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20-24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20-240(第1/29页)

    第221章

    承中

    承天帝驾崩后,围绕着皇位继承所发生的一波三折的变故,可谓是极具戏剧性,传到宫外,在民间引起巨大热议。

    皇后所出的唯一嫡公主,在皇孙拒绝继位后,出面要求皇后将皇位传给废太子,还说皇后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惹得皇后大发雷霆之怒,直接拿出先帝另外留下的一份遗旨,证明先帝也给了她皇位继承权的这一段,最为让人津津乐道。

    百姓们在反复议论这些的同时,无意间就顺其自然的接受了他们将要拥有一位女帝的事实,不仅没有什么反感心理,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毕竟二圣临朝多年,早让他们适应和习惯了皇后执政的现实,而他们作为普通百姓,都能切身体会到生活环境发生的改善和变化。

    如今在既有先帝遗旨作依据,又有年幼的皇孙拒绝继承皇位的前提下,皇后继承皇位,乃是名正言顺,何况皇后本就有摄政权,继承皇位,不过是让她的执政变得更加名正言顺而已。

    所以无论是从大义上讲,还是从感情上讲,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们,都不排斥皇后即将继承皇位的事实。

    对此持明确反对意见的,只有部分读书人群体,不过他们的那点反对声,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得知民间的这些主流舆论风向后,柳明月稍松了口气,这些也算表明,她在之前那些年的努力与辛苦,没有白费。

    落实皇位继承事宜后,郭锦秋明显轻松了许多,哪怕经过廷君拒绝继承皇位,没想着要举荐亲爹继位的事情后,本就感情淡薄的夫妻,现在变得更是形同陌路,她也不受影响,亲自端着托盘走进勤务殿。

    “启禀母后,这是司礼监拟的几个年号,您先看看可有合意的。”

    柳明月看了下,有明元、鸿坤、勤正、昭成、清乐,寓意都不错,就是都不是她想的,她拿纸写下两字放到托盘中。

    “承中,用这个年号即可。”

    郭锦秋有些迟疑的回道,“母后,中这个字不错,中正平和,可是承这个字,与父皇的年号是同一个字,是不是需要避讳一下?”

    柳明月不以为意的回道,“我的情况特殊,不用避讳,礼部的官员若有意见,让他们直接来找我分说。”

    先帝驾崩,皇后继位,在炎黄大地,本就是件史无前例的事,虽然在炎黄史上,也曾出过一位被正史所承认的女帝,但是那位女帝的得位过程一直受人垢病。

    像柳明月这般,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继位,没什么旧例可循。

    “这倒也是,何况这也代表着母后对父皇的情深意重,父皇的在天之灵肯定不会反对,外人更没资格反对。”

    柳明月正在喝茶,听到对方的这番解读,差点被呛着,可她还真没办法解释,定下承中这个年号,是因这二字对她有着另外的意义。

    莫名来到这个时代近十年,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久,受当下时代氛围的影响越大,那些变得越发久远的记忆,甚至是已经开始变得有些模糊。

    可是那些记忆,代表着的是她柳明月真正的人生,让她如何舍得忘记。

    而她的所思所想,以及所做的一切,都深受她前世所生活的国家与历史影响,所以她才想到要以’承中‘作为自己的年号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说,郭锦秋的这番脑补,倒是让这个年号的由来,有了更具说服力的诠释,所以她也没有解释。

    庄严而隆重的登基大典上,柳明月身赶制出来的一身龙袍,在众勋贵与重臣的簇拥下,一步步登上天坛祭祀天地神灵,昭告她的新身份。

    在这之前,她也曾多次来此,只是那时,她都是以皇后的身份,陪皇上来此祭祀天地。

    只有这次,她是一个人登临此地,以大安皇朝的正式执政者的新身份,主持这场顶级规格的盛大祭祀。

    时隔数年,杨宛如已经是六品尚书诸司员外郞,位列文武百官中,仰首看着正前方,心情十分复杂。

    这是她做梦也没想过,或者说是不敢想的一幕,她那位姨母,竟然能以女子之身,正式登临帝位,而且还是以如此名正言顺的方式,顺利登临帝位,成为一位女帝。

    没有什么阴谋算计,也没有出现流血杀戮,甚至都没有遭受到什么阻力,就这么顺利登基为女帝,百官臣服,百姓归心。

    可是连她在内,都不得不承认,她那位姨母,比谁都有资格坐这个皇位,如今的大安,因对方的存在,而变得与她记忆中的大安截然不同。

    听说先帝竟然提前给皇后留一份允其继承皇位的遗旨时,别人都对此感到匪夷所思,无法理解皇上在不缺儿孙的情况下,为何会做出这个决定。

    可是杨宛如大概猜得到原因,在先帝的身体状态开始恶化之初,她曾被人带到一处荒凉的院子中,见到已呈现病弱之状的先帝。

    杨宛如早就预料到有那么一天,只是没想到那一天竟然来得那么晚而已,所以她对此早有准备,直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讲了出来。

    好在先帝并没有辜负她的判断,确实是位光明磊落的圣明君主,从她口中得知想要知道的信息后,并没有为难她,让人将她好好的送了回去。

    后来一切如常,仿佛两人那次的私下见面从没发生过,先帝也没将她说的那些放在心上。

    直到她先是得知,皇上临终前正式废太子,传位给废太子的嫡长子,令她的那位皇后姨母摄政时,她才确定,先帝应该相信了她的话。

    所以先帝放弃已成年的太子与皇子们,立个幼帝,方便让她那位皇后姨母继续执政。

    得知先帝竟然给她的那位姨母,留下一份可允其正式登基继位的遗旨时,杨宛如更加确定自己所说的那些,给先帝带来的影响了。

    若非如此,一位皇帝,怎么可能会愿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妻子?不管他的妻子多么有能力,两人之间的夫妻感情有多么深厚。

    只有当他知道,他的妻子,是能改变这个皇朝的未来走向的关键,能给大安带来巨大好处的时候,他才能抛开那些固有的观念,选择相信他的妻子。

    为了大安皇朝的未来,他甚至可以不去追究,他的妻子,到底是不是他的妻子,她也一样,早已不会再去质疑,她的那位姨母,到底还是不是她的姨母。

    可以确定对方能为大安的江山和百姓,带来足够多的好处,就行,而对方,在过去的那些年里,已经用一个盛世太平的大安,充分证明了她的能力,对先帝而言,还不用担心外戚问题,多好。

    【作者有话说】

    222

    第222章

    谋划

    柳明月不知道承天帝见杨宛如的事,也不*知道承天帝是在从杨宛如的口中,得知了那个没有她出现的大安未来走向后,才下定决心,立下了那么一份让她继位的遗旨。

    因为承天帝只需拿杨宛如所说的那些,与他自身经历的一切做个对比,就能发现其中最明显的异常之处。

    例如柳明月对娘家人的态度变化,对一双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20-240(第2/29页)

    女的态度转变等,毕竟承天帝比任何人都清楚柳明月这些年的所做所为。

    所以承天帝也知道柳明月是真心在意大安的兴衰荣辱,关心大安百姓的生死和苦乐,甚至可以说是比他这个皇帝更有责任心。

    不过柳明月对此也所猜测,尤其是在承天帝临终前,问了她那句话后,她就知道,对方应该是早已察觉到了她身上的异常。

    从承天帝在这种情况下,仍然选择相信她,交给她那么一份遗旨,所展现出的态度上,不难看出承天帝对她的支持与认可。

    这给柳明月带来了不少信心,可是真正登基继位后,她还是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大安开国立朝十三年,如崔相、何相、李尚书等一批老人,已面临年老体衰的问题,培养新人,不仅需要有好苗子,还需要时间的打磨和历练。

    通过大招募入仕的官员,逐渐从基层崭露头角,与传统科举出身的官员团体之间的矛盾,已然开始陆续呈现。

    已经开始初步在地方推广的教化新规,所面临的一些阻力与挑战等,都让柳明月感到头大。

    好在大安军事学院的成立,已初步达成预期目标,这些接受过学院教导的军中将士,对朝廷更有归属感与认同感,不再像从前,只会盲目的听从所属将领的调遣,不会考虑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

    从皇帝驾崩到柳明月正式登基,不管是皇宫内外的御林卫,还是京城内外的大营,以及早有准备的各地驻军,都听从她的调遣,严阵以待,才没出什么乱子。

    如今正式以女帝的身份临朝,好像给柳明月带来了一些不同的感觉,但又似乎没有太大差别。

    毕竟除了少了承天帝,出现在这奉天殿内的,还是那些人,来回讨论与奏对的议题,也都差不多。

    即便如此,柳明月也没有因为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些,或是仗着自己头上无人可压制,就对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务掉以轻心。

    因为她很清楚,上位者的一言一行,将会给下面的相关人等带去的巨大影响与后果。

    不过也正因柳明月对朝堂和政务足够熟悉,都不需要什么适应和了解的过程,在承天帝驾崩一个月后,国丧期满,大安朝廷就已彻底重回正轨,正式恢复往日的秩序。

    柳明月也逐步适应承天帝驾崩,需要她自己独自上下朝,遇事只能与郭锦秋及冯氏姐妹,或是相关各部官员们的商议的日子。

    接到江宁侯紧急求见的禀报时,柳明月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江宁侯,正是她那便宜弟弟,曾经的上阳伯,是承天帝在临终前,将柳敏杰的爵位晋为江宁侯。

    这些年来,因这柳敏杰的低调识趣,柳明月对他的印象还不错,听到他的紧急求见,柳明月迅速意识到,应该是那柳家有什么重要大事发生。

    能重要到让一向不轻易出现在她眼前的柳敏杰,紧急进宫求见的事,柳明月这心里就有谱了。

    所以她也没耽误,直接下令将人领进来,然后顺手接到一份秘奏。

    “微臣拜见陛下,家母大限将临,只想在临终前再见陛下一面,求陛下成全!”

    看着眼前这个满脸焦虑和紧张,却用充满恳求的目光看着她,有些熟悉,却更多的是感到陌生的中年人,柳明月语气平静的回道。

    “既然母亲大限将临,你身为人子,为何不亲自守在母亲身边为她尽孝?竟然还有心思亲自前来通知朕。”

    时人很重视死前是否有儿孙送终,原主的母亲只有两个亲生儿子,长子早逝,如今就剩下柳敏杰这个亲生儿子。

    柳敏杰愣了一下,才赶紧回道。

    “还请陛下恕罪,微臣听到母亲的请求,不忍让母亲失望,怕派旁人前来,有失怠慢,方才自行前来禀报此事,还请陛下谅解。”

    看着这个便宜弟弟,柳明月的目光冷漠。

    “你该知道,朕为皇后时,出宫一趟尚且不易,如今朕为天子,出行更为不易,你希望朕如何跟你去江宁侯府?”

    见到这跟预期完全不一致的反应,柳敏杰一时有些无措。

    “是微臣太过急切,考虑不周,还请陛下恕罪。”

    柳明月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你已位居列侯,就这么贪心不足,急着想要更进一步吗?”

    听到这话,柳敏杰瞬间脸色苍白,跪在那里的身体都有些颤抖,哆嗦的嘴唇,让他说不出一个字。

    看到他的心理素质如此不堪,柳明月只觉无趣。

    “既然敢走这趟,就证明你的胆子不小啊,为何现在只是被我戳穿了一句,就如此惊慌?”

    柳敏杰赶紧磕头道,“微臣万万不敢冒犯陛下,真的是母亲说,想要在临死之前,再见三姐一面,否则她老人家死不瞑目,微臣才敢前来恳求陛下成全,绝对别无它意!”

    这话听在柳明月耳中,相当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她冷笑一声道。

    “柳家能养出朕这么一位女帝,乃是可以光耀门楣的大喜事,父亲得追封,母亲因此而被诰封为国夫人,你于国于民无功,先是被封伯爵,今又被封为侯为,朕在宫中苦心经营多年,不曾为柳家招致骂名与仇敌,你们还有什么可不满的?”

    就算他们也发现了她身上的异常,也该像杨宛如那样,埋在自己心里,盘算着如何从中谋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想要谋害她。

    除非有人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才能说动他们抛弃以前的原则,不惜铤而走险的配合对方。

    这个人选,乃至他们的谋划,都很好猜,若非她亲手创办的稽查司大统领,就在他们柳府,能及时为她传递第一手消息,她还真有可能被对方给套路过去。

    毕竟这是个信奉’孝大过天‘的时代,她身为皇帝,更要以身作则。

    223

    第223章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