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公主掌权的先例。不管晏九黎的野心有几分真几分假,她都成功不了,但她对皇上的恨意也无法消除,所以这件事必须有个完美的解决方法。”
裴祁阳微讶:“皇后娘娘的意思是……”
“帝崩,我儿即位。”皇后声音沉定,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长公主辅政,不影响她大权在握,也不会伤及我儿性命,你觉得呢?”
裴祁阳心惊。
帝崩?
哪怕朝中大臣都在臆测长公主的心思,也没人真想着皇帝会死。
至少现在还不会。
而皇后已经考虑到皇上驾崩之后的事情了?
“祁阳,让父亲跟晏九黎谈谈吧。”皇后淡淡一笑,像是胜券在握,“皇帝驾崩,麟儿身为嫡长子,即位名正言顺,不会引起任何动荡,但皇子年幼,需要辅政大臣,长公主、凌王和父亲可以三足鼎立。”
“以长公主的行事作风来说,表面上三足鼎立,实际上她稳占头筹。”
“她既可以光明正大掌权,又不必面对满朝文武的反对,一举两得。”
“这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不管对裴家还是得长公主,损失都可以减到最小,甚至可以说毫无损失,双方得利。”
“希望父亲能好好考虑。”
第145章 本宫相信你
江山帝位,唯我独尊。
绝不是哪一个人,一句话或者一个建议就能决定的。
裴祁阳听完皇后的话,有一瞬间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最完美的结果。
嫡长子即位,丞相、长公主和凌王三足鼎立,共同辅政。
他们至少可以掌权十几年。
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情,长公主不会一直这么嚣张跋扈下去,凌王也不会一直无欲无求。
但凡真的三方辅政,时日一久,必然有人会生出彻底掌权的心思,利益和权力争夺,将从皇帝身上转移,演变成长公主和凌王的争斗。
如此一来,皇后至少可以为自己的儿子争取十多年的时间。
但女子的想法总是过于简单理想化。
裴祁阳其实很想反驳。
长公主若不甘于辅政呢?
凌王若不愿意辅政呢?
或者说皇帝一旦驾崩,贤王、武王和凌王又怎么甘心一个懵懂幼儿即位,而不是直接利用晏九黎颠覆朝纲这个机会,谋权篡位?
人心都是不可预测的,故事的走向也不会如人预料的那般一成不变,何况贤王、武王和凌王曾经都是当今皇帝的竞争对手,他们当年输给晏玄景已经是憋屈,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五岁稚儿登基?
但裴祁阳不能说。
他只是站起身告退,并应下她的话:“臣回去之后,会跟父亲好好聊聊此事,皇后娘娘请放宽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140-160(第5/18页)
皇后点头:“本宫相信你。”
裴祁阳心情沉重,转身走出凤仪宫之际,抬头望了望乌沉沉的天空,忽然觉得官场真是一个让人身不由己的地方。
皇权更迭,看似三两句话的事,却要伴随着尸山血海。
“裴副统领。”前面一个男子走来,神情沉稳而寡淡,“方才是在凤仪宫跟皇后娘娘叙旧?”
裴祁阳脚步微顿,缓缓颔首:“夜公子。”
两人一起往崇明殿方向而去。
而此时的凤仪宫里。
皇后一个人怔了很久,盯着裴祁阳离开的背影,久久没有回神。
“娘娘。”贴身嬷嬷进殿来,担忧地看着她,“您是怕长公主……”
皇后回神,轻轻抬手抵着额头:“之前顾家风头太盛,顾贵妃趾高气昂,总是不把我这个皇后放在眼里,我自然乐于看到长公主对付顾家,灭灭顾家的威风,可今时不同往日。”
宫里的女人靠山只有皇上一人。
她乐于看到晏九黎报复顾家,灭顾贵妃的威风,乐于看到顾家没落,甚至是覆灭,且欣慰于裴祁阳在长公主手下做副统领,能成为她这个皇后的后盾。
可顾家是顾家,皇帝是皇帝。
顾家效忠皇帝,不代表他们永远是一体的,没了顾家,还有裴家忠于皇帝。
可若是皇帝被架空,成为傀儡,甚至被拉下马,那她这个皇后岂不是也要成为“前朝”的皇后?她的儿子该怎么办?裴家该怎么办?
所以不管当今皇帝结局如何,她必须保证自己的儿子是下一任皇帝。
“长公主是个聪明人,本宫不是她的对手,只能求助父亲。”皇后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苦笑,“可父亲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本宫和麟儿是他的希望,却不是全部的出路,本宫只盼着这点亲情能让他心软,别做出让本宫痛心的决定。”
长公主跟皇上之间的恩怨,她干涉不了,也不欲干涉,但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皇储。
如果皇帝必须死,那么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皇后娘娘!”凤仪宫太监匆匆进来,跪在地上,“长公主进后宫了。”
皇后神色一紧:“她来后宫干什么?”
“顾贵妃突然想见长公主,但不能出宫,所以派人把长公主请进了宫。”太监回道,“长公主这会儿已经到了甘泉宫。”
皇后沉默片刻,蹙眉深思:“顾贵妃对长公主恨之入骨,怎么会主要邀请她进宫?”
以晏九黎如今的权势,顾贵妃派人去请,她就真的去了?
莫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商议?
“去打听一下,看看怎么回事。”
“是。”太监起身离去。
皇后起身踱着步子。
皇帝被幽禁,如今朝中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人神经都蹦起来,她不得不小心谨慎。
毕竟顾贵妃也有儿子,为了儿子,她朝晏九黎低头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第146章 身世之谜
顾贵妃若只是低头示弱,必然请不动晏九黎。
她是命人送了张纸条到晏九黎手里,告诉她,自己知道太后偏心的原因。
晏九黎本就要查这件事,但也并未真正用心去查。
在刑部大牢用鞭子逼供过赵长泽,没能得出答案之后,她就走了,那日若以赵家人性命刑讯赵国舅,或许能得到一个答案。
但晏九黎自认为是个恩怨分明的人。
赵国舅至今为止没有真正得罪过她,他儿子犯的错已经付出了代价,也牵连了赵氏全家,她没打算把太后的错发泄在赵国舅身上。
何况他们最终都是要死的。
让他们死得痛快点,是她仅有的一点仁慈。
走进甘泉宫,晏九黎示意其他人在外面候着,然后跨进殿门,看着坐在椅子上面色颓白憔悴的顾贵妃。
“你来了。”顾贵妃抬手屏退宫人,看着晏九黎的眼神带着点怨恨不甘,语气却又带着无能为力的祈求,“如果我告诉你真相,你能不能把云琰放出来?”
她没有拐弯抹角,直接谈条件:“放了云琰,别让他再做面首,再把六公主也放了,给他们赐婚,让他们结成夫妻。”
晏九黎眉梢微挑,语气淡淡:“相较眼下的局势来说,贵妃提这样的要求,着实出乎本宫意料。”
顾贵妃沉默须臾,自嘲一笑:“你以为本宫会为皇上求情,或者给本宫的儿子求一个储君之位?”
晏九黎没说话。
“就算我真求了,你会答应吗?”顾贵妃自问自答似的,“不会,你把皇上逼到如此地步,怎么可能让他的儿子坐上储君之位?”
孩子早晚要长大的。
不管扶持哪位皇子,都是为以后埋下隐患,除非她觉得自己活不到那个时候。
否则晏九黎绝不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
“听说你前段时间质问太后,关于你的身世问题。”顾贵妃很快言归正传,语气有些复杂,“不愧是长公主,只因太后态度冷淡就对身世生出了怀疑,这种超乎寻常的敏锐度让人望尘莫及。”
晏九黎眸心微细,带着几分嘲弄的口吻:“太后对本宫的厌恶和不屑已经懒得伪装,本宫只是心存怀疑罢了,谈不上什么超乎寻常的敏锐度。”
她反而觉得自己很迟钝。
但凡太后不是把鄙夷和厌恶表现得这么明显,她都不会怀疑太后和她的母女关系是否有假。
顾贵妃淡道:“你愿意答应我的条件吗?”
“如果你所说的话都是真的,本宫自然可以答应。”晏九黎神色淡淡,“区区一个顾云琰,对本宫来说无足轻重,关在长公主府还浪费粮食。”
至于赐婚他跟晏宝瑜。
晏九黎倒是能猜透顾贵妃此时的心思,不过是觉得顾云琰年龄已经不小了,尽早成亲给顾家传宗接代才是正事。
他这些日子处境很糟糕,其他权贵世家女子必然不会轻易嫁给他,所以娶晏宝瑜是速度最快,不用耽误太多时间,且能最顺利完成迎娶议事的女子。
晏九黎对顾云琰没有感情。
这些日子对方该得的教训已经得到,往后晏九黎想要的目标更高,没有太多时间跟手下败将纠缠。
成全他们又能如何?
他们若能安分守己,自然能过他们想过的日子,若不能,那就是他们自己找死,怨不得人。
晏九黎拂了拂袍袖:“说吧。”
“太后确实不是你的亲生母亲。”顾贵妃端起面前的茶盏,低垂的眉眼肉眼可见的沉寂,浑然没有往日受宠时的盛气凌人,“之前皇上要给云琰和六公主赐婚时,太后对本宫很是亲近,虽没有直言,但无意间流露出的态度让本宫察觉到了异常,在太后不知道的情况下,本宫让云琰顺着蛛丝马迹查到了大概。”
顾贵妃放下茶盏:“当然仅靠云琰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 140-160(第6/18页)
个人肯定不行,很多证据还得在后宫和太医院寻找。”
“能在后宫生存下来的女子,大概都有一些缜密的心思,能察觉到一些旁人察觉不到的事情。”
“赵国舅和当今太后同父同母,那位死去的赵老爷生性风流,家里妻妾无数,还喜欢在外面养外室。”
说到这里,顾贵妃抬头看了一眼晏九黎:“为了把所有人物关系说得更清楚些,请原谅我对这件事所有长辈的略微冒犯。”
晏九黎嗯了一声:“无妨,你说就是。”
“那年赵老爷从外面带回一个女子,按血缘关系来说,应该是长公主的外祖母。”
这个女子姓薛,虽是外室,却是正经人家的姑娘,因为长得好看,被赵老爷强行霸占,做了个见不得人的外室。
薛氏生了个女儿,母女二人在外面过了十一年,后来之所以被赵老爷带回府,是因为薛氏又生了个儿子,赵老爷要让这个孩子认祖归宗。
进赵家时,薛氏所生的女儿赵樱十四岁,儿子三岁,赵老爷给他取名为回,回府认祖归宗的意思。
恰逢那年先帝选秀,赵夫人同意薛氏母子入府的条件,就是让赵樱给自己的女儿赵惠阳做陪嫁侍婢,一起进宫。
赵惠阳就是当今太后。
顾贵妃语气微顿,抬眼看向晏九黎:“长公主应该听出来了,这个薛氏的女儿赵樱就是你的母亲,她跟太后一起进宫,做了太后身边的宫女。”
晏九黎神色波澜不惊:“继续说。”
顾贵妃眼神微闪似是讶异:“长公主没什么想说的?”
“说什么?”晏九黎反问,“说她不可能是我的母亲,说你在撒谎?还是否认本宫的母亲是个身份卑微的侍女?”
顾贵妃抿唇不语。
“如果你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本宫只有一句。”晏九黎语调漠然,“不管是她还是她的母亲,都只是赵家仗势欺人的受害者,什么外室,什么宫女,不过是赵家强抢民女、作恶多端的证据。”
顾贵妃低眉看着茶盏,沉默良久,才又说道:“长公主说得对。”
顿了顿,她又继续开口:“赵樱进宫之后,一直跟在太后身边——当年太后还不是太后,只是先帝的一个妃子,诞下皇子之后被晋为贤妃。”
赵樱作为侍女跟在贤妃身边伺候,十八岁那年,在贤妃算计下怀了先帝的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先帝排行第七的公主,如今的长公主晏九黎。
第147章 当年真相
贤妃生下皇子之后,落了些后遗症,导致先帝去她后宫的次数越来越少,她担心自己失宠,就把赵樱送到了先帝的床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