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他这方面有天赋,闲暇时候也就愿意折腾折腾,再加上有钱,也就养了几个有这方面才能的门客。
当然,他对外肯定不会说是自己感兴趣,只说是想学耿文华,若是能做出来几样稀罕东西,也算是一条赚钱的路子了。
那几个门客……倒是也有两个忠心的,就算是老九没了,这两天也没着急来辞别,而是还在别院那边住着。
“你一个女孩子家……先生都是男
的……”九福晋就迟疑,三姑娘顿时亮了眼睛:“额娘可以让咱家的女孩子都跟着去学,人多也就不怕有什么闲言碎语了。”
九福晋叹口气,伸手摸一摸三姑娘的脑袋:“这事儿,你让我想一想。”
钱财倒不是难事儿,她那嫁妆给二姑娘留出来一半儿,剩下的一半儿也足够请先生。但这住处……这府邸肯定是留不住的,一家子需得搬走,为节省开支,就不能要这么大的宅子里。你既然请先生,是不是也得给先生安排好了住处呢?
人家现在是住着大宅子呢,能甘心去住小院子?
或者,将小院子买下来做束脩?
也不知道那纺织厂的半分红利,一年能有多少银子。
九福晋这边的愁绪,耿文华是不知道的,她正兴致勃勃的叫了内务府的管事来吩咐呢:“一定要用最好的器材,这刀刃必得十分锋利……”
说起来这武器锋利,上好的钢材才是最好的材料,可惜,炼钢这事儿……她也没经验。
她出生的比较晚,大炼钢距离她出生,都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时间久远,就连家里长辈都不再提起来了,她上哪儿知道什么土法炼钢之类的东西?
再者,炼钢那也是要有条件的,现在这种社会生产力,也不知道能不能达到这条件。
“这个放铡刀的槽口,需得做成有卡扣的,但又是能活动的,方便换刀刃,又不能随随便便掉下来砸到人。”耿文华心里吐槽着,但还是要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就算是掉下来砸不到脑袋,但砸到了手或者脚,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这个铡刀的事情算是已经解决,那接下来就该考虑这个缝纫机的事情。没有缝纫机,全凭人工的话,难免是要更耗费人力的,但相对的,人力越多,成本越大。
这可不是吃人口红利的时代,这清朝的人口虽说在历朝历代中算是数的上的,是一次大爆发,但因着土地稀少——还是那句话,生产力的缘故,国土面积并不能代表生产面积,再加上农耕手段比较落后,粮食也不算多,至少有六成的人口,还出于只能吃个半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90-200(第5/25页)
的阶段。
这种情况下,你想吃人口红利,那是不太可能的。
再者,她这流水线的衣服也并不是针对上层市场的,人家上层有自己的绣娘,自家也有针线房,为什么不穿布料更好的私人订制,非得要穿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
只这市场一条,就注定了她的衣服不可能要太高的价钱,那就必得是要在成本上有很大的空间,才能有她赚钱的余地,她赚钱了,纺织厂这个村落也才能更快的建立好,各种规章制度也才能更完善。
所以就算是现在没有缝纫机,以后也必须要有缝纫机。反正她记得,她小时候的缝纫机是不带电的,就脚踩那种,顶多是上面的各种零件做出来有难度而已。
也就是她长大之后,才开始流行了电动缝纫机,她看的那些视频里,也是有不少手工绣娘播主的。
这就说明,手搓缝纫机,其实是有很大的概率能做出来的。
但她不会。
她不会,她可以发悬赏令,反正她有钱,她能出得起这个价钱。
打发走了内务府的人,耿文华就忙让人去请了胤禛过来:“有事儿想求皇上帮忙呢。”
胤禛是抽空来的,主要是忙太久了 ,也想休息片刻,并不是因着耿文华有事儿就来的。
这会儿靠在软榻上,吃着耿文华剥的葡萄,就问道:“什么事儿?”
“我想出个悬赏令,让人帮我做个缝纫机。”耿文华开门见山,知道胤禛不明白缝纫机是什么,就又给他解释:“就是用齿轮等东西组成一个零件,然后将缝衣针带动起来,这零件呢,最好是用脚踩就能带动起来的……”
她记得她小时候,奶奶就每次用缝纫机,都要让爷爷将那个带子给拉上去。
“这样一来就能解放双手,双手可以挪动布料,双手加上双脚,效率大大翻倍,做衣服就能缩短许多时间。”耿文华说道,胤禛不出声。
耿文华就趴在他身边撒娇:“皇上也知道我一直想弄个流水线生产,就是有人裁剪,有人锁边,有人缝合,有人钉扣子。”
胤禛点头,这个事情,耿文华在他耳边没少念叨。
他从一开始对流水线十分陌生,到现在,脑子里也有了些雏形,甚至在想朝堂上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进行流水线的。
然而可惜,朝堂上的大人们争论是很有一手的,做活儿是没一个能行的。
“裁剪这个,九福晋昨儿给我送来一份儿大大的惊喜。对了,九福晋的事儿差点儿忘记说了。”其实她不说,胤禛也知道,但胤禛并未拦着耿文华再说一次。
耿文华说完之后还略有些忐忑:“我这样做,会不会坏了皇上的事儿?”
胤禛摆手:“不相干,不过女眷而已,留她们一条活路,她们才更感念朝廷慈悲。”
若是赶尽杀绝,八爷党的那些人必不会老老实实交代。
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何必死在忠心上呢?
当然,之前胤禛不是这样想的,胤禛就想杀鸡儆猴,用雷霆手段让他们看看朝廷的决心,知道背叛朝廷的下场,心里有所胆怯恐慌,才能在被人引诱的时候多几分思量。
但耿文华事情都办了,他总不能再来说耿文华做得不对吧?
前脚耿文华安抚了九福晋,转头他让人去将九福晋母女几个处置了,不说外人会如何看耿文华了,就说耿文华自己心里能舒坦了?可别再给气病了。
之前那小半年的养病,胤禛虽然觉得是自己赢了,占了上风了,但现在也是有些心有余悸的,他可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所以这种小事儿上,让步就让步了,反正九福晋母女几个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想要老九那边的名单,还是需得从老九那些门客幕僚上下手才行。
再者,还有老八这个主谋呢,没必要非得抓着老九的家人不放。
胤禛伸手摸一摸耿文华的手背:“你只管做你的事儿就成了,其他任何事情,有朕给你兜底呢。不就是个悬赏令?回头朕让内务府给你张贴出来,内务府出面,也更快些。”
耿文华灵机一动:“还有洋人那边,洋人那边的格物是要比咱们大清的更先进些的。”
无论是显微镜还是蒸汽机再,都是西洋那边先发明出来的,嗯,世界上第一台空调也是西洋那边先做出来的。
纵然心里再不舒坦,再不愿意,也需得承认,这时候,西洋那边的科技确实是比大清更先进的。甚至,耿文华都想送些人出国留学了,学了对方的科技再来拉高大清的科技。
然而这种事情,胤禛不一定会答应,她还是不能太着急,目前来说,要紧的还是海上贸易这事儿。
想起来这个,她就又忍不住催促:“皇上,禁海的事儿……是不是改一改政策了?”
之前她那船用来在大清境内运输货物了,怎么说呢,赚钱也是赚的,可惜和她想象中的一夜暴富差太远了,再者,船队也是需要维修的,一年赚的银子,也就纺织厂的一半儿。
耿文华可太想来个海上贸易,一把赚个十年的利润了。
胤禛没说话,耿文华叹口气:“那些西洋人都能来咱们大清,咱们却不能出去,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武器,军队如何。”
胤禛看她一眼,耿文华笑道:“皇上觉得,隔着一个海洋,那些国家就是再如何,也不会对大清有什么影响?”
这话问的,胤禛心里就是一突,瞬间就想起来那次去蒙古,在马车上,耿文华说的那些话了。
所以,那次并非是她临时起意,或者是忧思过度?一次提起来可能是巧合,两次提起来……可就是提醒了,若是还有第三次,那这事儿就必然是十分要紧了。
嗯,
算下来,耿文华这也是第三次提起来吧?马车上的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府里两个人闲话,说起来了西洋的怀表。
所以,西洋国家,真会发展十分迅速,然后对大清造成威胁?
耿文华见胤禛总不接茬,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生怕胤禛觉得她是要干政。顿了顿,干脆岔开了话题:“那我这悬赏令,皇上觉得出多少银子比较合适?”
胤禛正在走神呢,嗯了一声算应答。
耿文华嘴角抽了抽,伸手示意:“一万两白银?”顺便在他眼前晃一晃,胤禛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捏住她手指头:“一万两就行。”
第193章 第 193 章 男人嘛,谁不喜欢新武……
耿文华这悬赏令, 瞬间在京城掀起了风浪。整个京城都是在议论这事儿的,一万两银子谁都想要,但耿文华要的缝纫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机器带动缝衣针,脚踏带动皮带, 使机器运转起来……说的云里雾里的, 看得明白四书五经, 却是看不懂耿文华这缝纫机的要求。
但也有不少匠人是有些心动的。机器类的东西, 大多是有共同性的, 比如说, 借力使力, 以小带动大的等等。
再者, 耿文华也说的很清楚了, 里面是需要齿轮转动的。齿轮这东西, 大部分的工匠还是很熟悉的,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完美耿贵妃》 190-200(第6/25页)
为十来年前, 组装怀表的生意盛行起来之后呢, 就有许多商户定做齿轮,大的小的,厚的薄的, 一层层带动。
那这个缝纫机, 在某方面, 是不是也就和怀表的要求差不多?怀表是要指针转动起来, 缝纫是要让缝衣针动起来,转圈动也行啊, 但是要扎一下,提一下,这样循环的动。
工匠大多是不如何缺钱的, 可一万两那真的是……很大的诱惑了。再者,若是真能做出来了,耿文华是谁?贵妃娘娘,耿贵妃,和寻常娘娘不同的贵妃娘娘。
就看后宫那些个妃嫔们,包括皇后娘娘,哪个和贵妃娘娘一样,拥有自己的厂房,拥有自己的村落的?
是的,就算是耿文华让人在纺织村立碑,盛赞了胤禛,但大多数人都知道,这纺织厂是耿文华的,纺织村也是耿文华的。当然,感谢还是要感谢皇上的,毕竟没有皇上允许,耿贵妃这纺织村也弄不出来啊。
这就跟前朝,宗室有自己的藩地一样。但在前朝,首先你得是宗室,其次你得是男人。最后,就算是藩地,你也只有收钱的权利,自打朱棣造反成功,藩王养私兵就成了历史了。
耿文华这村子,你不出村子就能生老病死一辈子在这里安安稳稳了,那跟这个村落就属于耿贵妃,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几乎是和大清分割开来了有什么区别?
单单从这方面看,耿文华在后宫之中,就并非是寻常妃嫔。
那若是做出来了缝纫机,得了耿贵妃看重赏识,是不是自己也能得一条晋升之路呢?
就算不得到晋升之路……若是能在纺织厂有一席之地,那可比在外面做零散工匠强。
这股浪潮很快就从京城蔓延出来,整个大清,从北方到南方,上上下下,都是在讨论这缝纫机的事情。尤其是江南那边,那边纺织事业十分盛行,再加上纺线机和织布机,都曾在江南这边得到过改造发展,所以他们这边的工匠,是比别处的更有信心的。
不说是大清的工匠十分心动了,就连洋人那边也有些心动。
就算来大清传教的那些洋教士都不是寻常百姓出身,但谁会嫌弃钱多呢?再者,出海一趟,花销也不少,能赚一笔维持现在的生活,谁会推辞?
就算自己不懂这方面的东西,也可以写信回去求助自己国内的朋友,大不了到时候这赏金就一起分。
耿文华只将悬赏令发出去就完事儿了,她现在更关注的是纺织厂那边的修建情况。趁着颁金节,胤禛心情好,她就求了胤禛,想出宫去看看。
自打胤禛做了皇帝,她就再也不曾出宫了。
深切理解宫里的娘娘们为什么会争斗了,一辈子困在这方圆之地,不管是自己还是家族,荣辱都系在皇上一个男人身上,那不争也得争。
那拉氏不争,她的兄弟们就没有差事。年氏若是不争,朝堂上参奏年羹尧的折子摞在一起能有房顶那么高。
耿文华……说是不争,其实,身不由己也是在争的,她若一点儿没争,胤禛怎么会时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