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40-50(第1/26页)

    第41章

    ◎有什么不一样◎

    土台胡同口。

    中午吃饭那波人过去后,人渐渐少了下来。

    “咱今天这些面包不会卖不掉吧?”

    中午就两个去医院探病的人路过买了点水果和麻饼,加起来也就一元多。

    面包几乎就没怎么动,姜半一开始的雄心壮志才过没多久就被打击得仅存一点儿。

    习惯了按时上下班,还真不习惯做生意的不确定性。

    望着根本没几个人走动的街道,仅剩一点的信心瞬间清零。

    “爸!”姜向北把盒子里最后剩的一点番茄酱全淋到午餐肉上,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从咱们推车出来到现在才三小时,你别这么快就垂头丧气呀!”

    前世师父过世后面包店生意一落千丈,整整花了大半年姜向北才重新将老主顾都吸引回来。

    做生意有淡有忙才正常,何况这才第一天而已。

    “就你这样的,放在战场上肯定是第一个耐不住性子冒头被人瞄准的活靶子。”

    姜爱国和王爷爷就靠在墙边下象棋,闻言头都没抬就跟着回道。

    王爷爷捋了捋下巴的短须,突然抬头指向墙壁:“老姜,要不找人来把这面墙打掉,做成铺子咋样?”

    一墙之隔就是王爷爷家东厢房,平时被当成仓库用,现下一间成了摆车子的地方。

    姜爱国抬头往这条街上看过去,除了王家三间屋子,往后就是八条中学的大门,再往后就是市农业局。

    另一边是十字路口,商店和各种单位林立。

    能在这位置开几个铺面无疑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是……

    “要是开商铺,院里就别想清净了。”

    老领导又不缺钱,没必要为了赚这么点租金而自找麻烦,要是姜爱国肯定就不会这么干。

    “洛川的夏天不比北市,面包被太阳那么一晒还能卖?”

    姜爱国:“……”

    “到时候就在这开一扇门,下午没什么人了还能回家去休息会儿。”王爷爷又说。

    提出开个铺面无疑是为姜家人着想,板车推出推进的太麻烦,而且半点都离不开人。

    “王爷爷,您真是个大好人。”

    一直竖着耳朵偷听的姜向北立即从凳子上跳起来,屁颠屁颠地跑到王爷爷身后献殷勤。

    捶背捏肩,一脸讨好地拍着马屁。

    中午太阳一出来,蛋黄酱眼看着都开始油水分离,姜向北十分钟前还在想着有钱要租铺子。

    去别处找哪有王爷爷的提议好。

    离家近,位置绝佳,而且房东还是自己人。

    “你看看!向北都比你聪明。”王爷爷笑,大手一挥指挥姜向北回院里去:“给王爷爷换壶热茶去。”

    “好嘞!这就去。”姜向北大声笑着应道。

    姜向北一离开,王爷爷就笑着用指尖虚点了下姜爱国:“你啊!还是跟年轻时一样犟。”

    “半截身子进土的人,这辈子是改不掉啰!”姜爱国摆手,食指按着象往前一推:“吃。”

    “知道半截身子都在土里还那么死板,不为你自己,也得为家里孩子考虑考虑。”

    姜爱国:“……”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肯定知道。”王爷爷叹气,右手往前一推,将败局已显的棋局打乱:“重来。”

    姜爱国回头看了眼频繁站起来往食品经营部看的姜半,只是长叹了口气不再多说。

    天空在等待中渐渐侵染上一层柔和的琥珀色,最后点点燥热也随着太阳落山消失不见。

    “看来今天是没什么生意了。”姜半起身伸懒腰,活动活动坐僵的腰杆。

    以前还觉着摆摊逍遥自在,高兴摆就摆,哪天天气不好了就在家睡大觉。

    可现在……恨不能天黑得再慢点。

    夹心面包本来就没准备多少,下午断断续续来了几个人,已经卖得差不多。

    剩下两片姜向北给自己和老爹做了个豪华版,所有剩余的材料全夹进去塞得鼓鼓囊囊。

    刚用纸包好准备切,转角处突然传来一阵非常刺耳的吵架声。

    “有本事去举报我们啊!”

    女人音调极高,还伴随着阴阳怪气的语气,听得人鸡皮疙瘩不停窜起。

    姜半活动身体的步子一顿,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姜向北动作也没慢多少。

    父女俩用相同的速度冲过拐角,亲眼目睹了一场当方面碾压的争吵。

    胜利一方来自经营部的几位售货员,而另一方被骂得面红耳赤,竟还不上嘴了!

    “你……你们不讲理。”为首的中年妇女愤怒得说话都结巴了。

    “不讲理你又能怎么着我!有本事以后别来经营部买糕点,说得跟求着你来一样。”

    喷着口水的女人齐耳短发,左右各别个发夹,露出整个额头……更显得整张脸尖酸刻薄。

    相由心生第一次如此具象的出现在一个人脸上。

    “不买就不买!”短袖中年妇女把纸包往地上一砸。

    纸包里的糖环瞬间碎裂而后四处纷飞,溅得到处都是。

    围观人群纷纷摇头叹气散开。

    本来是站理那方,偏偏遇上最胡搅蛮缠的落凤街食品经营部,讲理根本讲不通。

    “黄主任。”

    几个身穿同样款式衬衣的男女追上中年妇女,轮番低声宽慰着。

    其中那个年轻姑娘姜向北有印象,好像是中午买三明治的检察院女同志。

    姜向北算是看出来了,两边之所以会形成一边倒,完全是因为检察院这边都是文化人。

    不论男女看上去都是斯斯文文,说话声音一个比一个温柔。

    “这件事我一定要上报检察院。”

    就是带着怒气的黄主任发起火来,那也比售货员音量低了几个档次。

    “我们跟您一起写材料。”刘瑶赶忙道。

    其他几人纷纷响应,不论男女,他们或多或少都在食品经营部这里吃过憋。

    “不仅是申请换票,我还有另一个问题要申请调查。”黄主任拧着眉头开口,停下回身看了眼经营部后,又转身继续往前。

    姜向北蹲下捡起脚边一块刚才飞过来的糖环,拿到鼻尖嗅嗅,神色一下子变得古怪起来。

    糖环属于油炸食品,能散发出这种味道的话,至少制作出来超过十天了。

    按照经营部每天人来人往的人流,绝对不会有十天都卖不出去的情况才对。

    况且姜向北经常看到板车送糕点来,糖环基本是每隔两天就有两盘,应该属于比较受欢迎的种类。

    “向北,有生意。”

    不知何时经过姜向北身边的刘瑶几人停在板车前,对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40-50(第2/26页)

    几个竹篮子的东西指指点点说着什么。

    姜半跑回板车前,下意识先喊姜向北。

    “夹心面包就是在这买的。”刘瑶说。

    黄主任还沉浸在怒火中,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其他想法。

    “小同志。”

    中午走得匆忙,刘瑶都没仔细瞧板车的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

    “几位同志先试试,喜欢哪种再看哪种。”

    先从每个篮子里端出个竹碟子来,每个碟子上都有切好的面包块,姜向北邀请几人都先尝再说。

    “小孩子喜欢哪种?”

    刘瑶主要是答应了给外甥们买糖环吃,这下子糖环肯定是买不成,买点面包带回去也成。

    “你试试这种,里面有椰蓉,孩子应该喜欢。”

    “椰蓉?”先前还不感兴趣的戴眼镜男同志立即凑了过来:“我是海市人!你这椰蓉面包是用椰子做的吗?”

    “对,就是用椰子肉做的。”姜向北笑。

    海市距离洛川不算远,就是这路还是泥路,姜爱国说来去一趟得转几趟汽车,两三天才能到。

    回老家如此不方便,见到家乡的特产才会更加激动。

    熟悉的椰奶香在口腔里炸开,眼镜男青年吃着吃着竟吃出股子思乡之情。

    “多少钱一个?”

    舔干净指尖上的椰蓉,男青年立刻决定买上几个。

    “两毛五分一个。”

    “给我来十个。”男青年小心翼翼地从衬衣口袋里拿出叠放整齐的钱,数了钱递给姜向北。

    初听确实不便宜,可篮子里整个的椰蓉面包一个就有拳头那么大,而且馅料十足。

    一分钱一分货,只要对得起这个价钱觉得就值。

    “这个也好吃。”

    先吸引住刘瑶的是脆蜂蜜脆皮小面包,酥脆外皮又香又甜,不过品尝了牛奶面包的她又被那种松软所折服。

    在两种面包中左右摇摆不定,想全买又被两毛五的价格吓退,只能选择一种。

    “脆皮面包两毛一个,牛奶面包一毛。”

    价格比上次在王家桥卖的两毛五要便宜了点,但想到以后要长期在这摆摊得积累老客户,姜爱国说要把价格都往下调整些。

    意外便宜的价格让刘瑶不用再多考虑。

    “那脆皮来三个,牛奶面包来四个。”

    姜向北点头,姜半立刻用夹子把面包夹到纸袋子里装好,再喜滋滋的把钱收到挎包里。

    他专门跟司文兰申请资金买的新军挎包,空空半天终于有了点东西。

    剩下几人品尝之后其实心里早已意动,奈何身上都没带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同事们买。

    看到同事们买得来劲儿,黄主任这才将视线移到那些面包上。

    金黄微焦的面包香气弥漫,其中夹杂着股子豆沙甜与椰蓉特殊的奶香味。

    黄主任把每种都尝了遍。

    “每种都给我来三个吧。”

    尝完,觉得每种都挺好吃,好像一家老小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黄主任自己喜欢豆沙面包,公婆牙口不好,牛奶面包应该很适合。

    再加上刚才在食品经营部受了气,心里更是憋了股劲。

    “……”

    沙河区市政家属区。

    还没到家属楼下,黄主任就远远看见掉落在楼梯口的墙皮,抬头看向墙上,果然见自家阳台下又缺了一大块墙壁。

    这个家属区是洛川市五零年建成的第一个红砖楼家属院,墙砖外就刮了层水泥。

    被洛川市这三天两头的小雨一泡,十年都没到就开始往下掉墙皮。

    “哪天砸到人可就麻烦了。”

    抬起自行车进入楼道,几步台阶之后就来到了黄主任的家。

    早已掉色的蓝色木门已经有些变形,钥匙扭动后要使劲踹一脚才能打开门。

    “回来得正好,洗手吃饭。”

    刚把自行车放门口,黄主任的丈夫崔有志正端着菜盘子走出厨房。

    黄主任全名黄抗美,跟丈夫崔有志同在检察院工作。

    后勤部办公室里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她和今年刚调来的崔院长竟然是几十年的夫妻。

    “妈。”

    黄抗美把兜里的布袋子拿出来,先狠狠瞪了眼爱人,转身脸上才重新挂上笑容。

    崔有志莫名其妙地跟到了客厅。

    客厅里两个老人一躺一坐,都专心致志地听着收音机里的戏曲。

    女儿崔佳用很快的速度翻阅着连环画,不时被逗得咯咯发笑。

    “都二十的人了,不知道帮你爸做饭,就知道看连环画。”

    崔佳连忙坐直身体,放下连环画。

    只要老妈训斥姐弟几人,那一定是今天在单位又受了气。

    崔佳从不敢在这时顶嘴,要不下一个站出来的肯定是老爸崔有志了。

    “去喊你弟弟出来吃面包。”黄抗美走到两位老人面前,拿出一个面包各分了半:“马上就吃饭了,先尝点。”

    崔有志看到面包,一下子就知道爱人为啥回来就没好脸色。

    肯定是下班去买糕点又惹了一肚子气,不买吧……票要烂在手里。

    “下回买的时候小心点就行,肯定是人家不小心拿错了!”崔有志笑道,说着指了指茶几上的鸡蛋糕:“今天我也在经营部买了几个鸡蛋糕。我倒觉着还挺不错。”

    不说还好,一说黄抗美就气不打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