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那就不要跟着了。趁着离着京中还不远,现在便就可以回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胤礽也知道害怕了。

    康师傅的威名,那可不只是体现在治理国家、领兵打仗这些方面,还体现在身为一个严父,对子女的震慑方面。

    反正哪怕是当了康师傅好长一段时间“好大儿”的胤礽见到他真的动气了,也不敢再造次——老爷子一生气,那可真的是会很要命的,还是老实一点儿的好。

    其实胤礽刚刚也是一时在气头上,才做出了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怎么能够自己动手呢,害,真是脾气上来的时候什么都管不了了。

    失策啊失策!莽撞了!

    胤礽实在是后悔之极,赶紧继续就着跪趴的姿势给康师傅磕了一个,甚至还十分恳切地膝行了几步,抱住了康师傅的大腿,带着哭腔道:“皇阿玛恕罪,刚刚儿子是气得太狠了些,这才一时忘形了。下次再也不会了。”

    还有下次呢。

    康师傅冷笑了一声,也不搭话,就想着下旨让太子滚回京城去了。

    继上次在江南让太子滚回船舱自己关禁闭之后,这一次康师傅是想着以后都不带这倒霉玩意儿出门儿了。

    这可就是比上一次更加可怕的惩罚了。

    因为只要这个旨意一下,那所有人都会知道,太子殿下失去圣心了。

    再加上已经有不少人“听”过了林家那小子的预言,太子被废也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 130-140(第3/15页)

    可以提上日程了……

    这必须不能够啊!

    胤礽这次是真的慌得一批了。

    他甚至还主动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十三阿哥。

    这个时候,十三阿哥也跟着跪下了。

    他果然也是为太子求情的。

    不得不说十三阿哥的双商真的都在线,就是真的是过于纯善了。

    太子刚刚对他都那样了,他还想着顾念昔日的兄弟之情,给这位二哥求情呢。

    估计康师傅第一次废了太子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吧。

    别人都怕除了康师傅的逆鳞,不敢吭声,肯定又是这傻孩子直接冲上去给太子求情了。

    说不定因为一时情急还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了。

    也就难怪直接就被圈禁,从最受宠爱的阿哥变成了连集体发福利分封都没份儿的小可怜了……

    莫郁一不小心又想起了十三阿哥未来的命运,倒是又想得有些入神。

    所以说,十三阿哥要是一直这样做好人,那肯定就还是会跟之前一样的结局吧?

    那要是他改上一改呢?

    结果会不会就不同了。

    不行,他真的要看不下去了。要不还是想个法子提醒一下十三阿哥吧……

    莫郁正在想着这个事儿,却不料那边儿康师傅已经把太子这事儿给处理完了。

    最后太子好歹没有被送回宫里头去,不过也被好好训诫了一番就是了。

    这不能不说全都是看在十三阿哥的面子上。

    再一次证明了,时间没到的时候,大家还是一家子父慈子孝。

    莫郁一边儿感叹着这些天家父子之间的关系果然是错综复杂,一边儿默默搓了搓胳膊上的鸡皮疙瘩。总觉得他们仨之间的感觉怪怪的,果然还是这一次出来带的人太少的原因吧。

    算起来这已经是康师傅的第五次出巡了。

    之前的每一次,康师傅的随扈队伍都是浩浩荡荡的,特别是陪同他一起出巡的儿子们,那可不是一般的多。

    除了第一次、第二次南巡的时间太早,当时好多阿哥们的年纪还不够大,所以康师傅基本上没带或者只是带了最年长的大阿哥之外,从第三次开始,这个队伍就很庞大了。

    因为第三次康师傅足足带了七个儿子,甚至还带了皇太后。

    这可是之前所有朝代都没有过的事儿。

    就凭着这一点,康师傅这个“大孝子”的人设就已经立的牢牢的了。

    拜托,哪怕是现代人,也不一定会带着年老的爹妈一起出游的,更加不要说是这种朝代了。

    不但交通不便,卫生条件也不太好,这种情况之下,老年人出行就更是费事儿。

    偏偏康师傅非得要“尽孝”,那就可劲儿准备呗。

    据说有人统计过,康师傅一生六次南巡,出宫四十六次,不知道花了多少银子。

    这些有记载的还只是明面儿上的官方数据,那些没有统计进来的背地里的数据,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毕竟这可是皇帝出巡。

    那些地方官员,特别是百姓们,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皇帝一面,这种大事儿,那必须得出来看看热闹啊。

    看热闹事儿小,把面子工程搞搞好,让万岁爷龙心大悦,那说不准就能升迁呢。

    特别是康师傅对待贪污腐败这种事儿,一直都很宽容,大约是他觉得要是从重处罚了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也不会从自己口袋里头掏钱的,就会从百姓们的身上加倍地索取的。

    这种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

    但是,他大约是忘了一件事儿,如果官员们对贪污腐败这种事儿习以为常了之后,就肯定不会心存敬畏了。

    所以越是到了后期,越是猖獗,听说经常是国库只收一两银子的税赋,地方官就敢加到十几两银子……

    就是说,最后堂堂的康熙盛世,只有贪官们家里的小金库满了,国库和老百姓口袋里都是空空如也。

    这可真是,心慈手软带来的弊端——再怎么说,贪污受贿这种事儿还是不能姑息的。

    要是像四大爷那样直接上雷霆手段,那肯定一收一个准儿,当然也有很大的震慑作用。

    贪污这种事儿,要查起来也容易的很。

    统共就那么点儿俸禄银子,看看谁家的消费水平比收入水平高就行了。

    悲哀的是,到了康师傅执政后期,基本上所有的消费水平都比收入水平高了。

    真正是,“无官不贪”“无贪不官”了。

    至于什么于成龙这种大清官,那真是百里挑一,哦,甚至基本上算是独一份儿的存在。

    这种大清官儿还要作为一个榜样被大肆宣传的事儿,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要是大家都是清官,那这种事儿根本就不用刻意宣传,就是一种最低要求罢了。

    但是连这种事儿都要刻意宣传,那显然是这个国家已经到处都是贪官,才会“物以稀为贵”的。

    而且别人都是贪官,就你不贪,还容易出事儿……就比如康师傅亲自盖章嘉奖过的于成龙就常常因为不够丧尽天良、心黑手辣而跟大家格格不入,就是这个道理了。

    反正康师傅是不会管的,一整个就是个摆烂的状态。

    除了对贪污受贿的官员们从轻处罚,任由国库一天天空虚下去之外,康师傅还喜欢到处出巡——可以说,就没有哪个皇帝有他那么喜欢出游了。

    虽然体察民生是好事儿,但是吧,正所谓“过犹不及”,这种出巡的事儿搞太多了之后,还是让人有些招架不住了。

    连康师傅自己都发现,自己第一次来的时候,江南到处都是鱼米之乡,富庶得很。

    但是到了第四五次来的时候,就完全变了一种模样了。

    他自己其实也知道,事儿都坏在自己喜欢出巡这个事儿上了。

    皇帝每到一处,都是大张旗鼓,随身带的那些人马的嚼用就不说了,还得沿途修建行宫。

    随便一弄都得是个大工程——毕竟是御用,那肯定都得是最好的东西,要不然怎么能够配得万岁爷那么尊贵的身份呢?

    而且还有皇太后和皇子阿哥们呢。

    这么多尊贵的人群,那肯定不能随便糊弄了。

    关键是,有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的时候,那就是很多人“发财”的时候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借着这些名目搜刮民脂民膏,最后都落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头。

    这些都是康师傅的负面评价。

    莫郁之前倒是没有怎么关注这些方面儿,这回不知道怎么地,倒是忽然想到了这些信息,系统零零六十分殷勤地上了线,稍微理了一理就是一笔触目惊心的账。

    莫郁一边儿在脑海中翻阅这些信息,一边儿又忍不住感叹起来,眼睛余光却忽然扫到不知道为啥康师傅刚刚缓和了一点儿的脸色又变黑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全红楼都能听见我心声》 130-140(第4/15页)

    真是的,出来玩儿都还不高兴,怎么就这么难伺候呢?

    谁还不是个宝宝啦!

    咱们康师傅,那也还是个老宝贝儿啊……

    这,真不行,有点儿顶不住了。

    莫郁默默移开了目光,准备专心看看两岸的风景。

    康师傅那边儿也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什么,说朕出巡是浪费?说朕舍不得处理贪官是吧?

    成!你给朕等着瞧!看看朕这回能不能支棱起来。

    说着话儿,御舟已经缓缓驶入一个港口,正是到了天津地界。还没靠岸,已经看到岸边儿密密麻麻站满了接驾的官员。

    打头的那一位,正是吏部尚书兼直隶巡抚,李光地。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继续期待周末!爬走!

    第133章 完人

    时近三月,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哪怕是在天津这样的北地,天气也已经转暖,很有些春天的气息了。

    康师傅的御舟抵达港口的时候,正逢中午时分,暖烘烘的太阳照在水面之上,波光粼粼,很有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但是,同样的阳光照耀在人的身上,那就是另一番感受了。

    一开始,当然是让人感觉浑身暖洋洋的。

    不过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变得有些热了。

    特别是为了接驾往来奔波准备,全副披挂着正品官服、顶戴花翎直挺挺地站在太阳底下一两个时辰的时候,更是如此。

    反正这会子李光地整个人都出了一身汗,花白的头发已经有些潮湿,甚至都在官服上头留下了一点儿似有若无的水迹。

    虽然不能说是失礼吧,但多少也有点儿不大好看。

    康师傅走在前头,见到李光地这个样子很明显愣怔了片刻,莫郁跟在队伍的最后头,但是他个子矮小,从人缝儿里看出去也是一览无余,见此情景眼神也不免为此停留了一下——李大人这可真是有点儿太辛苦了吧?

    莫郁并不是第一次见李光地,不过也是到了这会儿,才真正感觉到,这位李大人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系统零零六十分上道地开始给莫郁播放李大人的生平。

    果然,第一段儿就是介绍这位李大人的生卒年月。

    他是一六四三年生人,到了今年,可不正好是六十二岁啦。

    说句不好听的,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根本活不过五十岁,能活到六十几岁的,那都已经属于长寿的范畴啦。

    更加不要说,这位李大人还活跃在官场第一线,而且是核心要害部门。

    现在他老人家的官职是吏部尚书,这可是正一品的大员啦。

    而且他还兼任着直隶巡抚。

    就是说,组织人事部部长加直隶省长,兼华北军区总司令这种级别……

    应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哦,或者已经无限接近臣子的天花板了。

    毕竟上头还有宰相呢。

    还别说,根据史料记载,还真的马上就要升职当宰相了——也就是文渊阁大学士。

    正是今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四年,康师傅下了圣旨给吏部,说要擢升吏部尚书兼直隶巡抚李光地为文渊阁大学士。

    人称“李相”。

    前头倒了明相、索相,这会儿又来了李相,以后还有张相。

    正所谓一相接着一相,各领风骚四五年……

    哦,李大人好像不只四五年,大概有十几年呢。

    因为康师傅实在是太稀罕他了,不仅多次在各种场合称呼他为“知己”,随时赏赐、召见,等到十三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七年他去世的时候,康师傅甚至都公然痛哭,哀悼自己痛失知己。

    果然仅仅三年多之后,康师傅自己也驾鹤西去,倒是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