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福分,想必他们很快就能有了。”
等嬷嬷给太后翻译完舒宁的话,太后娘娘点了点头,不再问了,又拿着惠妃问:“大阿哥生出阿哥了没啊?”
说的惠妃一脸尴尬,毕竟大阿哥生了好几个女儿才有了一个儿子这事儿的确是不太好讲,她整理了一下表情,才回到:“胤褆的大阿哥弘昱过年就三岁了,太后娘娘若是想见,我领着他来给太后娘娘看看?”
太后摆了摆手:“不用,给我磕头的时候我见见就是了。”皇子们过年要拜太后,皇孙们自然也是要的,明天正月初一,就是各种拜的日子,第一批拜太后的,是皇上,之后才轮的到嫔妃,然后再以此往后排,舒宁光是前几天安排这个都差点熬到三更。
至于宜妃,舒宁本来以为太后会对她客气点,但事实上是并没有,她第一句就是问:“胤祺最近在学里有没有认真读书啊?他阿玛有没有说他?”
谁都知道胤祺的学业是个什么水平,宜妃自然也不想提,但太后问,她又不得不说:“认真着呢,太后娘娘的嘱托,他哪里敢忘。”
太后拉过旁边的温宪道:“还是温宪好一些,通诗书、懂礼仪,她要嫁人了我还真舍不得。”
和舒颜的赐婚圣旨一同颁下来的是乌雅氏六公主的册封圣旨,这也是每位公主出嫁前的惯例了,之前几位公主,也都是出嫁前一两年封的和硕公主,然后转年婚就定了。
乌雅氏听到这个,更愁了,昨儿四福晋才过来跟她说,弘盼还是不大好,就在院子里不出去了,今儿又听到女儿要出嫁,真是没一件高兴的事情。
想到这里,她又看了一眼舒宁,有点羡慕,据说五公主的额驸已经定了,虽然爵位不高,但能住京城,这是多大的恩典啊。
想到这里,乌雅氏冒险开口:“若是太后娘娘舍不得,就让温宪和她姐姐一样,也住京城,这样不就能时常进宫陪伴太后了?”
太后娘娘一听这话,也觉得好:“蒙古好,京城也不错,要我说,还是嫁在京城更好。”
太后娘娘从蒙古嫁到京城,享了大半辈子福了,自然是觉得京城更好。
乌雅氏一听这话,也觉得有机会,又高兴了起来。
等舒宁终于过完了春节,可以歇歇了,就听皇上说今年还要南巡,要带上太后娘娘,嫔妃、皇子们一起出去,甚至皇子福晋也可也以跟着一起去,又有许多事情要忙,舒宁对自己加班没有加班费的行为非常抗拒。
以至于某天皇上路过永寿宫门口,进来的时候就看舒宁盘腿坐在炕上算人数,算东西。
因为皇上没叫通报的缘故,舒宁并不知道皇上要来了,所以坐姿就稍微狂放了一点点,嗯,一点点。
导致皇上刚进来的时候其实更多的不是生气,而是诧异,舒宁看见皇上了,也没解释,只是连忙将自己捣腾的像个嫔妃的样子。
等皇上坐下来,舒宁给他端了杯茶,才道:“不知皇上过来,望皇上恕罪。”
“坐下吧,你这是算什么呢?”
“皇上南巡嫔妃们要带的东西,我需要算好禀报内务府。”
其实光是算算数不难,难的是没有具体的尺寸,只能估摸着大概占多少地方,就比较愁人了。
看舒宁眼下乌黑,皇上也知道的确是辛苦了,等下午的时候,昭仁殿就来人过来送东西了。
是一个十分精巧的小匣子,里头居然摆了个镶粉色碧玺的金螃蟹,模样实在是精巧,舒宁拿在手里摆弄着,忽然觉得加个班是得个这个还挺值得的。
二月临出发前,弘盼的情况据说是好多了,李副院判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舒宁叫他三日一去,直到弘盼好起来为止。
四福晋为此还专门过来了一趟,是来道谢的:“其实李氏是想亲自来给娘娘道谢的,但她自觉身份低下,不配来见娘娘,所以只托我转述,要不是李副院判,这次弘盼当真是凶多吉少的。”
舒宁没在意,她只是吩咐,具体还是弘盼命不该绝,否则真的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谁也没办法,别说是李副院判了,就算是大罗金仙也救不了。
二月,河化了冻,皇上带着一群人往南走,不过这个时候天气还微微的有一些冷,舒宁甚至还穿了裘衣。
等走了一段时间,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脱掉了冬季的大衣了,南边还是比北边暖和的。
且这个时候也可以坐船了,皇上先是奉送了太后娘娘渡了河,然后就带着皇子们趁着小舟去视察河堤去了。
舒宁她们就在岸上等着,这个时候舒宁才发现元瑾好像稍微有点不舒服,捂着嘴干呕了一声,她把她叫了过来问:“怎么了?看你好像有些不舒服?要是真的的话,叫太医来瞧瞧?”
元瑾连忙拒绝:“不是,大概是我从小长在内地,从来没来过南边,虽然见过河,但是没怎么称过船,所以有些晕船的缘故,现在脚踏实地已经好多了,多谢额娘关心,我不要紧的。”
“你那里准备了晕船的药丸子吗?吃上一颗或许会好点?”舒宁问,一般出来,不太方便抓药,都会带上成药,搓成丸子,需要的时候吃一颗,普通的头疼脑热,跌打肿痛都有专门的丸子,晕船的丸子自然也有。
元瑾点点头:“自然,来南边怎么能不拿这个,我早预备下了不少,都带着呢,刚刚已经叫人去拿了,这会儿估计马上就回来了。”
舒宁看着她吃完药之后的确好多了,就没再管。
只是过了两天,巡查黄河的是时候,舒宁觉得元瑾的情况好像没变好,反而更差了?
元瑾还想再撑撑,但舒宁不允许她拒绝,叫了随行的太医就过来给她诊脉。
谁知道这太医刚一搭上,还没几个呼吸呢,就跪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长寿定妃只想躺平(清穿)》 110-120(第9/13页)
道贺:“恭喜定妃娘娘,恭喜六福晋,福晋这是有喜了。”
元瑾一脸懵,看着舒宁不知道该说什么,舒宁也有些惊讶,但她已经听到过无数次怀孕的消息了,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自然比元瑾反应更快。
“几个月了,福晋和孩子情况可好?依你看接下来的路她能走完吗?需不需要送她回去?”南巡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船,算是平稳的,但旅途在外仍旧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怀着孩子就更辛苦了,实在不行的话,舒宁还是倾向于让元瑾提前回去的。
元瑾看了舒宁一眼,但什么话都没说。
那太医不过四十,但经验也不少,他估摸着说:“福晋大概已经有两个月的身孕,前阵子呕吐,也不是因为晕船。
晕船更多的是头晕、头痛,呕吐也有,但大多数不会仅仅只是干呕,依臣愚见,福晋呕吐更多的是因为孕吐的关系,这种情况在早期很常见,现下缺医少药,臣或许可以为福晋扎针,应该能减轻,但完全消除,大概是不能的。
至于能不能走完,福晋身子很好,非常健壮,胎儿也一切安好,这段时间的舟车劳顿应该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按臣的意思,能不能继续走,或许可也看看六福晋的意思,毕竟这怀孕人和人之间的反应本就不同,如果六福晋反应轻微,那其实是无碍的。”
舒宁仔细看了一眼这个太医,似乎是姓白?还挺耐心的,居然能说这么多东西,也没有掉书袋,说的都是一些外人能听懂的话,不错。
她扭头看向元瑾,问:“既然如此,你是要现在返程,还是要跟着皇上南巡呢?”
舒宁不想强迫她,怀孕的确是个辛苦的事情,但也不是说怀着孕的人就什么都干不了,需要一直躺在床上休息,那种情况,能怀上说明母亲没问题,容易掉大概是父亲身体不好的缘故。
舒宁记得宜妃甚至怀着孕爬了回山,孩子不照样是没有掉,正常健康的孩子是不需要那么严阵以待的。
看着元瑾,再想想胤祾,舒宁觉得这两个人身体应该都不错,年纪也合适,没有太小,不至于如此小心。
元瑾本就想留下来,刚刚还在想怎么劝劝额娘,如今舒宁给了她选择,她自然会是选第二个:
“额娘,我觉得自己还好,除了孕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如今这一路都是坐船,条件其实也没有那么差。
反倒是我现在才头三个月,如果返程的话,我是一定要坐车的,到时候更加颠簸,不如等上两三个月,皇阿玛南巡完了,我的月份也大了,到时候就四五个月过了最危险的时候,跟着一起回去更好。”
舒宁一想也是,就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等皇上和胤祾回来之后,把他叫了过来。
胤祾刚给舒宁请完安,就开始说今儿在河堤上的事情。
“今儿跟着皇阿玛亲自去见了,才知道大河有多么的危险,从前只知道大河宽广,如今亲自见了,才知道危险。
曾有诗人写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儿真的用碗舀水,等着泥沙沉下去了之后才发现,沙子的确多,这边居然还有专门从河中取沙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葬身黄河,几个浪之后就不见了。
但正因如此,皇阿玛才更要派人来治理黄河,修建堤坝,否则一旦决堤,这河边数万平民,数万良田,都将毁之一旦。
听说过两天我们要去的瀑布更加凶险,站在岸边都能感觉的到水汽铺面而来,当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妙不可言。”
舒宁大概知道胤祾说的是什么地方,不就是壶口嘛,她也去过,旅游去的,甚至河两岸她都去逛了一圈,穿了雨衣身上还是湿透了。
“说了这么多,可见你是真的很高兴。”
胤祾一进来之后那嘴就叭叭的没停过,在宫里他可没这么多话。
“快喝口茶吧,我有事要告诉你。”
胤祾这才感觉到口干,喝了茶,问:“额娘,什么事儿啊?我等会儿还要跟着四哥以及八弟一起查查资料,看看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彻底治河呢。”
舒宁看胤祾着急,却忽然不打算说了,这种消息,大概还是元瑾亲自告诉他比较合适,她不应该搅和进来的。
如果是元瑾亲自和他说,胤祾大概会印象深刻,两个人在一起还能想想孩子,但如果是她来说的话,就只是一件喜事,称不上是回忆。
“那你先去忙吧,等回头晚上了叫元瑾告诉你就行。”
胤祾完全没猜到舒宁想说什么,也不纠结,就去胤禩的书房里了,他带的书多,去他那里讨论正好。
等到了晚上,胤祾回到自己的地方,看见元瑾坐着,坐在她身边问:“今儿还好吗?前两天你就有些晕船,今儿怎么看着也这么憔悴。”
元瑾回:“额娘今儿还特地让太医瞧了瞧,没事儿的。”
胤祾这才放心,然后才想起来问元瑾:“额娘说你有事儿要告诉我,什么事儿啊?”
第117章 曹家 接驾
元瑾笑了笑, 道:“今儿额娘传太医来一瞧,那太医就说是我有喜了,前段时间呕吐也不是因为晕船, 而是因为有喜的缘故。”
和元瑾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一样,胤祾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傻愣了一下, 才问:“真的?”
元瑾只觉得好笑, 往常胤祾是个多稳重的人, 如今也有这样这么像孩子的时候。
“太医说的,想必不会有错, 我和额娘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还让太医又把了脉,说是让给我开些安胎药,断然不会有错的。”
胤祾确认了之后,仔细的瞧了瞧元瑾的肚子,总觉得奇妙,妇人的肚子居然真的能生出一个孩子来。
随后,他又开始对着元瑾嘘寒问暖:“可还撑得住, 若实在不行,我去禀了皇阿玛,叫你先回去。”
元瑾摇摇头, 把和舒宁说的话也和胤祾说了, 胤祾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吃的吗?九弟说这边的烧鸡特别好吃, 和其他地方的烧鸡不大一样,先蒸煮再炸,挺对他的胃口的,名字也喜庆, 叫葫芦鸡,又或者你不想吃这些油腻的,还有糕点、干果之类的,我叫人给你买。”
元瑾感觉有些好笑,连忙制止:“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你说的这些膳房都有何必专门去买,怪麻烦的。”
“怀孕辛苦,自然应该好好的吃饭,额娘小时候对着我说,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虽然我不知道她为什么知道这种粗话,但这话细想起来也是有一番道理的,你看是十一弟,不就是因为不好好吃饭,闹的自己身子弱,稍微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你现在更应该好好吃饭,别因为害喜就不在乎,那才是对自己身子无益的。”
元瑾被说服了,决定试试九阿哥口中特别好吃的葫芦鸡,端上来之后皮还是脆的,据说是九阿哥直接将厨子暂时收编,在这边停驻的时候就专门给他做烧鸡的缘故。
不过烧鸡的确好吃,元瑾迅速解决掉一只鸡腿之后开始一下一下的夹肉,没一会儿就吃的肚子浑圆,要不是害怕吃太多对胃不好,她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一只鸡腿。
三月,皇上校阅八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