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8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耳后,笑意分明的眸子里是满满的温柔宠溺,“家里还有红枣,给你做两种口味的,一种原味的,一种蜂蜜红枣味的。”

    第164章 努力搞事业

    日头被雾气所掩, 模模糊糊的在天边晕开,裹挟着湿气的寒风,吹在人身上阴冷阴冷的, 街上的行人,都不自觉得缩着脖子。

    李大成今日出来的早, 眼看着离过年越来越近了,他便想先买些米面囤着, 省的过几日忙起来,抽不出空。

    街上行人并不多,粮铺前,两个伙计,正在往里头扛米,冻的不时搓手取暖,呼出的热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成一片片朦胧的白雾。

    “这天也太冷了!”

    “老天爷的事,咱也管不了啊, 就盼着粮食别涨价就成。”

    “要我说啊,趁着现在赶紧买些粮食存着,到了年根儿底下肯定会涨价!”

    两个买米的妇人, 瞧着木牌上的价钱, 见没有涨价松了口气, 赶紧招呼伙计给她们称。早上客人不多, 店里就三个伙计, 李大成等了会儿,等着伙计忙完, 才上前。伙计见他买的多,还帮着搬到了板车上。

    原本他就想着年前多囤些粮食, 如今家里又多了一口人,更该多囤些。

    今年天气不正常,等到明年开春,说不准粮价真会有浮动,左右是吃的东西,天冷又不易生虫,多备些也没事儿。

    途经码头之际,李大成瞥见台子已经搭的差不多了,彩色的飘带在风中摇曳摆动,年味渐浓。

    今年过年家里多了禾哥儿,孙母也是一个人,干脆倒时候接到一起过年,人多热闹不说,也好让禾哥儿和孙母多接触接触。

    若是路上顺利的话,过完年孙大壮也就回来了。虽然不知两人有什么渊源,但李大成看得出来。孙大壮对禾哥儿是动了心的,只是还不知禾哥儿的意思。他们两要是能成的话,也算是一件喜事,孙大壮老实厚道,性子也好,比起王贵不知道强出多少。

    只是禾哥儿毕竟是二嫁,孙母要是不点头的话,恐怕这事也成不了,眼下多多接触,说不准能少些波折。若是能水到渠成,是最好不过了。

    “柿饼,卖柿饼喽,三文钱两个,又香又甜的柿饼······”巷子里传来小贩拉长尾调的吆喝声,有个妇人摆了摆手,小贩立时殷勤的跑了过去。

    一掀开盖子,一股香甜味直冲鼻子。柿饼个个挂着白霜,黄澄澄的,看着着实不错。那妇人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花九文钱买了七个。

    李大成从钱袋里数出十八枚铜钱,递给小贩,那小贩也是个心思活络的,见他买的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60-180(第5/26页)

    ,灵机一动道:“您看这样行吗,您若是能再添上两文,凑足二十文,我这便给您按二十一文来算,您不仅能省下一文钱。我额外再赠您一个,您得着了实惠,我也早点卖完回家。”

    李大成又补了两枚铜板,小贩笑眯眯的给拿了十五个柿饼,用油纸细细的包了两层,才递过来。

    巳时二刻,雾气散了些,该置办的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估摸着吕掌柜这会儿应该在铺子里,李大成才往青竹阁走。

    没成想吕掌柜依旧不在,说是官府要办春岁宴,人手不够,便把吕掌柜请去帮忙了。这春岁宴办在城郊的一处庄子里,坐马车都得一个多时辰,一来一回的太折腾,说不准今日就不回来了,左右那边也有住的地方。

    李大成目光一凝,却并未多言。账房先生一脸的喜色,毫不掩饰。有了知县大人这条门路,青竹阁的生意可谓如日中天,凡是镇上有头面的人,哪个不来他们这消遣,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华灯初上,就数他们门前热闹,车水马龙,鳞次栉比。那些身着锦绣华服的贵客们,或饮酒谈笑,或听曲观舞,一晚上的赚的银子,都顶的上过去一个月的了。

    临出门时,李大成状似无意的提醒一句,账房先生连连答应,只是能不能听进去,就不得而知了。

    日头半隐半现,风势渐歇,粼粼而来的车马,熙熙攘攘的行人,给宽阔的街道添了些许喧闹。

    站在街角,李大成望了一眼青竹阁门前高扬的布旗,转身离去。

    街边的茶棚烟雾缭绕,渲染着浓浓的烟火气。花了两文钱,喝了碗茶,歇了歇脚,李大成才起身前往合生楼。

    还未到饭店点,合生楼前已经围了不少人,伙计正在人堆里忙着招呼。这边的动静也吸引了不少路人,纷纷驻足往这边瞧,有好奇隔着人群喊了一嗓子,问这是干什么的。连赵先生都都顾不得理账了,出来帮着招呼客人。

    倒是搞的李大成一头雾水,赵先生见了他,赶紧迎他进去,“你来的正好,瞧见了吗,咱这卤味礼盒还没卖呢,已经来了这么多人了。”

    “礼盒这么快就做好了吗?”还没开始售卖,就吸引了这么多人,李大成也有些意外,还不等他问,赵先生就抢着答了。

    “没有,哪有那么快,昨天你走后,我就找了镇里手艺最好的老木匠,忙乎到晚上也只赶出几个。这不拿回来做样子吗,我们也学着你的法子,边试吃边推荐,没成想效果这么好。”自他们接手合生楼,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不仅老掌柜高兴,他们这些受赵家恩惠的人,同样跟着欢喜。

    “大成,来了,快里面坐。”老掌柜见李大成,忙招呼他上里面的雅间说话,外面人多嘈杂,难免有些杂乱。

    推门而入,桌上已经摆了几个食盒,“连夜做了这几个,你帮着参谋参谋!”

    青杨木做的食盒有两种尺寸,上边分别描了不同纹样的彩绘。黄桐木不如青杨木贵,做了大中小三种尺寸,辅以藤编的提手,倒也古朴雅致。剩下的便是竹编的提篮,红纸做笺,上面书着“历添新岁,喜事从身”八个字。字迹俊秀,饶是李大成对书法没有研究,都看的出写字之人的功底。

    “依我所见,青杨木所做的食盒,只留大尺寸的便好。一来,青杨木质地坚硬,做起来费时又费力。二来,青杨木价高,能出的起价的,自然不是在乎银子的人,定会选大号的礼盒,送人也更体面。”

    竹编的提篮是镂空的,与集市上卖的不同,不大很是精细,该是找人特意编的。

    李大成拿在手里看了看,轻巧非常,里面还有竹编的隔断,想来是为了放东西时好区分。承重该是没有问题,只是拿来装卤味却有些不足。即使沥干卤汤,置于竹篮里时间长了,也难免渗出油渍。

    “赵掌柜,这竹篮甚是精巧,不如这里面的卤味拿油纸袋装,装好再把口封严,也省的油渍渗出来。”

    “好,好,甚好,你想的很是周到,刚才我还琢磨着用陶罐来装,想着陶罐易碎,不行就找木匠打几个小木格子,只是得费些时见,如此甚好啊。我这就让人去找木匠,能做多少先赶出来,我们明日就正式开始售卖!”赵掌柜拍着李大成的肩膀,不断的言好,脸上是遮盖不住的兴奋。

    赵先生怕掌柜的太激动,想上前来劝说,还未开口,就被驳了回去,“我没事,我这是高兴,快快安排下去,嘱咐伙计这几日幸苦些,回头给他们发赏钱。”

    “哎,好,我这就安排下去,您放心吧。”赵先生答应着往外走,关门时回头看了一眼,一时心里五味杂陈,眼眶有些发酸。

    自从家里生了变故,少爷和夫人相继离世,已经好些年没见掌柜的这么高兴了!

    商订好了细节和数量,李大成并未久留,这个工作量,他得赶紧回去准备。伙计脸上的笑就没收过,送他出来几步路的距离,几乎把夸人的话说了个遍。

    好言好语的道了谢,同伙计道别后,李大成便往回走。他刚一转身,就对上一道探究的目光,那人坐在马车里,只露半张脸。锦帘飘动,堪堪能瞥见那人的衣袖,质感极佳的缎面上,滚着一圈银丝流云纹。

    衣着不俗,该是个富贵人家。

    马车停在福宝楼前,正对着大堂。此时正是用午饭的时候,福宝楼前的空地上,早已经被车马占满了。前来用饭的人们,无一例外都被伙计劝着,将马车停到了街角。这个人就这么明晃晃的堵着路,想来是与福宝楼脱不了联系。

    那人掀开帘子,冲着他点了点头,李大成微微颔首回礼,他与此人并不相识,也没有交谈的打算。

    回去的路上,他总觉得与福宝楼门前的那人,还会有交集,只是眼下时间紧迫,他也无暇多想。

    昨日从村长家回去后,本想去吴家一趟的,见天色已晚便耽搁了。今日他走的又早,这个任务便落在了沈桥的身上。

    吴家还住在村里空置的屋子里,在村子西头,离着家里有点远,沈桥又只去过一次。

    李大成怕他路不熟,又怕他路上遇见村里那几个游手好闲的懒汉,被冲撞了,本不欲让他一个人过去。可看着小夫郎兴冲冲,干劲儿十足的小脸,拒绝的话哪里说得出口。

    他心里惦记着夫郎,脚下不觉加紧了些。

    第165章 沈桥当说客

    吃过早饭后, 沈桥又把厢房收拾了一遍,厢房里没连着火炉,又长久没有住人, 乍一进去,寒气扑人。

    这几日天气不好, 阴阴沉沉的,雾气又重, 屋里都有些潮味了。他点了个火盆,熏了会儿屋子,等屋里暖和起来,才换上新洗净的被褥。

    都收拾好后,沈桥把火盆挪到窗边,窗户开了一条缝透气。昨晚同禾哥儿约好了下午过来,省的屋里冷清清的,火盆他就没熄。

    原本昨晚禾哥儿就要同他们过来的,但今儿周慧要回趟娘家, 小宝没没有人照看,禾哥儿便又多留了一夜。

    周慧本想过两日再回去的,可到了年下哪里都是事, 就怕脱不开身。明年一开春小叔子就要成婚了, 过几日还得往岳家送年礼。这年礼可比节礼要重要得多, 年末这一大关, 街坊四邻都瞧着呢。若是让岳家挑出毛病, 那这婚事说不准就得生出波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60-180(第6/26页)

    她没有婆母,公爹又年迈, 这些事自然就落在她这个做嫂子的身上了。未来的弟妹还是镇上的,自幼也是娇养着呢, 她自然更得尽心准备才行。

    年后还得操持着他们成婚的事,就更没有功夫了,正巧就着禾哥儿还在着,帮她看半天孩子,她也好回去看看爹娘,提前把年礼送了。

    禾哥儿原本还想同沈桥商量,要是不急的话,他就晚两日再过去。原本他就是想着等孙大哥忙过这一阵,铺子里歇业了,家里多个人手,他再去镇上干活儿。村长一家对他也有恩,如今这正是忙的时候,他就这么走了,总觉得有些对不住。

    还是周慧开口,让他帮忙带半天孩子就过去。周慧也是知道禾哥儿的难处,在她家里,虽说是有吃有住,但到底是没有工钱,如今有了营生,她自不能耽误人家。

    崽崽在院里玩了会儿,无聊了就来蹭着沈桥的腿撒娇,半大的狼崽现在已经过了他的膝盖,呜呜的地低声叫着。沈桥揉了揉小家伙的背,陪着它玩了会儿,才起身准备去吴家。

    吴家他只去过一次,路虽不算太熟,但也不怕找不到,吴家还住在闲置的空屋里,年久失修,院墙早已破败了,远远的就能瞧见,该是不难找。

    崽崽似乎猜到他要出门,卧在院门前耍赖,一副也要出去的样子。沈桥无奈回屋拿了两根肉干,崽崽一贯贪吃,见了肉干也不堵门了。

    “崽崽乖乖在家里看家,一会儿我就回来,中午给你肉肉吃。”把小家伙安抚好,沈桥才锁好门出来。

    空屋在村子西边,他从家里过去要绕上一大圈。平时他出门的时候不多,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村长家,因此村里还有好些生面孔,并不怎么识得。遇见了人,也只能看着年龄估摸着喊人,无非就是婶子、阿嬷、嫂子这类的称呼,倒也不怕出错。

    他才嫁过来半年,还算是新夫郎,就算有叫错的也无妨,若是见了人连个招呼都不打,那少不得让人家说嘴,还会带累李大成的名声。

    沈桥样貌极佳,人又乖巧,有人搭话也不怯场,知道他要去吴家,有个婶子还给他指了条近路。

    他道了谢,顺着小路往前,果然瞧见一堵半塌的院墙,两个不大的孩子正在院墙下玩。两个小孩见了生人怯怯地,稍小些的孩子紧着往大些的孩子身后躲。

    知道吴家有小孩子,出来的时候沈桥特意装了一小包糕饼,小孩子见到吃的,果然不似刚才那样紧张。大些的孩子小心翼翼的接过去,还小声的说了句谢谢。

    沈桥瞧见孩子满是脏污的手上,生了冻疮,严重的地方已经破皮了,露出溃破的血肉。小孩捧着糕饼,望了望沈桥,确认他没有要收回去的意图,连忙拿出一块分给了身后的弟弟,随后才捧了一块小心的吃着。

    “好吃,哥哥还要·····”小些的孩子三口两口吃完手里的糕饼,连手心里的碎渣渣都没有浪费,看着哥哥手里的纸包,伸出小手讨要。

    大些的孩子又拿了一块出来递给弟弟,“小满,吃完这块就不吃了,等小爹回来我们给他尝尝。”

    五六岁的小哥儿很懂事,照看着弟弟还想着家人,沈桥伸手揉了揉孩子的头,心里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