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首。】
唐中宗时
“怎么才三十二首?”上官婉儿惊呼出声,她平日的私作就百余首了,更不要说奉制场合作的诗,那就更多了。
但流传下来的竟然不足百分之一吗?
很快,她想明白其中的关键,是了,她被李隆基杀死,从唐史中的叙传也可窥见朝廷对她的态度。
被定性为罪人,自然不可能有诗作再流传了。
东汉
班昭从诗作中得到新启发,后世这种文体可真好啊。
短短几句,郎朗上口,气象万千,读来有一种激励的感觉,比汉赋更加易读。
如果把诗文写作也加进学堂教学呢?平时学累了就吟诗几句,既能陶冶情操,当中好的句子又能激励她们向上。
班昭立马从天幕商城中购买了天幕提到的《全唐诗》,很快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
好诗!秒啊!
不止班昭买了《全唐诗》,在大唐时空的杜审言才是最激动的,他在听到名字的那一刻就买了《全唐诗》。
“诗圣!我孙儿是诗圣!”杜审言脸上笑出了褶子,胡子都跟着一颤一颤的,“哈哈哈,这下可是沾了我好孙儿的光了。”
被天幕提到名字,就能在天幕商城购物,早已不是秘密,杜审言觉得,天幕提起他,一定是因为孙儿杜甫是诗圣!
看提起的名字顺序就知道了。
修文馆众人羡慕地看着杜审言,怎么别人家孩子就是诗圣呢?不行,他们回去一定要好好教教家里的小辈,不能落后!
有人知道自家小辈几斤几两,完全不抱希望,决意再逼自己一把,势要写出天下一顶一的好诗。
高兴过后,杜审言一边翻着书,一边念叨,“让我看看有没有我的诗。”
孙儿是诗圣,他这个当爷爷的也不能落后,也应该有几首传世吧。
听见杜审言的话后,修文馆众人一下子反应过来,对啊!里面有没有他们的诗作。
众人蜂拥而上,两个人拦抱住杜审言,一个人从杜审言手中夺过书。
“快看,有没有我的。”
“先看我的。”
“有有有,找到了,有你的!”
“……”
【下面回归婉儿的本质工作,说说她的巾帼宰相身份。
婉儿在政治中大放异彩,成为掌握实权的巾帼宰相,走上人生顶峰是在中宗时期。
但在本人看来,她更像是一个武周遗臣,她认可的君王只有武则天一个人。】
武周
这话武曌爱听,她一手教出来的臣子,不效忠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50-60(第5/15页)
还能效忠谁?
她看了一眼认真记录天音的婉儿,心中想好了奖赏。
唐中宗时
李显有种心放到肚子里的感觉,效忠阿娘就效忠阿娘吧,只要不是效忠武三思就行。不然他也不放心用上官婉儿。
【先解决一个身份疑问,职位是才人、婕妤、昭容的上官婉儿到底是不是宰相?】
这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天幕下,众人纷纷竖起耳朵。
毕竟婕妤、昭容说出来一听,明显更像是皇帝的妃子才对,怎么能是宰相呢?
上官婉儿疑惑,为何要质疑她宰相的身份?她做的事不够说明吗?
【婉儿的修文馆馆主身份绝对是最有力的证明。
修文馆的性质就和李世民的弘文馆学士、武则天的北门学士、珠英学士差不多,本质上就是皇帝的智库,兼具分宰相权的作用。
而自武则天之后,修文馆就由宰相兼领,号馆主。
中宗时期的修文馆又是由婉儿一手组建,且婉儿担任每次游宴赋诗的裁判,干的就是馆主的活,当之无愧的馆主。
修文馆学士武平一的回忆录《景龙文馆记》更是直接说上官婉儿‘自通天后,逮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
正史也说‘自圣历己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批阅百司奏章,参决朝廷政事,可见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得到了重用。
再具体一点,就是婉儿在中宗朝的翰林院里一个人管了写诏书的事。
翰林院有“内相”之称,直接和皇帝打交道,是皇帝顾问,一些军国大事的政令诏书直接在这里起草,然后发出去。
所以,婉儿只担个昭容的职位,实际干宰相的活,只差一个名份。】
西汉
吕雉萌生出一个新想法,智库是什么?皇帝顾问?
应该就相当于她给刘盈请来的商山四皓吧
汇集全天下最有学识的一批人为自己服务,还具有拟诏职能,这不错啊,有些政令就不用过陈平的手了。
不错,现在她也学到了。
第54章 第 54 章
唐中宗时期
上官婉儿轻微皱了下眉, 她昭容的位份属于九嫔之一,品级是正二品,同外朝宰相的品级一样。
而且她起初的才人职位是则天陛下封的, 后面的升职自然按内官体系走了。
为何天幕要从这么多方面来证明呢?
正疑惑间,天幕开始解释:
【而造成这种身份疑问的根源,是女官制度的没落!是内官和妃嫔系统的混杂!万恶的封建社会, 后宫女人不但受到君权压迫, 还受到来自皇帝的夫权压迫。
婉儿最大的官职身份是昭容。
武则天当过昭仪, 所以上官婉儿只封了昭容, 不晓得是不是婉儿自动避讳她家陛下。
而昭仪始置于西汉,当时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爵比诸侯。
女官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 但礼崩乐坏后, 女官和妃嫔的界限开始模糊。到了汉朝, 汉朝的史书里有女侍史、女史、女骑等字眼, 但未明确记录女官制度。
一直到北魏, 终于将嫔妃和女官系统明确分开,这个时期是女官职业发展最好的时候, 毕竟升职体系比较清晰。
但好景不长,后面的朝代又混到一起, 不过相应的品级还在,隋在前代基础上继承改进,唐又承隋制。
所以,在婉儿那个时候, 她虽是昭容,但未必就承担妃嫔的侍寝职责。】
上官婉儿点点头, 说得不错。
在大唐,女官分为内官和宫官,内官承担一定的宫廷职务,并无不能参政的限制,则天陛下在曾经就上表过建言十二事。
不过,相比起北魏清晰的划分,现在的情况确实容易引起人误解。
但她是在则天陛下当皇帝时就重用啊,总不会也把她认为是妃嫔吧……
【在上官婉儿之后,唐代还有宋氏五姐妹,姐妹多人官拜正五品尚宫。
宋若昭更是凭自己的能力进封一品国夫人,丧葬时,还享受了“卤簿鼓吹”的待遇。
但宋若莘、宋若昭写了《女论语》,和《女诫》一样可恨的一本书。】
天幕下,宋若莘、宋若昭二人身体一颤,终于还是说到她们了吗?
可是,她们也是按皇帝的要求做事,受安史之乱影响,天下动乱,帝王要维护统治,加强礼法,强化三纲五常更是重中之重。
宋若莘直言道,“纵然我有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错,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有满朝朱紫的士大夫们,难道就是好人吗?只要他们还在,这个世道就会永远如此。”
宋若昭急忙伸手捂住姐妹的嘴,“慎言,我们俩不写就是了,莫要呈口舌之快。”
宋若莘被捂住口鼻,憋红了一双眼,只好无奈点点头。
【唐之后,女官地位再下降。
宋承唐制,略有下降,但女官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有专门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生活的地方不准皇帝进入,门口立着金字大牌:官家无故至此,罚金一镒!
工作的地方有设尚书内省机构,女官工作是帮皇帝整理奏折,代“御批”。】
唐中宗时期
听到这里,上官婉儿笑出声来。
这个宋朝有意思,牌子立得好。
充分说明,如果不是女人当皇帝,是男人当皇帝的情况下,做女官不仅要干本职工作,还要防皇帝。
但她有外宅,可以住外面,倒不用整个牌子。
等等……差点忘了,她就是住到外面,史书上也会给她编排更多男人。
上官婉儿嘴角抽了抽,做女官真难!出名了更难!
各朝各代时空的女官羡慕了,她们也想要宋朝的这种牌子!
北宋,刘娥时期
刘娥轻笑两声,大宋在这方面有详细的“祖宗之法”,这也是鉴于唐朝的宦官实在太强大了,强大到一手遮天,皇权旁落,危及社稷。
女官居住在宫内,不能和外官见面,能防止内外勾结。
其他时空,一些不正经的皇帝有些心虚了,天幕说宋朝女官过得好,还特意点皇帝不准进入的牌子。
这话里的意思可太明显了。
但何必呢?做女官又累又苦,当妃嫔不好吗?能被皇帝宠幸是多大的福气啊!
他可是天底下最尊贵的男人!
【明时,女官地位大幅下降,因为明的开国皇帝超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攻击每一个威胁皇权的群体。
他拳打前朝:废中书省和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收归相权;设锦衣卫,帝王鹰犬遍布全国,严密监视每处;八股取士,固化思想;海禁,片板不许入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给古人直播武则天登基》 50-60(第6/15页)
大汉,刘彻牙关一酸,比他绝,他为了压制相权,也没有直接废除丞相位置,最多就是换丞相次数频繁一点,这位连丞相都不要了。
那么多奏折能处理吗?会累死吧。
大唐,李世民哑然,还能这么干?他是怎么打的天下?怎么平衡功臣和世家的利益?难道世家都没了?功臣都早亡了?
李世民决定从天幕商城买本明史来看看。
【他脚踢后宫:立下组训,后宫不得干政,防备至极。
在宫官体系上:缩减机构,只有六局一司;品级也下降了。
甚至还能再下降,因为后来明朝宦官的极度强大更进一步压缩了女官的生存空间。】
上官婉儿,“…* …宦官,女官之大敌”。
还是要多立女帝才好,则天陛下威武!
【大清就不用说了,连女官都没有,皇后的部分权力都移给内务府了。
还有,越是往后的内官/内命妇,真成了名义上‘皇帝的妃嫔’,只剩下给皇帝侍寝和养育皇子公主们的职责,最多再接见管理下外命妇们。
而明清离我们又近,这就导致很多人听见婕妤、昭容的名号,先想到上官婉儿是李显的妃子。
这也是女性参政的问题,女官和嫔妃系统混在一处,北魏梳理过,但后面朝代又混在一处了。】
唐中宗时期
上官婉儿闷闷不乐,何止是后世,就是现在,她也能听见不少闲言碎语。
她在天幕的话中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往后那么多年,女官制度居然越来越没落了。
原来,则天陛下带来的时代只是昙花一现,她走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东汉
邓绥吃了一惊,皇后是海内之小君,虽然说不上“帝后同尊”但怎得到后世,皇后手中的权是越来越小了。
封建皇权天生就具有排他性,越是往后,权力越集中,邓绥没经历过后世,自然不晓得后世为了权力打上的种种补丁。
其实,邓绥觉得现在对皇后的限制就够大了,当初吕后作为开国皇后,身份地位更不一般,能面见大臣,见张良请出商山四皓,联络萧何帮高祖解决掉韩信。
而且,皇后也有劝谏皇帝的职责,没有限制的皇权,那该是什么样?
天下真的变成了君王一个人的天下吗?
武周
武曌听得心烦,皇权总是排斥一切威胁自己的因素。
唐初,关陇贵族和世家强大,于是几代帝王都想方设法削弱世家的力量。
当她以皇太后身份夺得帝位后,也势必会引起后世帝王的警惕,这是不可抗拒的。
宫中的其她女官也皱眉深思,库狄氏进言道:“陛下,不管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