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40-255(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经验,成功落户大安,然后在大安建设一个属于他们的定居点,再设法联系散落在其它地区的同族。

    而尤家作为可以帮助他们在大安落户的关键存在,不仅获得重返族中的资格,还被许诺,将会获得同族承认的贵族身份与地位。

    与这些监听、审讯记录相比,更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是从海军与海贸司那里,获得的那一族在外海,包括他们在之前的居住地,所做的那些事,或者说是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几乎是那一族定居到哪里,发展壮大后,就会大肆收割当地的财富,有了一定财富后,就会设法控制当地的政权,将自己一族变成当地的上等种族。

    从而收割更多的财富,将他们所在国家变得民不聊生,动乱不断。

    发现那里的形势恶化到失控的地步后,就会迅速带着他们收割来的大量财产,又以失去家园的难民的身份,争取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同情,寻找下一个定居点。

    也就是选定下一个可供他们谋夺财富与权力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祸害了一个又一个曾对他们抱以同情,施以援手的民族与国家。

    若非柳明月亲自点出那些人的特征,哪怕是分别掌握着相关信息的海军与海贸司,都没发现这一族的行事规律。

    也没意识到,海外有些国家发生的动乱,其实都与这个总以受害者身份出现的种族息息相关。

    相关调查结果的出现,也极大的震惊了朝中文武百官。

    见女帝收到泉海府的奏表后,只往那边派了个钦差调查此事,一直没有下结论,本来已经放下心的总分朝臣,其实又忍不住提起了心。

    以为女帝是不是真像他们所担心的那样,觉得自己当初制定的那些针对异族的政令,有些不近人情,有心想要进行调整。

    所以近些天,有些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焦虑,一直想方设法旁敲侧击,想要让女帝也通过当年的那批异族在百越的行径,认识到他们的卑劣之处。

    却一直没能得到女帝的表态,从而更加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担忧。

    随着调查结果的正式公开,众大臣对那一族的狼子野心与累累恶行,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也明白了女帝的苦心与打算。

    就算是要拒绝或是处置那些异族,也要师出有名,而不是不明不白的直接做出相关处理,显得自家不够大气。

    这让许多大臣都难免到有些羞愧,当年的大安尚处恢复民生的阶段,他们就自觉大安已是盛世,要讲大国风度,坚持认为大安应对那些因战乱而流亡海外的异族施以援手。

    如今当他们意识到那些异族是祸害时,想的只是坚持拒绝接收那些海外异族,并没考虑其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5/18页)

    从而也就忽视了,他们大安,如今已是当之无愧的大国,女帝的一言一行,都会由史官记录下来。

    尤其是在这种涉及到异邦异族的人事处理上,要更为甚重,即便是要拒绝让那些异族人落户,也要有理有据,占在绝对的道义上,尽展大国威严与风范。

    【作者有话说】

    244

    第244章

    新老

    许多大臣都觉得为除后患,应将那些异族都给处置掉,柳明月没有那样做,只是下令将那些人驱逐离境。

    与被查出来的那些连尤氏一族在内,有着那一族的血脉传承的家族。

    若不是柳明月派人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其实很难发现,哪怕有些人家已在炎黄大地定居炎黄大地数百年,历经数个朝代,依旧守着他们祖先传下的经书与习俗。

    同时,还调查出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家族,都曾有过背恩忘义之举,为此,有的家族甚至反复改姓易名,一再迁居。

    尤其是在大安立朝前的那上百年间,那些人大发国难财,做了不少让人憎恨的事,包括勾结入侵的异族、阵前倒戈等恶行。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其中成功混入朝堂的势力,在过去的那些年里,被陆续收拾掉了大半。

    实在是因稽查司的人无孔不入,而那些人又太能搞事,稍有异动,就很容易被给揪出来,只是在此之前,都没注意到他们的出身背景问题而已。

    与此同时,还在无意间调查出了当年计划要做空大安地价的主谋,对方也出身自其中一个家族。

    这个结果让柳明月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仔细想想,又觉正常。

    毕竟论做生意的精明与手腕,那一族在全世界的所有民族中,都能算得上是佼佼者,尤其是那为谋利,阴狠自私到没有底线的作风,确实符合那一族的一贯风格。

    听到柳明月结合当年的那场’做空‘地价事件,为他分析那一族人的性格习性特点,从而教导他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徐廷君好奇的问道。

    “皇祖母,那些人明明不笨,为什么会成为像这样屡教不改的人呢?”

    柳明月叹了口气道,“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是,他们从不知反省先辈与自身的过失,坚定的信仰,从来都是个双刃剑,能带来许多正面影响,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隐患,我们大安并不干涉百姓的信仰自由,但是一定要严厉打击那些通过歪门邪说蒙骗信教的邪教。”

    这些年来,柳明月不仅在明面上嘉奖早年曾在打击异族入侵的战争中,立下过累累战功,付出过巨大牺牲代价的道教人士,还在私下里不动声色扶持道教的发展。

    严厉打击那些试图通过各种坑蒙拐骗,发展信众的邪教。

    柳明月并不信教,但是从私心来讲,她本人更喜欢在总在乱世期间,为击退入侵者,不惜入世参战的道教人士。

    她不会将自己的喜恶强加到徐廷君身上,但她会为对方分析清楚相关内容,以便他能做出自己的取舍。

    “老师们都说,皇祖母仁慈,才会在明知那些异族之人包藏祸心的情况下,只下令将那些人驱离大安,并没有直接将那些人处死,可是孙儿却认为,皇祖母会这么做,更多的是因对方还没来得及做出伤害大安的事情,处置过重,有损我大安的仁义之名。”

    柳明月笑着点头,有些事不好直接宣之于口,她确实只是下旨将那些人驱离出境,至于那些人离开大安后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不在她的关心范围内了。

    朝中那些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义正严辞的反对直接将那些异族处死的大人们,可不都是什么言行如一之辈。

    能够趁此机会,肃清大安境内的一些隐患,柳明月也算是放下了一桩心事,一代人管一代事,她承认自己做某些事时,难免挟带了一些私心,可是出发点,绝对是从大安的将来考虑。

    所以她即便知道,这么做的结果,难免会牵涉一些无辜,她也不后悔。

    承中六年中,因内乱而变得分崩离析的百越,正式被纳入大安的版图。

    接到崔相告老请辞的奏表时,柳明月并不意外,在此之前,何相已经正式卸任,带着满身荣耀退居二线。

    “据朕所知,崔爱卿的身体尚还健康,何必这么早请退?”

    崔左相笑着摇头叹道,“多谢陛下的看重,只是臣已老朽,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早些退下去,给年富力强的后辈让位置,已是老臣能对朝廷所做的最后贡献。”

    柳明月将他的奏表放到一边道,“崔爱卿可不能这么说,就算朕能体谅爱卿想要退回家中颐养天年的想法,也希望你能接受朕的私人聘请,担任宫中的顾问,继续为朝廷做贡献。”

    听到这话,崔相本来有些悬着的心,算是彻底落实了下来。

    “只要陛下不嫌老臣年老糊涂,老臣当然愿意接受陛下的聘请,能在余生继续为朝廷多做些贡献,是老臣的荣幸。”

    继何相、李尚书之后,又一位老臣退位,柳明月是真心对此感到有些遗憾与伤感,可是像这样新老更替,才是正常的官场生态。

    这批老臣虽然都是先帝提拔上来的,但是她与他们合作共事的时间更久。

    这些年来,哪怕他们彼此之间也难免会有政见不合的时候,也没少起各种争执,但是总体而言,双方合作还算愉快。

    所以不仅这些老臣都想好聚好散,最多不超过六十五岁,就开始主动告老请退,柳明月也乐于见到这个结果。

    因为她也不能确定,这些人会不会出现许多人年老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即便这些人在目前看来,身体状态都还不错、头脑清醒,可以负担得了自己的工作,她也有些舍不得这些老同事,但她还是选择鼓励与接受他们到年限之际的请辞。

    甚至连她自己在内,算起来,她已经在这这个时空生活了十六年,原主的身体,已在去岁过了五十整寿的万寿节。

    柳明月也不确定,随着原主的这具身体逐渐老朽,她这个来自异世的意识,会不会也受身体状态的影响,变得糊涂与昏聩。

    所以她自己其实也在早做准备,一边悉心培养徐廷君,一边不惜代价的培养各种储备人才。

    而何相等人到年限后主动请辞后,载誉退位,不仅拥有待遇丰厚的名誉职位,还被被女帝聘请为宫中顾问的待遇,也让许多人看着眼馋不已。

    见到朝中最顶尖的那些重臣,都能做到不恋权位,相继选择主动请辞,纵然是有些不舍退位的大臣,在到了早就不是秘密的默认退休年限后,大多也开始主动请辞。

    毕竟这些年下来,他们也算是看出来了,朝中官员到年龄后主动退位的待遇,绝对比那些赖在位置上不肯主动退,最后被用各种方式强制退下去的人待遇好。

    柳明月对此表示很欣慰,她不介意花些钱,将那些确实为国为民做出过贡献的在功之士,都给供养起来。

    却很介意有些人明明身体已经衰老,却为一己私心,仗着老资历,坚持留在任上不愿退,不仅做不成什么事,还拖后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240-255(第6/18页)

    这些年来,哪怕不算船队的分红,仅柳明月手上的那些作坊,尤其是琉璃、白糖、海盐等*作坊,所产生的收益,给柳明月积累了海量的财富。

    哪怕她向来大方,不吝往她重视或偏向的方面大笔投钱,花钱的速度依旧远远比不上赚钱的速度。

    当然,连在钱财方面最精明的户部前任尚书李尚书在内,都不知道这件事,只会觉得她无欲无求,为国为民花钱如流水,而且是不遗余力的那种。

    柳明月当然知道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中,对外塑造出了堪比圣贤的人设,哪怕自认德不配位,难免有些心虚,她也没打算澄清这点儿。

    毕竟她除了在才能方面,实在达不到圣贤的水平外,在其它方面,柳明月自认确实有尽心尽力,所取得的成就,也确实对得起她的身份地位。

    虽然柳明月默认接受了崔相的请辞,但是双方都没对方透露这一消息,毕竟左相这一百官之首的职位,实在事关重大。

    哪怕就继任人选问题,他们心中都已早有默契,但是交接起来十分繁琐,需要一个过程。

    承中六年年底,左子兴回京,柳明月在私下接见对方时,直接开门见山道。

    “子兴,这些年来,你在海军取得的功绩,朕一直都有关注,也很欣慰,朕认为,继续将你留在海军,已经有些大材小用,如今朝中新老更替,腾出来不少关键职位,朕有心想要调你入朝任职,不知你本人意下如何?”

    左子兴确实没有辜负她当年的期望,用十年时间,将海军从最初仅有不到三万人的规模,发展到近三十万人规模的庞然大物,谁都不敢小觑。

    在此期间,左子兴充分展现出了他在各方面的能力与心性,都让柳明月十分欣赏。

    尤其是对方在对待她那个便宜儿子的态度与方式上,更是让她十分满意,确定对方是位胸有丘壑的人物。

    左子兴有些有意外,下意识抬头看向柳明月。

    “陛下?”

    柳明月摆摆手道,“不要再拿什么你喜欢海军,不舍得离开海军的那套说辞来打发朕,朕相信你在当年,确实舍不得离开尚处成长初期的海军,但是朕也知道,你在这些年,培养出了不少得力人手,现在的海军,已经不再是非你不可了。”

    左子兴闻言,难免有些有些心虚和不自在,不过面对柳明月的坦诚与直白,他也只能选择以诚相待。

    “陛下对臣的看重,令臣深感荣幸,如今的海军,在陛下的大力扶持下,确实已变得今非昔比,人才济济,可是陛下对海军寄予厚望,臣自认换谁与执掌海军,都无法比臣做得更好。”

    柳明月微笑着颔首道,“不错,所以朕曾为此犹豫了许久,最后朕还是认为,你更适合留在朝中担负更关键的职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有话说】

    245

    第245章

    自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