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阿哥顿时变得狗腿起来,忙侧身请耿文华和胤禛进庄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庄子是他的呢。
耿文华也不在意,一边走,一边戳胤禛的腰,示意该他说话了。
胤禛抓住她作乱的手指,这才看九阿哥:“一来就听说你要办什么全鸡宴,正巧赶上了,你既然要和你小四嫂谈生意,总不至于连顿饭都舍不得请吧?”
九阿哥嘴角抽了抽,摆手:“不算事儿,这顿饭,我请。”
从怀里抽出来一叠银票给身边太监:“去厨房说一声,有什么做什么,挑最好的最贵的做,今儿厨房也不能白忙活,剩下的银子让他们看着分就是了。再者,去将马车上的酒坛子搬下来。”
又问耿文华:“小四嫂,你可是要自己做布料生意?要我说,自己做生意又累又劳神,倒不如将这布料直接转卖给我,我帮着你卖,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让你吃亏的,现下市场什么价钱,我就给你什么价钱,小四嫂觉得如何?”
第164章 第 164 章 怕是这府里也要不安宁……
耿文华又看胤禛, 胤禛顿了顿,无奈摆手:“这纺织厂既然是你的,生意的事情自然也是你做主,你看着办就是了。”
再者, 赚钱的事情, 他确实是没有耿文华这天赋。索性放开手, 让耿文华自己来做, 说不定赚的更多。
布料只给九阿哥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 垄断这样的事儿, 到哪儿都不行。之前她虽然说过无奸不商, 但她还是和商人不一样的, 她来这世上走一趟, 不是为了赚钱。
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除了要给弘昼和小格格留一点儿,剩下的银子她也舍不得便宜别人啊。所以, 嗯, 正直的说一句,她真不是为了赚钱来的,她就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再者, 纺织厂才刚开始生产, 若是将布料都给了九阿哥, 耿文华那两个铺子不就是白准备了吗?
所以, 给是要给的,毕竟这样才能最大面积的铺开自己的路。但也不能全给, 而且,价钱方面,也不能是九阿哥说了算。
趁着中午没开饭, 她就开始和九阿哥商量起来这合作的事情,胤禛算是见证人。
将每个月提供多少布料,颜色,厚度,重量,这些细则通通给定下来。
午饭之后,直接去书房签订协议合约。
九阿哥乐颠颠的拿着协议书走人,耿文华就忙去叫了纺织厂那边管事来:“另外修建房屋,就按照之前这个来,在后面起房子,再招聘纺织女工。”
另外呢,需得对外发出公告,要收购棉线,麻线,各种线类,也包括蚕丝。
纺织嘛,绸缎不就是蚕丝纺织出来的吗?
纺织厂并不一定就必须纺织棉布,生意大了,什么样的布料都是能试一试的。
她有正经事儿做,就将胤禛给冷落下来了。幸而这庄子上还有个养殖基地,从孵化到饮食,一应俱全,所以胤禛也是有些事情可忙的,并不止于真闲的只能站在那里等耿文华回头。
那养殖场的事情,若是想要大规模的推广,还是需得稍微花费些力气的,朝廷是可以帮忙修建孵化室的,但还是那句话,朝廷也没多余的钱,并不能光做那赔钱的事儿。养殖这东西,谁也不敢保证就是肯定会赚钱的,中途万一有个传染病什么的,那可是整个养殖场都要赔进去的。
所以呢,还是得看民间百姓自己的想法。有愿意冒险试一试的,反正这庄子上的什么东西都是透明的,大家直接来问,来请教就行。若是不愿意冒险,那就只买个三五只,回去自己养一养,死了也不会赔太多。
倒是耿文华很早之前提过的民间畜牧站,胤禛是真的思索了起来。若是有一个朝廷的机构,专门为百姓解决这些牲畜的事儿,确实能保障百姓养殖的利益的。
但是,问题就来了,上哪儿找那么多精通畜牧问题的人呢?如何确保他们是有真本事的呢?
难道朝廷还要再举办一个,类似于科举的考试,进行筛选,然后再给与官职吗?
可这个考试,又该谁来负责?总不能让太医院来吧?
或者,朝廷可走访民间,寻找这方面有才能的人?
胤禛的想法,耿文华暂且是不知道的。怎么说呢,纺织厂这个东西,她是投入了很大的希望的,这东西所带来的影响后果,不光只是赚钱来养活印刷铺子这一条,还有改变大清的经济构造——她始终记得历史书上的那句话,明朝因为纺织业的发展,是有资本主义萌芽的趋势的。
当然 ,她肯定没这个本事来引导社会的发展,再者,资本主义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出现转型,对社会必然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若是在大明昙花一现的东西,在清朝出现了长久的影响,这个社会会走往哪个方向,她也不敢保证。但肯定不会更坏,一旦慈禧再说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之类的话,民间百姓,或有反抗之力,耿文华也知道这点儿是她……想当然了些,反抗这种词,并非是看你有钱没钱的,而是看你有没有骨气的。
可钱是人的胆量总还是有些道理的。
改变社会的属性这点儿,耿文华是不敢奢想的,她就是,将曾经萌芽了,但又被扼杀了的东西,给再次拿出来,让它有机会再发芽一次而已,至于它长出来之后能不能存活,中间会不会发生变异,又会不会被人连根拔起连盆端走,耿文华是不去想的。
再有一点儿呢,她想给明清两朝,备受压迫欺负的女人们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反抗命运的机会。
她不敢说自己是救世主,她能做的,可能就是对眼前所能看见的这一片,伸手所能触摸到的这一片,伸一伸手。她能改变的,可能也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60-170(第9/25页)
只是十来个,二十多个,最多最多一百多个女人的命运的。
但勿以善小而不为,谁能说这一百多个女人不算人呢?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小,就什么也不去做。说不定这一百个女人被改变了命运,她们又影响了身边的人,一个人改变十个,这一百个,就又能改变一千个了。
若是她什么也不做,没有这一百个,那哪儿来的一千个?
纺织厂是耿文华十分看重的心血,她甚至找了胤禛要人:“现在纺织厂的巡逻都是些庄子上的人,应付周围百姓大约还可以,但若像是之前那样,九阿哥带人来庄子上……”
幸好九阿哥那天不是来做坏事儿的,他要是来破坏纺织厂的,只要让人冲进去,抓两个人打死,那耿文华这纺织厂就算是完蛋了。
或者,若是有人深更半夜来放一把火……晚上下班时候来劫掠几个女工……给羊毛线浇上一桶油……
“我也不敢求王爷将正经侍卫给我些,就那些战场上退下来的,有几分本事,为人正直的,还请王爷给我寻找一些,十来个也好,二十来个也行,三五十也不嫌多。”
反正纺织厂现在是一边开工一边建造,说不定哪天,这一片就能形成一个村镇。
因为有人就必然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人群,人群多了,自然也就会形成村镇了。
到时候她完全可以仿照现代那个有名的村子,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的人,生老病死都有纺织厂负责,大到孩子成家买房子,小到孩子上学,全都可以是厂里出钱负责。
嗯,这个就是社会主义的雏形。
到时候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社会主义的雏形对上……
耿文华脸上笑容就更灿烂了些,百姓肯定能知道哪个是最好的。只要百姓心里有选择,这天下就是大势所趋。
胤禛低头看她,总觉得她脸上这笑意有几分……很不一样,但具体哪儿不一样,他又说不上来。顿了顿,就点头:“好,回头爷给你问问。另外,可要太监?”
耿文华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胤禛耐心问道:“宫中这些年放出来的太监有些多……”
宫中主子多,需要的太监自然也多。但随着皇子阿哥们出宫,康熙这两年又不爱呆在宫里,不是在行宫就是在园子,要么在路上,所以需要的人手少,这放出来的也就多了。
太监的养老,自来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宫里的时候就收义子义女,这种是皇上默许的,但也不能放在明面上,这时候的义子义女那可不是一个称呼问题,那定下来名分之后,是当真如同亲生父子的,也就是做子女的,是必得给做父亲的养老送终的。
另外也可以从宫外原先的家人里面挑选义子义女,这种带点儿血脉关系的,比不带血脉关系的更可靠些。
当然,能收义子义女的呢,大多是在宫里有一点儿的地位身份的,谁人也不傻,你什么也没有,人家凭什么给你做孝子孝孙呢?
那些没有地位身份的太监们到了老怎么办呢?这就是第二种方式了,京城里有一条胡同,住着的都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一辈子的月钱积蓄,买这么一个宅子,平日里大家互相走动是,谁有个难处,都会伸手帮帮忙。
这样一来,谁若是死了,大家都会出面帮着来办丧事。若是病了痛了,大家伙儿也都是互
相帮忙伺候照看,反正都是一样的人,谁也不嫌弃谁低贱。
死后若是还有家产,那就大家分一分,若是没什么钱了,大家也会给兑点钱安葬完事儿。
但不管前者还是后者,其实能善终的,都是少数。更多的是遇人不淑,遭遇不测。
耿文华这纺织厂呢,说实话,男女区域还是要严格分开的。可又不能完全分开,毕竟这是一个厂区,是要做活儿的,并不是个宅院,再者就是大宅院,也不能避免女人和男人完全分开啊。
那来来往往中间传话的,送饭的,供应热水的,这些该用什么人呢?这样看的话,从宫里出来的太监就很合适了。
胤禛这提议一说出来,耿文华就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反应了。
顿了顿,她只好点头:“也行,不过……我需得挑一挑,我总听说,那些人因着身体残缺,有许多,心理上已经和常人不同了,总有看女人不顺眼,虐待女人的。”
胤禛笑道:“你从哪儿听说的这乱七八糟的?”
可过了片刻,他脸色就沉了沉,并未反驳耿文华的话——宫里也是有对食的太监和宫女的,因着以前确实是发生过宫女并不愿意和太监结为对食,就被对方给虐杀了的事情,也就是因此,康熙才下令,不许宫里有对食。
明面上确实是能禁止,但私底下,也听说有些太监会在宫外置办宅子,娶妻过日子。
至于内里到底有没有虐待,胤禛并不是太清楚,再者,女人也并不会将这样的事情对外说。
耿文华小心看胤禛脸色,嘟囔:“若是宫里少用些这样的人就好了。”
胤禛伸手捏一把她脸颊,并未接话,这话说的可太孩子气了些。不用太监用什么呢?男人女人天生是有差别的,宫里的事情,总有要用得到男人的地方。
若不是太监,谁来保证皇室血脉的纯净?
耿文华也知道这事儿不好解决,她就是随口提一句,转头就换了话题:“回头王爷帮我找好了人,直接让他们过来就是了,这边也是有工匠的,我打算让人在这里建造房子。”
就是她理想中的社会主义村庄。
挨着的小四合院,三层高的单身公寓,还有学堂,还有水井。
巡逻的人可以带家眷来住,纺织女工也可以搬家过来。
胤禛听着她喋喋不休,实在是哭笑不得:“你这纺织厂才刚开始有个雏形,你就弄这样大的宏图,是不是太着急了些?再者,无论是盖房子还是打井,或者是学堂,都要钱,你这钱从哪儿来?”
耿文华嘴硬:“我手里还有些银钱。”
胤禛挑眉:“还剩下多少?”
这个真不好说,因为这庄子上所有的一切,包括纺织厂,都还只是前期投入状态,别说是利益了,回本都还没做到呢,她现下手里的钱是全部来自于京城里的那几个铺子的。
那几个小吃铺子,小富即安。
也就是一个月顶多能赚个两三百两银子,这笔钱还要养着一个赔钱的印刷铺子,所以一个月她能到手的,也就二百两左右。
可现在这纺织厂,一个月的投入,就需得三百多两左右了,赚的比不过投入的,那耿文华也就只能是动自己的老本了。
被胤禛问起来,耿文华就讪讪的笑:“也没多少了。”就算是赔本,她除非是一文钱没有了,否则还剩下多少,那是能和男人交代的事情吗?女人也是要有自己的私房钱的好吗?
不过,也算是被胤禛提醒了,盖房子的事儿暂且是不着急的,目前还是要先招工,收购线团。
在庄子上忙活了两三天,回到王府,大约是有些累,她除了给那拉氏请安,剩下时间也就是憋在自己屋子里休息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