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40-5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明姑娘羞得躲进了太太怀里,什么挑,不过是不得已做出的赌注,万幸,她运气好,赌赢了。

    待秋老虎也完全过去,乡试也终于放榜,留在那里等结果的书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扬州,却也慢了官方一步。

    田渊毕竟年轻,没有再像乡试一样取得第一名,可也一点不差,尤其是对于才十五六的他。

    “中了中了!”

    “第五名!是举人老爷了!”

    “竟然是经魁!”

    乡试结果分正副榜,正榜所录取为举人,副榜为贡生,而中榜的举人,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三至五名为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及其以后均称为文魁。

    堪堪八月过了十六的田渊,已经有了做候补官员的资格。

    十六岁的举人老爷,风华正茂,偏偏已经有了未婚妻,三书六礼还未曾走完,但谁都知道,双方定下了,就不会改了。

    晚了一步的家庭这时候也不禁有些酸了,“这姓明的,吃错药了?竟然下手如此早,不像他啊。”

    明通判可不知道旁人的想法,他现在反正是乐得找不着北,就跟自己儿子中了举人一样。

    “哎呀,你家孩子还没考科举啊,年轻人,还是得多试试。”

    “哇袁兄,你也知道我女婿中了举人了啊?”

    “哎呀呀,我这个愁的啊,这孩子还小,今年过了年就要去京城准备会试,这要是途中病了可难受哦!”

    “啊林大人,你也知道……啊哈哈哈,是林兄啊,”明通判擦了擦汗,有些尴尬,谁能比人家清楚,不过当官的比的就是脸皮厚,“多谢林兄费心教导我那女婿了,这孩子有出息,多亏了林兄……”

    林如海:……

    不知为何,这场景有那么,些许眼熟?

    **

    快到年末,外地的官员们都开始总结整理这一年的当时情况,收成,税收和来年的预算等各类事项,少有还能够摸鱼的官员,都陷入了加班的魔咒。

    “天呐!我没算错吧?”一人激动的起身惊呼,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美妙。

    旁边的完全不受影响,睁着竹熊款的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又疯一个,我还能行,早点算完早点回家……”

    却被旁人那人抓住了肩膀,将册子放在了那人眼前,“快看!!!”

    新上任的知府有些手抖的拿着手中的册子,听着下面官员的汇报,泪眼如梭,“政绩啊!”

    别看大燕开国也就几十年,可这几十年时不时就来一趟天灾,很多时候气候都在正常与不正常之中反复横跳。

    比如今年,别看没有大的天灾,可却比往年更为干燥,他都做好了今年收成会下降的准备,结果竟然不降反升?

    虽然没有升多少,可也是升啊!

    而下边的人这才去仔细查看原因,结果让他们大为震惊。

    竟是去年因为林如海的姨娘一直在村子农庄种田,和百姓们交流经验,总结书上与实际的经验,让去年村子里的收成就有所提高,但因为就一个村子,提升的量不多,又有盐课案在前惹人眼,所以没有让官府察觉重视。

    可是百姓不一样,相邻一个村,消息传得快得很,于是今年,看见方姨娘又在种田和指导农民合理有效施肥,开荒等,旁边的村子就忍不住了这一来而去,这一年来,整个扬州城,已经有一小半地方听闻了方姨娘的本事。

    方姨娘也没吝啬,关键是林如海一点也不阻止自己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这在小半个扬州城一跑一交流,一年两次的早晚稻,还有旱田的堆肥……

    这才有了今年扬州的粮食产量地方性的不降反升,或许是施肥更为科学,具体原因官员不懂,但事实就是,产量增加了不说,粮食的质量也更好了!

    且总的产量增加,还是在扬州其他方姨娘还没去的地方,产量减少拖了后腿的情况下。

    若是他们早些深入乡间,就会知道这些农民对于方夫人连带着对于林家的尊敬。

    “快快备马,我要去见林大人!”

    林如海得知杨知府的来意,也有些诧异,并未隐藏道,“说来惭愧,林某忝居官位多年,对于农桑之事,甚至说不上纸上谈兵。”

    杨知府脸一臊,除了农官,他们哪个不是这样?

    “三娘她早年跟着家里,学了不少农事经验,入府后又读了些许农书,却也算不上精通,当不得杨大人如此。”

    杨知府却没傻到把林如海的话当真,直接三娘了,什么意思?这就是默认可以给他小老婆造势,否则以林如海的谨慎,又怎么会在外人面前说漏嘴姨娘的名字?

    “想来,也有去年贪官污吏得到整治,百姓少了压迫的缘故。”

    这话杨知府倒是同意,却也知道不会是主因。

    “都是陛下圣明。”杨知府上道道。

    “下官是想着,既然方夫人心善,愿意帮扶百姓,不知可否等来年,再去指导扬州其他地区的农人,一应费用,由官府支出。”

    林如海微微皱眉,“杨知府误会林某了。”

    只见林如海有些为难地叹气道,“利国利民之举,林某并无道理阻碍,只是……”

    “归根结底,林某并不懂农事,也不确认今年是因为三娘之故,还是巧合,故而……”

    杨知府有些明悟,又有些不解,“林大人是说,不为方夫人请功?”

    林如海笑得意味深长,点了杨知府一句,“请了,又该如何?”

    请了,又该如何?

    这功劳很明显吗?当地人可能觉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40-50(第9/19页)

    明显,但是对比全国各地呢?总量呢?不见得。

    又是为一个女子请功,就是陛下信了,其他官员呢?就凭那高了一点的产量?

    “三娘一直都有记录各项数据,也一直在追求进步,倒不如明年或者明后两年,成效更为明显,再有劳知府了。”

    杨知府表示学到了,表示佩服,“下官多谢林大人指导。”

    他今年不提方夫人,政绩也一样很好,可是提了,那些不信的官员,反而该给他找事了,既如此,倒不如明年来个大的。

    产量没有增产的地区,看到旁边的增产了,能不主动去学?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三年任期,还有两年,怎么都够来一票大的了。

    等杨知府乐颠颠的离开,林如海方才嘶了一声,“乖乖,三娘还真是干大事的。”

    看来得好好和三娘沟通沟通了,若是三娘坚持如此,想来以后进了京,也有了足够的底气,若是真让三娘研究出了什么……

    林如海眯了眯眼,三娘当个农官也不是不可以,古往今来,能有女将军,如何不能有女农官?虽然会有阻力,可三娘若是一直在内宅,哪怕是功绩再大,也一样会有没长脑子的看不上三娘的行为。

    且若是三娘为农官,总比朝堂那群理论大于实际的为农官好,照筠哥儿的说法,就是功德在身了?

    他保不准什么时候就没了,夫人和三娘能越强势,筠哥儿和黛玉也越安全。

    让他想想,怎样能最大程度给三娘底气。

    第47章 少年贡士京城貌

    “到京城后,去拜访翰林学士宋然宋怀杉,我已经给你送宋师叔去过信了……”

    “你记得听他的话,有什么拿不准的,直接找他商量,都是一家人。”

    “这些东西给他带上……”

    “你在路上记得……”

    林如海仔细叮嘱田渊,给他说明进京赶考需要注意的地方,末了,又给他额外塞了一些碎银和铜板。

    田渊压下思绪,拜别师父师娘,又回田家拜别了父母,带着去年的两个书童一个侍卫,往天子脚下,京城而去。

    这比当初田渊去应天读书远多了。

    田家夫妻等看不到马车的影子了,才红了眼眶,“夫君,大壮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

    田夫子也有些哽咽,“林大人和林太太准备得齐全,大壮只需要读书就够了,林家对我们有大恩呐!”

    面临会试的京城格外热闹。江南一片向来是鱼米之乡,繁华之地,但京城,丝毫不逊色,更因科举的加成,形成了游人如织的景象。

    宋怀杉早就接到了林如海的书信,田渊走的水路,一下船竟然就已经有了宋家的下人在等候。

    “田公子,我家老爷去了翰林院办公,几位少爷也都已经去了外地任职,故而只能派遣我等来接您,还望您勿怪。”

    来接他的却是宋家的管家。

    这可真是太客气了,田渊岂能受礼,“管家严重,本是我来叨扰宋师叔,又岂能因我而耽误师叔公务。”

    等田渊到了宋家,宋家更是早早给他准备好了院落与服侍之人,晚间宋然回府,更是亲自接见了田渊,并好生打量了一番。

    “来来来,我给你几套卷子,你做完了我给你批改。”宋怀杉越看越满意,长得周正,又年轻,还聪明,啧,“贤侄真不打算换个师父?林如海离开翰林院那么多年了,他懂什么考试啊,不像师叔我,都带出来好几个进士了!”

    若说林如海是标准的儒士文雅,那宋怀杉则更有文人骚客的洒脱与疏狂。

    田渊当然不可能改换门庭,宋怀杉也心知,但宋怀杉忍不住逗弄人。

    “哎,林如海那个老狐狸,怪不得要给你早早定下婚约呢,不然等你科举结束,啧,榜下捉婿的能直接绑了你信不信?”

    但不管如何,田渊在宋家的日子过得是很舒心的,宋家的环境,也绝对比他自己在外面租房或者住旅店,更适合备考。

    热闹的京城,对于贾宝玉而言也是一景。

    贾宝玉带着茗烟回了府,当即就跑去给老太太请安了。

    “老祖宗,我回来了,外面好生热闹,比往常的人多多了。”

    贾母人老了,就喜欢热闹,也喜欢孩子们活泼,见宝玉回来兴冲冲来见她,更是乐呵呵笑着,“宝玉回来了,这段时间各地书生都要来准备三月的科举考试,自然人多。”

    “等你大了,也能有参加会试的资格才好呢。”

    宝玉就不爱听这话了,“老祖宗,您怎么也开始劝我了?朝中不过都是些禄蠹,孙儿才不愿呢!”

    贾母一听就皱了眉,却不是针对宝玉的言行无状,“宝玉,这话你可不能在外面说,至于其他,上学还是要上的,知道了吗?”

    宝玉一听贾母没有像贾政和王夫人一样要求他,立马就笑了,撒娇道,“我就知道还是老祖宗疼我呢。”

    贾母最是喜欢宝玉,见宝玉撒娇,哪儿还管得了其他,和宝玉一起乐呵了起来。

    而保龄侯府:

    大小姐史湘云可怜巴巴的扯着保龄侯夫人的衣角,“婶婶,外面听起来真的好热闹,真的不能出去玩儿吗?”

    保龄侯夫人顺势抱起湘云,让她坐在了榻上,“不成体统,要是有外人来,看见了怎么办,嗯?”

    说了一句规矩,才回答道:“忍一忍吧,你才多大,如今外面人多眼杂的,被拐去了都不知道。”

    史湘云瞪大了眼睛,“婶婶,这可是天子脚下,还能有拐子?”

    保龄侯夫人严肃得不得了,“怎么没有,越是不可能的地方,越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反而容易被拐,看看我们家湘云,白白嫩嫩,细皮嫩肉的,拐子们就喜欢这样的,卖的钱都更多。”

    湘云倒吸口气,捂住胸口,“那,那我就只能在家里玩儿了吗?”

    保龄侯夫人眸光闪了闪,“家里不好吗?自家家里总比别人家里自在,更何况你都几岁了?该学习了知道吗?”

    湘云一听就焉了,不情不愿道,“知道啦……”

    保龄侯夫人暗自松了口气,可算是稳住了这小祖宗,至少这科举这两个多月,荣国府是别想去了。

    湘云虽然还小,但是也该注意着同龄的孩子了,等到了订婚的年龄,就早早给定下,不然真要是栽在了贾府……史家大小姐嫁给了五品员外郎的二房,那他们史家其他的姑娘,还怎么嫁人?

    姑母啊姑母,您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所以才想从湘云这丫头入手吧?您可真是我的好姑母。

    为了贾家转头打起了自己娘家史家的主意,您可真行。

    京城的学子,商户们各自忙得热火朝天,扬州也毫不逊色,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扬州的风景绝对算得上一绝。

    扬州的商贩早早就准备好了迎接各地游客的“折扣活动”,当地官员心情也是一片向好,来游玩的游客越多,当地的财政收入也就越高。

    不过扬州最高领导层,如今相比于旅游收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