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太后委屈道,“对啊,只要他在,哀家做个什么他都不许,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仿佛这大郢朝全都得听他的才行,徐首辅都准了,他还百般阻挠。”

    谢珩道,“既然如此,流放是一种打发,贬官也是一种打发。”

    太后道,“你当哀家没想过吗,但百官不同意。说什么郑次辅国之栋梁,朝廷不能少了郑次辅,又确实没有合理的由头……”

    谢珩一阵见血,“但百官大部分都听徐首辅的。”

    太后一顿,谢珩道,“徐首辅不方便出面阻止您的事情,都让郑次辅做了,如此好的挡箭牌,徐首辅怎么舍得让他离开。”

    太后紧紧抿住唇,似乎才意识到这些。

    谢珩道,“但现在是个好时机,与其用那个牵强附会的造反罪名,不如定个忤逆犯上,毕竟这是事实,如此不用判流放,却也能名正言顺的将他贬去流放之地。”

    太后却还记得一点,“那哀家岂不是还是冤枉了郑次辅?”还是要背骂名。

    谢珩道,“案子一直没结,怎么能算冤枉?明明是告密者想陷太后于不义之地,太后押着郑次辅想把居心叵测之人钓出来而已。”

    太后眼睛一亮。

    谢珩道,“如今案子已经查清,释放郑次辅,贬去方凌,一是郑次辅能顺利认罪:在上京,他什么都做不了,宁愿一死了之,但郑大人心系百姓,方凌那地方民生艰难,只要告诉他那里的百姓需要他,一个忤逆犯上的罪名,他应当愿意认下。”

    “其二,郑次辅释放,书生们就会自动离开,自然也没了讨伐太后的理由;其三,徐首辅没了利用的棋子,血书上的种种手段,都成了泡影,太后自然也安全了;最后,太后若能对书生们嘉奖一番,还可将对方棋子化作己用,他们说不得不但不会讨伐还会赞太后仁厚聪慧。”

    太后大喜,“不愧是镇北侯!”

    有了主意的太后动作很快,两天后,郑次辅判忤逆犯上之罪,而当初举报之人被抓进诏狱。

    结案的说法是太后发现有居心叵测之人想动大兴文字狱动摇国本,太后为铲除隐患将计就计扣押郑次辅。

    不过郑次辅虽无谋反之意,但也是因为忤逆犯上才被钻了空子,郑次辅对此罪供认不讳,太后念其劳苦功高,只将其贬为方凌知府,年后离京赴任。

    而居心叵测,陷害太后之人除了已经伏诛的两人,另外四人都已押入大牢,其余藏于书生中的奸细继续查办。

    消息一出,满京哗然。

    最震惊的自然是徐首辅,如此结果,岂不是叫他前功尽弃。

    他怎么都无法相信郑次辅那个倔老头会妥协,其中必然发生了什么,郑次辅释放这天,徐首辅匆匆赶到了诏狱。

    诏狱门口已经站了一堆学生,郑次辅看着他们,欣慰大笑,“后辈英勇,不堕先辈之志,有诸位在,盛世山河可期矣!”

    众人热血澎湃,齐声高呼,“盛世山河可期!”

    郑次辅擦了擦眼角,朝众人一拜,“老朽甚慰。”又对旁边的谢珩深深一拜,“多谢侯爷。”

    谢珩连忙将人扶住,“郑大人言重了。”

    徐首辅暗道不妙,趁机上前,“郑大人。”

    郑次辅却躲开他伸过来的手,疏离揖了揖,“徐大人。”而后就扶住儿子的胳膊上了轿子。

    徐首辅下意识的看向书生们,见众人也是一脸不解,也有人脸上露出思索的表情,像是对他起了疑。

    徐首辅无法从郑次辅这里得到任何信息,只能去找太后。

    太后倒是见了他,笑眯眯的将郑次辅写的血书递给他,徐首辅看完同样心悸不已,他比太后更加后怕,要知道,他几乎笃定了郑次辅宁死不屈,他百分之百胜算。

    口中却怒道,“这郑醇挑拨离间,其心可诛!”

    太后笑道,“那徐首辅你去杀了他?”

    徐首辅闭嘴。

    太后嘲讽道,“反正哀家是不敢惹他了,据说这血书不止一份,他一死,谁知道这血书会不会传出去,届时哀家完蛋,徐首辅也没好果子吃呢。”

    徐首辅问道,“太后可有问侯爷,郑次辅为何会认罪?”

    太后自觉有了仪仗,哪里还会再跟他说真心话,“他犯了罪,自然就认了啊,侯爷给哀家送了口供和画押,案子自然就结了。”

    她似乎不想再说郑次辅之事,直接道,“如今郑次辅认罪离京,再没人反对,这兵部尚书的人选,能定了吧。”

    ……

    徐首辅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里。

    徐展鹄匆匆赶来,“爹,怎么回事,郑次辅怎么会认罪?他不是认定了自己是直言敢谏吗?就算是忤逆犯上,他也不该认罪才对?”

    看着徐首辅面无表情的模样,徐展鹄小心问道,“那我们之后的计划怎么办,褚伯庸好像也放出来了……”

    “计划自然是废了。”徐锦慢慢踱步进来,并不怕徐首辅的冷脸,“此事明显是侯爷所为。”她叹了口气,“您看,侯爷只要略微出手,父亲就满盘皆输,掌不了兵权,就什么都不会有。”

    徐展鹄厌烦道,“大姐你能不能别在这里说风凉话,之前我想跟镇北侯打探消息,要不是你从中作梗,说不定父亲能早有防范,哪里会变成这样?”

    徐锦看着他嗤笑一声,徐展鹄最讨厌她这种眼神,仿佛他是个傻子一样,“别这样看着我,你赶紧回后院,好好想想怎么再找个好人家吧,别整天掺和男人们的事。”

    徐锦道,“我考虑好了啊,我要嫁镇北侯。”

    徐展鹄道,“你疯了?镇北侯成婚还不到半年呢,太后懿旨赐婚,你难不成要去做妾?”

    徐锦懒得理他,明明什么都不及她,只因为是男子,父亲就更看重他,甚至要牺牲自己,凭什么?

    她看着徐秉问道,“您如今无法阻止太后掌兵权,您自己还失去了郑次辅这个隐形帮手,此消彼长,形势对您极其不利。”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被迫嫁给短命权臣后》 110-120(第9/18页)

    “护国公府已倒,如今真正掌兵权的唯有镇北侯府最强,也只有他最有一战之力,若徐谢两家联姻,对父亲您百利而无一害。”她朝着徐秉问福了福,“请父亲三思。”

    徐秉问沉吟道,“为父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徐锦一喜,乖巧退下。

    徐展鹄惊道,“爹,您真的要投靠镇北侯?只做个皇上的外家?”那他的太子之位怎么办?

    徐秉问敲着桌面,想起前几日收到的消息,据说三年前赤翎和谢家对战时,为永绝后患,对谢家所有人用了珍贵的碧落引之毒……

    若真如此,大女儿的提议倒也未尝不可,届时谢珩一死,皇位依旧是徐家的。

    不过还是要确认一下,这次的事情给徐秉问提了个醒,这三年太过顺风顺水,以至于竟然犯下如此大错,

    徐首辅大意之下马失前蹄,重新布局时,穆婉则忙着赚“桃花源”的建设费,顺便教育一下未来的一国之君。

    不然他怕是会成为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第116章 116 财神爷和守财奴

    知道了谢珩的计划后,穆婉专门了解了一下方凌,位于上京的西南方,地理位置不错,气候也很适合耕种,之所以会成为流放之地,就是因为山太多,一座连着一座。

    “那边百姓多以打猎为生,耕地较少,虽然流放过去的犯人一直在开垦荒地,但每年依旧不够吃,若没有良种,我并不敢想这里。”这是谢珩的原话。

    所以只要粮食够吃,这里其实是个宝地,而穆婉不仅有良种,还会设计优良的工具,虽然不能让那里的百姓一夕之间就丰衣足食,但温饱绝对没有问题。

    交通不便在乱世里反而是最大的优点。

    据谢珩说,那儿只有一条官道尚算好走,若遇风雪还容易被堵,也难怪他说可以自成一国。而且里面山峦沟壑极多,若真有人想不开要打这里,还没打进去就得先死一半。

    所以,她只要把那个地方建设好,一样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

    这个时代的人没办法,她却是有法子的。

    穆婉骨子里的基建基因蠢蠢欲动,但这些都需要钱……她忽然就有了动力,就先从达官贵人们那里薅一笔吧,嘿嘿。

    郑次辅被释放,读书人们也准备启程回乡。

    他们抱着最坏的打算来,结果不仅救了郑次辅,还得了太后嘉奖,也算是不虚此行。

    是的,郑次辅被释放的当天,太后同时贴出了嘉奖告示,赞大郢读书人有风骨气节,大郢未来可期。

    上京压抑紧绷的气氛一扫而空,除了少部分心怀叵测之人,众人都十分欢喜。

    而后,城东鲤跃楼的“风骨宴”在此时横空出世,东家表示敬重各位读书人风骨义气,特设此宴为读书人践行,凡是书生皆可免费用餐。

    这规矩漏洞太过明显,当下就有人指出,万一有人冒充读书人浑水摸鱼吃宴怎么办?

    鲤跃楼掌柜却道,“我们东家说了,此宴为‘风骨宴’,有风骨者吃宴,我鲤跃楼蓬荜生辉,而其他向往如郑大人一般风骨气节者,以此宴共勉之。”

    这话说的大气漂亮,很快就传遍了上京,读书人争相前往,不论是郑大人气节,还是太后嘉奖,谁都愿意沾一沾这喜气。

    这些天鲤跃楼便是除了二楼中晚十桌免费的践行风骨宴,一楼和三楼正常位置都人满为患。

    眼看着鲤跃楼因此名声大噪,有那机灵的商人也想了法子蹭这一波名声,比如皇商穆老爷,直言他也敬佩大郢读书人们的风骨,不能叫鲤跃楼东家一人独美,他也要包下二十桌,每日宴请的学生们算他的。

    乘着风骨宴的名头,皇商穆家也频繁被读书人和百姓提起,其他人一看,还能这样赚名声,纷纷效仿,结果因为桌子不够,都快打起来了。

    最后鲤跃楼掌柜表示二楼的风骨宴不只是践行宴,日后但凡值得庆祝的书生宴会,比如明年科举之后的宴会,都在此处,对书生们永远免费了!

    一夕之间,鲤跃楼“风骨宴”无人不知,连太后听闻,都赐下百金,说用来嘉奖读书人。

    然后达官贵人,豪商富贾纷纷付钱,鲤跃楼二楼未来一年的风骨宴都被包下了,据说吴国舅出钱最多,书生们也写诗感恩,众人皆大欢喜。

    而鲤跃楼的东家因为没能成功宴请众位读书人,干脆去缘墨斋定制了一套主题为“气节风骨”的文房四宝,宣纸以梅花为印,印中有个“气”字;墨条身上雕竹,组成看是个“节”字,砚台则是万年松柏,“风”吹不倒,笔上金漆绘菊,笔端刻了“骨”字。

    这一套精巧奇思,看过的人无一不喜,不过这就不是人人都有了,只送给那天去接郑次辅的书生们。

    但鲤跃楼不送,不代表他们不可以去买啊,于是很多读书人又涌向缘墨斋……

    李三太太逛街回家,想到客满盈门的鲤跃楼和缘墨斋,再看看手中寒碜的节礼,也没注意到趴在床上满头大汗,呆呆发怔的儿子,抚着胸口气道,“若不是那丧门星,这风头轮得着它鲤跃楼来出,前段日子状元楼什么宴都没有,每天也有百两进账,那鲤跃楼和状元楼差不多大,又一桌接一桌的做菜,每天不得赚千八百两银子?”

    李依宸呆呆的望着门口,语气毫无起伏的补刀,“状元楼如今怕是每天赔几十两,加上百姓们泄愤打砸的,说不定赔了千两之多。”

    李三太太更加心梗,正要说话,李二夫人从门外进来,显然听到了他们的的对话,冷笑道,“我就说那什么风骨宴出来的时候,状元楼也学一学,侄媳妇趁机认个错,说不定就能起死回生呢,你们却说已经赔了不少银子了,舍不得掏那几百两银子,还笑人家鲤跃楼是赔钱赚吆喝。”

    “现在看到了吧?人一两没赔,不仅太后赏赐,就那些达官贵人们提前交的银子,怕都有十几万两了!”

    李三太太脑子嗡了一下,忽然觉得有些晕。

    李二夫人还嫌不够,今年李家三房真是一刻都没消停,大房如今离不开边城,又实在不放心三房,就叫她回来镇着,结果一回来就遇到这些破事儿,再想到他们不惜毁了忠勇伯府的名声娶回来这么个玩意儿,李二夫人就气不打一处来,“每一桌‘风骨宴’旁边都挂着赞助人的名号,直到这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二楼那十桌永远都不会空!今年是这些书生,明年是会试殿试!后年还有别的……”

    “就是后知后觉效仿鲤跃楼的那几个酒楼,也趁着年底小赚了一笔!”李二夫人冷笑,“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瞎掺和,慢说她嫁妆没人家多,就算比人家多在她手里也得败光了!”

    李三太太虽然也恨穆柔,但实在不想听李二夫人数落她,怒道,“赚和赔都是我三房的事,二嫂来找我到底想说什么?”

    李二夫人冷笑,“你当我想管你们三房的事?如今就是来说此事,六郎被贬,但过年礼节走动总要有,以往都是老夫人和大房帮忙张罗,如今你们三房既然娶了媳妇,就自己操持吧!”说罢径直离开。

    李三太太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老夫人和公中竟然不管他们三房的节礼了!

    这确实是一早就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