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5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那就是,她说不是,那才不是。

    “酥嫩的很,汁水饱满,虽说是烤出来的,竟然也不显得干柴。”耿文华笑眯眯的说道,又看那炒青菜,顿了顿,忽然感

    叹:“忽然想吃生菜……”

    这东西,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来着?她记得她小时候还是不怎么吃的,但后来就好像一夜开花,遍地就都是了。一开始吃是有些不太习惯的,但吃多了就开始觉得好吃了,尤其是包着东西吃的时候,包肉,包饭团,甚至包裹炒菜都可以。

    知春不知道她说的生菜是什么,只赶紧阻拦:“小主,生的不可能吃,生的吃起来有苦涩的味道,这些东西都是要炒制了或者蒸熟了才能吃的。”

    耿文华噗嗤一声笑出来,顿了顿说道:“我往常看书,常见南北蔬菜不同,若是有机会,咱们能尝尝南边的蔬菜,那倒是挺好的。”

    生菜最开始传入中国,好像是先在沿海地区开始种植的?因为气候比较相似还是什么运输比较方便的原因来着?

    算了,想不起来不想了。既然这东西是从外面传进来的,回头她可得打听打听去西洋的船队,然后找几个靠谱的,让人家专门给她带种子回来。

    知春笑着附和:“等日后有机会了,咱们自然能去尝一尝。”

    午饭的休息时间也就一个时辰,吃吃饭,稍微活动一下腿脚,有太监会来将马车上的净桶给搬走洗刷,然后再放回来。等这些事儿弄完,整个队伍就有开始出发了。

    中午吃饱了,下午索性就在马车里画画。路上的风景,外面的人群,她现在还弄不出来照相机,也就只能人肉做记录了。等将来老了,也能拿出来这画册翻看一下,感叹一番自己年轻时候走过的路。

    她正画的认真,马车稍微停顿了一下,随即就有人跳上来,并且先来了车帘进来了。

    耿文华不用抬头都知道是谁进来了,但还是赶紧抬头看一眼,然后笑着请安:“王爷怎么过来了?可是有什么事儿要吩咐?对了,我今儿让人送过去的饭菜,王爷可品尝了?”

    因为胤禛并不一定就是在康熙的马车上的,康熙的马车后面,还有几辆马车,是专供大臣们办公用的。

    说起来这个,耿文华就很是佩服康熙,同情这些大臣们。真的,赶路都不能消停,早上还有朝会你能想象嘛!开完朝会,康熙若是留谁说话,谁就在马车里跟着。没留下的人,就到后面马车上办公,事儿多了去了,看折子,给折子分类,查阅各地资料,将各地上的折子给汇总,反正一天到晚不得闲。

    耿文华觉得,估计是要比在京城里还要更劳累些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40-150(第5/23页)

    在京城里,你只要出了宫,哪怕在衙门呢,你都能偷偷懒,反正皇上看不见对吧?

    但现在,坐在马车里,你但凡稍微有点儿偷懒,同僚能看得见,皇上就在前面马车里呢,你们几个凑在一起说说闲话,指不定皇上都能听得见,这种情况下,谁敢不认真干活儿?

    所以她送菜的时候是真没想过这个可能的。

    胤禛顿了顿才说道:“汗阿玛说,瞧着有些难以入口。”

    耿文华顿时瞪大眼睛,连说话都结巴了几分:“汗汗……阿玛?”

    胤禛微微勾一勾嘴唇,笑道:“是,不过,到底是尝了些,说是在路上呢,既然辛苦做好了,若是不吃,倒是浪费了。”所以也动了筷子,味道虽然差强人意,但也不是不能吃。

    剩下的呢,就多是进了胤禛的肚子。胤禛虽说喜好吃清淡的,但也并不挑食,有条件的情况下,他愿意吃自己喜欢吃的,但是做好了送到面前了,他还是能将就将就的。

    胤禛伸手摸一摸耿文华的脑袋:“也别丧气,爷倒是觉得,很有进步,你日后再多练一练,指不定就能做出更好吃的饭菜来了。到时候,爷有奖赏。”

    耿文华立马被吸引力注意力:“什么奖赏?”

    “你想要什么?”胤禛问到,耿文华思考片刻:“能不能要一艘船?”

    这个回答倒是有些出乎意料,胤禛皱眉片刻才问道:“你可知道朝廷政策?”

    大清对于出海的政策,怎么说呢,反反复复。康熙二十多年的时候是允许的,康熙三十多年,因为福建那边流寇较多,所以就禁海了。禁海四年,到了康熙三十八年呢,因着□□,所以又开了海禁。

    然而没开多久,到康熙四十多年,因着西洋传教的事儿,康熙大怒,又封锁海岸,再次禁海。

    一直到现在,康熙五十八年了,海岸还是禁严的。

    耿文华眨眨眼,她当然略有些了解,但是怎么说呢,就算是朝廷禁海了,但其实民间对于海上贸易还是十分热衷的,因为利润足够大。别说是在沿海地区了,就是偶尔在京城,耿文华都能听说西洋那边的稀罕物件。

    像是以前,京城还卖过水银镜,巴掌大的小盒子,里面镶嵌一小片镜子。这东西一在京城露面,几乎是立马就风靡了京城。后来耿文华本来也想给那拉氏出主意的,但因着水银实在是不好弄,再加上上好的铜镜的清晰度也是很不错的。耿文华既然没有迫切需求,她自然也就不会去弄这些东西了。

    所以海禁这个事儿吧……朝廷的态度是朝廷的,只要朝廷一天没说,随意出海的人都诛九族,那民间就能不当回事儿。

    再者,出海也不一定非得就是去西洋,和周边的一些小国家也能进行一些贸易来往。

    耿文华提出要一艘船,一个是为了方便自己搜罗种子,一个呢,还是那句话,从无到有比较艰难,但若是有,从小到大,那就比较容易了。

    她得先给自己和弘昼打造一个船队啊。

    万一日后夺嫡不成功……她打算带着弘昼绕道,新加坡,马六甲……

    她还不信活不了了。

    胤禛见她不说话,就又问道:“你要一艘船做什么?若是想往西洋,想做海上贸易,那不光是要有船,还需要有人,有武器,有粮食,有商品,有海上航线图。”

    海上航线图是最重要的,否则你以为海上贸易那么赚钱,为什么就没多少人参与呢?没有路线图,你在茫茫大海上只有一个下场——迷失在海面上,等着被海洋吞噬。

    运气好,说不定遇上海盗,死的还痛快点儿。运气不好,不知道得在海洋上漂流多长时间呢,人是群居动物,海面上的风景又是一成不变的。正常人在这种环境下,极容易被逼疯,尤其是你还清楚的知道你的结局。

    这简直就是临死前的折磨。

    九阿哥胤禟手里倒是可能会有海上航海图,但他是皇子阿哥,朝廷禁海,他就必然不能出海,不能偷偷违背朝廷禁令。

    胤禛正想着,耿文华就笑道:“我现在没有这些,但是日后说不定会有呢?我先有一艘船,这样别人知道我有一艘船,那些有人的,有货物的,有海航图的,就会主动找上我了。”

    这话说的,极其无赖。

    胤禛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耿文华又笑道:“至于武器,我男人是谁?难不成我还能少了这些东西不成?”

    胤禛气笑了:“那你说你男人是谁?为什么你就不能少了这些东西?”

    “我男人可是大清鼎鼎有名的铁面无私雍亲王,是京城里最被人害怕的冷面阎王胤禛,是皇子阿哥们最为忌惮的兄弟。”耿文华笑嘻嘻的说道,伸手抱住胤禛胳膊:“你是汗阿玛最为看重的儿子,你是我心里最能干的丈夫……”

    胤禛摆手:“停停停,少说这些来糊弄我,武器是绝不行的。”

    别说是他现在不能弄那么些武器了,就算是日后……他也绝对不能给耿文华配置这样的武器,后妃有武器,若是祖宗有灵,必然是要到他梦里痛骂一顿的。

    耿文华顿时失望:“真不能给?”

    胤禛果断摇头:“真不能给。”

    “那我自己去买?”耿文华眨眨眼,言出惊人,胤禛都有些吓一跳:“你去哪儿买?”

    “我若是有钱,哪儿不能买?大清买不到,那就去蒙古,蒙古若是没有,那就去沙俄,沙俄若是没有,那就去西洋……”耿文华笑眯眯的,她记得哪儿是武器交易区来着?

    胤禛脸色越发严肃起来:“这些事儿,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我何必从哪儿知道呢?有钱能使鬼推磨,大清尚且有军营中武器被倒卖的事儿呢,别处怎么可能会没有?但凡有倒卖,那不都是拿钱就能买的吗?”耿文华笑着说到,直白又简单,又带着几分天真。

    胤禛沉默片刻:“大清武器倒卖的事儿,你又是从哪儿听说的?”

    “我听府里人议论的。”耿文华顿了顿才说道:“之前可是有大臣上折子,请求皇上,禁

    严民间火器?”

    第144章 第 144 章 谁赢了?

    清朝是允许民间百姓拥有武器的, 包括不限于火铳,弓箭,刀枪,马匹之类个人能携带的, 但不允许拥有大炮和盔甲。这个政令呢, 是顺治时候公布的, 因为那会儿南明势力比较大, 再加上民间各处战乱起义, 若是百姓没有武器, 就不能低于贼人伤害。百姓若是拥有武器, 至少是能保护自身安全。

    但现在, 大清境内不说是十分太平吧, 至少也是盛世明景, 民间百姓若是再持有武器,就容易引起械斗。械斗这种事儿在民间, 不说是随处可见吧, 但也不算罕见。

    两个村子争夺水源,两个家族争斗,甚至严重时候, 这些都是能闹出人命来的大事儿。没有武器大家伙儿还只能拿着凳子铁钎木棍之类的, 就是死人, 顶多也不过两三个。但若是有了武器, 那可就是一死一大片了。

    所有就有官员上了折子,请求禁止民间百姓拥有武器。但这折子, 被康熙给驳回去了,康熙说的是天下安定在于施政得失,与火器无关。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40-150(第6/23页)

    也就是说你当地官员做的好, 那百姓之间就没有纷争,武器这些也不过是用来打猎,改善民生。就比如说那两个村落争夺水源,官员若是早早就将这些事情安排好,两个村落犯得上争抢吗?两个家族有仇争斗这种事儿,你做官的,父母官,就不能出面调和吗?非得等出了人命,再说他们不应该持有武器吗?

    于是这禁严武器的事儿,就算是放下了。

    耿文华现在问,胤禛就忍不住挑眉:“难不成你还有别的看法?”

    耿文华抿抿唇,有些小心谨慎:“我还能有别的看法?”

    “这马车上只咱们两个人,马车车壁也足够厚,你说了什么,除了我,也没别人能听见,你若是有意见,只管说,爷难道还能将你送到汗阿玛跟前吗?”胤禛笑着说到,耿文华顿时笑,过了片刻才说道:“这个武器的事儿……我觉得,不能全禁,但也不能不禁。”

    全禁就是民间百姓一点儿不许用武器,古代社会嘛,肯定和现代社会不同的,你若是不许用武器,至少有一类人是没办法生活的——猎户。甚至,猎户在大清,是占据了一个不算小的比例的,这种人没有田地,不擅长种地,若是连唯一谋生的手段也被禁止了,那大约就只能是去当野人了。

    不能不禁,说的是火铳之类的。大清的火铳可不是现代的枪,又能做到静音又能做到弹孔小不易察觉,这时候的火铳呢,甚至比不上建国初期的那种枪支。

    这时候的火铳,极容易走火,而且射出来的子弹是炸开的,这种东西用来打猎,那打到的猎物就全身都是石子儿,是不能吃,也不能用的。

    再者,弓箭射人,还有挽救余地。但火铳伤人,必死无疑。

    所以耿文华说,该分情况。

    胤禛就问到:“那若是猎虎遇到凶兽,需得一击毙命呢?”那弓箭的伤害力不够,不就得用火铳了吗?若是不许携带火铳,那不就是将猎人的性命送到凶兽嘴里?

    “猎户……也可以携带,但不许用于打猎之外的任何用途。”耿文华说道,律法不就是条条框框来限定各种条件的吗?朝廷若真是有心,就可以将武器这事儿单独拎出来规定,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什么样的人不能拥有,拥有的人不许在什么场合携带,这些都是朝廷官员应该考虑的事情。

    “我自己想,必然是有顾虑不到的地方,但众人集思广益,必然是能将这事儿给考虑周全的。”耿文华笑着说到 :“任何事儿都不能一刀切,这才是朝廷该有的态度。”

    胤禛沉吟了片刻,点头:“你说的也有些道理。”

    耿文华忍不住抽了抽嘴角,岂止是有些道理啊,简直是很有道理好不好?

    “汗阿玛为什么不建立火器营?”耿文华忽然想到这个问题,赶紧压低了声音问道:“我素来佩服大明的火器……但本朝好像并不用?”

    大明的军队那多有名啊,就算是她这个除了看电视刷视频就很少再有了解历史渠道的人,也听说过大明铁骑的名声。尤其是永乐年间,那简直就是,铁骑出征,寸草不生。

    说的可能是略有些夸张,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大明朝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