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80-9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bsp; 到达姑苏的第二天,筠哥儿带着凌小小去了甄家,认识了甄英莲母女和徐晔徐子言这个便宜师兄。

    “甄姐姐,我在京中就听到过你的事迹,你真的好勇敢!”

    甄英莲听闻凌小小就是三公主,是有些惊讶和惴惴不安的,她还没见过皇室中人,这对于她来说太遥远了。

    可是看见三公主如今这样平易近人,还拉着她的手臂,就跟普通的姐妹一样,英莲的心也慢慢平静了下来,信了筠哥儿所说的,就按朋友来论处。

    “是筠哥儿和玉儿妹妹他们,让我走了出来,也是他们让我下定了决心给其他人撑伞。”英莲眉间一颗朱砂痣,温和笑着,不知是否是凌小小的错觉,倒真有几分观音模样。

    筠哥儿笑着,“过些天我要考试,她是个闲不下来的,林园是不够她玩闹的,到时候就有劳甄姐姐和徐师兄带着她了。”

    英莲二话没说就点头应了,不过却道,“正好有时间,三……凌妹妹可要跟我去纺织厂看看生产情况和账册之类?”

    凌小小茫然,“我看这些干嘛?”

    英莲也茫然,“凌妹妹不是也入股了吗?如今可不是正好看看?也好对对账。”

    徐子言若有所思,打趣看着筠哥儿。

    筠哥儿心虚咳嗽两声,“这不是你当初给我的那五百两吗?人参我也没研究出什么厉害的东西来,这钱我拿着烫手嘛……”

    凌小小慢半拍点了点头,“这么说我每年也有额外进账了?”

    英莲笑笑,“这是自然,这两年虽然刚起步没多久,但靠着筠哥儿带来的资金和背后的公子们,没人敢乱来,每年的收益还是不错的。”

    “虽说大部分都投入了建设和对姑娘们的技能训练,但越到后面,越成熟,进项只会越来越多。”

    “妹妹那份就有计算的,妹妹随时可以来提。”

    凌小小笑得嘴都合不上,“我还以为你当时只打算找兄长他们呢,你怎么没跟我说呀。”心中却也格外熨帖。

    筠哥儿埋头,耳尖红红,“我这不是丢人吗,到头来人参的质量也没提高多少……”

    英莲哪怕平时慢半拍,此时也和徐晔默契对视一眼,他们觉得吧,现在他们不应该在这儿。

    **

    虽说院试筠哥儿有信心能考过,但筠哥儿并非自满之人,为了稳妥,还是苦读了几天的书,刷了一遍以往的试题,免得自己答得太过超纲了也不好。

    在考试中,是糊名的,考官也有各自的喜好。

    一些考官为了求稳怕出错,若是太过于突出,标新立异的卷子,是不会打高分的,除非真的很有文采,让考官舍不得。

    所以筠哥儿还是挑灯刻苦了几天。

    凌小小就不苦读了,跟着英莲到处逛。

    也去看了英莲的纺织厂,各个年龄段的女子都有。

    “成家了的妇人也乐意来这儿赚些余钱,回家后自己底气也更足。”英莲这两年,早就没了当初的内向与懦弱,如今她虽然不比其他外向的,谈生意的人,但一举一动也都是大方与自信。

    “那两位是特意高价请来的老师,看,那间屋子就是拿来教新人的,她们都学得很快。”

    “这两位老师气质倒是不似普通人。”凌小小毕竟眼界在那儿。

    英莲笑着点头,一边带凌小小往前继续看,一边说道,“总要人专业人士镇场子,红衣的那位宁姑娘曾是官宦人家,家中出事后被纳入教司坊,如今年龄大了,三十有四,又攒了些钱,给自己赎了身脱了籍。”

    “宁老师无论是女红,识文断字,琴棋书画,还是舞蹈乐技,都有不俗的功底,最开始我们这儿也不好招人,真正有技巧的大家不愿意来,花了好些功夫才碰到了一个宁老师,不过宁老师最厉害的还是一双巧手,女红少有人能及。”

    凌小小听着点了点头,心里却想着,教司坊哪里有那么容易出去,怕是有人脉人情吧,还是得查一查这个宁老师。

    英莲一无所觉,继续跟凌小小说着情况,“青衣的是杨老师,杨老师曾经是曲艺大家,嗓子不行后如今也无法再登台献唱,但杨老师学识不低,对于戏服的了解更是融会融入骨髓……”

    “大多数年轻姑娘学了后都愿意在这儿继续干……”

    “这边是刺绣的区域,分三部分,教学区,普通区,珍品区,其中珍品区的绣娘都是一等一的手艺,负责的都是达官贵人定制的纹样……”

    “感觉地盘还是有些小,”凌小小看后一眼发现问题,“教学的老师还得负责检查旁边的工人,散不开。”

    英莲没有否认,“是这样的,不过已经在建新的厂子和纺织学堂了,最迟明年便能搬过去一部分。”

    “等搬进去后,宁老师她们两个便能够放开手脚的教学的,女红,诗词,启蒙,她们都能顶上。”

    其实早就在建造了,只是因为利润和资金,也不能让投资的公子哥儿们开始就拿不到钱,所以控制着进度。

    不得不说,凌小小的学习和见识毕竟不俗,很快就和英莲就纺织厂的相关情况考试了详细的讨论和模拟。

    虽然不是在玩闹,但凌小小却觉得,比之前更为充实。

    不过等筠哥儿考完后发现,问她的时候,“那要不在京城你也搞一两个铺子玩玩儿?”

    凌小小却摇头,“太累了,一次两次讨论还行,一直管就太麻烦了。”

    她有食邑,也不缺嫁妆,的确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事情干。

    可筠哥儿这次出来,却觉得凌小小看英莲的眼神,时不时是有些羡慕的,只是藏得深。

    筠哥儿想了想,选择了直说,“可我看你明明就有意向,还是说,你有其他想做的?”

    凌小小嘴角瘪了下来,她倒是没注意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黛玉弟弟又不做人了》 80-90(第9/26页)

    筠哥儿如此敏锐。

    “我就是……嗯……羡慕甄姐姐她现在可以做她喜欢做的,能在外赚钱,也能在家学习自己喜欢的诗词。”

    筠哥儿灵光一闪,“你喜欢花草,我看陛下和娘娘也没反对,可是还有其他喜欢的?你跟我说说,我给你准备?”

    凌小小转头疑惑看他。

    筠哥儿道,“说句现在过界的话,你总是要和我成亲的,到时候出府,你想做什么还不能做?何必要羡慕旁人?”

    “可是……”凌小小直直看着她,“你真的知道我想干什么吗?”

    “正是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想和你沟通啊?”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小小盯着筠哥儿看了好一会儿,确定了筠哥儿是真的想和她沟通讨论后,叹了口气,道,“我想学医,你觉得,便是我和你成亲,有了公主府,又能如何?父皇母后,母妃,都不会允许的。”

    学医啊,真正的神医谁都敬重,可是没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太苦,太累,也……太脏,太低贱。

    便是在朝堂,看看最顶尖的御医是何等品级,就可见一斑。

    哪怕是太医院院使,也不过正五品,还只有一人位置。

    尤其是她还是女子,就更难了。

    筠哥儿却恍若不觉,反倒欣喜,“学医好啊!”

    “那你可以找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那些经典医书先看着,药材也先有个印象,等出府了还不是想如何造就怎么造。”

    “对了,你对花草兴趣,侍弄花草,怕不是早就存了趁机学习药材的心吧?”

    嘴扒拉个不停,“你不敢和宫里御医太医学,那等你出府,和孙大夫学?”

    “至于陛下娘娘他们,你以后都出宫了,想干什么不行?”

    “若是府里有人打小报告,陛下娘娘问责起来,认错就是,等回府后找出打小报告的杀鸡儆猴,再继续捣鼓,谁还能管着你?”

    典型的,我错了,下次还敢。

    凌小小就眨眼,看着筠哥儿教她怎么“阳奉阴违”,这还真是……十分的熟练啊!所以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你真不介意?”

    便是再疼爱的父皇母妃,也没有答应过。

    筠哥儿摇头,反问,“你觉得我是在意别人眼光的?还是说,我是个循规蹈矩的?”

    凌小小:……

    林家家风,如今是挺……开放的哈……

    筠哥儿没有去问凌小小为何想要学医,凌小小也没想说,但凌小小状态明显变得更活泼了起来。

    等筠哥儿考试结束后,两人更是将苏州城逛了一个遍。

    金陵上一次筠哥儿已经和黛玉他们逛了一大半了,而凌小小上一次跟着忠顺王出来,也同样逛了一圈了。

    “时间还早,难得出来一趟,又在金陵省内,可要先去凌家一番?去广东那边看看?”

    凌小小笑嘻嘻的,“好呀!”

    金陵的宣抚司凌家如今在家的是凌小小的外公,她的两个舅舅都在外面外任。

    凌外公看到凌小小别提有多开心,心中更是对陛下感激涕零,他知道,这是陛下的恩泽,这是陛下在告诉他们家,陛下信任他们。

    “你大舅舅离得远,也见不到,便不告诉他们了,出宫本就是难得的恩赐,若是告诉他们,不小心被外人得知,反而惹祸,容易辜陛下。”

    筠哥儿和凌小小乖巧点头。

    筠哥儿也没好奇的问怎么不提二舅舅。

    看过了苏外公,歇了几天,他们便出发去了广东。

    广东那边,正是方郎中方三娘任职的地方,如今任职也一年了呢!

    筠哥儿想去广东那边,凌小小自然不会阻拦,何况,她还没去过广东呢,反正只要在京城外,哪儿对她来说都新鲜。

    “娘说广东那边有番薯,我还没吃过呢。”

    凌小小对吃的不怎么好奇,好奇的是,“番薯,这是什么作物?”

    “是外邦引进来的,目前就在广东和福建这部分地区种,产量还挺高,但是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筠哥儿解释道,“说是口感不太好,百姓们不习惯,而且吃多了胀气什么的,还不能交税。”

    所以就没有推广开来,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广东这边区域,两广其实都算得上很偏远,很难传到外面,传到京城引起重视。

    当今之所以让方三娘第一站就来广东,便是因为广东穷,也是看看方三娘是否能能力拉起来偏远地方的政绩。

    偏远区域,是最容易出政绩,也是最难出政绩的地方。

    而方三娘不负所望,一来后没多久就发现了番薯这一作物,得知番薯的种植条件和产量后更是来了兴致。

    口感差?慢慢习惯,高产量作物,在天灾年间是能救命的。

    而且既然番薯产量高,易于种植,又便宜,人吃多了容易出问题,那动物呢?那鸡鸭牲畜呢?

    更别提番薯的藤也一样能吃。

    要知道,鸡鸭能吃蝗虫,是已经得到了证实的,却因为百姓没有那么多的余量去规模性的养殖,就是民间做生意的,也少有人大肆饲养。

    那要是有了番薯去喂鸡鸭呢?

    于是方三娘便这样试了。

    更幸运的是,番薯这种作物,已经传到广东这边好几年了,番薯该如论种植,轮种,有无病变,只要多和农人交流就能得知。

    要方三娘说,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政绩。尤其是她继续了解后,找到了两位农业大才,正是他们的一直无私努力,这才一步步将番薯的种植合理的在广东种植起来。

    只是可惜这两位大才没有当官的心思。

    而最难的宣传,也因为京中传来的话剧的消息,有了方案……

    故而,这一年,方三娘十分的顺利。

    但又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因此更加上心了几分对于广东这边的农作物情况。

    也没有说有了政绩就马上离开这片穷地方。

    等筠哥儿他们到的时候,就得知方三娘现在在港口。

    “大人在港口那边巡视,运气好能从一些偷渡的商人手中买到海外的新作物。便是官方的出海队伍,大人都有去接触,拜托他们帮忙留意番邦的种子。大人说,既然番薯是从外面传进来的,那指不定还能从外面发现更多的作物。”

    至于为何有些是偷渡的海商,便是因为大燕一直以来的海禁政策了。

    张女史道,“这些从外面带回来的,都会在大人单独开辟出来的田庄里试种,没个两三年的观察和研究,是没法最终确定能都推广开来的,番薯到现在没出问题,只能说是运气好。”

    毕竟,有两位农业大才,大才也只是农人,没有执法的权力,而很多时候,没有权力,是无法很好的推广或者控制作物的,所以说,番薯的传入,在之前的官府没有关注干涉之下,没有出问题,是真的运气极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