冷落,但客人也不多。时值饭点都如此,想来平时生意更差。
一家一家的看过去,李大成找了家生意最差的。
两层的铺面,但店面却不大,大堂里只有六七张桌子,一眼就可将店里的情况看清。
大堂里冷冷清清的,一个客人都不见,两三个伙计却不耐其烦的擦着干净的桌子,不见丝毫懈怠。进门处的桌案后,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翻看着账目无声叹气。
李大成抬头,瞧见梁下悬着的牌匾,边角处的黑漆已然掉了,露出里面的的底色,显然是有些年头了。上面书着合生楼三个大字,字迹俊逸洒脱,到应了这三个字。
“合生楼”李大成默默念了一遍,倒是个不俗的好名字。
伙计见他进来,立时喜出望外的迎了上来,热情的招呼道:“客官,您里面请,小店菜色齐全,量大实惠,包您满意,不知您要吃点什么?”
“小二哥误会了,我并不是来用饭的,不知掌柜的可在,在下有事想劳烦掌柜的?”李大成见伙计满脸的期待,罕见的觉得有些过意不去,话毕还歉意的笑了笑。
伙计显然没料到这个结果,好不容易来了个人还不是吃饭的。愣了一下,便打量起李大成,见其身上是簇新的棉衣,瞧着倒是不像穷苦人家的。
他在这做了好几年了,从来没见过有这么个人来找掌柜的,疑虑的同时,把目光移向了桌案后的老掌柜。
李大成顺着伙计的视线望过去,老掌柜已然合上了手里的账簿,打量着他的眼神里,也有几分疑惑。李大成客气的打了招呼,说明了来意。
老掌柜并未说话,只是捻着胡子沉思,似顾虑颇多。半晌,才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年轻人,着实不是我要驳你,只是我这的情况你也看见了。眼下正是饭点,我这一个客人都没有,就算应了你,也是徒劳。年轻人,你还是去别问问吧!”
“掌柜的,严重了。眼下生意不好,怎知以后都如此呢?”李大成微微一笑,语气虽然淡淡的,但面上却带着胸有成竹的笃定。
老掌柜不由得重新打量面前的年轻人,李大成一脸坦荡,任由几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后生,你可知这街上生意最好的是哪家?”老掌柜扶着桌子站起身来,语重心长道:“年轻人有冲劲是好,可更要脚踏实地。”
“这条街上生意最好的当属福宝楼,掌柜的既问了,我也不隐瞒,有冒犯的地方还望掌柜的见谅。”李大成微微躬身,施了一礼,才道:“福宝楼生意红火,自然看不上我这点微薄小利。掌柜的说我退而求其次也好,只是成不成的总得闯闯才是,要不怎知结果呢?”
“也罢,你这个后生倒是执着,你拿进来看看吧。不过提前说好了,我这生意冷清,若是卖不出去,你还得原封不动的拉回去,可一个铜板都没有。”
“那就多谢掌柜的了!”李大成道了谢,转身将板车上的食盒卸了下来。
一共十五只兔子,整只卤制的一共是八只,除去有两只他留下送人以外,食盒里还有六只。其余的兔头和兔腿,分别做了麻辣和五香的两个口味。余下的兔肉,李大成在辣炒兔肉的基础上做了改良,冷着吃味道更加。
又找掌柜的借了纸笔,将每种品类的价格都一一写上,他的字算不得好看,但乡下人能认字就不容易了,写不好也没人会起疑。
既然是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