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上心里其实很是忌惮猜疑,但凡出门,总将太子带在身边……胤禛心里有所猜测,但越是这种时候,也是不能动。
所以这段时间,若是没什么差事,胤禛多是在府里呆着,也并不见外人。
耿文华并不过问朝堂上的事儿,历史她是知道的,毕竟看多了剧和小说,也总会有人出来科普,和正史有那些差别,哪儿不一样之类的。但知道归知道,她也明白,但凡这种事儿,胡乱插嘴的,都逃不掉一个死字。
知道的太多,难免想要做点儿什么,然而做了,就要承担因果,有了因果,就只能被同化了。就算不被同化,日日处于怀疑之中,怀疑别人,怀疑自己,这日子也是没法儿过的。
她并不愿意被同化,也不想承担因果——她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这些因果。
所以,就当自己不知道这些历史。再者,胤禛那性子,也并不是允许女人来掺和夺嫡这种事情的,但凡她对外面的事情指指点点,怕是立马就要被胤禛给关起来了,生了阿哥也不管用。
她只笑道:“那可太好了,爷若是在府里,那咱们小阿哥就有人能管得住了,他现在大了些,我呢,是亲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60-70(第3/14页)
总心疼心软,下不了狠手,若是爷来管,那我可就轻松了。”
胤禛挑眉,似笑非笑:“爷就能狠得下心了?”
耿文华赶紧赔罪:“我不是这意思,我的意思是,慈母严父,爷就是心疼,爷是个男人,也比女人果决多了,该出手就出手,要么说这孩子,需得父母共同来养育呢,我是额娘,我只照看好了他吃喝,在他受伤难过时候安慰他,爷是阿玛,该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男人。这点儿,我可是没办法做到的。”
府里很快就开始动工了,这些工匠呢,都是为贵人做惯了事儿的,所以哪怕是大工程,也多
是没什么声响的,再加上院墙遮蔽,屋子里基本上也就听不到什么动静。
天气凉快了,小院子里也根本就关不住五阿哥了。但是院子里现在动工呢,耿文华也不好经常带着他往花园里去,干脆就趁着胤禛来,将小阿哥交给胤禛,让胤禛带着他到花园里转一转。
一开始呢,小阿哥是有些不太习惯的,胤禛也不习惯——他也不是头一次当爹,但这还是头一次有孩子额娘,放心大胆的将孩子只管交给他带着的。
但毕竟是父子天性,也就一次,小阿哥就开始盼着胤禛来了。胤禛进门,他就高兴的抱都抱不住,小爪子还往外面指指点点,非得要让胤禛带着往外走。
胤禛也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尤其怀里的是亲儿子。不等耿文华安排第二次,他自己就主动来玉兰院接五阿哥了。父子两个去围观修建园子,五阿哥好奇的不得了,那嘴巴就没闭上过,不停的啊啊哦哦。
因着要带五阿哥,难免来玉兰院的次数就有些多。有时候懒得再换地方了,晚上就干脆留宿在玉兰院了。为这事儿,武氏那酸的,看耿文华那眼神都带钉子,又去撺掇钮祜禄氏:“你这也是运气不太好,若是你这腿脚没事儿,四阿哥还在你这里,相比起来,怕是王爷会更喜欢四阿哥呢,毕竟四阿哥现在可都快会说话了,又机灵又聪明的。”
钮祜禄氏也无奈:“我也是没法子,这意外,想防也防不住啊。”
心里也略有些酸,可就是她自己说的那样,没法子啊。不过,胤禛也并不偏心,带了五阿哥去围观修园子,偶尔也会叫人将四阿哥也给带去。男孩子嘛,大约都是对这种修建的事儿很感兴趣?
总之,去过那么一两次,四阿哥也是很上瘾的。
但随即,京城就发生了一件儿大事儿——皇上召集百官,二废太子。
其实人人都能看得出来,哪怕皇上复立了太子,但心里对太子,还是有怀疑的,毓庆宫的人,基本上都是皇上的,太子的处境,自然也并不是很好。因此太子这两年,性子就和以往大不相同。
一废太子之前,太子是温和有礼的。可复立太子之后,太子的性情就有些跋扈,一言不合,哪怕是朝上大臣,也说动手就动手,半点儿不留情。
于是这次废太子,圣旨上特意说了,太子性情嚣张,奢靡无度,跋扈飞扬,不堪为太子。
这圣旨一下来,整个京城都忽然安静了下来。一废太子的事儿好像就在眼前,那会儿朝堂上多少震荡,索额图那样的人,说死也都死了,连带着大阿哥都被圈禁,大千岁一党,立马瓦解,多少人遭殃呢。
现下二废太子,京城里简直连飞过一只苍蝇,都不敢发出任何声响来。
第64章 第 64 章 皇子阿哥,可不能参加科……
雍亲王府这正在修建的滑滑梯什么的, 自然也都停工了——皇上正因着废太子的事儿寝食难安,雍亲王作为亲儿子,这会儿还能有心情修园子啊?
可现下,若是将注意力都放在朝堂上, 那也是不对的。这太子才刚废, 皇子们都开始冒头, 这什么意思呢?
于是胤禛干脆紧闭府门, 只安心在府里休养起来。
他在府里, 最高兴的莫过于是四阿哥和五阿哥了, 尤其是五阿哥, 每天一睁眼, 就眼巴巴的看着院子门口, 等着胤禛来抱他, 胤禛来的稍微晚一点儿,他连米粉都吃不进去。
胤禛来了, 耿文华就和他抱怨:“往日里和我最是亲近了, 现在是有了阿玛就不要额娘了,小没良心的。”
胤禛就忍不住笑:“爷的醋你也吃?再没见过你这样的,想让爷亲近孩子的是你, 觉得孩子和爷太亲近了也是你。”
“这人心本就是是捉摸不定的。”耿文华也笑:“他是我肚子里出来的, 他想要什么, 我但凡能给的, 我自然是要想法子给的。但也正因为他是我肚子里出来的,所以我也盼着, 他对我也是最为亲近。”
胤禛掂了一下五阿哥,并没有回应耿文华这话。
耿文华也赶紧岔开了话题:“现在既然不能修园子了,那咱们是不是能带着五阿哥, 在院子里玩一玩了?”
胤禛点头:“你若是得空,也可以带他到园子里走一走。说起来,五阿哥倒是被你养的挺好。”
他来这几次,都不曾听耿文华说过五阿哥身上有什么不爽利。倒是四阿哥,养在那拉氏跟前,但凡他去,那拉氏十次里面有八次是忧心忡忡,不是四阿哥有些咳嗽,就是四阿哥有些流鼻涕,或者是四阿哥有些没精神。
四阿哥见了他,也确实是不如五阿哥活泼。
耿文华心里一紧,不敢接这话,生怕胤禛脑子一抽,再将四阿哥塞到她这里来——真不是她想太多,而是男人的脑回路有时候真的是,迷的很,她不敢赌。
她只好笑道:“福晋对四阿哥十分看重疼爱,也是一番慈母心肠。”
看重所以紧张,紧张就容易小题大做。
胤禛也知道这道理,他看耿文华的眼神就略带几分古怪了,真要说看重,不该是亲娘才更看重的吗?那耿文华怎么就不紧张?
耿文华要知道胤禛心里所想,估计得一锤子砸他脑袋上,她不小题大做就是不紧张了吗?什么逻辑!
“爷若是得空,也带我到街上转转?”耿文华不知道,所以她还是兴致勃勃的和胤禛商量呢:“我那铺子,我到现下都没去看过呢,也不知道到底生意如何。”
胤禛没说话,耿文华又抓了五阿哥的小爪子晃一晃:“咱们五阿哥也想去外面看看对不对?”
五阿哥听得懂,赶紧伸手指外面,今儿怎么慢腾腾的呢?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出门!
耿文华扒在胤禛胳膊上:“爷,四爷,王爷,您最好了,您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您是天底下最心软的人,您就带我们母子去长长见识吧,好不好嘛!”
耿文华在撒娇一道上,非常有研究。撒娇女人最好命嘛,她属于对很多事情好奇,好奇就要研究的人。尤其是看短视频,学怎么撒娇,怎么绿茶,怎么说话,还有很多的手工,反正她时间一大把,多学点儿东西也不冲突妨碍。
声音软糯糯,眼神亮闪闪,撒娇的时候身体再有点儿小小的扭动,不能色情,但又得有女性的柔美,耿文华就差将嘴巴给嘟起来了。
胤禛……胤禛很受用,瞧着她这样子,一点儿不显得轻浮,反而是有几分娇憨,几分可爱,就忍不住微微露出个笑意来:“你倒是会说话,既如此,爷今儿就带你们出门去看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60-70(第4/14页)
耿文华心情大好,瞬间站直了身体:“太好了,我就知道王爷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了,那我现下去换衣服?”
胤禛点了头,耿文华就忙冲进去换衣服,她前段时间让丫鬟新作的汉家女子裙子,再将头发给梳成发髻,至于脸上……是不用动的,早起已经梳妆好了的。前后不到一炷香时间,出来拎着裙摆在胤禛跟前转一圈:“爷觉得如何?”
上面是月牙白的斜襟褂子,下面是湖绿色的裙子,压着碧绿的玉佩,下面一双水红的鞋子。
胤禛上下看一眼,很是满意:“这一身不错,得体。”
他刚才已经吩咐苏培盛准备马车了,这会儿就可以直接出门了,因着废太子的事儿,这出门也不好太过于张扬。胤禛也是一身普通衣服,耿文华连嬷嬷丫鬟都没带,只自己抱着五阿哥,跟着胤禛上车。
胤禛担心她一个人在马车里照看不好五阿哥,索性也跟着坐在马车里。
不过,他完全是多虑了。自打出了王府所在的那条街,这娘儿俩,就一起扒着车窗往外看,母子两个一样的眼睛,脸上带着同样的好奇和没见过世面的天真。
五阿哥还哦哦的表达自己的震惊呢,那是什么?这是什么?小手忙的不得了,指指点点。
耿文华也不知道是真听懂了还是糊弄五阿哥,顺着小阿哥的手一看,就轻声解释:“那是茶楼,就是
喝茶的地方。这是杂耍,卖艺的人……”
有时候也会遇见她也不知道的,于是她就转头看胤禛,胤禛被那清澈天真的眼神一看,就忍不住心软,也就耐着性子,给一一解释:“那是牌坊,这一条街,该是有户人家有考中了进士的,还是三甲。”
耿文华恍然大悟,总听说牌坊牌坊的,她记忆中只有贞节牌坊,这种进士牌坊,倒是第一次听说。说起来,进士牌坊还真挺大气的,看起来都觉得气派。
她忍不住抬手拍了下五阿哥,顿了顿,又好笑:“我原还想着让咱们五阿哥赚回来个牌坊呢,刚反应过来,他这辈子,大约是和牌坊无缘了。”
皇子阿哥,可不能参加科举。
第65章 第 65 章 如此往下推。
听闻以前朝廷是允许宗室参加科举的, 可后来到了顺治时候,这个政策就取消了,宗室就不许再参加科举了,到了康熙时候, 就成了满人可以参加科举, 但也需得分榜。
所谓分榜, 就是满汉区分。
满人这个科举, 也就是康熙三十多年的时候才开始的, 到现在, 也不过是两三次。头一次是试探, 后来康熙又因着一些顾虑, 就给停了。再后来呢, 出了江南那边学子给太子投贴, 拥护太子的事儿之后,康熙就又开了满人科举。
京城这地方, 多是满人。当年满人入主京城, 有违抗的汉人,几乎都被屠戮。就算是没被屠戮的,也是被后来的圈地, 给分成了包衣, 或者是……有本事的, 就成了汉军旗, 入了八旗,不是满人也差不多算满人了。
再加上满人科举次数少, 所以在京城这样的地方,出现进士牌坊,那就是很少见的事儿了, 满京城找,大概也就这么一个。
想明白这其中诀窍,耿文华就好奇:“是世家?”
京城居大不易,若不是世家,这样的地界,怎么可能会有宅院呢?但凡牌坊,大部分人都是要修建在老家的,怎么说呢,大出人头地了,需得祭告祖宗嘛,有句话不叫衣锦还乡吗?
寻常百姓赚点儿钱,还得赶紧穿个新衣服在家乡转一圈呢,这考中了三甲之一,那可就是立马踏上了登天梯,尤其是这样的牌坊,带来的好处可不光是看着好看。像是衙役捕快这些,见了牌坊,就需得下马,这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
但是吧,还是那句话,满人入京的时候,有屠戮和跑马圈地这些事儿,所以能留在京城的世家……那可不算多见。
胤禛就笑道:“年家的。”
这个答案可真是,耿文华都好半天没反应过来:“年家?”
胤禛微微点头:“年希尧之前考中了探花,年家……也算是很有家底。”
年家要真算起来,也能算世家。原籍确实不是京城,是安徽的。但这事儿呢,往上追溯的话,就得追溯到年遐龄的亲爹那一辈了,满人入关,江山那会儿还是大明的江山,天下的世家,官宦之家呢,对于满人就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抵抗不了,为了逃命,就四处逃窜的,离开故地的。一种是为了前程,就投降了的,奔着满人来的。
这话说在明面上,其实是不太好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