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50-6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大殿外头,黑夜里是不是传来浓厚的血腥气,林璟眉头微微蹙起。

    “闻不惯?”姜迢突然问他,“第一次杀人吗?”

    “并非第一次。”林璟虽然诧异姜迢和他说话,但还是恭敬回道,“只是没想到会流那么多得血。”这是他两世头次见到如此残酷的场景。

    “皇位之下都是累累白骨,不流血又怎么能夺取江山呢?”姜迢的话很是冷酷,让林璟在深夜里打了个寒战。

    姜迢又继续问道:“你是林海什么人?”

    被他锐利的目光盯着,林璟并不敢撒谎,简单说了自己的身世。

    姜迢有些吃惊,他本以为林璟是林氏族人,他的一言一行一点都不像贫寒之家的孩子。

    “林海是文官,怎么让你学武了?”林璟听到姜迢直呼林海的名字,心里有些不舒服。

    “我在习武上有天赋,我家老爷便没有强求,尊重我的选择。”林璟一板一眼回道。

    “那你岂不是一点都得不到林家的助力?”姜迢反问,“不用林家的人脉,可惜了。”

    林璟心中更加不悦,淡淡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气里待着一股傲气,“所以,我今日才能站在这里和国公爷您说话了。”

    若说之前姜迢是莫名想要和林璟说话,但在听了林璟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升起一股喜爱和欣赏。林璟并非说大话,他是有底气的。姜迢不讨厌自信的人,但更喜欢用实力做依仗的人。

    “姜家以武起家,若是有疑难之处,可以来国公府。”姜迢释放出自己的善意。

    “多谢国公爷厚爱,只是我师从晏先生,且身份低微,不便登国公府。”林璟婉拒了。

    姜迢有些错愕,没想到林璟有胆子拒绝他。林璟除了因为对姜迢第一印象不好之外,更因为,如果定王继位了,晏先生、林家和姜家都有从龙之功,他原本就是晏先生的学生,跟着晏先生并无不可,但姜家却从未打过交道,若是自己去了姜国公府,会被人认为武官私下结交,帝王怕结党营私,到时候自己怕是会受牵连。

    姜迢见林璟拒绝自己,心里还是有些不悦了,便不再和林璟说话。

    片刻后,司徒渊从殿内出来,林璟还是头次见到司徒渊有些冰冷的脸庞,他见着两人并不意外,先对姜迢说道:“皇祖父要召见大臣,还请姜国公前去将他们请来。”定王闯进来的时候,姜迢已安排一队人马将大臣“保护”起来。

    等姜迢走了之后,司徒渊才对林璟说道:“待会大臣都要过来了,怀光你先回去吧。”怕林璟不明白,司徒渊又说道:“你毕竟是林家的人,又是晏先生的学生。”

    林璟瞬间明白了,司徒渊怕建宁帝知道林家和晏先生也掺和进来,毕竟俩人都是建宁帝的心腹,但一人救了定王,林海甚至把凭借建宁帝给他的可以探查官员的便利得来的册子,给了定王,定王因此才知道谁是谁的人,才定下了连环计。而之所以怕建宁帝知道,大概是因为建宁帝还好好活着。

    林璟便行礼准备走了,司徒渊带了点笑意说道:“之前怕走漏消息,不许林大人写书信,想必这么长时间没有书信,林夫人和林姑娘都着急了吧。现在尘埃落定,林大人可以寄家书了,以安家人的心。”

    这样的事在司徒渊的眼里本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司徒渊却特意提出来了,林璟不由心中感慨,司徒渊做事周全,时刻想着安抚招揽人心,定王有这子,真是如虎添翼。

    林璟回到京城之后,先去了林府,晏先生已经等在那里了。林璟说起自己在外头,不知道建宁帝如何处置恪王,但定王继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他们并未等太久。

    正午的时候,别宫传来了消息,建宁帝退位,定王继位,诚王、恪王被拘禁在皇陵。

    晏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忍不住说道:“他还是疑心重重,非要留下个祸根。”建宁帝留这几个儿子的性命,除了是父亲的原因,更多是为了警醒定王,掣肘定王。

    林海却说道:“夫人和玉儿怕是赶不上新帝继位了。”他语气里满是惋惜,新帝继位是难得的大事、喜事,他还是希望黛玉能看看的。

    贾敏和黛玉怎么都想不到,这两三个月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她们有些后怕,帝位更替向来伴随着危机,不知道林海和晏先生都在京城遭遇了什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50-60(第7/21页)

    幸好万事平安,他们一家人也即将团聚了。

    第54章 长高了

    这次入了京就不会回扬州了,贾敏立时着手安排,就如林府的下人不少,大部分人都要带回京城,但还要留下人守着宅子还有田庄铺子。还有一些是在扬州买的,有些人不愿离开扬州,这些人,贾敏许他们赎身。至于东西,粗笨的不值钱的东西都卖了。

    贾敏带着黛玉整理的时候,还见着一套紫檀木的家具,贾敏笑着说道:“这是你祖母陪嫁的,也有我的陪嫁,日后留给你。”她又叹口气:“可惜千工床还未曾做好。”

    除了处理家里的事,黛玉还得陪着贾敏一起招待前来送行的夫人们。平时贾敏顾忌着林海位子敏感,不敢太过于结交。如今离了扬州,自然没有什么顾忌。黛玉就跟在贾敏身后学着应酬,一天下来脸都笑酸了,但也得了不少见面礼,都让青鸟收起来了。

    林家的东西不少,出发的头几日,已经让人陆陆续续往船上搬东西。启程那一日,也是天不亮就搬东西,在午时前,贾敏和黛玉才上了船。林丛默在京城读书,因此黄氏和林丛婷也跟着她们一起京城。

    临行前,贾敏写了信给林海,还有贾府。黛玉虽然不愿意去贾府,可贾府毕竟是贾敏的娘家,虽然兴致缺缺,但也没说什么。

    她们正好赶在天最热的时候出发的,贾敏又因就有些不舒服,头晕脑胀的。船上冰块不好保存,只能靠岸的时候去买。黛玉又用薄荷做了些香丸、泡了薄荷茶给贾敏用,过了几日贾敏才缓过来。

    黛玉这才有心情拉着林丛婷捯饬些别的,因有吃剩下的荔枝壳,黛玉用黄酒浸泡后熬煮晒干,磨成了粉末,捏成了香丸子。贾敏闻了一下,清甜浓郁,笑道:“这香,你们小姑娘用正好。”

    林丛婷从身上解下荷包,笑着说道,“我已经用上了。”

    黛玉叹道:“这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到了京城,怕是不如在江南吃荔枝那么便宜了。只能闻这荔枝香了。”她们吃的荔枝,是鲜荔枝放到了竹筒里,外面用泥封住,才过了几日,味道大不如之前。若是想在京城吃到荔枝,只能连株运过去,自然是不易得。

    “好了,又不会少你的。”贾敏嗔怪一句,以林家的财力自然是不缺,黛玉只是想到上辈子,每年夏日都是元春赏给贾母一些,贾母分给他们。

    “叔祖母,京城和江南有什么不同呀?”林丛婷好奇问道。

    “大不相同,就如同这饮食,京城的口味重些,江南的口味清淡些。”贾敏似是想起什么笑了起来,“我和你叔祖父刚成亲的时候,回门那一日,菜式都是按照京里来的,你叔祖父吃不惯,可碍着新女婿头一次进门,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回去之后,灌了好多水,连着晚上都没消息好。”

    虽然贾敏当成了笑话,可是那时候她心里气坏了,怨自己娘家,因为若是看中林海,自然是顾忌林海的口味,可娘家那么安排回门宴,就说明他们轻视林海。她没忍住和父亲告了状,父亲和母亲说了,日后她再和林海去贾府,家里的菜式便是一半京菜一半江南菜。而她嫁到林家后,林家专门请了个做京菜的厨子。

    “我听说气候也不太一样。”黛玉见贾敏神色有些失落,忙开口说道。

    “京城夏日也炎热,但不似江南闷热,冬日要冷些。”贾敏回过神,继续说道,“冬日常下雪,所以除了要点炭盆,家家户户还有火炕,和咱们的榻差不过,用青砖砌成的,下燃温火。”

    “还有些富贵那家修建地龙,其实就是在地面下青砖下修建的火道,在室外烧火,热气便顺着烟道传到房间里。”贾敏很是详细地说道。

    “虽然冬日京城里屋内暖和,但有一点不好,就是太过于干燥了。”

    到东昌府的时候,行程已经过半了,风土人情和江南已迥然不同,贾敏便决定带着黛玉等人下船逛逛。

    “都说湖笔好,但东昌府的毛笔也不差。”黛玉提议道,“咱们也买些给父亲还有默哥儿吧。”

    一进铺子,果真琳琅满目,尺寸上有可写大字的,也有可写蝇头小楷的,材质上有“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店家介绍说,他们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了,每支笔都经过七十二道工序。黛玉看了,果真“尖、齐、圆、健”。便一口气买了几套,准备送人。

    她们又逛了布店,虽然这里南北通货都有,但分明不如江南的精致,黛玉仔细看了店里的棉布甚至不如她作坊里的细软。黛玉想着,什么时候她的布能卖到京城里。

    但是首饰却不错,虽然不江南的精致,可很大气,贾敏便选了一些。

    在东昌府停了一下后,之后她们就没再下船,一路北去。

    而这时,贾敏给林海还有贾家的书信已经到了。

    贾母收到信的时候,眉眼间皆是笑意,对着王熙凤说道:“你姑母要来京了,你打发人把大太太和二太太喊来。我有事要吩咐你们。”

    王熙凤也带着笑意说道:“这可是件喜事,我马上让人过去。”不多时,邢王二人便到了,俩人都听丫头说了,一进屋便对贾母贺喜。

    贾母的笑意都要溢出来了,“我有些话要嘱咐你们。我统共就这么一个女儿,又多年未见,自然是偏疼几分。准备接她来府里小住几日,王氏你经的事过,就带着凤丫头、鸳鸯收拾出一个院子里,里面的东西都要用好的,若是公中没有,就开我的私库或者出去买,不许怠慢了。若是出错了,我也只找你。”

    王夫人和王熙凤忙起身应了。

    贾母喝了杯茶,沉下脸说道:“姑爷既然让敏儿入京,八成是要在升迁了,他已经是从三品,定会再进一步成为三品大员。所以,你们也别背后嘀咕说酸话,若是我知道了,我头一个不依的。”

    连着邢夫人都站起来,忙道不敢。

    贾母这才让她们回去了。等回到了院子里,王夫人摔了帘子进了里间,喊道:“人呢,一个个都躲哪里去了,连杯茶都没有。”

    金钏和银钏对视一眼,都知道王夫人在贾母那里又受气了,忙低眉顺眼进了屋子,给王夫人上了茶。王夫人愤愤说道:“往日就是我待你们太宽和,你们才这么懒。”

    王夫人越想越气,没忍住把手里的茶杯丢到地上。俩人也不敢吭声,跪在地上一个捡瓷片一个擦地板。

    周瑞家的掀着帘子进来了,见着王夫人抚着胸口,朝两个丫头摆摆手,俩丫头忙匆匆退出去了。

    “太太,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周瑞家的劝道。

    “是,我可不能生气,咱们又不像那金枝玉叶那样有人心疼。”王夫人咬牙说道。

    她将贾母的安排和周瑞家的说了,“也忒偏心了,一个外嫁的姑娘回府了,还要劳动我这个嫂子的给她收拾屋子。”

    周瑞家的讪笑:“毕竟是多年未见。”

    “这倒没什么,她还让鸳鸯盯着,这不就是不放心我吗?”王夫人生气的就是贾母处处插手,明明说是将中馈交给她了,可管事娘子都是贾母的人,她明知那些人不安分,却因着祖上规矩又不敢动,只能当菩萨。

    当初王夫人刚嫁来的时候,贾赦原配身子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50-60(第8/21页)

    好,本该王夫人管家的,可贾母交给了贾敏,王夫人便忍了,毕竟贾敏要学习料理家事。但贾敏出嫁后,贾母还将中馈攥在手里,一直到她生下元春后,才将中馈给她,却又抱走了元春,王夫人便怨上了贾母。

    至于和贾敏这个小姑子的关系,贾敏和贾赦原配交好,和她关系平平,倒也相安无事。只是后来贾珠娶亲的时候,她本来相中了一户人家,谁知道贾敏知道李纨娘家是耕读世家,写信给贾政,从中牵线,贾珠便娶了李纨。

    没娶到一个可心的媳妇,王夫人心里对贾敏就膈应起来了,后来贾敏又劝不要送元春入宫,抱怨薛家……一桩桩下来,王夫人对小姑就心存不满了。所以她是不愿意给贾敏收拾院子的。

    但贾母话里话外说林海有可能升官,她为了丈夫和宝玉,又得顺着贾敏,所以心里更加愤懑,只求新帝尽快册封后妃,等她的元春被册封了,她便可以扬眉吐气了。

    周瑞家的听王夫人抱怨后,才轻拍自己的脸颊,“我倒是忘了件正事,姨太太来信了。”她忙把信递出去。

    王夫人接过来一看,里面露出几分欢快,“妹妹带着蟠儿还有宝钗上京了,算了算日子,马上就要到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王夫人和薛王氏也多年未曾见过,自然是十分想念,王夫人的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王夫人又道:“虽然妹妹家有宅子,可多年未曾住人,不如住咱家方便。我去回禀老太太一声,也给妹妹收拾下院子。”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