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容皇后 > 正文 80-90

正文 80-9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遥指漠北跟身边人道:“父汗曾经数次杀进漠北城,见到了这些人的富足,可他还不得不退出来,带领我们回到贫瘠寒冷的草原。”

    “这一次,让我们进入漠北城,占据这里的土地,杀光钦朝人,把富饶永久的带给我们的子民。”突厥军兴奋响应,呼声震天。

    “咚咚咚!”

    战鼓擂响,又一次开始攻城。

    “弓箭准备,听我号令。”

    “射!”

    一轮又一轮的沾了火油的箭雨射向突厥军,天穹被火光映亮,一批人倒下,更多的人涌上前,战鼓、血腥气、军队的嘶吼马匹的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苍凉悲壮的声响。

    “父亲,您下去歇会吧,这里有我。”督战的老将披着银甲,威风凛凛的站在城楼上,他就像是一面旗帜牢牢的定在漠北,他一挥手,仰首望着闪烁的星辰,又回首看了一眼。

    副将不明所以跟着转身,他们的身后是黑暗的长夜。

    漠北军营距离百姓的内城还有一段距离,漠北百姓也早就习惯了突厥动乱,早就休息了。

    “是时候了。”老将喃喃道。

    “什么?”那副将没听清楚,微微俯身,老将一把按住他的肩膀,“君为臣纲,我们家数代驻守漠北,不知道多少人都送在了军里,可是为国不悔,为君不愧。”

    “得逢名君,更应该建万世之功。”

    “止戈,盼你能止住兵戈,去吧…”话音未落,忽汗河对岸传来呼声,不知何时已有一支军队涉水而过,断后的军队齐声呐喊,突厥军刹那惊慌。

    “开城门,迎战!”老将抽出长剑,呐喊道。

    在这旷野上的战争持续了整整一夜,呼喊声、刀枪碰撞的声响响彻云霄,鲜血融化了积雪,又浸透了无边的黄沙。

    漠北这边背靠城池,远攻近战交替,冲散了突厥军,突厥各部间早有摩擦,可汗之位的争斗就是把事情提到了明面上,彼此倒像是有说不出的深仇大恨,贺鲁部、叱利部几乎被屠戮殆尽,残余的军队想要度过忽汗河却被拦住去路,除了暗自归顺二殿下的各部,突厥的军队横尸遍野。

    天亮后打扫战场,二殿下在城下与漠北建立盟约。

    他在战场上亲自诛杀了兄弟,夺回了可汗之位。

    二殿下上马,回望漠北城,暗自握紧缰绳,暗道,下次他回来的时候就是横扫钦朝。

    这些高耸入云的城墙再也拦不住突厥人。

    巡视军队,清点损失,军报传回望京。

    战争结束,望京朝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漠北军损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容皇后》 80-90(第5/26页)

    不多,临时征的兵除了愿意留在漠北参军的都可以回乡,这场战争对钦朝而言开始和结束都是迅速的,并没有伤筋动骨。

    上朝,景安帝听罢漠北的消息,“嗯”了一声,问道,“伤亡将士如何抚恤?”

    “遵循旧例,赏钱五十贯。”

    “有官职者每一级递增。””如此不妥。”景安帝示意身边太监宣旨,“战士伤者,免税十年,亡者家世蠲租布二十年,免税十年,年有七十以上父母且无兄弟者,州府养之,其子孤惸者,军养之。”

    后面是细节,基本规定了每年发放的银两、粮食免除的税,还有负责监督的政府,基本上每一个地方没落到实处都能找到负责人,免去推诿,并且对“军养”做出详细规定,军养的并非是指当地军队,而是年满十二就可以到父辈曾经奋战过的军队,军费会额外增添一部分给这些人。

    众大臣听圣旨详细,就知道是出自容皇后,不过这也不触及他们的利益,所以就在宣旨后,躬身领旨。

    户部尚书出列,启奏:“陛下,漠北消耗巨大,国库空虚…”

    众位大臣顿时感觉脖颈被拎起来了,他们现在也摸清了容皇后的手段,那就是比先帝还强硬,他又刚打了胜仗,正是民众归心的时候,先帝国库告急一般是节省,他则是抄官员充盈国库…

    容皇后在屏风后仿佛能瞧见各位大臣面上精彩纷呈的神情,微微一笑道:“本宫正有一事要和诸位爱卿商议。”

    第82章 鱼龙潜跃水成文

    “自开国以来, 历代君王励精图治,诸位大臣辅佐,太宗修养民生击退夷族, 玄宗开辟海运创粮仓兵营制…先帝……”容皇后说着, 宫殿内的大臣反而更加紧张, 觉得他在铺垫什么。

    “不过, 法度数百年未变乃对当时局势,法度滞后,或失当或苟且, 不能布宣实惠,当更易法度惠安民心。”

    太监宣读圣旨, 规定了官员选拔制度、耕新作物的都可以减少税款, 允许民间开办市集, 发展河运。

    官兵从以前的征兵制变成巡, 各村、乡不再强制征兵,而是十户出一人在当地军队进行训练, 为期一月, 每年轮换巡兵。

    小规模的允许海运, 设立港口。

    诸位大臣的神情逐渐麻木, 再看丞相和容皇后一派的神情,明显他们已经提前知道, 甚至这道圣旨就是他们商讨之后拟出来的。

    如此详细, 显然不是一日之功, 和突厥之战结束不久, 就能发出改革的圣旨,那他就是在战中就已经在为改革作准备了。

    至少容皇后没打算选官员抄家…大臣们安慰自己,而且这道圣旨里并没有裁撤官员的意思, 只是多了几个选拔渠道,多围绕着百姓经济。

    政令还算顺利的推行下去。

    钦朝官场贪腐严重,上级拨款发到地方往往不足一半,而税加到百姓头上却有几倍,容皇后对这些情况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严厉的制止贪腐。开国实行世族制,许多名门望族的子弟都有官职,大批的冗官得以保留,对于贪腐不再像先帝一样嫉恨,而是只要能推行新法,有节制的贪污都被允许,枢密院正使和柳氏一族的先例在前,官员们也不敢太过放纵,做到了“细水长流的贪污”。

    和其他皇帝想同时控制政治、经济和军事不同,容皇后对朝野党派之争基本放弃,军事上并不选用新的人才,而是把一批老将重新提拔起来,让他们负责军队,他唯一关注的只有经济。

    因此新政推行没有给地方官员太多的发挥空间,想通过更改耕种农作物,收种子青苗税,河运货物重量本来的一船五十文,被官员提升到货物过重需分两船,共计一百文等手段都被制止。

    法规细则不断增加,耕种新农作物的奖赏,河道运送货物每一段水域需要付多少税款,规定大中小船各自尺寸,允许运送货物的重量,缴纳不同的阶梯税款。

    海运本来就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容皇后增开港口,海运与内陆河运相连,一瓶蔷薇露,从码头卸货算起,送到望京达官贵人府上只需要数日。周转所需时间和成本大幅减小,囤积货物以抬高物价的手段不再有效。

    有老臣求见容皇后,认为整治官场和改善民生应该并行,容皇后则用’更张之际,当须有术,不在仓卒’回应。

    这一年,突厥新任可汗本以为能重拾父汗威风,却不料苍突厥各部不服,数次反叛,草原广袤,想要绞尽反叛部落谈何容易,颉利可汗下马的日子屈指可数,许多时间都花在征讨部落上,疲于征战,这些部落像是得到了什么支持,总是有粮草和武器,所以可汗的平叛并不顺利。

    秋天收粮,百姓惊奇的发现这种长在地下,暗色的根茎食物,少虫害,每次翻出一株都能收获五个果实,产量极高,而且煮熟之后这种食物呈诱人的金黄色,软糯香甜颇为可口,饱腹感强。

    钦朝百姓在食物上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很快储藏方法、各种烹饪轮番上阵,创造性地从南方葛粉糍粑中获得灵感,将食物改变形态碾碎过滤后划成条状晾晒,称之为粉。甚至有农家百姓在新建立的市集上与鲜汤同煮售卖。

    这种植物因是海运引进,名番,又按照菽麦的排行被称为薯。

    钦朝重新划定了征税范围,对小商人征税,这是以往百姓避之不及的,宁愿守着薄田也不敢触碰生意,就是有多少资产全凭官员认定,需要缴税的部分往往比经商所得还多,为了凑齐税款不得不卖耕地。

    但容皇后将市集和税款挂钩,流动摊贩和固定店铺所需缴纳的费用代替税款,以此明确税款的数目。

    百姓对于每年要缴纳多少农田税、商税一清二楚,心思纷纷活动,离市集较近的村庄里,不少百姓都在市集里租了固定店铺,经营范围很快从农田里的收获变成更偏僻村庄的货物,被迫自给自足同时还要承担税款的贫瘠地方与外界有了联系。

    新法推行数年,实施两税,各地的税款分批进入国库,因为战乱、灾旱和皇帝挥霍等原因常年处于空荡荡,连老鼠都不愿去的地步的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起来,户部尚书几乎泣泪,拿着账本甚至觉得哪怕再次和突厥开战也有底气。

    *

    端午节,群臣宴会散去,宫内也准备庆贺。

    内侍省早就精心制作了一批红纱彩金匣子,匣中放着珠翠做成的毒虫和用菖蒲或通草雕刻的天师御虎像,四周围着五色菖蒲叶。

    周围的菱叶及葵花、榴花等都精美鲜艳,依例是要分赐六宫,禳毒消灾,祈求平安吉祥【1】不过景安帝并无后妃,除了景仁宫留下一批外都送去了长春宫。

    因为景安帝生辰就在端午,为了避开节日应该择日办圣节大典,但景安帝不喜圣节大典奢靡风格,不愿举办,容皇后就特意叮嘱宫内端午办的热闹些。

    宫内揣度着景安帝的脾气,从几日前就开始准备,端午当日张灯结彩,准备了粉团粽子,廊下放着金盘,里面是金花巧粽,宫殿花瓶内鲜花盛放,清香宜人。

    粉团粽子放在两米远处,缠金小弓射之。

    “父皇!”顾莹没见过这新鲜玩意,被侍女牵着还一个劲的探臂指金盘里的粉团。

    这粉团是沾了油做的,精致可爱,前几年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容皇后》 80-90(第6/26页)

    库吃紧,加之顾昭心绪不佳节日也是敷衍,顾莹还是第一次接触到节日氛围。

    “父皇给你拿个彩头。”顾昭看到距离信心满满,抱着顾莹亲了两下,才带上襻膊,拿起缠金小弓。

    “陛下射准了。”扶桐在廊下挥手助威,几个侍女不敢像她呼喊,却也掩着唇笑吟吟的望着庭院内。

    顾昭宽厚实在是历代君王所不能及的,侍女们都觉得他亲切,虽知他有痴症,还是盼着他一展笑颜。

    顾昭瞧见皇后也在一旁含笑望着他,顿时更觉身上有了些担当,他持弓引箭,屏气凝神,长箭似流星射出。

    当啷!长箭落在金盘边上,连粉团的边都没擦上。

    “不算!”顾昭大声道,“朕没瞧清楚。”

    说着另取一箭,他有自己的心思,不着痕迹的往前蹭了几步,觉得差不多了才重新持弓。

    侍女把他的举动瞧在眼里都笑做一团,容从锦也不觉轻笑。

    这弓为了避免伤人,弓弦无力,而且箭头是雕金的钝头,不便掌握平衡,就是军中的老手来了,也不一定能射中。

    顾昭连发几箭都不中,他鼻尖上沁出一滴汗珠,在烈日下挠头:“朕骑射这么差?”

    容从锦浅笑上前,用帕子给他拭汗,取来一箭交给他,只道:“陛下再试一次。”

    说着,陪他走到距离粉团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他抬手间,袖摆里端午用的软香微微摇晃,丁香、素馨花的香气清雅。

    顾昭一怔,香风拂过,不甚浓郁却恍然令他记起了月下相会,王妃身上不似兰麝暖甜,浅淡疏离的梅息冷香,他红着脸边往后退边摆手,“朕站在这里吧。”

    “无妨。”容从锦笑着牵他的手,态度自然的抬起他的手臂,指尖擦过他扣在弓弦上的手指,低声道,“夫君,放。”

    两人身姿相靠只有一瞬,端午香囊下熟悉清冷的梅香拥住了他,顾昭神思一晃,指尖松开,长箭破空掠过。

    当啷!这一箭射中粉团,长箭在金盘上摩擦而过,直入金盘背后的朱红廊柱。

    容从锦不懂武功,这一箭全凭巧劲。

    “陛下好厉害!”侍女却瞧不出来纷纷被这一手震慑,欢声笑语都凝滞了一瞬,扶桐丝毫没受影响,拍手笑道。

    “奴婢去取粉团。”

    侍女们回过神来,一边夸赞陛下箭术,一边取来新鲜的粽子。

    顾昭本来还有点狐疑,觉得这一箭不仅是他的功劳,但在侍女们真情实意的吹捧下逐渐飘飘然,特意选了一个包的最好看的粽子盛在鎏金碟里给皇后。

    顾莹吃得嘴都被粽子塞满了,还左右手各抓着一个试图往口中放,扶桐连忙拦着:“殿下,这个不好克化,奴婢给您留着明天再吃吧。”

    顾莹哧溜钻进桌子底下,熟练拿着吃的掀起顾昭衣摆,蹲在他身下狼吞虎咽。

    扶桐无语,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