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10-12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中间还挺多门道。”

    杨卫星奸笑:“嘿嘿,还说不是想自己修好了拿出去卖。”

    周长城扮作老实头的样子,也不遮掩了,挠头:“杨哥,你人真醒目。”

    杨卫星没瞎说:“你们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刚开始也是在海珠周围卖,很快就被人一锅端了,他们走的是另一个厂的路子,其实根本不是次货,就是同行举报的,没有正规厂和工商的售卖许可,被罚了一大笔钱。也有醒目一点的,把原厂牌抠掉,自己搞了个牌子贴上去,再拉到外地,赚了钱就走。”

    只能说这真是个野蛮发展、条例不完善的年代,那时候根本没有“残次品”不能出售的法规,只要不被正规商家举报,像这种轻工业产品,但凡质量过关,想卖出去,到处都有市场,而且出售后,很少人会有维权和售后意识,要是电器用了没多久就坏了,通常只会认为自己倒霉,或者找人修一修,再接着用。

    葛宝生这人没有架子和身段,请教杨卫星:“杨哥,你看,你有什么办法?给咱哥俩儿支个招儿。”

    杨卫星等的就是葛宝生这句话,那张普通的面孔此刻笑得有几分得意:“兄弟,还有半个月,我们厂会处理一批残次货,这是上半年积累下来的。今年我们出货量大,残品率也高,估计有上千件,什么电扇、电热水壶、电饭煲都有,我跟我们厂里质管的人打了招呼,说我有亲戚想收,他们说看情况,可以给我留一份,每样至少有上百件。你们吃不吃得消?”

    葛宝生和周长城对视一眼,颇有些拿捏不定,杨卫星这么说,肯定是要分一份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多了一个人来分钱,他们还得自己一个个检查过,保证能使用,才好出手,等过了这一关,还要想办法找买家,这样下来,份额摊薄,时间战线也拉得很长,都不知道能不能赶上这波家电涨价潮。

    杨卫星看葛宝生和周长城那样,就觉得他们两个估计还没想清楚,把空饭盒和一次性筷子丢在万云准备的垃圾袋里,用手臂擦擦嘴角的油,说:“我有个关系好的老乡,在我们厂就是做质检的,你们要是能卖出去,我喊他过来给你们帮忙。”

    得,这头还没牵扯清楚,又来一个人。

    葛宝生和周长城也是第一回组织做这种生意,没个囫囵计划,老实讲,这肯定不算什么光明正大的生意,只能算是不违法,且还费心费力。只是要把杨卫星撇开,肯定是不行的,他想要一份,那太正常不过了。

    “杨哥,我们商量后再跟你讲。”周长城看葛宝生犹豫不定,他也没想好。

    杨卫星读过一年高中,家里没钱读不下去了,就出来打工,三十来岁做个大厂主管,活得还是很滋润的,不过他的经验仅限于在厂里,不在外头,他也知道自己没能耐到外头干销售,但钱就在眼前,想拿是肯定的,至于怎么拿,就得自己想办法了,一时间也没有勉强周长城和葛宝生立即定下来,让他们想清楚了,随时到电器厂找人。

    “万老板,今天的辣炒香干很入味啊!好吃!明天还过来。”杨卫星不跟两个男的说话了,转头跟万云打招呼,“先走了啊。”

    “杨哥慢走啊。”万云边收钱边递出盒饭,百忙之中,朝他露出一个笑。

    等杨卫星走了之后,葛宝生和周长城还在旁边嘀咕。

    “长城,这个生意怕是做不成了。”葛宝生皱眉,他那张好人脸上有些为难,“你我二人,加上腾飞和忠良哥,再有杨卫星和他老乡,一下子来了六个,就算他能帮忙弄到三四百件产品,一件件的,咱们得修到什么时候去?”

    周长城也觉得棘手:“是,人多好办事,但人多不好分饼。”

    万云在旁边听着,随口问一句:“他们次货出仓是什么价格?成本价能比成品低五成吗?是不是拿货越多,价格越低啊?杨哥有没有说,以他的面子,最多能拿多少数量?”

    被万云这么一提醒,葛宝生和周长城才想起,忘了问这个,果然没真刀真枪做过生意,想起事情来顾头不顾腚的。

    “长城,咱们再合计一下,现在还有时间,如果要做的话,就得准备好钱了。”葛宝生觉得自己真是枉为大学生,想事情还没有万云一个小摊主周全,想赚钱,连最基础的成本都忘了打听,光想着分钱和拉人的事。

    周长城却与有荣焉,老婆做事这么细致,自己面上也有光,挺起胸膛,还怪骄傲的:“对,咱们下午再商量商量。不过——”

    “不过,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10-120(第7/20页)

    咱们是不是不和忠良哥他们说先?万一这事儿没成,也是给人空希望。而且多一个人多一张嘴,要是厂里的领导们知道,恐怕又要费口舌。”周长城现在学聪明了,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尽量不往外张嘴,他也开始认同“静静吃鸡腿”这种做法。

    万云听着这两个臭皮匠在自己眼前商量来商量去,抿嘴偷笑,不由想起丹燕嫂说的那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好在,葛宝生和周长城不是什么酸秀才,他们到了下午就商量出了结果,这事儿就他们两个,再加上杨卫星和他那个做质检的老乡来,一共四个人,不过还少了个检查电路的人,这人还不能用李腾飞,不然就得再拉上王忠良,就那么一小盘赚快钱的生意,人数实在不宜过多。

    他们倒腾的是电器产品,外形可以不好看,也可以修修补补,但电路安全是一定要注意的,这是刻在葛宝生和周长城骨子里的安全防范意识,他们最清楚电器隐患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别人卖东西是否奸诈他们管不了,但从两个技术人员手上出去的电器还有问题,那他们就趁早别混了。

    只是杨卫星那儿也没有熟识的电工可以介绍,没成想事情竟卡在了这一步。

    至于万云提到的成本,他们都找杨卫星打听清楚了,次货出厂价格不高,五折没有,但可以打个七折,卖出去比市场价低,也可以按着两倍的价格走。再以杨哥的面子,风扇、电热水壶还有电饭煲可以各要八十个,多了就没有了。

    各八十个也是很大的货量了,一个个拆开了检查,拆改成其他零件,再检测一两轮,就得要好长时间。

    周长城和葛宝生两人为了找这个电工急得唇角长皮,私下托人打听是否有这样的人。

    直到这件事被万云知道,她看着周长城那傻乎乎的样子,说:“城哥,你知道朱哥就是做电工出身的吗?”

    周长城当时正喝着水,一下子就呛住了,咳个不停,缓下来才不可置信看着万云:“真的假的?我一直以为他是泥水工!”

    “泥水工和水电工不分家,他都会做,还带了不少徒弟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跟着他跑到广州来,明显的就是师父带徒弟啊。”这些话,冯丹燕跟万云翻来覆去讲了几十遍,她耳朵都长茧了。

    “不过电器是电器,电路是电路,你得问清楚朱哥了,他做不到的话,可以让他介绍一个。你们按电器数量给钱,不给他分账,那不就省下成本了?”万云做小生意,最在乎的就是成本,提出自己的建议。

    “小云,你真是我的福星!”周长城什么都顾不上了,抱着万云“啵啵啵”亲了好几口,也不管现在夜里几点,冲到朱哥门口去“铛铛”敲门。

    第114章 第 114 章

    周长城找到朱哥, 想拉朱哥入伙,但朱哥对家电不熟悉,最后还是由他介绍了一个对电器处理有经验的人老陈, 按着万云的建议, 每处理好一件,就给老陈一块五毛块钱,老陈拿着家电数量多、零件不好找这些理由来说事儿,把最终的总价格抬到了四百。

    而杨卫星那儿, 则是给了六百的活动费用,至于这六百块他能拿多少在手上,怎么和电器厂的人分摊,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是杨卫星推荐的质检老乡, 原本周长城跟葛宝生想着, 有老陈在, 就不要质检的那个人了, 后来想想还是要把这人拉进来,老陈只是修理, 不知道具体的质量管控标准在哪里,他们两个不想这批货走得窝囊,若是下半电器厂还有这样的次货处理机会,说不定还能继续这门生意, 所以让这个质检的人加入,就等于是积累了另一个潜在的机会,这才答应要这人,请这个人则是花了三百块。

    加上拿货总价六千多块, 如今成本已经去了将近八千,还不算即将要花钱买的配件, 请客吃饭,销售跑腿等等费用。

    如果不是周长城和万云前阵子赚了点钱,他的四千成本都难得拿出来,而葛宝生除了自己掏了钱出来,还让老家的老婆跟亲朋借了一千块,才凑够的这笔钱。故而在对待这批次货的态度上,两人空前重视。

    平日里总眼热老板赚钱多,等自己真正涉足其中时,才发现要协调的事情和现金有这么多,这么细致,根本容不得人有一丝的放松,合伙人之间还不能随意吵架,说劳心劳力一点也不为过。

    两百四十件货,都是小型的家用电器,说起来并不多,二十平的小仓库就能放下,但周长城住桂春生家里,葛宝生住工厂宿舍,这两个地方都不合适,要是把这些产品一件件拆开再重新组装,肯定要有一个开阔的场地。

    恰好朱哥最近没有活儿,他又想捣鼓捣鼓电器,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赚头,如果行得通,他想着,后面要想办法弄个店,叫冯丹燕去看店,免得她成天骑着车到处浪荡,而且自己工地赚钱有一波没一波的,建筑工都是力气活,年纪一大就奔波不动,家里最好还是要有个稳定的收入打底,于是就大方地贡献出自己的院子,让周长城他们在家里做检测,他本人还不要钱地参与进去。

    朱哥的大方,实在是给葛宝生和周长城解决了好大的难题。

    不过大批货品是放在桂春生家的杂物间,只有那些要检测的才搬到朱哥那儿。

    “出门还是得靠朋友啊!”趁着周日放假,葛宝生带着两条烟,提着两个大西瓜,跟着周长城一起到了朱哥家里。

    一大早,朱卫军那个不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等简单地摆了两张木桌子,拉了个大排插过来,周长城把最简易的电热水壶从纸箱里拆出来,老陈带上绝缘手套就开始干活。

    过了会儿,杨卫星推荐的那个做质检的老乡也来了,没想到竟是个清清瘦瘦的女孩子,叫彭颖,看着不是很爱说话,脸上表情很淡然,做事却很快,一点废话没有,自报家门后就上手这批热水壶,到她手上的东西,两个螺丝刀一拧,就知道要换哪个配件,是否要重装哪条线,专业得像一把锋利的的刀。

    老陈在旁边做事,朱哥就在一边看着,也学着他和彭颖上手拆开一个电路板,似模似样地研究起来。

    彭颖就着眼前这些水壶的问题,写了一个单子,上头有温控开关、电线、连接耦合器、电路板、瓶盖,又估摸着在后头写上数量,让周长城和葛宝生去买:“里面的塑料配件都是我们厂找人开模做的,你们要的数量少,供应商不会卖的。直接去回收站买,我记得有个回收站是一家五口人在做,他们拆了很多我们厂里出品的电器。你们一定要小心,挑没坏的回来。”

    看葛宝生和周长城两个门外汉挤在一起看单子的样子,彭颖内心叹口气,收钱办事,开口道:“我跟你们一起去吧,教你们怎么分辨。”配件上有独特的型号,不是电器厂的人也难辨认。

    “隔行如隔山。”周长城收好单子,借了冯丹燕平日骑出去的车,又把万云卖盒饭的自行车推出来,卸掉后面的架子,三人一同出去买配件了。

    万云和冯丹燕则是在桂老师的院儿里一起做饭,等会儿拿到朱哥那儿去吃,大家也把桂老师叫上了。

    桂春生知道他们小两口在折腾这些小生意,问两句,感觉还挺有意思,笑着去吃完饭,然后回家来休息,再多的他就不过问了。

    中午吃过饭后,大家没有午休,继续在院子里折腾。

    彭颖个子高高的,五官清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110-120(第8/20页)

    ,齐耳短发,是属于越看越好看的耐看长相,见万云和冯丹燕都是好说话的人,她才慢慢没有早上的那种淡漠,偶尔还会笑一笑,大家年纪相差不多大,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有彭颖在,老陈的零件更换做得很快,朱哥在旁边看着都能上手了。

    为了更高的效率,老陈他们一边修补,彭颖则是边插电边测试,符合标准了就让周长城他们装起来,贴个红色的圆形标签。

    葛宝生在一旁问:“彭颖,这些电热水壶出去,确保不会有安全隐患吧?”他只是想挣钱,并不想丧良心。

    彭颖拿着测电笔,看着上面数字,头都没抬:“不会,目前来说全是正规产品件了,除非是使用人家里的线路没接好,不然电器不会有问题。”

    “我们厂里的次品,很多时候可能只是单部件的零件有瑕疵,组合在一起没问题,只是影响使用寿命,比如合格的可以用十年,次品只能用五年,或者更易碎。现在我们重新换了零件,功能完整,使用年限够不上合格品,但也不会差太多。”

    彭颖的话让葛宝生和周长城放下心来,请丹燕嫂和万云打包,他们两个跑到一边去商量出货的问题。

    今天是周日,朱哥一家都在家,大家在外头干得热火朝天,施婆婆带着三个孙子在里屋看电视,朱文朱武两人一招一式学着《绝代双骄》里面的小鱼儿和花无缺,施婆婆也看得津津有味。

    彭颖虽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