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1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40-150(第1/23页)

    第142章 第 142 章 王爷铁血真男人!

    过了初五, 开始上朝,然后皇上就下了旨,要在各地建立藏书阁,藏书阁的书本, 是可以任意借阅的。当然, 圣旨不是这么简单的, 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有限制的, 比如各地, 康熙就临时指定了六个地方, 除了原本的南三阁北四阁, 另外在开封, 金陵等比较有名气的六个地方, 修建藏书阁。任意借阅的前提是, 需得有功名在身,借阅的时候需得有同窗做保证, 借阅也只能是在藏书阁里面看, 不许外带。

    负责这个事儿的人呢,定了三阿哥,陈梦雷帮衬。

    满人自打入关之后, 从顺治时候就多有对读书人示好的事情, 所以这个圣旨一下来, 大家就又觉得, 这是朝廷对读书人的一种优待。一时之间,天下称赞朝廷的声音, 竟是增加了许多。

    尤其是三阿哥,因为他主持这事儿,他负责挑选书本, 运输书本这些事儿,所以也是名声大噪。

    三阿哥忙的屁颠屁颠的,据说每天送往三阿哥府里的图书都有上百本——能被放到藏书阁的书,必然是经过了朝廷的挑选的,那说明什么?至少是朝廷中意的,觉得有可取之处的啊。

    对于读书人来说,科举入仕是一辈子的追求,但若是有著作流传,那也是致命的诱~惑啊。再者,科举和立作比起来,还是后者更吸引人,更重要一些。所以一旦有这样的机会,那几乎是人人挤破脑袋的往诚亲王府里钻的。自己进不去,那自己的书也必然得送进去才行。

    三阿哥府上这热闹,看的京城里的其他阿哥都眼热。

    也就是这时候,朝廷再下公文,将造纸术的配方给公布了出来,既然是公布,那自然是选择原材料最便宜的,公告中也说明了这样的纸张,比较适合用来如厕,或者是擦拭东西。至于百姓们自己要不要做,就看他们自己意愿了。

    觉得可以费点儿功夫采集些原材料给自家做些厕纸放些用,那就可以自己去做。若是觉得土块石头也还行,反正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过来了,不愿意费功夫……朝廷也不会勉强他们改变。

    反正就按照胤禛说的,这种东西,合该是家家户户都用得起的,朝廷反正也不指望从这上面赚钱——纸张这东西,本就是民间商人经营的,若是放在唐朝,这东西算金贵,物以稀为贵呢,朝廷指不定想掺一脚。但现在都是清朝了,纸张这东西,就是再如何……朝廷也看不上这点儿微薄利润的。

    既然朝廷不赚钱,朝廷自然也不会想法子控制这种配方。至于这种公布配方的事情会不会冲击到民间商人,那必然是要有些影响的,但影响不算大。

    因为康熙自己也看过造出来的那些纸张,当真是如厕最合适。所以,和市场上现下所有的纸张比起来,也并不妨碍到对方什么,既然影响不算大,那也就没什么了。

    这种东西在民间如何,耿文华是不管的,她现在就可喜可贺——终于用上了类似于卫生纸的东西了。虽然柔软度还是不太够,但至少……也算是有了啊,至少她用棉布的时候不会觉得是在浪费了啊。

    再者,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这东西,可以取代月事带。

    她所有造纸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刻。清朝的月事带,她真的是一边用一边吐槽,一边用一边犯嘀

    咕,实在是不太好用……不管是草木灰还是棉花,尤其是没经过压缩处理的棉花,少了不管用,多了……你能想象两腿之间放着一个小棉褥的感觉吗?

    甚至和棉花比起来,草木灰都算是好用的了。

    现在,她完全可以将卫生纸给叠起来用,这种办法还是她小时候见人用过的。用过的卫生纸,直接扔掉就成,用这东西换掉月事带里面的草木灰,立马就觉得更轻盈更透气了几分。

    她有了这样的好主意,自然也不吝啬教导身边丫鬟:“而且这东西吸收的快……不会让人觉得黏黏糊糊很难受,现下这卫生纸,自家也能做,谁家有女眷,就多做一些放着备用,挺好的,你们回头也可以教一教家里女眷。”

    这种事儿呢,只能是私底下传播。所以耿文华教导丫鬟之后,就暂且将事儿给放下了。

    胤禛很快提出去西藏的事儿,他既然说了要耿文华陪着,耿文华就不好一直拒绝了,一边让人收拾行李,一边和知春她们议论这西藏的事儿:“听说需得会喝酒,人家敬酒你要是不喝,那就是看不起人家的意思。”

    耿文华皱眉回忆,有这种规矩吗?好像是记错了吧?不应该是苗族或者别的地方才有这样的规矩的吗?

    “这季节,西藏那边应该是有些冷的,衣服还是要多带一些。”知春笑着说到,知夏反驳:“既然去了,那定然是要买些当地的衣服的,何必带这么多呢?随走随买就好了。”

    “我觉得还是该带一些,若是有什么万一,没赶得上去买衣服呢?”

    “那也不用如此多,两三件即可。”

    “有备无患,多一些又不用小主自己拿,不还有马车的吗?”

    “每个府里的马车多少都是有规定的,你以为想去几个马车就去几个马车啊?”

    真要是如此,那许多人家怕是连家里老小都要带上了。按照朝廷规定,皇子阿哥顶多是三个马车,朝廷官员有些能分一个马车,有些甚至连个马车都没有,一路上只能和同僚换着歇歇脚,剩下时候都得骑马。

    耿文华也不去管她们这些小争论,只交代小格格:“有什么事儿就找你嫡额娘,额娘不在府里你也不许捣乱,若是我回来,听谁说你办坏事儿了,你小心点儿你的屁股。还有,每日里需得吃饭,也不许熬夜。”

    顿了顿,又叹气:“要不然,我还是带你去吧?算了,算了,别带了,你年纪小,若是一路奔波再给累倒了,那更糟糕。”真恨不得将弘昼和小格格变成小小的手办挂在自己身上带着,这样就能走哪儿带到哪儿了。

    小格格还要安慰耿文华:“我会好好的,我听话,嫡额娘说带我去园子里住呢。”

    园子就是圆明园,前些年的时候康熙赏赐给胤禛的。当然,现下的圆明园肯定是不能和后世的相比的,后世的圆明园,那是经过了胤禛,乾隆父子两代人,总共三十多年的修葺完善,一点点儿打磨出来的园林瑰宝。

    现在嘛,圆明园就是个小院子,像是著名的十二生肖,那是影子都没有的。

    那拉氏也是哄小格格开心呢,毕竟阿玛额娘都去外面了,却不带她,小孩子难免失落。所以呢,带她到园子里玩儿两天,里面养着的有许多小动物,天鹅,小鹿,丹顶鹤,还有猫熊。

    小孩子哪儿有不喜欢小动物的?

    “不可以距离那些小动物太近啊,现下可没疫苗给你打。”耿文华叮嘱道,也不一定就非得是狂犬病,有很多动物身上都是携带别的病毒的,被抓伤都有可能会感染。

    小格格连连点头:“我知道的,额娘放心,我就远远地看看。”

    耿文华转头看弘昼,弘昼一边玩空竹一边随声应道:“我有空了就看着妹妹,但我要上学读书呢,天天进宫,估计也不能总看着她,不过额娘放心,嫡额娘喜欢妹妹,肯定会照看好妹妹的。”

    说着就凑到小格格面前:“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40-150(第2/23页)

    妹,你那个会转圈的小狗,能不能给我玩玩儿?”

    会转圈的小狗是耿文华让人做的,外面是木头壳子,里面是一个旋转发条,就跟怀表里面的是一样的,不过就因为是一样的,所以那小狗就只会转圈,不会走直路。

    而且,因着做得大,转几圈也就停下来了,也跟怀表一样,需得拧一下发条,上上劲儿,才能继续转圈。

    不过大清从没出现过这样的玩具,所以虽然简陋,小格格还是喜欢得很,恨不能每天睡觉都搂着。也因为只这一个,弘昼想玩儿都得找小格格借。

    耿文华就说弘昼:“回头就做出来新的了,到时候你和弘历一人一个。”

    她完全就是现代人那种对待孩子的小朋友的态度,买了什么零食玩具呢,会让和小朋友分享一下。再加上弘历也确实是她看着长大的,所以弘昼有的,弘历也会有,免得两个小朋友打架吵闹。

    至于小格格有的……弘昼和弘历就不一定有,谁让小格格小,又是女孩子呢?当哥哥的,就需得多照看妹妹。尤其是清朝,女子生活不容易,若是有娘家照看,那才能轻松些。

    “回头就让人多做些,放到玩具铺子里卖。”耿文华又说道,弘昼眼睛顿时亮了:“一个可以卖……嗯,三十两银子!”

    耿文华都吃惊:“你抢钱啊?”

    会者不难,这东西成本其实也没想象中高,就一个木头壳子,几个怀表零件放大组装,就算是加上人工,一个十两银子顶天了。

    弘昼笑嘻嘻的:“别人都不会啊,独家生意,别说是三十两银子了,额娘您就是卖五十两银子也肯定有人买。”

    耿文华忍不住仔细打量一下弘昼,然后伸手摸他脑袋:“天生做生意的料,但是呢,你也需得知道,就是做生意,也分仁商和黑心商,再者,你现在什么身份?你阿玛是谁?”

    “我虽说不求你和你阿玛一样,心怀天下,但你这种……不愿意让利百姓的行为,也不太好。”耿文华说道,弘昼眨眨眼,反驳:“可是额娘,这东西你也不是卖给平民百姓的啊,你是卖给有钱有势的人的,对于这种人,十两银子和三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是有些区别的,就比如说,有一家平民,家里日子就是普通,一年也就能赚个四五两银子,他家里呢,有个孩子养到了三四岁时候病重了,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要个这样的玩具……”

    耿文华问道,她也知道这样的例子是有些偏激的,但是不能否认这种事情确实是有的。

    十两银子和三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的区别就是,十两银子挤一挤还是有的,顶多一家子省吃俭用三五年。三十两银子……变卖一下家产也能承受,甚至暂且借了亲戚朋友的钱也能应付。可五十两银子,可能他们穷其一生,都不一定拿的出来。

    这些银子对应着的,也并非只有玩具这一样东西。

    若是做生意,这些银子对应的可能是药材,可能是保暖的衣服,可能是填饱肚子的粮食,可能是盖房子的砖瓦,可能是修路的水泥石头。

    这些东西单单一样看,少了哪个,都不会致人死地。可这些东西若是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家子的性命保障了。

    弘昼若是普通人,他要学做生意,那耿文华会教导他如何做一个人人夸赞的仁商,既能自己赚钱,又能惠及百姓。但弘昼不是个普通人,他日后再不济了,也是个王爷。

    一个王爷,对银钱没有什么概念,只觉得十两也好,三十两也好,五十两也好,都是一样的,那他去赈灾,会不会用三十两银子来买十两银子的粮食?

    那到时候,饿死的灾民会有多少?

    十两也好,三十两也好,弘昼都需要了解这些银子,对于寻常百姓家来说,是意味着什么的。能卖十两的,就绝不许卖三十两,能卖三十两的,就不允许卖五十两。

    不光他自己是如此,他若是有能力,那日后,所有商人,都必得如此才行。

    当然,这点儿就有点儿……不太好实现了,毕竟奸商处处有嘛,但能有这么一个目标,这么一个理想也成啊。

    耿文华坐下来,冲弘昼招招手,等他到了自己跟前,就伸手来揽着他,将他抱在自己怀里,弘昼顿时脸红:“额娘,我都长大了……”

    长大了就不能要额娘这样抱着了,先生说,男女七岁不同席,长大了就需得留意男女之别,不能因着疏忽这点儿,就害了女子名声,这可能是会要人命的事情。

    耿文华笑道:“你再大不也是额娘的儿子吗?额娘别说是抱抱你了,亲亲你都行。”

    说着就一口亲在弘昼脸颊上,弘昼脸色更红,还不等他说什么,小格格就挤过来了:“我也要抱抱,我也要亲亲。”

    一边说,一边很主动的先去亲耿文华:“轮到额娘了,额娘也亲亲我。”

    耿文华立马在她脸上大大的亲一口,然后捏着她的嘴唇不许她说话:“我先和哥哥说话,等会儿再轮到你,我和哥哥说的时候你不许插嘴知道吗?不然不礼貌。”

    小格格点头,她知道这样不对,嬷嬷也说了,这样没教养,是很不好的行为。

    耿文华就和弘昼说寻常百姓家过的日子,一个鸡蛋多少钱,一只鸡多少钱,百姓一年到头得干多少活种多少地,才能勉强维持一家温饱。

    又说东西的贵贱,对百姓来说是什么意思,做生意的目的是什么——若只是赚钱,他拥有这么多,还要更多又是为了什么呢?

    弘昼也不知道听不听得懂,他大了些嘛,学了规矩礼仪,看额娘态度严肃,就也不挣扎,认认真真的听着。

    耿文华又讲社会构造,什么是农,什么是士,什么是官,各自的职责又是什么。

    她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也没个课本,反正从小到大呢,她就得最深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文章诗词了,需要背诵嘛,背熟了之后就留在脑子里,用不着的时候想不起来,一旦要用,仔细回想,就总能想到一点儿痕迹的。

    还有各种思想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