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那个场景,沈淮之都有些紧张,实在不敢受如此感激。

    陶桂花都快哭了,高兴中带着感激,“听淮之的,等过几日让你堂弟和侄儿过来再来谢你。”

    沈淮之:?这好像没听他的吧。

    说完了正事,又得了沈淮之半句保证,他们也没再多留,方才进门不见人,想来是要准备下地去,他们在这儿也是耽误事。

    “淮之,那我们就先走了,改天和樾哥儿来家里做,婶儿给你们做好吃的。”陶桂花来时还是一脸焦急,这会儿已经笑开花了,沈淮之打小是个心里有数的,有人要办私塾这事儿不说十拿九稳,也有个七八成的可能,她儿子今年肯定能去私塾了。

    见他们出了院门,林樾才问道:“怎么不直接说是你,也省得折腾,万一到时候他们怪你瞒着他们,反倒影响你的名声。”

    沈淮之回道:“我是担心办私塾这事儿成不了,现在说了,万一不成,倒让他们白高兴一场。”

    林樾觉得沈淮之想多了,这村里有个私塾是多大的好处根本无需多言,他以前在家的时候听说老高秀才办私塾的时候,整个榆水村的人都去帮忙了,沈淮之他们上课的那个屋子就是那时候盖的,想来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 80-90(第3/14页)

    水村也是如此,怎么会办不成。

    “那今天我们晚饭吃早一些,吃过饭就去找广叔商量,现在都九月份了,再耽搁,这私塾估计十月都开不起来。”

    两人这是想到一块去了,沈淮之立马点了头,“听你的,晚上就去。”

    今早已经耽搁了不少功夫,两人也不再多话,拿上东西就出门了。

    林樾一直在心里盘算这事儿,私塾他没上过,但是他看见过,除了屋子,那桌椅也得不少,估计村里的李木匠忙不过来,到时候得再找两个,他现在手里还有六两银子,还是这几日摆摊又赚了几百文添进去才有的,他们俩得留一点儿压箱底的,剩下的也不知道够不够,到时候得找爹娘帮帮忙才是。

    时间转瞬即逝,沈正初三人也知道了他们的打算,早早吃过饭就催他们快些去,宋寻春还去摘了一篮子菠菜和茼蒿递给他们,让带去给沈广初家尝尝。

    林樾刚接过篮子,宋寻春就催促道:“快些去,这是大事儿,也不知道得商量多久,再不去天黑都没法回来。”

    到沈广初家时他们正在吃饭,听到声音,郝雨兰就迎出来了,“淮之,樾哥儿,快进屋吃饭,尝尝你们婶儿我的手艺。”

    林樾连忙拒绝,“婶儿,我们刚刚吃完,碗筷都还搁在桌上呢,实在吃不下了,改天一定来尝尝您的手艺,今儿就不吃了。”

    吃完饭就过来了,那估计是有什么正事,郝雨兰问道:“可是要找你们广叔?”

    林樾立马扬起个笑,“婶子真不是一般人,这一下子就猜中了。”

    郝雨林哈哈笑了两声,招呼道:“那快进屋,你们叔也吃完了,我这就去叫他。”

    等三人在堂屋坐定,沈广初才开口问道:“可是田地出问题了?”

    刚买了田地,这会儿除了这个事儿,沈广初实在想不出来旁的。

    沈淮之摇摇头,和林樾对视了一眼,沉声道:“广叔,今日我们过来是想和您商量办私塾的事。”

    听到“私塾”两个字,沈广初一个激动,胡子都被揪掉了一根,“淮之,是你要办私塾吗?”

    “正是,只是我们年轻不经事儿,也不知道这办私塾是个什么章程,特地来问问您。”沈淮之说。

    “哈哈哈,好啊,好啊,我们临水村终于有了这一天,我看谁还敢笑话我们村没读书人。”

    沈广初高兴的不行,再往前的事儿他不清楚,但就他爹和他这一辈,村里从来没有过私塾,甚至连个秀才都没有,之前好不容易有个童生,没两年就搬去镇上了,今年可算出了个秀才,他一连在祠堂里上了十日香,感谢祖宗保佑,没想到这个高兴劲儿还没过去,又有了新的喜事。

    好半晌,沈广初突然想到了什么,这才停下笑,看着沈淮之道:“淮之,这私塾都是屡试不第的老秀才办的,你们年轻人,怎么也得继续去乡试啊,这要是中了举,那就是官老爷了,办私塾虽然要紧,但你读书更重要啊。”

    林樾两人实在没想到沈广初会这么说,心里都十分感动,沈淮之拱了拱手,回道:“广叔,这正是我们要和您商量的第二件事。”

    “哦?你细说,广叔听着。”

    沈淮之略一思索,一字一顿道:“广叔,不瞒您说,我三年后确实是要去省城考试的,所以这私塾,我只能暂时办两年,第三年我就得去府城拜师,这也是我犹豫不决的原因。”

    现在的读书人,除了个别天赋异禀之人,谁不是苦读十几年才能考中个童生,更有甚者,几十年也考不中,区区两年,实在过于短暂。

    沈广初点点头,这才合乎常理,但两年的私塾那也是私塾,他沉吟许久,才缓缓道:“淮之,这私塾办了,关于如何授课你可有章程?”

    沈淮之不假思索地回道,“广叔,有的,自从有了办私塾这个念头,我就开始考虑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开私塾一日,他就得当起这个责任一日,若非深思熟虑,再三斟酌过,他实不敢胡乱教学,误人子弟。

    第83章

    “两年时间, 再去除春秋农忙,学子归家的时间,实在短暂, 即便天赋异禀之辈,也鲜有读书两年就能考童生的, 所以私塾的授课内容也有所变动,除了认字习字, 《童蒙须知》等基础开蒙课程, 再加上《九章算术》, 以求两年后出私塾的学生基本认字,若是聪慧些的能去镇上寻个账房的活计, 不枉读书这一场。”

    沈淮之也是第一次做塾师, 除了自己幼年时开蒙的情形, 他还去打听了镇上的私塾是如何开蒙的, 最后才形成了这个粗略的想法。

    村里人送孩子去私塾,确实是盼着孩子出人头地, 考取功名, 但这是最好的情况, 正常来说, 读几年书,能寻一个识字才能做的活计,而不是一辈子都脸朝黄土背朝天,这就已经足够了。

    写字是需要时间练习的, 两年后写出来的字能称一句工整已属不易,抄书这个活计十有八九是干不了的,读信写信还勉强能成,做账房已经是他目前能想到最合适的活计了, 万幸他当年学《九章算术》十分用心,不然这会儿还教不了这个。

    林樾和沈广初听的认真,都觉得沈淮之的想法是最适宜的,既然上私塾,那总要学些安身立命的本事,就算只是打个基础也好,总不能两年后只会念个“之乎者也”,别的都一问三不知。

    沈广初当即拍板,“淮之,这私塾要办,今年村里适龄的孩子有好几个,仅仅我听说的就有两家想送孩子去私塾,能在村里先学两年是好事,至于两年后是去镇上还是其他私塾,那都可以稍后再谈。”

    有了村长沈广初的支持,这私塾办起来也会容易些,沈淮之先道了声谢,才接着道:“广叔,我家地方不宽敞,实在腾不出一间授课的屋子,所以这私塾我想办在祠堂,到时候也不叫私塾了,只说是村塾,不知可否?”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在祠堂两相方便,刚好祠堂的两间侧屋都空着,说不准还能开两个班,我明儿就和村里人说一声,保管没有不答应的。”沈广初说。

    沈淮之想着能收十个学生已经很不错了,哪用得上两间屋子,但也没拒绝他的好意,先预备着以防万一。

    林樾一直在旁边听着,见他们差不多定下来了,便开口问道:“广叔,不知您可有其他相熟的木匠,这私塾怎么也得十几二十张桌椅,若是想在十月前开始上课,光是李木匠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

    沈广初顿了一下,“这木匠还真没有相熟的,等明天你们跟我一起去李木匠家里问问,我记得之前遇见他,说是他家小子快出师了,到时候两个人一起做许是能赶上。”

    “那就听广叔的,明儿一早就过去。”林樾说。

    三人又商量了许久,把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了一遍,沈广初才说起另一个重要的事,“淮之,这找学生的事广叔也给你办了,明儿先通知村里人,等过两天我腾出空,就去附近几个村和他们村长说一声,到时候知道消息的人多了,想来拜师的人也不会少。”

    说到拜师,绕不开的问题就是束脩,沈淮之之前就和林樾商量过,这会儿也直接开口了,“多谢广叔帮忙,这私塾办在祠堂,那咱们村的束脩自然得低一些,我们之前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退婚嫁给书生做夫郎后》 80-90(第4/14页)

    议的是临水村人一年收九百文,其他村人则一年一两银子,不知您意下如何?”

    沈广初能如何,他自然是高兴得快疯了,他家小孙子今年七岁了,本想着过两年再送去私塾,现在村里要办私塾,束脩不贵,一年至少省一百文钱,老师又是沈淮之这样年纪轻轻的就考中秀才的,两家关系又不错,那真是没有一丝一毫需要再担忧的了,今年就送,必须得送。

    现在的塾师并不是看年龄的,没有年纪越大越好的说法,除非两个塾师是同岁考中秀才的,那确实年长的更有优势,不然大家还是倾向年轻人,毕竟年纪轻轻就能考中的,学识肯定没得挑。

    “你们小两口啊,真不是叔夸你们,这等心性气度,叔等着你们走出村子那一天,咱们村要是出了个能去府城买房定居的,那肯定是你们。”

    林樾确实有这种念头,但这都是没影的事儿,这会子哪能应,“广叔您真是高看我们了。”

    沈广初摆摆手,“叔相信你们。”

    “明儿中午你们也来祠堂,我早上让你们堂哥去村里通知一圈,晌午在祠堂再说这事儿,到时候有什么疑惑就当场问,当场解决,咱们争取九月底就把私塾开起来。”

    林樾回道:“知道了,广叔,我们一定准时过来。”

    说完了正事,天色也快黑了,林樾两人就告辞离开了,家里沈正初三人还在等他们的消息。

    翌日,沈凌之一个人去了镇上卖吃食,林樾和沈淮之跟着沈广初去了李木匠家里。

    李木匠最近接了个做柜子的活儿,一大早就忙开了,外头喊了好几声他才听见,也顾不上擦手就去开了门。

    沈广初是个直接的,三言两语就把定桌椅这事儿说了,把李木匠震在了当场。

    李木匠手在衣摆上来回擦了好几下,才道:“给村塾打桌子这种事儿,我一定尽力,我儿子虽然还没出师,但打一张桌子还是很熟练的,一天至少能打一张,不知你们可定下要多少了?”

    沈淮之昨晚和林樾商量了许久,还是没定下来要多少桌椅,一套桌椅将近二百文,若是定多了就亏了,现在听说一天能做一张,两人都放松了不少,到时候缺了再加就是。

    沈淮之回道:“李叔,先定十二套桌椅,不知几两银子?”

    李木匠在心里盘算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淮之,按理来说,若是叔有能力,这不收钱也是行的,只是叔靠这个手艺糊口,不收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我也不多要你的,私塾里两人同坐的桌子,一张一百二十文,至于椅子,我建议你们去找沈篾匠,一把竹椅比一把木椅能便宜几文钱,更适合私塾。”

    这话真是半点不藏私了,沈淮之原本想的桌子是老高秀才家那种单人的,现在能坐双人的,那自然是双人的更合适。

    “多谢李叔,若是两人桌,那就用不了十二张了,先定十张,若是不够再来找您。”

    李木匠自然答应,拍着胸脯保证道:“你们放心,十张桌子,六七天就能做好,再晾一晾,顶多一旬就能用上。”

    十张桌子,一两二钱银子,林樾掏出荷包付了二钱银子做定金,剩下的等做好再付。

    从李木匠家出来后,四人一起去了沈篾匠家里,这木桌竹椅,大小高矮还得两个匠人再合计合计,李木匠干脆跟着他们一起去了,他和老沈这些年虽然时有冲突,毕竟竹子能做家具,木头也能,两人一直争来争去的,但关系其实还成,他跟着去还能帮忙砍砍价。

    沈篾匠听闻来意,先和李木匠对骂了几句,才转头看向沈淮之和林樾,“淮之,这竹椅我也不多收你的,一把三十文钱,二十把椅子一共六钱银子,到时候和老李一起交货,保管不耽误你们。”

    林樾同样给了二钱银子做定金,又再次谢过二人,才告辞离开。

    桌椅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收拾屋子,祠堂的屋子窗户开的不大,白天屋里也不够亮堂,还得重新请人再去开一扇窗,再就是招学生了。

    吃过午饭,林樾和沈淮之准时去了祠堂,他们到的时候其他人都到了,正拉着沈广初七嘴八舌地问,

    “淮之当真要办私塾了?这下子咱们临水村的人出去都能挺直腰板了。”

    “可惜了,暂时只办两年,我家那两个小子年纪还小,这回要错过了,唉。”

    “就在祠堂办吗?咱们祠堂院子宽敞,附近虽然有人家,但都不是紧挨着,正合适呢。”这是知道私塾里会有读书声的人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