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80-200(第1/26页)
第181章 庙会
街上人流如织, 还未行至码头,熙熙攘攘的人群,已然把本就不宽的街道, 堵的水泄不通。
李大成把沈桥揽在身前,生怕他被人挤到。顺着人流往前几步便是石桥, 桥下各色摊子已然支了起来,吆喝声、叫好声, 配着锣鼓的咚咚声,格外的热闹。
沈桥原本被沈平的出现,搅得失了几分兴致,如今又被眼前的热闹感染,眼底重新蕴起笑意。李大成招手叫过旁边的小贩,要了一个糖饼,递给沈桥。
糖饼外皮酥脆,内里的红糖馅不多,许是陷里加了白面, 红糖馅并不是流动的,反而糯糯的挂在饼皮内侧,一口咬下去, 甜滋滋的。
庙会上很热闹, 除了杂耍卖艺的, 卖各种年货的, 还有各色小吃摊子, 东边还有玩乐区,猜灯谜的、投壶的、射箭的, 喧闹异常,过年的气氛越发浓烈。
沈桥哪见过这些, 一双眼睛都不知往哪里看了,连唇边蹭了糖渍都不知道。李大成的视线始终落在沈桥身上,抬手帮他将糖渍抹掉。
他们两人,一个高大俊朗,一个清丽不俗,动作又亲密自然,叫谁瞧了,都是一对恩爱眷侣。
如此养眼的小夫妻,路人见了都忍不住多瞧两眼,赞上两句般配。
街边的茶楼里,宋朝和坐在二楼的雅间,临窗眺望,视线不偏不倚的落在李大成身上,本就毫无血色的脸上,又苍白了几分。
爱人在侧,相知相守,真当是好福气!只可惜这样的福气,注定与他无缘,他这一生注定独自一人!
他收回视线,落在掌心的玉佩上,雕刻精美的玉佩背面,有一个小小的苏字。不知被摸索了多少遍,即使不用看,他也能准确的找到那个位置。直到指腹下传来沁凉的触感,宋朝和才觉得空空的心有了落点。
身旁站着的年轻人,心疼的递过茶盏,宋朝和忍不住掩面咳嗽起来,再抬手,帕子上已然染上了一丝鲜红。
年轻人急的不知怎么是好,急忙从瓷瓶里往外倒药,慌的手都在颤抖,“公子,快把药吃了吧。”
宋朝和摆了摆手,脸上挂着一抹苦笑,吃不吃药都是这样,左右他这副身子是不成了,活一日算一日,不知能撑到哪一日。
其实,若是真就这样了结了,也不错,总好过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这边的事儿,李大成全然不知。此时他手上已经拿满了各式小吃,但凡沈桥多看一眼的,他都买了一份。
一开始,沈桥还怕吃不了浪费,正要开口,抬眸间男人狭长的眼眸里,蕴着令人沉溺的温柔,未出口的话,瞬时咽了回去。
左右吃食儿也不会坏,吃不了就带回家去,明儿还能吃,也浪费不了。可这份儿心意是无价的,他自然不愿扫了男人的兴致。
知道李大成不喜甜食,沈桥挑着咸口的小吃喂给他,两人说说笑笑,举止亲昵,引得不少路人侧目。
路边摆摊的商贩,见他们手里拿着不少零嘴吃食儿,知道他们是舍得花银子的,满脸堆笑,夸赞了几句夫妻美满之类的话,随即热情的招揽生意。
“小桥,想玩吗?”李大成往摊位瞧了一眼,是个投壶的小摊,旁边的木牌上写着六投五中,最里面的木架上,摆着些彩绘的小泥人,算作是赢了后的彩头。
沈桥没玩过这些,有些犹豫,商贩见有戏,殷勤的介绍着,玩一次只需八文钱。李大成付了十六文,接过商贩递过来的竹箭,将其中一支递到沈桥手里,温声鼓励:“小桥,试试。”
细高的壶桶,口径并不大,沈桥眯眼瞄了好一会儿,才试探的出手,他没玩过,自然不可能一次就中。
哐当一声,竹箭撞在壶桶上,随后弹到了地上。
悠长的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落喧闹的街市中。几株老梅树挺拔立在一旁,枝头点点红梅,与这冬日的暖阳相映成趣。
树下落英缤纷,点点梅瓣落了沈桥一身,他一袭晴山蓝色的衣裳,如黛如蓝,飘渺澄净,手持一支竹箭,奋力一掷,却并未投中。眉眼间不觉染上几分失落,转头间瞧向身后的男子,脸上带了些许委屈,撒娇的意味明显。
庙会上本来人就不少,见着这边有热闹瞧,自然有不少人驻足。沈桥见摊子前,不知何时围了些看热闹的人们,有些不自在。
李大成将手里的各色小吃,放在一旁的的桌子上,笑着来到沈桥身后,将他整个人圈在怀里,阻挡了众人的视线,拿起一支竹箭递到他手里,“小桥,握紧了。”
李大成覆上沈桥的手,手腕微动,竹箭便如离弦之箭,划破长空,带着些许力量,直奔壶桶而去。箭尖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最终稳稳的落在壶桶里。
看热闹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喝彩声,李大成垂首,目光温柔地掠过怀里的人,见他脸上满是惊喜,脸上的笑意也不禁加深。
李大成轻轻拾起另一支竹箭,交在沈桥手里,覆着他的手,轻轻一掷,伴随着破空声,落在壶桶里。
周围鼓掌声不断,李大成动作舒展利落,圈着沈桥,将剩余的竹箭一一掷进壶桶中。围观的人们,瞧着也来了兴致,好几个人都付了八文钱,要一试身手。
也有年轻的姑娘小哥儿,见他们这般恩爱,眼里流露出艳羡,只盼着日后也能嫁个如意郎君,能相濡以沫,相伴白头。
商贩笑的见牙不见眼,又拿出多余的壶桶,供人们投掷。随后才笑着来到他们面前,让他们挑选彩头,李大成示意沈桥选。
小泥人描绘的还算是精细,沈桥细细的挑选一番,最终落在一对形态逼真的小泥人上。这对小泥人并肩而立,彼此依偎,姿势亲密。
商贩也是个机灵的,见他们相中了这个,立时从木架上取了下来,递给他们。沈桥捧着这对小泥人,笑的眉眼弯弯,李大成到底没忍住,利用身高优势遮着他,低头在他发顶上亲了一下。
庙会上很热闹,两人逛逛停停,直至黄昏才从里面出来,李大成手里已经拎满了大包小包,就连沈桥手上都拎着两个不小的油纸包。
好在他们还有板车,要不然这么些东西还真不好拿回去。板车暂放在徐富店里,过去取时,李大成把东西放在巷口,没让沈桥跟着进去。
沈平虽然掀不起什么大浪,但今日同时在镇上见到何春兰母子,还有沈平。他总觉着这当中似乎有什么牵扯,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巧。
他们没有害人之心,但防人之心却不可没有,沈家人为了钱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由不得他不多想。
他又不便时时留在镇上,便托徐富帮忙留意一下周家的动向。徐富一口应下,他本来就在镇上居住,经营了这些年自然又有些熟人,这点事对他来讲不费什么工夫。
对于许阿婆祖孙的事,徐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这宋掌柜不是清河镇人,年纪轻轻就能在镇上站稳脚跟,若说这背后没人相帮,徐富是不信的。可若真是什么大人物,又怎么会安于呆在他们这种小地方,这其中总觉着有些蹊跷。
而且,宋家的别院他去过,虽进不得里头,但也站在高处往里头望过,里头凉亭小谢,回廊栈道,修的颇为别致。那精巧程度,可比镇上其他大户人家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娶个夫郎奔小康》 180-200(第2/26页)
的别院要华丽的多。
那别院建在那有些年头了,这些年除了过来查账的管事,并没见有人过来小住。村里人都说那别院,是府城一户大官家的,许是大官家农庄别院甚多,便顾不到这头。直到宋朝和来清河镇后,才来别院住过几天,否则还真查不出这别院的主人。
要是这么说来,那这宋朝和的身份便不简单,真的和府城有关系,岂是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能招惹的。
徐富越想越觉得这事不妥,又劝了李大成几句,还是小心行事的好。有些话他没有说透,真的为了没什么深交的邻居,惹上什么麻烦也犯不上。
李大成知晓徐富是一片好意,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谢,拿了订好的肉后,从巷子里出来。
夕阳渐沉,远处的天边渐渐浸染上一层琥珀色的,沈桥倚在巷口,身上笼上一层淡金色的光。许是逛了一天,有了倦意,掩面打了一个哈欠,清亮的眸子里沾了些水气。
“累了?”李大成揽上沈桥的腰,往怀里一带,微微用力,把人抱到板车上。
沈桥被吓了一跳,本能的抓着李大成的胳膊,四处瞧了瞧,见没人注意他们,才放松下来。
“咱们回家。”李大成握着他的手拍了拍,瞧着他呆呆的模样,眉宇间越发的温柔,唇角勾出一抹温暖的弧度。
沈桥点点头,冲他扬起一个笑脸,眼眸中光华流转。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是春风拂过湖面,荡起层层细腻的涟漪。
夕阳将两人的背影渐渐拉长,融入了温馨宁静的暮色之中······
第182章 年前多事
晨光微亮, 缭绕在半空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日头透过云层落在雪地上,如碎银点点, 甚是好看。
沈桥还安睡着,卷翘的羽睫如同一把小扇子, 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影。李大成动了动胳膊,怀里的人只是咕哝了一声, 并没有醒来的迹象,他趁机将胳膊从沈桥手里抽了出来,俯身在人脸上亲了一下。
昨儿,他们到家的时候,天都黑透了。
小夫郎明明有了倦色,却不肯先去睡,一定要陪着他。等所有的卤肉都收拾好后,装箱后,都已经后半夜了, 简单洗漱了一番,两人就睡了。
许是累的狠了,李大成刚躺好, 身旁就传来微粗的呼吸声, 蜷在被子里的人显然已经睡着了, 偏生手里还紧紧抱着他的一只胳膊。他心疼在人脸上亲了好几下, 舍不得把胳膊抽出来, 只能用另一只手把人揽进怀里。
沈桥睡的极沉,连快天亮时, 落了雪都不知道。此时,晨光从窗柩的缝隙撒下, 照在他白皙的侧脸上,仿若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恬淡静然。
李大成穿好衣裳,坐在炕沿上静静的看了会儿,才放轻了动作出门。
雪下的不大,只在地上积了薄薄的一层,扫扫堆在院里就行,都用不着往外背。将院里的雪都扫的差不多了,他才打开院门。
一出来,周恒他们夫妇正在巷子里清雪,见了他不免闲聊两句,周恒媳妇见他只一人出来,也猜到沈桥还睡着,连问都没问。他们夫妻恩爱,李大成疼夫郎疼的眼珠子似的,几乎全村人都知道。
也有汉子不齿,没少在背地里说他的闲话,娶个连娃都不会生的小哥儿回来,成天还当宝贝似的供着,整日打扮的花枝招展有什么用,一点活儿都做不了,就是个花瓶。
这话周恒听到过几回,都帮着怼回去了,自家都要揭不开锅了,还有闲心操心别人家的事。
这话李大成自然也听过,村里人几乎都见过他动手的狠戾,那几个人见被他撞上了,也只能讪笑着打圆场,不敢和他撕破脸。
警告的效果达到了,李大成也懒得跟他们掰扯,只会喝酒多懒,家里田里的活儿都交给媳妇夫郎干,又是什么好人,连个汉子都算不上。
旁边的两个婶子阿嬷,也跟他们凑个趣儿,搭了两句话。他们这条巷子还算是和睦,也没有事多的人家,话着家常干活儿,也不无聊。
正说着话的,赵婶儿也从家里出来,胳膊上还挎着个竹篮,小心翼翼的往这边走。脚下的步子很慢,生怕摔了,等离近了,他们才看见,赵婶儿篮子里是满满一篮子的鸡蛋。
可不得小心些吗,鸡蛋多金贵,冬天鸡本来就不怎么下蛋,一个两个都是家里的宝呢,这一篮子不知得赞上多久。眼下正值年下,鸡蛋的价钱也涨了,听说要五文钱一个,这要是拿到镇上去卖,少说也得卖上三百个铜板。
不是一笔小数目呢!
秦阿嬷见她拎着这么些鸡蛋,便随口问了一句,赵婶儿立时喜笑颜开的解释,姑娘有了身子,又赶在年下,家里事多,自然得吃些鸡蛋补补。
她家姑爷受伤的事,村里不少人都知道,除了替他们着急惋惜的,还有好些人在背地里看笑话。如今她姑娘争气,赶在年前又了身孕,这可是双喜临门的喜事,自然得叫那些嚼舌根子的看看,他们家的好日子这就来了,也好气气那帮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赵家的事,李大成都知道,赵家都是良善之人,如今总算苦尽甘来,他也替他们高兴,恭贺了赵婶儿几句,直把赵婶儿说的,眉开眼笑。
大家伙跟着说了几句吉祥话,赵婶儿一一答谢了,这才拎着篮子往外走。家有喜事,赵婶儿连步子都轻快了不少。
“老赵家还真是疼姑娘,姑娘有了身子,瞧这通忙乎的,到头来不还是个外姓人。哎,可惜了那些鸡蛋喽!”黄有财媳妇不知何时打后巷过来,听了一耳朵,撂下两句酸溜溜的话,便又走了。
大家伙都知道黄家人的德行,也没人和她计较,各自扫了门前的雪,便回去忙乎早饭了。还有三天就是年了,谁家没点活儿干,自然没人有工夫和她打嘴仗。
李大成利落的生火,准备做饭,今日儿他得早些去镇上。合生楼的赵掌柜和他商量过了,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二闭店三日,卤味礼盒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