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及他自己。
而在这些思考中,徐墨阳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时间不等人。
年年岁岁日月轮转,时间长河奔流不息。
或许对凡间来说他还年轻,但是放在修道之人中间,他并不漫长的人生已经走过了至少五分之一。
这就是仙凡有别。
徐墨阳一直觉得他跟大圣还有很多相处的时间,但真的是这样吗?
贞观十三年西游开始,即使唐僧走得慢,一年的时间也足够赶到花果山,那么最晚,美猴王会在贞观十四年底从五指山下解脱,前往西行。
而现在,已是贞观六年。
从长安到五指山,徐墨阳即使再快也要半年,更别说为了安全要跟着大家族或者大商队出发,至少也要走上大半年。
那么结果便很明显了,即使现在他突然伤势全好,并且十分幸运的找到了商队当天出发,那到达五指山的时候,也是贞观七年了。
七年到十四年,相差也不过七年。
而他的伤口却并非一朝一夕能好转,所以跟大圣的相处时间还要缩短。
徐墨阳看着自己算出来的冰冷数字,从未有一刻如此讨厌数学,这些冰冷的符号得出的往往是最可靠的结论,也让徐墨阳意识到自己浪费了多少时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铲平西游路》 190-200(第3/30页)
好在现在还不算太晚。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徐墨阳鬼使神差的在心里念了一遍菩提祖师的法诀,念完的一刻,只觉得脐下三寸出现一股暖流,可再仔细感受一番,却又什么都没有,便只当是自己的错觉,继续拿着毛笔奋笔疾书。
可那西牛贺洲,白发的仙翁微笑捋须;西方莲台,讲经的佛祖睁开双眼;五指山下,瞌睡的猴王只觉亲近。
“我有一些事情要跟你说。”
徐七郎看着拎着菜篮的秦娘子踏进院门,平静的开口,秦娘子握着篮子的手紧了紧,点点头坐了下来。
徐墨阳要说的不是别的,正是后面几年徐家生意的规划,两位娘子已经成长到了能够独当一面的的程度,但在生意场上终究是时间太短,各方面还是略有不足。
况且等他走了以后,两位娘子在明面上便没了男人支撑,虽然他不觉得自己这个吉祥物有什么作用,但时人觉得男子才是家中的主心骨,纵使健妇把犁锄,依旧是初生儿郎支撑满门女眷。
儿郎儿郎,重点是儿孙的儿,并非女郎的郎。
到了他真的离开长安的时候,或许有人会忌惮两位女郎的能力,但更多的肯定是如同贪婪的鬣狗一样扑过来,试图瓜分两位娘子手中的一切。
不论通过什么方式。
明知道问题不解决不是徐墨阳的作风,虽然他没有“九成八的成功几率约等于失败”的苟王观念,但未雨绸缪还是做得到的,况且两位娘子也从不是什么软柿子,有了准备以后那些人八成得崩掉一口牙。
“……怎么这样快?”
秦娘子几乎是立刻想到了那个可能性,但还是勉强按耐住不妙的预感问道。
“等到我的伤势好了,我便要立刻动身。”
徐墨阳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隐瞒的,如果不是在西游的世界,他可能也就安安心心的做个富家翁,大唐的安定至少能持续几十年,要是他活得长,大不了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跑路,或者直接嗝屁。
至于离开长安……在这个时代,唐朝是绝对的世界顶峰,生活水平跟外面有着断层式的差距,正所谓世界重心看大唐,大唐中心看长安,皇帝让这边成为了绝对的政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徐墨阳在盛世到来前都不会出长安!
别问,问就是惜命。
但这个世界是西游的世界。
这里有四块大州,有妖灵鬼怪,修道之人可以遁地飞天,寻常仙人只需躲过三灾,便能与天同寿。
徐墨阳并不奢望自己有修仙的根骨,能够活的长长久久,他也并不觉得永生不老是什么好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许多的离别,但这颇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这么快?”
另一只靴子落地,秦娘子的心也彻底沉了下去,她跟叶娘子都知道那山下神猴对徐墨阳的特殊意义,也知道他们三人终将会面临离别,只是这时间也太早了些。
“已经耽搁许久了,我现在腿脚不便,若是有那好说话的修行之人……”
若是有半分可能,让他有丁点修仙的气运,徐墨阳也会踏上那条漫漫长路,他不否认自己其实对永生有着渴望,但其中的六分心思,是为了西游过后再见大圣。
哪怕只是云上相逢,道声许久不见。
“我知。”
秦娘子按下那份复杂的心思,将所有的情绪都冲向了徐墨阳走后有人挑衅的解决方案,一个比一个可刑可拷,让徐墨阳听着有些瑟瑟发抖,偏偏还坐着轮椅跑都跑不掉。
这是受了什么刺激啊!
徐墨阳不明白,但徐墨阳大受震撼。
晚上叶娘子回来,又是相似的流程,只是她比秦娘子接受的更快一些,徐墨阳大手笔的寄东西在徐家是公开的,她已经做好了自家小郎君被猴拐走的准备。
只是还是很不舒服啊!
叶娘子一个没忍住,饱经风霜的笔杆再也经不住这般大力的摧残,啪嗒一下断成了两截,脸上的冷色硬是让徐墨阳吃饭的时候都不敢吭声。
不是,到底是谁惹了这两位姑奶奶啊?!
啊,徐七郎完全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句话虽是战国时期传出,却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徐墨阳的准备工作之繁琐,大半年的路程,到了目的地还要从头准备一切设施,两位娘子想想便觉得焦虑,具体表现为不停的给徐墨阳准备出行用具。
粮食,银两,铜钱,水囊,调料,被褥,壮汉,衣物,配饰……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这是什么?”
徐墨阳指向“壮汉”两个字,手都是颤抖的,肢体活动的限制带来的是脑部的活跃,徐七郎在看到这两个字的一瞬间就联想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护卫啊。”
叶娘子所当然的接话,不是她吹,她们家郎君长得那叫一个光风霁月仙姿玉貌,但凡不看严实点,保管会被人抢去当压寨夫君。
这些护卫其实也是备选,叶娘子意属的其实还是愿意外出的女郎,他们郎君的路程几乎是横跨东西,若是有那健壮的女郎愿意外出修路,不管是前程还是钱程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还是那句话,女子在这个世道,能走的路实在太少,两位娘子并不能确定是否能凑够足够的人数,可不管怎样,她们都已经决定了,在徐墨阳走的时候,两人至少要派出两位心腹跟随。
“若是能寻到女郎最好,若是寻不到,壮汉看着也不好惹。”
总之徐墨阳一个人上路是不可能的,两位娘子已经对他独自出行有了心阴影,出个长安都能被人绑了,要是走边疆还得了?!
“女郎最好是找成了婚的,男子也一样。”
秦娘子补充了一点,她们这边成婚的娘子往往能一直做下去,倒是未婚的小女郎并不知钱财的重要,做事有几分凭借自己喜好的意思。
当然这并非绝对,只是这两种类型在各自的群体中占据的比例更大一些。
徐墨阳看着秦娘子心情复杂,张了张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没想到自己的小伙伴竟然无形中领悟了现代hr的雇佣守则。
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车贷,已婚已育的男人根本不敢辞职,便以一种奇怪的角度成为了市场潮流。
只是在这个时代,已婚已育的稳定性并不只有男性,倒不是因为女人要做的事情比较少,主要是孩子一般都养的糙,家里人又多,随便看着些就行。
这不太好。
徐墨阳想到。
“最好是有孩子,孩子满了三岁的,省的传出风言风语。”
徐墨阳一本正经的补充道,都结婚生娃了,跟在他身边要是还有人碎嘴子,那就是自己本性龌龊。
“跟着走的可以把孩子送去托儿所……我们有托儿所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铲平西游路》 190-200(第4/30页)
看着两位娘子茫然的眼神,徐墨阳也意识到自己的疏忽,主要是两辈子都是单身狗,没人提醒他真的想不起来宝妈的需求。
“……大概是这样的。”
简单讲了一下托儿所的运行机制和现代经营模式,两位娘子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于是在贞观七年动身的时候,徐墨阳整队就他一个男的。
第183章 星星一起走
路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纵使两位娘子已经千般思虑万般准备,但硬件的差距并非人力可以填补,官道纵然时常修补,依旧有着许多坑洼甚至大洞,徐墨阳的马车铺了再多垫子,没有棉花缓冲弹簧减震的乘坐体验也就那样。
所以这怪不得他不愿意出门。
徐墨阳叹了口气,有些腿脚发软的爬下车,站直后只觉得眼前发黑,赶紧扶住车边缓了好一会儿,视野才渐渐清晰起来。
也不知怎的,徐墨阳突然想起了那句著名的现代网络名言:
我的晚辈活力四射,我的长辈健步如飞,只有我半死不活。
不能说毫不相干,只能说一模一样。
几个娘子撒好了驱虫粉,才发现自家郎君还在原地站着,两个年纪大些的女郎对视一眼,赶紧将其扶到了凳子上坐下,又在小桌子上摆好一碗蜜水。
走的时候秦娘子就说了,徐家郎君病了许久,身子弱反应慢,只能久坐不能久站,得多注意些才行。
徐墨阳刚刚从眩晕中缓过来,就感觉到一阵拉力,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再次坐了下来,喝了一口倒好的水。
水囊味道太重了。
徐墨阳皱着眉勉强吞咽下去,再次感受到什么叫做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
几个娘子利落的搭好土灶,另外一些带着满当当的柴火过来,还有一些女郎在择从林中采来的野菜,处刚刚抓来的动物,剩下一些充当护卫,带着半人高的长刀或走或坐,给徐墨阳全方位的保护。
一大一小的临时灶台搭好,铁锅放上去调整尺寸,抓来的动物直接剁成小块下大铁锅,配着野菜不断翻炒,虽然肉一没有腌制二没有焯水,但在一大勺酱料的帮助下,锅中还是飘出了浓重的香味。
当然闻着香,吃着是不是那么回事就不知道了,反正徐墨阳是打算开小灶,不去掺和大锅菜的。
小锅倒水烧开,专门挑出来味道最好最嫩的野菜放下去焯水,捞出以后将水倒掉,从坛子里捞出一块油封肉放入锅中,猪油融化后捞出肉,打鸡蛋,再重新放入野菜,加上一小勺小坛子里的酱油就能出锅。
捞出来的油封肉趁热切片,主厨的喻娘子有些遗憾没捞出来一块半肥瘦的,不然肥肉可以直接丢到大锅中,给他们加些油水。
切好的油封肉甚至不必继续加工,只需要夹在饼子里,便是极好的味道。
但徐墨阳一般吃的是米饭,所以喻娘子把肉片继续切丝,用干净的勺子舀出大概分量的米饭,放到锅里和肉丝混炒,盛出来以后又做了个紫菜汤润喉。
一菜一汤一荤,也算是勉强合格。
桌子是按照现代小吃摊那种几十公分的,下面分叉支撑的小桌子打造的,收纳方便但面积并不大,两个碗一个盘子基本就放满了。
因为在路上,徐墨阳也没多挑剔,把饭菜分了一半到星星的碗里,剩下的努力往肚子里塞,吃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娘子们的伙食,还不行就瞅瞅商队的,有了对比以后顿时觉得饭菜喷喷香。
米饭是出发时候秦娘子做的干米饭,虽然味道略差但保存时间长,一次做了半个月的分量,等到差不多吃完,商队又暂时停下来修整的时候,喻娘子会再买一些回来做一批干米饭,满足徐墨阳的饮食习惯。
“你说你干嘛要跟我来吃苦呢。”
勉强解决了面前的吃食,徐墨阳看着星星叹了口气,他本来是没打算小猴上路的,有两位娘子坐镇长安,星星的日子差不到哪里去。
可这小猴就是不愿意!
它也不想想,虽说现在算是到了太平年份,可数万里的路程又哪里是好走的?这么小一只猴,一个没看住……徐墨阳不敢再想下去,只是耐心的把这些道掰开了揉碎了跟小猴说,这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