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250-260(第2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的什么都没有问,而是说:“要是有哪里需要我帮忙,别忘了跟我说。”

    “我昨晚在舞会上玩得太开心睡得晚了些,我今天多休息一会儿就好,不要担心。”陶丽说的后半句话其实是真的。

    刚发现斯基华出轨事实的那段时间,才是她最为崩溃痛苦的时候,每到了夜里她躺在床上,泪水就控制不住地濡湿枕头。

    或许是出于一点可笑的自尊心,她甚至不敢让人发现自己这副狼狈的模样。

    白天的时候,她借着忙于报社事务这个理由,不敢再去思考这件事。直到昨晚斯基华对她坦白的那一刻,彻底爆发。

    但或许是之前压抑过头了,她现在的心情反而称得上平静。

    她帮小妹理了理头发,说:“快去忙你自己的事情吧。”

    ……

    乔安今天要去探望一下陀思妥耶夫斯基。

    虽然现在为报刊供稿的众作者里面,不乏一些她耳熟能详的知名作者,但与她关系最为亲密,甚至称得上是笔友的人,也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尉了。

    从纸张上的交谈,再到如今可以直言会去探望对方,两人能有如今的关系可谓是相当的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50-260(第3/13页)

    容易。

    陀思妥耶夫斯基最近都没有住在他的小公寓里,而是在谢尔巴茨基家名下的一家医院里做疗养。

    马车载着乔安来到了目的地。

    比起后世里那充满科技气息,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此时映入乔安眼里的这座建筑物,从外表看上去倒更像是私人的府邸庭院。

    不知名的藤蔓植物攀爬缠覆在棕色外墙及圆形立柱上,阳光洒在枝干与墙壁上,看上去就像是一副静默而又美好的油画。

    马车没有在医院正门前停下,而是顺着环绕医院的小道一路来到住院疗养区。

    乔安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裙装,如果说昨夜宴会上她那一身装扮璀璨如明珠,那么今日的她就像是一株美好却又朴素的洋甘菊。

    有趣的是,当她来到病房里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正在伏案奋笔疾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还看到了另一位年轻的女士。

    那位陌生的女士有些紧张地招待着乔安:“谢尔巴茨基小姐,请坐。”

    她当然知道今天谢尔巴茨基小姐会来探望少尉,但她以为对方不过是客气一下,应该是派出家中的管家、家庭教师来替她过来看看,没想到是对方亲自过来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注意到了乔安好奇的眼神,他解释道:“这是我的得力助手、优秀的速记员斯尼特金娜小姐。”

    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这位女士的身份时用的都是职场上的称呼,但是他微红的耳尖,以及在看向那位女士时流连的眼神,让乔安立即就明白了对方的身份。

    陀翁的妻子安娜·斯尼特金娜小姐。

    乔安在来之前,还担心神经纤细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会不会因为一个人在院疗养,无法陪同报社里的同事一起参加活动感到悲伤,没想到他已经过上了红袖添香的美好生活。

    她决定给这两位情侣鸟留下充足的私人时间。

    “少尉,您好好休息,我就不多做打扰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见她要走,就站了起来准备送她离开,然而在他张开口打算说出对方的称呼时,他的脑海里忽然变得一片空白,发现自己忘记了对方的名字。

    他求助性地看了助手一眼。

    斯尼特金娜小姐也慌了一下,忙替他说:“谢尔巴茨基小姐,我来送您出去吧。”

    当两人走出病房后,斯尼特金娜有些歉意地说:“您别介意,少尉他生病后,记忆力……变得有些不太好。”

    而且听他说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斯尼特金娜心中叹气,这实在是很容易得罪人。

    听她这样说,乔安的目光微凝。

    第253章 安娜·卡列宁娜

    在后世有关陀翁的各类传记中,有些小故事里他的确是带有几分健忘的属性。尽管对方忘记的大多是一些小事,还是给他以及身边的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这算不上多么奇怪,毕竟他身患癫痫,久治未愈,记忆力减退也算是其中一项比较常见的后遗症了。

    但以往不过是透过那白纸黑字来了解这一切,如今面对着一个鲜活而又与她交情匪浅的人,心里忍不住在意了起来。

    乔安问:“现在他服用着什么药物?”

    斯尼特金娜回忆了一下,说:“好像叫溴剂。”

    乔安知道这个,一种副作用强但又疗效有限的癫痫治疗药物。她如此不留情面的评价,听上去感觉它好像完全没有性价比的样子。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是最为尖端的抗癫痫药物了。

    而且谁也无法断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健忘,会不会也是因为服用这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然而此时此刻已经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了。

    他已经称得上幸运,她清楚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更广大底层群众来说,要是家中不幸有亲人身患癫痫,最常见的治疗手法无非是强行使用物理手段使其“平静”下来。

    比溴剂效用更出色的药物,乔安不是不清楚它的名字,但囿于时代科技发展程度,她现在也不过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她有些遗憾地回忆着她脑海深处的那一个个药物名称,以及让她倍感怀念的种种设备仪器,希冀着能捕捉到一条漏网之鱼。

    她的思绪突然因一个化学式而停滞。

    就在这一瞬间,她整个人豁然开朗。

    未免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一个虚假的希望,她客客气气地同斯尼特金娜小姐道别,神色如常地坐上了马车。

    “小姐,我们要回公爵府吗?”马夫先生问。

    “带着我随处逛逛吧,我想在城里多转一转,到处看看。”

    马夫先生已经习惯了她的这个要求,他动作麻利地拉了拉缰绳。

    他们最年幼的公爵小姐并不是一株纤细的菟丝子、一只笼中的金丝雀,她的目光并不会只看向那些光辉烂漫的宫殿、珠宝、舞台,而是平等的投向了那些绅士淑女们眼中肮脏、不愿踏足的地方。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不过马夫还是很想疑惑地问一句,您是想要帮助他们吗,可是您帮不了他们所有人。

    他若是问出口,乔安也只会回答他,她从没有那种帮助所有人的魄力,但那些被她看到眼里的,却很难无动于衷。即便被帮助的对象只有一个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总比做一件坏事要值得人开心。

    随着车毂缓缓转动,直到这时乔安才放任自己徜徉进知识的海洋里。

    她刚刚想起的正是“丙戊酸钠”这个药名。

    提起各类抗癫痫药物,就无法绕开丙戊酸钠这个重要发现,身具广谱性特质的它是抗癫痫药里的万金油、里程碑。

    而它的发现经过,则存在两种戏剧性说法,一种涉及二十世纪下半叶里一场癫痫病人与病魔的持久抗争,果敢而伟大的冒险,对科学的无私献身……不过如果排除掉这些史诗性的浮夸描述,其实就是有病人不小心把丙戊酸吞到了肚子里,当然结局是可喜可贺的,没有人因此受伤,还发现了丙戊酸的特殊效用。而另一种说法,则是说原本科学家只是以丙戊酸作溶媒,来进行其他化合物的镇静效力实验,结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反而发现了丙戊酸在抗癫痫上的神奇功效。

    然而无论是哪种说法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丙戊酸的合成。

    在乔安所经历的历史上,丙戊酸首次被化学家合成的时间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与她现在所处的时间相差不远。

    她不清楚此时有没有哪位天才已经提前把丙戊酸提前合成了出来,毕竟这不是她印象中的那个历史,终归只是近似,在这种不影响历史进程的小事上,谁也说不准会有怎样的差异。

    谢尔巴茨基公爵夫妇对这类化学相关的前沿消息大概率了解不多,不过因为《每周早报》定期与各大学校开展有奖征稿评选活动,谢尔巴茨基家与学院派的关系还算不错,倒是可以以此为契机打听一下。

    如果此时还不曾有人合成丙戊酸,乔安就只能自己出马了。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足以将其合成出来。

    马车行驶得并不快,刚解决掉一个难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天生女配》 250-260(第4/13页)

    的乔安,终于有闲心透过车窗看着街道上划过的一扇扇门、一扇扇窗、一张张脸,那正在晾晒衣服的妇人,哼唱着不知名小调的邮递员,互相追逐打闹的孩童,她的心情如同今日的微风一样变得极为舒缓。

    《每周早报》报社内部却是一副忙碌又精神高亢的状态。

    编辑们神情严肃地审阅着第一批交稿的宴会采访件。

    如果被采访对象只限于他们报社内部的风云作者还好,然而记者们或许生来拥有一颗大胆而敏锐的心,他们居然将笔勇敢地伸向了在场的那些大人物们。

    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这些贵族、社会名流距离他们都太遥远了,以往大家要想了解他们的消息,往往只能在那些三流小报上看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传闻。而那些过于严肃正经的报纸,又在底层群众里受众稀少。

    但他们《每周早报》依靠往期的新闻采访、实事报道积累下来了足够的订户数及认可度。

    既然如此,天然具备优势的他们,为什么不尝试着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呢?

    如果不是这次的宴会,他们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可以直接采访到这些大人物。

    只是审稿的时候,就需要加倍小心了。既要让这些老爷夫人们感受到一种被采访的虚荣感,在保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又不能真的透露他们的个人隐私,同时还要满足读者们的兴趣,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还有两天就到了新一刊的发行日期,时间相当紧迫。

    但是一想到之后销量暴带来的成就感,随之而来的还有那更多的想要寻求合作的商人,主编和谢尔巴茨基小姐的另眼相待,以及那最实用且无人不爱的丰厚奖金,报社内的众人便相继陷入了亢奋状态。

    不知是谁在忙碌间隙出声道:“我觉得新刊出来后,起码能涨两千稳定订户!”

    “大胆点,直接猜三千!”有人哈哈一笑,直接又大手笔的又加了一千,谁又能想到曾经的他们为了区区几百新增订户就激动不已,在那时真是连最美好的梦境里都不曾有今日这般成功。

    过了一会,有人轻声说:“不管怎样,等奖金发下来,我要给我的妻子买条项链。”

    “我的话,大概会带着我的父母去歌剧院听一场伊万诺夫娜夫人的节目。”

    “……”

    大家低着头没有放下手上的工作,但却极有默契地互相倾诉着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没有人打破这种紧张却又温馨的气氛。

    报社内的插画师正坐在角落里,用手中的画笔将眼前这和谐的一幕无声地画在了自己的练习画册上。

    ……

    两日后的清晨,随着黎明女神厄俄斯悄然降临,整个莫斯科城在一夜的好眠后渐渐苏醒。

    街道上开始零星地出现了几个行人,道旁的一家报摊正在开始摆放新进的报纸杂志。

    老板从箱子里搬出来厚厚一摞印有《每周早报》字样的刊物,已经提前看过内容的他,敢肯定这次一定会大卖,为此他直接增加了一倍订量。

    他随手抖开一张自己亲手写的广告海报,将它张贴在了墙壁上。

    “《每周早报》新刊发行——

    新增多位社会名流及知名作者的采访!

    内容增量不增价!”

    作者有话要说:

    注:关于癫痫药物内容,参考自《癫痫病治疗发展史》《寻觅抗“羊癫疯”药物的百年历史》《丙戊酸的发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2期)》。

    第254章 安娜·卡列宁娜

    最新期刊远比众人所预想的还要受欢迎,看来每个人的心底都深藏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八卦之心。

    可以预见的,在缺少娱乐活动的年代,这上面印刷的内容将在未来数月内成为全莫斯科人聊天交际时的焦点话题了。

    尽管报社一开始就在以往的发行量基础上增加了三成印量,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准备已经如此充分了,报纸还是在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

    销售部在一天之内就收到了十多个零售摊点老板的增印要求,结果报社刚加印了五千份,早早就蹲守在印刷仓库外的报摊老板们拿着单据迅速瓜分完毕。

    在二十一世纪里,加印报纸时动辄以万为单位计数,在那恐怖的数字面前,每周早报的加印数量犹如蚍蜉撼树。

    但在此时的莫斯科,这已经堪称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