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60-17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sp;  只是她莫名觉得这位华湘真人对她的态度淡淡,颇有几分不冷不热、难以亲近的意味。

    莫非是对方认为她动机不纯?

    虽说她是为了遮掩自己那一身说不出来由的知识,才摆出了一副忽然对医术感兴趣的架势。不过她这行为其实也算不得多突然,想象一下这副羸弱的身体,身体原主人平日行事多受限制,终日无事可做之下,渐渐的对医术感兴趣,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自身身体上的问题,这个逻辑完全是说得通的。纰漏不该是出在这方面上。

    再者……

    固然她基于自身的经历,对医术并不算陌生,但也正是因为这番不断轮回的体验,她深知知识的可贵性,而这一点对于一个还未遭受过信息大爆炸洗礼的时代尤为明显。

    也因此,她对每一个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职责的人士,都抱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尊敬。

    思来想去,乔安觉得问题的根由应该不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人有百态,有人天性热情,有人天性冷漠,没人规定为人师者就必须要与徒弟欢欢喜喜的闹做一团,更没人规定为人师者就必须要整日里慈眉善目的对徒弟掏心掏肺。华湘真人对他展露出来的疏离,或许只是因为她性格如此、生性不爱与他人发展出过分密切的关系也说不定。

    大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师徒缘?

    不管如何,她只管在礼节上毫无疏漏的对待这位华湘真人,做足在外人看来她该做的事情就好。

    因为乔安这副身体带有心疾,卫父不放心她随着华湘真人到游清观住下,于是在拜师后,华湘真人就一直留在了卫家。

    卫母一见这位有着寒宫月女的清冷娇柔的华湘真人,就知她惯来是被道童伺候服侍着长大的,因此就派去了几个丫头小厮供她使唤。华湘真人在来到卫家时虽然已带上了两个小道童,但这两个小家伙年龄着实不大,派不上什么用场,因此也就没有拒绝卫母的好意。

    话再说回张道清,许是因着他们两人的关系,总有小丫鬟在得到新诗文后,就高高兴兴地跑到乔安面前,说:“小姐小姐,张公子又作新诗了!”

    这位卫家当家人的弟子,卫家未来的姑爷,如今名声传至朝野市井,对此与有荣焉的卫家哪会少了他的诗文。甚至有一些刚在京城传出,还没在应临传开的诗文,都能在卫家找到。

    乔安自从得知张道清“借诗”以扬名的那一刻起,就对这一天的到来毫不意外。

    华湘真人身边的那两个小道童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她身边跟的时间久了,对她的喜好很是了然。

    乔安从两个小道童口中得知真人闲居在游清观时,终日清修,素来喜爱医术,除此之外最爱的就是品评诗文了。于是每当小丫鬟给她捎来新诗,都被她转手交给华湘真人的小道童了。

    当两个小道童得了几首最近名声愈盛的张才子的新诗文后,就连忙跑到华湘真人面前献宝了。

    此时刚刚日下西山,华湘真人的眉宇间比起白日里的冷淡,又多了几分不视于外人的柔和,她捏着那一张张写有诗文的纸笺,借着残阳夕照的光线细细品味着这上面的一字一句。

    良久,她默默无言地闭上了眼睛。

    “真人,可是有事烦恼?”小道童问道。

    华湘真人捏着诗笺的手微微用力,曼声道:“无事。”

    ……

    却说这一日,乔安正在陪卫母说话,当然,一如既往的,是卫母在说话,她主要负责听,偶尔被卫母询问时则轻颔首应答一声,以示自己有在一直倾听。

    卫母问:“这几日心疾有再发作吗?”这个问题都快成为卫母的日常任务了,谁让原身是个报喜不报忧的性子,不主动问一问,卫母心底不踏实。

    乔安说:“母亲放心,最近是真没有再犯心疾。”

    卫母上下打量了一下照婉,笑着说:“这次我信你,这气色比起往日好了许多。”

    然后她转过头叮嘱了一下手下的大丫鬟,说:“华湘真人是有真本事的,你们谁也别怠慢了她。”

    其实这倒是与华湘真人关系不大,主要是乔安不再像原主那样一天十二个时辰,至少能有十一时辰闷在屋里的成果。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量的活动一下,并不需要多么跑跑跳跳,哪怕只是每日多在后花园里散步一会儿,也比原主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或是双手交叠在小腹躺在床上“静养”上一整天要好。

    乔安却没有反驳卫母的话,而是顺着说了一句:“真人她自然是有真本事在身的。”完美的演绎一个尊师重道的女弟子。

    此世之人都以白为美,比中国古代更甚,富家子弟出门必有仆役打伞,各种药物涂身,对阳光避如猛虎,卫照婉也不例外,她很少走出闺房,不仅仅是因为体弱,也有一部分是源于此。

    乔安大致计算过,卫照婉每日的光照时间,很可能是没有满足人体正常的紫外线照射需求的。然而适当的晒太阳其实有益于身体健康,比如能促进钙磷吸收,刺激骨髓造血什么的。紫外线照射不足带来的后果对常人来说还没什么,但对卫照婉这个本身就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就变得明显极了。

    乔安每日在花园里的散步,不仅是在单纯的活动身体,更是为了接触紫外线。这话不好对外人说,但是既然有华湘真人在,把一切功劳都堆在她身上总没错。

    卫母说:“看得出来,你与真人她处的不错,如此我和你父也就放心了。”

    卫母对乔安说了一下家事,然后突然想起一事,道:“我听你屋内的丫鬟说,你最近停掉了自己房内的熏香供养,这是为何?要是香味不喜欢,就让我跟我说一声。正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160-170(第9/16页)

    前些日子铺子里刚来了些新货,你还没见过呢。”

    乔安说:“只是突然不喜欢熏香的香味罢了。”

    卫母没这上面多深究,只是说了一句:“也好,你身上这般清清淡淡的,我闻着不错。”

    其实乔安在一点点的改造原主的生活环境,没办法,原身的不良生活习惯实在太多了。其实这句话里不含任何责怪之情,只是单纯的在陈述事实。这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产生,也并非出于自我放纵,更多的是源自时代的局限性与知识的匮乏性。

    比如说,这副身体偶尔会轻微气喘,乔安一时不好判断这是心疾带来的并发症,还是单纯的另一个病证,不过不管是哪种,熏香这种会对呼吸道带来一定刺激性的东西,对她来说还是不用为妙。

    从卫母那里离开后,乔安就到花园那里走了一会儿。

    园子里有一株白玉兰树早早的开了花,花朵欺霜赛雪地压在枝头,静静地绽放在春风中。

    她站在原地欣赏了一会儿这一树的美景,临走前抬臂折了一枝姿态妙曼的玉兰,想着等会路径华湘真人的住处时可以赠给她。

    乔安手持玉兰离开了花园,心中想着这算不算“聊赠一枝春”?。

    在回去的路上,正巧碰上了华湘真人身边的小道童。

    小道童看起来也就十岁左右的年纪,但已耳濡目染上了几分华湘真人的神采,没有一般孩童的活泼,神色更显清冷。

    乔安把玉兰花交给了她。

    先一步谢道:“就有劳道童转交给真人了。”

    道童矜持地点了点头。

    两人离得近,小道童竟没能从这位卫小姐身上闻到那些富贵人家的小姐常带有的熏香味。真人也是不爱用熏香的,哎,又一个跟真人学的。

    正在房内读经的华湘真人见到自家道童捧着一支玉兰走进屋内,问道:“这是哪来的?”

    道童回答:“是卫家小姐让我带给真人的。”

    华湘真人点了下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就继续看自己的道经去了。

    道童见真人她既没说把它留下,也没说把它扔掉,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处理。不过真人她既然没发话,那看来就是对它不怎么上心了,道童考虑了一下,就随意找了个花瓶,将玉兰插了进去没再理会它。

    第166章 风流才子㈤第二更

    京城——

    会试在即,各路领头人举办诗会酒宴的次数日渐减少。学子们身上的那种轻浮躁动之气,也随着日渐流逝的时间逐渐,取而代之的金锁在眉头间的慎重或焦虑、压抑。

    就连张道清都在这段时间没了作诗赴宴的兴致,日日夜夜闭门不出。

    朱氏坐在自己闺房内,她透过窗户,望着院子另一端的那间厢房。书生的身影被摇曳的烛光打在窗纸上,看得出来他正手捧书册苦读文章。

    已经接连几日了,他除了日常吃饭、出恭,对方连门槛都不往外迈一步。虽然用功读书是正事,但她又怕对方太用功伤了身子。朱氏不知道别人家的学子是不是也勤恳至此,她着实有些担心。

    看来这几日里,她该买点大骨或是买只老母鸡,加点料子炖点汤给张郎君喝了,只希望张郎君别嫌她这个妇道人家多事就好。

    只是还没等实施自己的小计划,张道清就已经病倒了。

    张道清往日的饭食一般都是由朱氏操持,这一日的清晨,朱氏为张道清准备好早饭后,就把盛放着饭食的盘碟碗筷放在了饭桌上,然后一个人端着她的那份早饭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一个寡妇为客居在家的男子洗手作羹汤已是于理不合,要是再与之同席而食,一旦被人瞧见,他们两人就谁也别想要名声了。

    她在房间内一边做着绣活一边估摸着时辰,感觉这个时候张郎君应该吃完了,这才走出房门,准备把张郎君用过的碗筷收拾一下。

    结果那餐盘里的种种居然纹丝未动。

    朱氏心里感觉奇怪,就来到张道清门外,问道:“张郎君,可是今日的饭菜不合口吗?怎么一筷未动?”

    房间内传来一阵布料的摩擦声,紧接着又是一道闷哼,像是有人想要从床榻上起来,却又支撑不住身子倒在了床上。

    “郎君怎么了?”

    屋内没有人回话。

    “郎君出个声也好,让我心里安稳一下。”

    “无事,只是身体有些不适。”房间内传来一道过分喑哑的声音。

    朱氏无法放心,她敲了下门,犹豫了一会儿,又道:“郎君生病了?严重吗?我……我还是进去看看吧。我这就要进去了。”

    她心中怀着羞意推开门,见张道清双目紧闭躺在床榻上,一手搭在额上,眉头紧蹙似是难受至极。

    朱氏三步并两步的走上前,问:“张郎君,你还好吗?”

    张道清费力地抬眼看了一下朱氏,然后又像是累极似的闭上了双眼。

    就算面貌妩媚心性却单纯至极的朱氏再怎么天真不知世事,这个时候也看得出不对劲来了,她慌得手足无措,然后道:“郎君再撑一会儿,我这就去找大夫!”

    她又不是那等高门大户家里的妇人,急急忙忙去请来的大夫自然不是什么圣手名医。而寻常人家请得起的大夫里,虽说也有那等技艺高超之辈,但是等着人家看病的病人也多,朱氏这个时候哪敢在医馆外排队等上一两个时辰,生怕晚上一刻钟张郎君就会出事。

    她只得就近到一个虽无多少盛名,但也无劣迹医馆里请来了一个大夫。

    大夫提着药箱来到了朱家。

    张道清伸出手任其诊脉。

    他这脉象乱得很,大夫一时间倒不好下结论了。于是他又询问张道清这几日的饮食,朱氏将这几日用过的饭菜一一说了。大夫听后摇了摇头,不是食物的问题。

    朱氏眼含泪水,说:“张郎君是进京赶考的学子,这段时日夜夜学到子时,大夫你说他是不是累着了,伤了元气?”

    大夫摸着胡子,说:“倒是有这个可能。”这帮年轻人就是不知道好好爱惜自己身子,距离会试的日子越近,来找他看病的学子就越多,过度焦虑以致肚痛腹泻者有之,紧张欲呕者有之,更有日夜苦读之下,身体虚弱突患风寒的。

    会试三年一次,这一耽搁就是三年。

    张道清虚弱地说:“大夫,你说我在会试前能好起来吗?”

    大夫怜悯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说:“别想那么多,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吧。”

    张道清像是不堪重负一样闭上了双眼。

    大夫拿出纸笔给开了个药方,朱氏送走大夫,就赶去为张道清抓药了。

    见房间里再没第二人,张道清睁开了眼睛,里面没有丝毫病弱无力。他伸手从腋下拿出两枚核桃,扔到了一边。

    只恨原身留给他的记忆太过散碎,否则他也不至于为了维系名声、躲避会试出此下策。

    ……

    没过多久,远在应临书院的卫父就收到了自家弟子的来信。

    他下意识地拧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