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80-19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掉队,做任何事儿都需得和你这个队长打报告明白吗?”

    两队嘛,弘历管一个,弘昼管一个,这两个都是皇子阿哥,就算年纪不是很大,但身份在这儿放着呢。若是有不服管的……回头他家阿玛自会出面。

    女孩子也是分两队,这个就不能给塔纳管了,哪怕塔纳跃跃欲试也不行,她年纪小,知道个屁。再者,女孩儿事情多,要如厕,要喝水,要洗脸,要补妆……所以需得找两个年龄大些的,小队长的职位,就分给了大阿哥家的,和二阿哥家的。

    出门需得报数,上马车需得报数,站在门口集合需得报数。

    十四将军营中的那一套给完全搬过来,没有和小队长打报告的就是违反纪律,要有惩罚,比如说别人坐着你站着,别人吃点心你啃馒头。

    两天下来,整个队伍就略有雏形了——不是十四非得要带这么长时间,而是那些运动比赛项目太多,一天一个,哪个项目这些小祖宗们不想看?

    今天看跑步,明天看射箭,后天看骑马,大后天看蹴鞠。

    整整半个月,十四就觉得累得很,倒不是说他跟着跑了多少路,就是心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想如何给这些小祖宗们安排早饭,等会儿比赛的时候如何安排位置,打赏的时候如何送托盘进去。

    一直到晚上,将每个小祖宗都送回各家了,他才算是微微能松口气。

    带孩子,简直比打仗还要累。

    整个运动会结束就已经是十月了。

    有许多人是没见过颁金节的——这日子虽然重要,但也只有旗人在过,整个大清,八成的旗人是聚集在京城的。那现下既然来了京城,自然是要见识一下颁金节的。

    京城里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宫里却是有几分冷清,一个是天气变凉,六阿哥再次生病。一个是那拉氏,前段时间大约是累着了,也跟着生病。

    整个太医院都是围着这两个人转,耿文华那边对弘昼和小格格也就越发上心了,晚上回来必得喝姜茶。

    然后就是小格格读书的事情,之前在王府,是有先生带着读书。现在进宫,这大半年,宫里各处都忙,那拉氏尤其忙,所以也就没顾得上这事儿。耿文华也不着急,放在以前,小格格这年纪,都不到上小学呢,那耽误一年算什么?

    大人换了环境都需得从头开始熟悉呢,小孩子换了环境,你不让她撒欢的熟悉,岂不是一直内心惶惶?

    所以耿文华也没提,但现在,秋季了嘛,秋季开学好时光,整个皇宫已经被小格格给探索完了,她自幼得宠,那性子……很是调皮,倒也不是刁蛮,就是调皮,胆子大,做事儿鲁莽。

    耿文华是觉得很好的,但是又觉得,得让她熟悉一下这个时代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80-190(第5/25页)

    规则。不能改变规则的时候,你这调皮胆大,就需得放在规则里面。于是呢,上学这事儿就被提上了日程。

    以往宫里的公主们也是要读书的,不过她们读书不是请先生,而是找教养嬷嬷,从小开始学。不会读书识字之前就先学规矩,学好了规矩再学读书识字,再学别的——比如说,琴棋书画,女红等等,对哪个感兴趣就学那个。公主嘛,这点儿选择的权利还是有的。

    耿文华却是想让小格格像是男孩儿一样读书,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明智。

    人哪怕是清醒的痛苦的活一辈子呢,也比糊涂的什么都不懂的活一辈子强。

    但若是要找先生,这事儿就不是耿文华能做主的了。

    她特意等胤禛来的时候说这事儿,胤禛就皱眉:“自来没有这样的规矩……”

    “规矩不都是人定的吗?再者,塔纳是咱们家的公主,别说是我了,就是娘娘也十分疼爱,您当真忍心她就只学些规矩礼仪?”耿文华问道,那可是胤禛唯一的女儿。

    胤禛这人,是很有些疼爱女孩儿的。

    在他没做皇帝之前,他都能想法子将二格格嫁到那拉家去,留在京城。现在他做了皇帝了,他难道还保不住自己闺女,非得让闺女去抚蒙?

    耿文华眼睛亮闪闪的:“再者,我这些东西,总得有人跟着学,她们若是跟着先生念书,才算是启蒙,那教养嬷嬷再如何教导,也和我所学的这些,没有一点儿关系。”

    无论学什么,先生所教导的四书五经,为人处事的道理,都是最基础的。

    塔纳是不用科举,但她需得知道许多道理。四书五经既然霸占科举这么多年,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胤禛不说话,耿文华又说道:“北五所那边有个颐和轩,我觉得那地方就正好合适做学堂。”

    地方宽敞明亮,中间又个隔着一个符望阁,这个阁楼到时候可以改做藏书楼。再者,旁边还有景福宫,可以做格格们骑马的地方。

    胤禛皱眉不说话,耿文华倒是将自己的打算说的一干二净,倒了个空空。

    胤禛忽然问道:“朕发现,你对读书这事儿,十分看重。”

    这和朝廷统治百姓的方针,是有些相悖的。自古以来,这使民知,使民不知,就是一个时常被人辩论的点儿。

    耿文华不光是很看重弘昼和小格格读书的事儿,她那纺织厂,也要开办学堂。平白给百姓们读书,不收束脩……胤禛一直是不太理解的。

    就好像读书这事儿,在耿文华的反应中,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正常。

    他很确定,耿文华在纺织厂那边建立的学堂,并非是为了培养什么人才。当然,也有培养人才的意思,但他说的培养和耿文华所想的,不是一个意思。

    而且,耿文华说免费读书的时候,也好像这事儿很正常,也没有什么施恩,高高在上的意思。

    耿文华眨眨眼,不太明白胤禛的意思:“不读书能做什么呢?”

    小孩子

    不读书,去做什么?

    胤禛顿了顿才说道:“能做到事儿很多,可以跟着父母学种地,可以去放牛,可以学做饭……”

    耿文华沉默片刻才说道:“就好像那个故事说的,我叫王小二,我爷爷是给地主放牛的,我爸爸是给地主放牛的,地主家前段时间生了个儿子,又买了两头牛,将来我长大了,也是要给地主家放牛的?”

    胤禛皱了皱眉,耿文华笑道:“看,一眼就能看到头的人生。地主一直是地主,放牛娃一直是放牛娃。”

    再说下去可能要犯忌讳,因为下一句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耿文华迅速岔开了话题:“我觉得,读书是能改变放牛娃的命运的,他们长大了,可以选择去放牛,也可以选择去做账房,也可以选择去种地,还可以选择去纺织,我就是想让他们的人生,多一点儿选择。”

    胤禛没说话,耿文华悄默默打量他神色,顿了顿才说道:“读书是个好事儿,皇上不赞同吗?”

    “读书改变命运?”胤禛好半天,才忽然将耿文华这句话给重复了一遍儿,耿文华不明所以,但还是点了点头。对于最寻常的百姓来说,读书就是改变命运的最便捷的方式了。

    并非是耿文华不说,胤禛就想不到的。

    读书既然能改变命运,是不是也能改变王侯将相的命运?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取代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不,不是取代,反过来想,也可以是帝王可以挑选的范围更大。

    但读书人不好统治,同样一道圣旨,不读书的人看不明白听不懂,但他们会老老实实的遵守照办。读书的人可能会翻找史书,对照史书,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

    胤禛问道:“你那两个学堂,是要教导四书五经吗?”

    耿文华心里微微松口气,赶紧笑道:“皇上怎么会这么想?我出钱供养他们读书,可并非是让他们去科举的,而是想让他们长大后,继续为纺织厂干活儿的。所以那学堂里面教导的,就是算数,机械,以及地理。”

    至于地理,是为着日后带他们出海。

    器械……要能出个器械大师算她运气好,若是出不了,那日后会修纺织机会改造纺织机也是好的。

    算数的话,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这话总不会错。

    她就等着胤禛问这个事儿呢,好表明她那学堂真的就是个技术学堂,和储备谋反人才这些是没关系的。

    耿文华巴巴的看着胤禛,那神情再是乖巧不过了。

    胤禛忽然问道:“不学四书五经,他们如何知道礼义廉耻,如何知道忠君爱国呢?”

    耿文华真想一盘子砸在胤禛脑袋上,学不是,不学也不是,你个死老头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她笑不出来,顿了好半天才干巴巴的解释道:“每天上课之前,让他们知道他们现如今这好日子,是因着皇上才有的?要不然,皇上让人写一篇文章,我让人做成石碑,放在学堂门口?”

    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反正耿文华是写不出来的。

    但是这种立碑的事儿,耿文华还是很有经验的。就跟修桥一样,谁出钱多,谁的名字写在第一个,过桥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谁是大善人。

    这种买名声的事儿,现代商人玩儿的那是溜溜的。古代……好像也没差,朝廷赏赐仁商义商之类的匾额也不少呢,大清也赏赐过几个出来。

    虽然这纺织厂修建学堂的事儿不是胤禛出钱,但是耿文华在胤禛的地盘呢,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搞事儿,不得给人点儿好处安抚一下吗?

    第183章 第 183 章 白白给出去,也挺心疼……

    立碑这事儿大有可为, 胤禛绝不承认自己好面子,胤禛顿时有了几分沉思。

    耿文华暗暗松口气,若是总让胤禛纠结在这建立学堂上,怕是不太好。怎么说呢, 虽说有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说法, 但若是没书生, 也不可能会造反成功。

    有本事的书生, 只凭着一张嘴, 就能鼓舞士兵士气, 甚至定一场战争胜负。

    学堂这东西, 自来都是要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80-190(第6/25页)

    在朝廷手里, 才能让上位者放心的。别以为古代没有教育部, 书生就是野蛮生长了, 朝廷是有教谕这个职位的,这个职位就是就任于每个县学, 一是教导职责, 一个县城甚至府城,出多少秀才进士,这都算是功绩。第二呢, 有监察职责, 就是掌控你这个地区的学生动向, 确保他们学的都是正经的四书五经, 应的都是朝廷所要求的文章。而不是学反诗,暗地里勾结来造反。

    耿文华一开始就说自己办的是蒙学, 招收的就是纺织厂这个村子,五岁到八岁的学生,免费三年。三年之后, 他们若是想科举,就自己往外找学院去。若是不愿意科举……耿文华暂且还没编纂出教科书来。所以之后的事情,她是暂且没有具体的计划的。

    再者,还有三年时间等着呢,这个事儿她可以慢慢来。

    五岁到八岁,这个岁数……绝无可能会造反,就是甘罗也是十二才做了宰相的。

    所以一开始胤禛并不是很在意这个事情,反正那纺织厂是耿文华的,耿文华赚的钱,她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现在耿文华又着重强调小格格要学习,胤禛将两个事情放在一起,也才有些不解,耿文华如此看重学习,这个态度,是有些不太寻常的。

    现在虽说表面上是被耿文华转换了话题,但胤禛内心里还是记着这事儿的。不过,耿文华暂且不愿意说,他也就不逼迫,若是将人逼到绝路上,那倒是不划算了。

    再者,胤禛现在要做的事情多着呢,耿文华办学堂这事儿,就算是真有什么目的,一时半会儿怕是也实现不了。索性,就暂且等等,大不了等她三年,看看纺织厂那学堂会对外面有个什么影响。

    若是没有坏处,这学堂也不是不能办。若是没有好处……还是那句话,耿文华愿意花钱就花去,她那银子多的没处用,自己堂堂一个男子汉,难不成还惦记女捐的那点儿银子不成?

    他就和耿文华商量这立碑的事儿:“既然是要立碑,那朕也不能一点儿功劳没有,否则传出去,倒像是朕占了你的功劳一样。这样吧,学堂的先生,朕给你找,你觉得如何?”

    耿文华眼睛顿时就亮了:“皇上这可真是雪中送炭,我原先还发愁这事儿呢,找个有才华的,怕人家看不上那地方。但是没才能的,我又看不上,若是皇上能费心,我可就省了大力气了。”

    胤禛微微笑:“回头朕让人打听打听,你需要几个先生?”

    “至少八个,一边四个。”耿文华立马说到,因着她也不知道那学堂会有几个学生,所以也不敢往多了说。不过就算只有一个学生,该教导的还是要教导的。

    “一个是教导读书写字的,一个是教导骑射功夫的,男孩女孩都需得学。一个是教导算数的,一个是教导格物的。”将格物定为基础学科,科技才是第一发展力,工具的改良不光体现在器械上,将来

    能体现在武器上,才算是不辱没了格物这一门学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