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2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16-20(第1/18页)

    第16章

    ◎裴玄出场(三更合一)◎

    十来平的厨房呈细长型,右边墙壁上开了两扇窗子。

    窗子外是夏家房子的墙壁,两面墙之间就离着几十公分。

    所以窗子虽然大,厨房里的采光却并不好,白天做饭一定要开着门才行。

    左边墙边是柴火灶,右边靠窗摆了张桌子和两口蜂窝煤灶。

    姜向北看肉沫剁得差不多,右手拿刀把菜板边上的姜末赶过来混合到肉里。

    两只手两把刀,继续咔咔地剁着肉。

    “彩霞,帮我拿下葱。”

    夏彩霞站旁边一动不动,只是转头朝灶台前傻乎乎愣着的姜成军说:“成军哥,拿葱。”

    为什么不使唤就在碗柜边的姜向南,问……就是不敢。

    “妹!你啥时候学的做包子?”

    碗柜上陶盆里有一团正在发酵的面团。

    两把菜刀上下翻飞,一整块刚换回来的后腿肉眨眼间变成了肉沫。

    要不是亲眼看着姜向北一步步做下去,姜向南甚至怀疑有别人代劳完成。

    “我们学校外边不是有家包子铺吗!”

    姜向南想了好久才终于想起,姜向北说得那间包子铺其实是家国营饭店,里边大肉包两毛一个。

    “里边的包子师傅是北方人,我偷摸在窗子外边学了好久。”

    姜向南惊。

    国营饭店的后厨靠着条巷子,为了光线所以全部修建成玻璃窗。

    看是能看到,就是那边上是饭店的排水沟,天气一热学生们往巷子外边经过都得捂鼻子。

    姜向北就蹲在臭水沟上学会了做包子?

    姜向南怎么想都觉得震惊,凡事三分钟热度的妹妹还能这么持之以恒?

    可眼前的一切又不得不让人相信。

    姜向北把所有切好的材料全放盆里,放调料的动作一点都不像新手。

    盐少许,酱油适量, 第一次变得如此具象。

    姜向北搅动肉馅时眼睛和脑子也没停,往厨房里看了一圈,发现没有蒸笼。

    “哥,你问问爷咱家蒸笼呢?”

    姜向南应着,转身去找蒸笼。

    姜向北继续环顾,想了想又吩咐:“彩霞,洗洗菜板,一会儿没地方揉面,”

    这回没人可使唤的夏彩霞只能自己动手。

    “向北姑,肉包子最好吃了。”

    能使唤的都被姜向北支走,屋里就剩一个娃娃流着口水继续加油打气。

    肉馅搅好,姜向北踮起脚尖把面盆端下来,用手扯了团查看发酵情况。

    恍惚中,竟然有了种很陌生的感觉。

    在她看来很是生疏的动作已经足够家人朋友们震惊。

    蒸笼找到,与之一起进厨房的还有姜爱国和姜半。

    “我姑娘真会做包子?”

    菜板撒上干面粉,发酵好的面团在姜向北手下变成各种形状,光滑洁白的没有一点面疙瘩。

    姜爱国砸吧口旱烟,点头。

    “向北不仅会做,而且做得很好。”

    会做饭的人光是用眼睛瞧就能看出姜向北到底会不会……不仅会,而且相当熟练。

    “她从小就没进过灶房,上哪学的做包子?”姜半觉得不可思议。

    瞧这熟练的样,不说几十年,几年估摸着肯定没跑。

    姜半问,姜向南就把刚才妹妹说的又重复了遍。

    “累着我姑娘了。”姜半作势抹泪,说着很是夸张地长长叹气:“要是她妈看到还不晓得要多高兴。”

    “少在这胡说八道,要是没事就去烧蜂窝炉!”

    自小姜半这张嘴就喜欢乱说,刚才那话叫外人听去还以为儿媳妇死了呢。

    姜爱国硬是忍着用烟杆子抽他的冲动,把人使唤去帮忙。

    一个个圆咕隆咚的包子摆在蒸笼里,每个大小差不多,包子褶随便数数也都一样。

    夏彩霞一个从小在洛川长大的南方人,就没见包子的制作过程。

    “向北,你上辈子是北方人吧。”

    “我上辈子也是南方人。”姜向北笑。

    上一世的姜向北出生于西南,生长于西南,因为喜欢才求师父教西点之外又教了中式面点。

    第一堂课,师父教她做馒头。

    一遍遍揉面,一遍遍寻找手感,那样枯燥的日子却让人觉得无比有成就感。

    最开心的,莫过于品尝的人说好吃,吃过一个又会去拿第二个。

    思及此,姜向北心里忽然一动,揪了团白面放到边上。

    第一屉包子上蒸锅,姜向北又特意做了笼馒头合在一起蒸。

    发面馒头蒸熟的过程中,会有淡淡面香气飘出,混合葱香,随着雾气飘散开来。

    香味四溢……

    ***

    三水胡同,十七号院。

    不大院子中全部被各家围的栅栏所占据,原本好好的青石板路全被撬开种上了瓜果蔬菜。

    不知道是谁家刚上了肥,满院子都是大粪味。

    留出来的路勉强只能容得下两个人侧身而过,几个女同志就坐在自家菜地边,忙着手头的事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着。

    他们院不像隔壁,有个说话顶用的姜爱国镇着,院里干干净净的没人敢围。

    十七号院一家也不服一家,有人带头大家都生怕自己吃了亏。

    围起来的菜园子其实就巴掌大小,平日里吃菜大都也是上菜站买。

    有心想恢复院子,可又怕吃亏。

    一日复一日的,这院子里臭味就没没断过,不是这家浇粪水就是那家烧草木灰埋肥。

    “今晚当家的回来,咱们几家开个会。”

    肤色黝黑的中年妇女绣完最后一针,低头从箩筐里拿出线团。

    “秀娥姐说得对,院里这么下去不行。”短发妇女捏着针,指向院门口:“只要一下雨咱们院门口这稀泥就没干过。”

    红褐色的泥水溅得一裤腿都是,胶鞋就没哪天能干干净净走回家。

    大家都不想做带头人怕吃亏,眼下崔秀娥提议,剩下几家人连忙应和起来。

    只要各家婆娘点头,男人们更是巴不得连夜还原。

    “还原了也好,过不久我们家老二要相亲,总不能让人女同志来家闻着大粪味吃饭吧。”

    短发妇女拍拍裤子站起来。

    猛地,一阵微带着点酸的面香夹杂着臭钻入了鼻子。

    “秀娥姐,你闻是不是发面馒头的味儿?”

    短发妇女叫张贵英,和崔秀娥一家以前是同屯邻居,后来又一同跟随丈夫调来洛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16-20(第2/18页)

    这一来就是十几年,都不知道多少年没闻过发面酸味了。

    崔秀娥拿着鞋底子就站起来,仰头细细闻了闻:“是馒头味儿。”

    循着气味往院墙边走过去几步,那淡淡的酸香味就更浓了些。

    “是隔壁院的谁家。”崔秀娥肯定道。

    “咱们去看看?”

    “走!”

    崔秀娥立刻放下鞋垫子,拍拍身上的线头,兴高采烈地就和张贵英一起往外走。

    “至于吗!几个馒头就兴奋成这样,哪来的土老帽。”

    剩下一家人门前,显摆半天都没得到回应的沈琴沉下脸,瞪着两人背影走远。

    这两人平时瞧着清高得很,除了院里的人跟谁都不来往,沈琴没少在背后说她们坏话。

    忙着绣鞋底的卷发中年妇女似笑非笑地瞟了眼沈琴。

    “我劝你以后在她们面前说话可小心点。”

    女人其实也不想跟沈琴多来往,可谁叫两家人沾亲带故,想断也没法子断。

    “小心什么!”沈琴不屑:“难不成她们还是王母娘娘下凡,一指头就能让我少十年寿命不成。”

    卷发女人侧过脸,轻蔑地笑了笑。

    既然想找死,又何必拦着。

    匆匆走出院子的崔秀娥两人有说有笑走进了隔壁院子。

    此时挤满人的厨房里,姜向北在万众期待下打开蒸笼,端开了第一层馒头。

    “香。”

    第一层的馒头个个有拳头大小,洁白蓬松,看得人食欲大开。

    随着水蒸气渐渐散开,第二层肉包子出现在眼前。

    夏彩霞离得最近,那股子香味冲出来时,她很不得把味道全吸进自己鼻子里。

    “都来尝尝。”

    包子皮薄馅大,热气带着香味扑面而来,姜向北用手拿时甚至都能看到松软包子皮凹陷下去个坑。

    夏彩霞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口水。

    第一个包子当然是给姜爱国,长辈们都拿到后才轮到两个哥哥。

    夏宝华着急得抓耳挠腮,哈喇子流了一下巴,最后白白胖胖的包子终于到了他手里。

    嗷呜一大口咬下……

    滚烫的油汁溅起,鲜美滋润在口腔中翻滚。

    姜半想不到确切的形容词来说明有多好吃,但他吃过洛川市好几家国营饭店的包子。

    ……都比不上闺女做的大肉包子。

    嚼吧嚼吧,满口生香。

    “向北,你去考国营饭店的大厨吧!”夏彩霞嘴角流油,吃得摇头晃脑。

    “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姜成军说。

    姜向南默默吃着,眼底的震惊越发浓重。

    姜爱国用手抹了下嘴角流下的汁水,乐呵地直点头:“向北是聪明,光是看看就能做这么好吃,不愧是我姜爱国的孙女。”

    “我姑娘是天才。”姜半更是直接表示。

    一大群老老少少都被姜向北的手艺所征服。

    以至于自行车铃声都被大家不约而同忽略了过去,直到司文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崔大姐,你们这是找谁?”

    “没找谁,就是闻到馒头香,顺着味儿来瞧个热闹。”

    “馒头?那你看看是不是夏大姐家,我家没人会做馒头。”

    姜爱国做的黏嘴包子历历在目,司文兰是怎么想都不会联想到自家头上。

    “这是谁家灶房?”

    “我家的。”

    “就是这飘出来的香味。”

    姜向北听到司文兰疑惑地“啊”了声,然后就是架自行车的咔哒声。

    “不可能啊……我家……”

    后半句没人会做饭化成微微张开的嘴,司文兰环顾了一圈厨房,最后落到姜半身上。

    “咱闺女做的包子,你快尝尝。”

    下一瞬,姜半吃掉半个的包子就被塞进了司文兰嘴里。

    司文兰:“……”

    姜向北觉得要不是烫,老妈这会儿肯定已经开口骂人。

    “就是这个味儿!”

    随后几步进来的崔秀娥使劲吸了口空气,满脸笑容地看向姜向北。

    姜半刚才的话她也听见了。

    “崔婶子,张婶子。”

    这两人姜向北只知道姓氏,前几个月因为隔壁浇粪水臭味飘过来,姜爱国去隔壁跟他们商量把浇水时间移到早上大家伙都上班后。

    商量过程很顺利,自此之后隔壁都是十点以后才肥地。

    所以她们给姜向北的印象算是比较好说话的人,听司文兰提过,两人好像都是退役军人家属。

    “多能干的孩子啊!”

    笑眯眯的目光逐渐从姜向北的脸移到了蒸笼里。

    崔秀娥倒吸口凉气,接连拍了好几下手掌,激动异常:“就是这个味儿!就是这个味儿!”

    “妹子,你家包子卖不卖?要钱要票都成。”

    张贵英看老友激动成这样,抢先问起价格。

    在自家厨房做饭做得好好的,闯进来个大婶问价格,而且看架势不卖的话估摸着还不走。

    姜向北奇怪,其他人同样也满脸疑惑。

    司文兰拿出手帕擦干净嘴角的油,慢条斯理地笑了笑:“孩子过家家呢,哪能当正儿八经的吃食卖。”

    都是街里街坊,要是花钱买了转头又说不好吃,反倒是伤了和气。

    虽然……司文兰觉着包子比国营饭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