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70-180(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赶紧跑了。

    “我、留、力气。”达安回过头,专注地看着赵二女。

    赵二女被他看得,脸上也有些发热。

    她让他入赘,本是形势所迫——重将达安卖掉,只会让人认为她是畏罪遮掩,反而更会拿她嚼舌,且没有了达安,更不好解释。不如索性以假作真,就正正经经地做夫妻,即便再说她寡妇贪色,也有限。

    其实两人当时未曾圆房,一年后,达安能把话说通顺了,赵二女就跟他又解释了入赘的事儿,又道:“再过一年,我儿大了,你若不愿,咱们就合离,我给你十两银子。”

    达安却不在意这个:“我们那边,身份高贵的女子,也是常常招赘男人继承家业的。我本就该入赘的。”

    赵二女:“哈哈哈哈,我难不成还是身份高贵的女子?”

    达安:“你是的,你是我的……女家主。”

    这两人摆了个小摊,卖油炸饼,夫妻俩勤劳肯干,后来开起了早点铺子,赵二女生了个漂亮的小姑娘,却既没随达安的姓,也没随她前夫的姓氏(按规矩,达安入赘的该是前夫家),而是姓了赵,名字是达安取的,叫珍珠。

    达安这样的,终归是撞大运的少数。

    数量最多的修运河的奴隶,一个个瘦小干枯仿若活鬼,监督的官员都怕他们嘎嘣死太多——工作转交的时候,死太多他们可得拿自己的钱补上买奴的费用。

    但在海船上,这些人就已经被筛选过了一次,活着到了中原的,韧性是真足,九成九都活了下来。对他们来说,确实在这里的工作,比在西方要好得多。

    干活最好的六十多人,获得了民籍。他们被拉到了一片荒地,建了个西来村。

    罗马出事了,蝗灾和奴隶暴.乱,一块儿爆发。

    反叛在半年后平息,这还得感谢中原买走了大量奴隶,剩余奴隶的生存状况好转,同时也减少了参与暴.乱的奴隶人数。

    在解决了暴.乱后,罗马派出使团前往大楚,希望能够采购大批的粮食。

    “殿下,我要上折去陀安州接手治水了。”

    “啊?为啥?”

    “越熙十八了,我要和他圆房。”

    “……”因为一直在新西南,根本没回京,所以早过了成亲年纪,且沉迷事业的英王,还是个光棍。

    “逗你的,要开战了。建水渠的差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

    “不是,等等,咱们要和谁开战?”

    “罗马,应该还有罗刹和大食。”

    “他们不是刚派了使节来吗?”

    “无论他们来意如何,他们到来,看完了之后,他们会认为,我们很好打。”

    大楚的表面上是温和的,当街殴斗和骂街都是被鄙夷的。商人和举子都不配剑,即便有武职在身的勋贵,也很难见到佩剑上街的了。人们喜爱的消遣是看百戏,郊游,吃美食,斗个蛐蛐的最多,斗鸡是富贵人的游戏,斗狗已经是残暴了,斗人的绝对不可能让外人知道。

    罗马则从头到脚都写着进攻,所有男性公民都要服兵役,遇到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他们可以用拳头说话。街头挂着吊死的奴隶,他们可能是逃奴,可能已经老迈或生病已经没了用,也可能是奴隶的主人只想给自己添加一个装饰品。角斗是举国皆爱的“运动”。

    后者在和前者没掰过手腕的情况下,看着前者可不就是仿若看见了一块儿毫无反抗能力的肥肉?

    第174章 (捉虫) 铃铛

    174

    看着英王, 敖昱又道:“殿下也该知道,咱们这边理藩院的官员在面对外国使臣时的态度。”

    英王顿时一脸一言难尽:“……”

    虽说不是全部,但理藩院的部分官员, 确实很像大手大脚的讨厌亲戚。对自家抠抠索索, 对外人却是“爷多得是!喜欢就拿走!”的态度。英王微服在外闲逛的时候就遇见过, 遇见第一个的时候还觉得稀奇,后来发现这种人竟挺多,他便全部敬而远之了。

    至于罗马, 他自然不可能没了解, 过去在宫里,父皇给讲过, 到了新西南,大郎也没少说,以罗马的脾性,确实很容易产生“误会”。

    “大郎, 若开战, 我们有多长的准备时间?”

    “得看他们的准备速度, 大概是一年半。半年后, 殿下也要小心,大食很可能会从海上过来打秋风。”

    使团可是才刚来,他们到兴京再把消息带回去, 且对罗马来说,大楚也太肉(厚实)了, 罗马要动员的数量不会少。外加其他, 可能还有外交的问题,一年半,算快的了。

    “那俩之前不是还打生打死吗?”

    敖昱眯眼:“挂个黑旗说是海盗便好了。殿下, 大国之间的博弈,不要拿人和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去套。最低限度,你勉强能拿家族博弈套一套。”

    “家族……”大郎在努力教导他,但英王一听头更大了。

    我搞明白了家族博弈吗?没有啊。

    “啊!我和四……”

    敖昱点了点头,对他比了个“嘘”。即便只有两人在,有些话还是别说太清楚。

    英王点点头,他觉得他进步还是挺大的,这次反应不算太慢。

    当年老四从太子身边跳到他这儿来,说是兄弟之争,其实也是家族之争。

    他们这些皇子,从诞生,代表的就不只是自己,看似是为了个人做出的决定,其实后头牵扯无数。没人能凭个人喜好做事。

    英王垂着头,过往的事情浮现在脑海中。

    敖昱不打扰他,他这样子也算是顿悟了。傻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反派BOSS的职业修养[快穿]》 170-180(第9/26页)

    乎万事听话的傀儡不错,但有自己决断的英主,敖昱更方便。

    敖昱的奏折先于罗马使臣进京了,皇帝原本已经做好了又看一大堆废话的准备。

    没想到,这奏折虽依旧很沉重,却没一句废话。

    前边两千多字,都是对于罗马国内风俗的讲述,除文字外,还配有小图。

    其中有些元烈帝知道,有些元烈帝也是第一次听闻,看完之后,元烈帝脑海里只有四个大字——虎狼之国。

    这个国家的富裕与繁荣,依靠的是对外掠夺外族,对内盘剥奴隶,奴隶的最大来源是掠夺。当掠夺来的奴隶减少,他们的贵族就开始向本国的“公民”吸血。吸自己的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他们只能继续掠夺,但周围的小国与蛮族皆已破灭,他们先找上了大食,碰了个头破血流。

    大楚购买奴隶,让他们缓了一缓,也让他们看到了大楚的富庶,所以,这是要转变目标吗?

    元烈帝放下奏折,命内侍把理藩院新送上来的罗马使团奏折又翻出来了。

    他原本看了两句话就腻歪了,都是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此时耐着性子从头看到了尾,还真让他看出了更多的东西。

    “一群蠢货!”元烈帝头疼,骂的是理藩院的,却也骂他自己。为何当日没看完,竟险些坏了大事。

    罗马的使团规模不小,有近百人。靠岸后,每经过一座城市,都要细细观看,甚至在多座城市都登上了城墙高楼(俯瞰全城,怕是军营驻扎都看见了),还因为好奇,靠近观看了守城用的床弩。

    他们还尤其喜欢郊外的美景,几次停车,要求观赏景色。

    理藩院的各种称赞他们自己对使团的照顾,“蛮夷无不惊呼,高诵我大楚之能”。

    元烈帝拿舆图比画了个大概,使团几次要求停车的地点,很可能都是可以安营扎寨的地点。

    果然来者不善,这哪是来进贡的?这是来探查进攻路线的。

    元烈帝用手指按着额头,他早就对大食、罗马和罗刹心怀戒备。之前动兵西南,也是见罗马与大食打得难解难分才动的。如何就不知不觉对罗马松懈了呢?

    唉……奴隶买多了,真就以为人家是跟自己做买卖的了。不对,大郎是要去西边,让他家少将军去北边?

    对方这探的,不是西南来兴京的路吗?

    元烈帝先把理藩院的折子看完,里边有一句理藩院得意洋洋的夸赞“知北上之路尚有十余城,大惊,遂不再停。”

    元烈帝哭笑不得,原来理藩院为了让来京的使臣队伍感受到大楚的强盛与富庶,也因为运河正在分段修缮,还用的都是人家的奴隶,被看见了不好,因此没走水路,甚至还为了炫耀,特意绕了路。

    因为路太远,城池太多,对方不得不改变了主意,停止了城市勘察。

    这也越发看出罗马的贪婪,他们不是来劫掠的,竟要一口气攻陷大楚的首都?真是好大的口、气!

    “呵!”冷笑一声,元烈帝将理藩院的奏折扔在了御案上,刚意识到罗马心怀歹意他是忧,甚至还有些惧。此刻却只剩下了暴怒,当他的大楚是个核桃吗?敲开了壳便能吃了?

    再接着看敖昱的奏折,元烈帝的心情就截然不同了。

    他自请调到陀安州,让小月亮去北边的胡麻关,英王和瑞王守新旧西南。

    “倒是会给英王划拉地盘。”这一大片,在舆图上连成了一个胖乎乎的弯月,这位颛孙大郎居中调度南北。

    元烈帝犹豫了片刻,担心病弱大郎的身子撑不住。打倭寇是精锐士卒跟阴招无数的地痞无赖开打,打罗马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壮汉正面掐架。

    英王造反?现在局势都定了,他有什么必要背个犯上作乱,弑父杀弟的罪名?觉得日后登基太平静了,给自己找点事吗?先帝篡位的事儿,都到如今了,还有人嘀咕呢。甚至等老二登基了,他都得先去拜光宗太子,再去拜他皇爷爷。得老二的儿子继位了,可能这事儿才算平息。

    且英王和太子性格也不一样,他在外边闹腾,但入朝不会夺权,只会“父皇英明”。无论嘴上,还是实际上,都不会跟元烈帝对着干。

    所以,元烈帝就只愁一件事——万一战事紧急时,大郎嘎嘣一下,躺下了,他耽误事怎么办?

    元烈帝把信王叫来了,想了想,把五六七皇子也给叫来了。

    信王:“……”他那该死的预感又开始上下蹦跶了,尤其是见着几个眼睛冒光的皇侄后。

    他用哀求的眼光看向皇兄,元烈帝很“自然”地错开了视线,和蔼地看着三个儿子:“原来一直觉得你们三个还小,但今日突然想起来,你们几个哥哥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就开始担着差事了。而且,老五也要开府了啊。”

    五皇子特别激动地应了一声:“是!父皇!”这话还能听不明白吗?这是要给他们安排差事了。

    元烈帝大笑:“哈哈哈哈!”

    信王绝望,无论什么差事,跟这仨小马驹一样的皇侄一块儿去,都不会轻松。

    “草原那边不太平,将军还是得用在刀刃上,朕有意让你们前去陀安州,助颛孙巡按兴修水利。”粮店才是硬菜,但能不提就不提,尘埃落定前,得把“真心肝”藏着。

    五六七:“儿臣遵旨!”信王:“皇兄,臣也……”

    “嗯。”元烈帝看着弟弟,“他们仨年纪轻,头一回办差就去这么远,朕既有心历练,且颛孙巡按也是老成持重之人,但朕还是有些不放心。”

    信王看着元烈帝:您确定颛孙大郎老成持重?

    元烈帝咳嗽了两声:“咳!总之,你帮皇兄跟着,一路看着他们。朕是让你们去干活的,不是让你们摆皇子架势的,无论何时,一概听颛孙大人,还有你们王叔的,知道吗?”

    “儿臣遵旨!”

    元烈帝觉得,三个小的说这句话,跟老二的那句“父皇英明”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信王眼神动了动,后半句看似是说给三个小子的,可也有对他的吩咐,毕竟颛孙大人在前。

    信王看元烈帝眼色的功力也是能排进前三的,顿时便明白了,这是让他们去当壮劳力的,国中要有大事发生了。信王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了:“皇兄……近日弟弟年纪大了,身子骨有些撑不住了。”

    他这还真不是躲懒,信王有点担心元烈帝。他一走,京里能扛事的皇族就没人了。虽然英王系的官员都在,且也还得用。元烈帝自己的人手也一个没少,但这不是就怕万一吗?

    太子病躺下了,宫里都开始准备白事了,但毕竟还没走人。平王……就别把他当人了。

    几十年相伴走下来,说信王对元烈帝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元烈帝虽然心思冷硬,能一直挂着这个弟弟,一个王爷能得到的最高权力也都给了他,多少因兄弟间的这点真情。

    但即便他是真担心元烈帝,也不能把担心说出来,反而得说他自己不好。这也是信王老油子的谨慎。

    果然,信王一说,元烈帝就知道他担心什么了,神色间也温和了下来。

    “朕也知道是辛苦王弟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