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30-14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nbsp;  康熙不做声了。倒不是不敢说不想说,是咳了一回,得缓缓嗓子,嗓子有点疼。

    瑶令见康熙缓过来了,也没有那么担心了。

    由着康熙自己缓一缓,瑶令望向太子,语气自然更温和些:“你这孩子心地最是良善,我也算是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一两岁就做了太子,从记事起就学的是怎么治国,怎么做太子。叫你出去玩,你能玩什么?还不是一颗心想着利国利民的事。”

    “你阿玛只瞧见你是太子,看儿子的心有时候就淡了。你生气是对的,你不生气,他还不知道你什么地方不乐意。这样闹一回,大家彼此亲近一些,更是好事。”

    “我是知道的,你要不是心里惦记他,惦记着他的江山,还能替他做这些事么?好孩子,你阿玛不领情,我领情。你这做孩子的心,从小就是惦念阿玛额娘的。偏生有人十几岁生的你,不是把你看做他的全部。活该他心里煎熬一回,是不是?”

    太子从未听过这样的话,听了第一回,就又想哭了,却憋着不肯哭。

    结果转眼看过去,他亲阿玛在那边泪水涟涟,竟是要哭的样子,太子都愣住了。

    太子昨夜和常泰说了好多好多的话。常泰和他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因为太多了,醒来之后大部分都不记得了。

    现在看见他阿玛含泪的眼睛,太子忽然就想起来了。

    昨儿舅舅和他说,朝中为了他这个太子的事,吵嚷的很厉害,但不管怎么吵闹,皇上都一力扛了,绝不废太子,也绝不将压力给他的身上。

    就是一句话,太子永远是太子,别的都别想。

    但到底是闹剧,也是够让人心烦的,皇上就有些反应到身体上,这两个月就有点咳嗽。吃了药,却怎么也不能好全,有时候情绪激动些就会咳嗽。

    太子记得,舅舅当时叹气,劝他叫他别走了。

    太子当时没说话。后来聊起别的就跳过这个话题了。再醒来就全部忘记了。

    现在听见皇上咳嗽,他才想起来。

    皇上没做戏,也不是骗他试探他的。是真的有点咳嗽。

    皇贵妃说的没有错。

    皇上严苛一回,把他气跑了。

    他任性一回三年不回来,还中途故意跑回来闹点动静,然后把所有的烂摊子故意丢给皇上处置,就是为了气他。

    皇上气病了,也一句重话没和他说过。

    父子俩就这么互相折腾别扭。

    这可太磨人了。

    康熙见太子愣在那儿,似哭非哭给傻了似的,他也怕把太子吓着了,忙道:“是朕的错。朕以后再也不这样对你了。”

    以前觉得说不出口的话,现在说出来了,也没什么,反而有如释重负之感。

    太子忽然低头,抹了抹眼泪,走到康熙身边,说:“你保证。”

    康熙就笑了:“朕保证。以后再也不伤你的心了。”

    太子微微垂眸,眼眶有点红,在康熙握住他的手的时候,他鼻头一酸,轻声道:“你咳嗽,要好好吃药。不能焦心。阿玛。”

    声音很小的叫了一声,康熙还是听见了,高兴得跟什么似的,答应了一声,说:“有朕的好儿子陪着朕。朕马上就能好了。”

    管他的,儿子失而复得。帝王也顾不了许多了。好好的抱住了十八岁的好儿子,好太子。

    太子的脸有点红,汗阿玛好像真的不一样了。这么多年了,他又被阿玛抱在怀里了。就像回到了小时候。

    真好啊。被阿玛关怀疼爱的滋味真好。

    但太子已经十八岁了,不太好意思继续做小孩儿。其实他的要求真的不高的,只是不喜欢被严苛的要求必须完美。

    康熙心里明白了,自然对太子的态度就如春风般和煦。

    瑶令在旁边看着,满怀欣慰,和谐的父子关系有助于家庭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那几个小阿哥总算是不用闹着要跟着太子去浪迹天涯了。

    梁九功在心里狂赞皇贵妃娘娘,万岁爷与太子爷和好如初,皇贵妃娘娘实实在在的功德无量啊。

    第136章 情思

    太子从前学习治国的道理,学习如何治国,熟读四书五经,那都是纸上的学问。

    跟着康熙出宫巡幸,看康熙如何为帝,如何处置政务,这是言传身教。但到底看见的太有限了。

    他自己出去看到的东西,就更多些。看见问题后,所进行的都是独立的思考。

    写在叠册之上的,便是太子这三年来思考的结果。

    “这个问题,朕也想过。”

    “这个问题,朕尚未有处置的办法。”

    瑶令看着父子俩坐在一起,一点点的研究太子叠册上所书写的问题,心里有一种舒缓的愉悦。

    他们父子没有走到最后那个结局,这是让瑶令特别高兴的事情。

    她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的。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成。现在看来,做得还不错。

    康熙有所改变,太子也没有养得过于娇纵不知人间疾苦,那么往后数十年的父子兄弟相争的难过痛苦事,应该都不会再发生了。

    当初封妃的时候,康熙就不愿意,想要直接封她为贵妃。是瑶令自己拦下来的。

    她没有那么在意位分,甚至在当时的情形底下,若是要封为贵妃,引起的动荡真是难以言明。

    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只是封妃,就已经让佟佳氏与钮祜禄氏铤而走险胆大妄为了,若是贵妃,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搞破坏。

    她记得自己说的话,但求安稳。

    当时最在意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康熙家的娇丫头》 130-140(第9/18页)

    ,是太子的心情。实际上更深一层在意的,还不是康熙么。

    若那时封了贵妃,太子心绪不稳,再被有心人挑拨,极有可能与康熙之间误会渐生。

    太子当时所立,确实是被大清当时的情形影响迫不得已为之。但之后康熙对太子的培养可谓是呕心沥血。

    太子十来年的刻苦努力学习也不是假的,都是用心血时间和精力换来的。

    瑶令不愿意他们父子的心血付之东流。

    现在这样,就很好。

    瑶令亲手煮了牛乳茶,送到父子俩的手边。

    康熙的三分糖,太子的五分糖,都是根据父子俩的口味特制的。

    又亲手剥了些核桃送过去。

    父子俩要用脑,吃点这个挺好的。不过不能吃多了,吃多了一会儿就积食了。

    康熙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构想,经过与太子的这一番畅谈,才发现父子俩实在是不谋而合。

    以前总觉得太子小,年轻,没有经历过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启发式的教育和沟通,更是没有了解过太子真正的想法,只是希望太子能够长成他希望的样子。

    现在父子俩敞开了说,康熙才发现,太子的政治思路其实经过这三年出外成长的很成熟了,很多时候要做的事情,和康熙想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康熙欣慰极了:“朕总是想,这些事情,东西南北各有筹划,哪怕是五十年也未必能够全部完成,到时候还是要交给朕的儿子们去完成的。现在你与朕的想法一致,朕这就放心了,朕百年之后,还有你在,你替阿玛好好干。”

    前头好好的,后头的话太子就不爱听了。

    啃了一口核桃,太子说:“皇上万岁。”

    康熙忍不住大笑,心情顿时舒畅,因太子而起的郁结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了。

    谈过了关于大清未来发展的构想,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朝中因为太子而起的纷纷传言了。

    太子在外的时候,康熙就没怕过这个,如今太子都回来了,康熙就更不会将这个放在心上了。

    “你不必担心。”

    康熙道,“你既然都回来了,还怕什么。朕会处理好的。你便还只管好好的做你的太子。”

    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几个大的昨儿是都看出来了,太子这样回来,定然是不走了,知道太子和皇贵妃一起来见皇上后,几个人就都放了心,知道太子定然是不会走了。

    倒是九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和六公主怕太子又会离开,知道太子在皇上这里,也还是不放心的,一块儿跑来康熙这里,一定要得一个准话。

    听见太子亲口说不走了,几个半大孩子欢呼一声都放心了。弟弟妹妹们都有好多话想要和太子说,眼巴巴的在那里看着。

    康熙是最疼爱六公主的,也舍不得叫她等久了,干脆一挥手让太子陪弟弟妹妹去了,至于太子府,康熙也没说什么,太子什么时候回太子府,由得他自己去定。

    弟弟妹妹们有好多话想和太子说,离别太久,太子爷挺想念他们的,走的也挺干脆利落的。

    瞧着一帮孩子簇拥着太子走了,康熙这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瑶令瞧着康熙恋恋不舍的目光,打趣道:“万岁爷要是舍不得,也跟着一起去嘛。”

    “不去。”康熙道。

    康熙道,“太子回来了,他们再也不会缠着朕吵着闹着要跟太子一起去浪迹天涯了。朕的耳根子终于清静了。”

    十一阿哥和六公主也不会动不动跟他闹别扭,说他欺负太子了。

    康熙心情大好。

    瑶令瞧着也跟着笑,看了看时辰,道:“这会儿万岁爷也该见大臣议事了。既然都妥当了,臣妾的任务也完成了。臣妾这就回去了。”

    “不准走。”康熙将人拦住了,还牵着过来,生怕瑶令走了,“难不成你只是陪着太子来的,太子走了,你就要走?”

    瑶令故作惊讶道:“难道这不是臣妾的职责么?”

    这丫头越来越促狭了。康熙舍不得凶她,只能捏了捏她的鼻尖:“陪朕出去走走。”

    想和皇贵妃多待一会儿,然后好好说说话。皇上也罢工了,让书房的大臣先回去办差,一会儿皇上宣召了再过来。

    午后的畅春园安安静静的,阳光晴好,康熙拉着瑶令慢慢走着逛园子。

    皇上和皇贵妃在前头慢慢的走,梁九功和彩霞紫月几个同着宫女太监们在后头慢慢的跟着。

    “朕好像许久没有同你一块儿两个人这样走一走了。”

    瑶令笑道:“这些年万岁爷一直忙着。臣妾也要张罗孩子们的事情,每日过得跟打仗似的没有多少空闲下来的时间。臣妾和万岁爷精力再好也终归是有限的。闲下来就只想坐一会儿歇一会儿,哪能这样心无旁骛的逛园子呢。”

    康熙心里装着西北的事。喀尔喀会盟后,康熙就琢磨着把漠西蒙古筹划的跟漠南蒙古一个样。然后合起来对抗漠北蒙古。

    他倒是想一统蒙古的。这和太子的想法不谋而合了。但是这个想法是好的,实践起来就需要能人,也是需要时间的。

    火器的快速发展,也是他能够一举亲征扫平噶尔丹有生力量的主要原因。火器和炮击设备显然是要装备到整个大清的军事力量之上的。

    毕竟这东西南北,盯着大清的想要蠢蠢欲动的敌人可是不少的。

    而那个逃跑的噶尔丹的侄子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这个人不能不防,自然西北的军事建设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江南的战船与海船,也是康熙心头的惦念。更不要说还有许多旁的事情,这些都占据了康熙的时间和精力。

    而十一阿哥长大了搬去阿哥所了,六公主又在瑶令的身边。晋为皇贵妃后,瑶令要管的事情就更多了,宫里大的小的都要问一嘴看一眼,不然康熙也是不放心的。

    皇贵妃说的很是在理。

    康熙由衷地道:“你带孩子带的很好。”

    康熙眸光温软,眸色含情,显然是丝毫不加掩饰自己对皇贵妃的欣赏与专情。

    瑶令又故意逗他:“万岁爷说喜欢臣妾,就是喜欢臣妾带孩子带得好?”

    “万岁爷总说臣妾和别人不一样,就是因为臣妾带孩子带得好的这个不一样?”

    瑶令又想起更久远的事情。

    拿出来质问康熙:“臣妾当初在万岁爷跟前当差,前两年的时候还是个小丫头,什么都不懂,跟着大宫女学了两年后才好起来。然后臣妾就十六了,慢慢接触到阿哥公主们。和阿哥公主们的关系还挺好的。那时候万岁爷是不是就看中臣妾,想把臣妾拐到身边来替万岁爷照顾孩子了?”

    她满眼我看穿你了的笑,“原来,那会儿万岁爷存着要让臣妾当甚么皇后的心思,便是指望着臣妾给万岁爷当后宫管家呢。”

    康熙不满地哼一声:“你说这个话,你就是没良心了。”

    瑶令也哼了一声,故意道:“是呀,臣妾的良心被狗狗吃啦——”

    话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