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90-100(第4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sp;   “还请阁下卸下兵甲,同我面见郭公。”

    第94章  湿疹(修)

    说是解甲, 跟随李明夷来到这个时代的所有器械几乎都还留在燕宫,也不知道严庄是如何处置的,唯一带出的一把手术刀, 也被士兵搜身后先带走了。

    带着重新被扣上的手镣,李明夷在士兵的押运下,再次见到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战略家。

    取下河东远不是朔方军此次行动的终点, 连日的行军与指挥压力令年近六十的郭子仪稍显疲惫之态, 眼角处的皱纹也更深了几分。松弛下垂的眼皮盖着一双微微发青的眼眸,他低压着视线,正专注地批阅桌案上累累的文书。

    听见卫兵通传的声音, 郭子仪将手中的羊皮卷搁在桌案上,抬眸打量来人一眼, 竟是颔首笑道:“数月不见, 郎君已闻名天下。”

    闻名倒是不假。

    只是这名声未必很好听。

    李明夷也没想到郭老百忙之中还有闲心调侃他, 在卫兵的推搡下站定在原地,闻言看了眼手上的镣铐,径直反问:“大唐律法就凭声名定罪?”

    对这个略显冒犯的问题,郭子仪并未动怒,也向他抛出一个问题:“阁下行医,是依靠什么断病?”

    “患者的自述与客观症状,缺一不可。”

    听到这样的回答, 眼前阅历深厚的老者点点头。

    郭子仪目光深长落在眼前身量挺直的年轻医者身上,老迈的双眸不失洞彻:“医者为人断病, 而律法为人断罪,其实道理都是同样。郎君或许本意为善, 但所为触犯律法,诚然也是事实。大唐律法不以人言定罪, 更不能以人心断是非。”

    说到此处,郭子仪向身侧递了个眼神:“诸明。”

    站在他身侧的中年将领,也是上次九门大营见过的那一位,看装束不像普通卫兵,但对自己的上首仍毕恭毕敬。

    他将郭子仪刚刚看过的羊皮书卷拿起,亲自递到李明夷手中。

    如此郑重其事的交托,显而是机要文件。李明夷抬着重重的镣铐将信纸接下,垂眸看向上面潇洒不羁的字迹。

    卷首便很不客气地直呼郭子仪字号。

    落款则是更为狂放的大字署名。

    李明夷快速浏览过书信内容,眼神逐渐明了。

    “哥舒公陈情洛阳所见,其中也提到你的事情。”郭子仪松了松大氅,视线慢慢地放远,神情也敬重了几分,“老夫相信你的确有难言的苦衷,但不能因此私纵你的所为。”

    即便是兵权在握的郭子仪,也得尊重地称一声哥舒公,足见其在朝的地位。

    哥舒翰虽在潼关大败,但负病抗燕,声名犹在;论资排辈,他更是郭子仪的老前辈。于公于私,身为晚辈的郭子仪都需慎重参考他的佐证。

    握着这封艰难送出的书信,李明夷思绪更加陈杂。

    哥舒翰在信中分析时情利弊,再次提出潼关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封论公的书信,只在末尾为他辩白了几句。也就是这简单的一提,无意中成为他保命的重要证据。

    “老夫可以法外开恩。”见他并不提出异议,郭子仪垂下双目,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可除去枷锁容易,改变人言,却不是老夫一己之见可以做到的。”

    李明夷挪开视线,看向手腕上的枷锁,旋即明白了对方的言外之意。

    投身军营,建立军功,以攻折过,这就是郭子仪给他指明的道路。

    他不假深思:“我可以留下。”

    这话口气倒不小。

    便是阅人无数的郭子仪,也极少见到如此直抒己意的晚辈,不由停下手中繁忙的军务,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站在面前的年轻人,似乎对他这个大将军无所畏惧,出言直率坦荡:“但我想要向郭公讨的,不是声名。”

    郭子仪抬眸望着他。

    李明夷也不卖关子:“我想要的东西,在洛阳城中。”

    郭子仪眼神一动,似乎觉得有趣:“此战只为收复长安。”

    对方却是毫不犹豫:“将军的前路不止长安。”

    这样讨好的话,郭子仪听过不止一次。

    可偏偏从眼前的青年口中说出,却有旁人所不及的笃定与自信。

    “好。”他欣然放下双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90-100(第7/17页)

    “老夫答应你——取下洛阳日,便是郎君偿愿时。”

    “你随我来。”

    处理后续事宜的是那位字诸明的将领,他将戴着镣铐的李明夷领到军营的后勤处,向管事者招呼道:“赵公,此人就托付给你了,有劳您多加管教。”

    正在咕咚沸响的药炉前忙碌穿梭的一道身影,闻言止住步伐,先是回首向他回话:“李将军客气。”

    看清对方领来的人后,他的目光却是一愣:“李郎?”

    李明夷向这位老熟人颔首招呼:“赵军医长。”

    交托完任务,那位李将军便转身而去,留下还没脱下镣铐的李明夷给军医处使唤。

    赵良行亲自领他进门,颇感慨地拍拍他的肩膀:“没想到连你也被招揽来了,看来这回重任在身,郭公也是济河焚舟,不惜一切了啊。”

    自潼关一别,两人都没意料到还能再会,骤然在军营中见到故人,惊喜中难免掺杂几分历经变故的怅然。

    而他口中的重任指的无疑便是收复长安的使命。

    听他这样一说,李明夷也很快明白:“此次挂帅的是郭公?”

    赵良行一边在药炉前坐下,亲自看管火候,一边点头:“圣上已命郭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出兵河东,也是郭公的提议。”

    这一点李明夷倒不意外。

    郭子仪为人算得上平易近人,但指挥风格却相当强硬果决,如果不是他亲自筹谋的收复计策,即便是哥舒翰的建议,也不能轻易说服他将自己的部下压在最危险的潼关。

    说到此处,剩下的疑惑似乎也有了答案。李明夷转目打量一眼正忙碌着的军医处,没有看到几张认识的脸,更多的则是被西北风沙吹砺出的粗犷面孔。

    他收回目光,看向身前身着军服的赵良行 :“这么说,赵公也是被调任来的?”

    闻言,对方先是长叹一声:“潼关兵败,老夫侥幸苟活下来,本已无颜再见父老。没想到郭公竟亲自致书,赵某何德何能啊。”

    即便是从军多年的军医长,回忆起数万同伴牺牲的那场血战,也难免露出一抹悲戚。

    他很快收起伤感,眼神更添钦佩:“此次是朔方军首次行军关中,郭公特托我随军而行,为的便是百密无疏。”

    也难怪赵良行没有跟随参加过潼关一战的老将领王思礼,反而出现在朔方军军营中了。

    朔方军深耕西北,在过去几十年都算是寂寂无名,更谈不上受重用。此前的行军至多也就是出击河北,完全没有参与过潼关战役。而后第一次收复长安的作战,也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

    行军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中原幅员辽阔,潼关与大西北几乎是两种气候风貌,为保证将士们以最佳状态行军,熟悉本地疾病的军医就显得弥足重要。

    李明夷下意识看向自己被铐住的双手。

    看来此次郭子仪特意将他安排来河东郡,除了接受哥舒翰的委托,也算是一种物尽其用。

    顺着他的视线,赵良行很快也注意到那道铐链,想起此前听到的一些风言风语,料想到对方的处境不会好受。

    身为长辈和长官,他自觉有义务劝导两句,苦口婆心道:“军营里赏罚分明,此前也有不少弃暗投明者。郭公愿意将你揽于麾下,便是看中了你的本事。以郎君的才干,一定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切莫灰心丧气。”

    比起这位体贴下属的军医长,李明夷倒显出一贯的坦荡自在,并未抱怨什么,只是颔首谢过他的好意。

    见他并不为流言困扰,赵良行放下心的同时,倒更暗暗有些刮目相看了。

    两人刚交谈片刻,便听见背后的帐门哗哗被急流的大风吹动。

    西北的浩瀚天穹下,白云激涌,黄沙狂舞,脚下的砂石粒粒震颤着。

    李明夷起身回望数百里外的洛阳,眼前浮现出那封辗转而来的洛阳书信。

    已经不能再起身走出洛阳的哥舒翰,将自己毕生遗憾的潼关交托在他们手上。那纸笔间寄托的信任与托付,已重过一切言语。

    简单地叙旧几句,赵良行让远道而来的李明夷先休息片刻,自己转身忙回营帐里的伤员身上。

    李明夷对军医处的事务还算熟悉,不用赵良行刻意招呼,便轻车熟驾地忙活起来。

    “嘶——军医!”

    两人刚分开一刻,便听见门口传来暴躁的呼喊声。佩着陌刀的士兵大剌剌掀帘进来,一边抓挠着手臂,一边极不耐烦地开口。

    “你那汤药喝了也没用,到底能不能顶事?!”

    赵良行远远应了声,一时放不下眼前的伤员,高声请他小等片刻。

    “啧。”正一脸不痛快的年轻士兵,发泄般重重一脚踏上面前的桌案。已经年久失修的木头上,马上咔地裂开一条口子。

    见他因病症大发脾气,几个年轻的军医更加不敢靠近,都悄悄避过那不悦的视线。

    “我帮你看看。”

    等着军医的士兵正百无聊赖地将提刀的手臂搁在膝上晃荡,身边忽然插来一道陌生的声音。随着锁链滑动的冰冷声响靠近,一张温凉的手将他正刺挠着的手臂抓住,不请自便地向前拉开。

    已经抓出毛边的衣袖被对方一把撸起来,露出被西北砂石吹刮过的粗糙皮肤。肤色暗沉的手臂上布着累累伤疤,剩余的部位则长着米粒大小的暗红色丘疹,看起来倒不算很起眼,但一道道的抓痕足以证明这种不可怕的皮肤病带来的折磨之深。

    “……湿疹。”

    士兵还没来得及出声,便听见这人肯定地下了结论。

    说的话却是极陌生的字眼。

    对方抓着他的手臂,若有所思地抬眸看了过来:“军中很多人得这样的皮肤病吗?”

    还摸不着头脑的士兵,正下意识想回答这个问题,一眼瞥见这人手腕上的锁链,脸色登时变得铁青:“哪里来的俘虏,敢和你爷爷动手动脚?”

    刚松下手的赵良行,听见这道带着怒气的声音,赶紧揣手跑了回来:“这是新拨来的军医,虽是戴罪之身,但医术是最为精湛的,军爷但请放心。”

    那士兵将手猛地往回一抽,不仅没被劝住,反似笑非笑地打量过去,目光不善地停驻在那张明显属于汉人的面孔上:“看来你这新人不太懂我们营里的规矩啊?”

    对方竟还一本正经地问他:“什么规矩?”

    见他俨然还敢挑衅,士兵哼笑一声,伸首冷冷盯着他。

    “规矩就是——你们这些燕兵的走狗都得像狗一样趴着。”

    第95章  炉甘石

    大风吹卷着帐门, 早春的寒意从缝隙中慢慢渗进营帐。所有人的目光不觉集中在被痛骂的那人脸上,各种猜测无声地涌动在交错的视线间。

    赵良行眉头一皱,正要劝和, 却听锁链轻轻往下滑动的一声。李明夷将手放下,倒是丝毫不见紧张,反不徐不疾地追问:“久闻朔方军军规严明, 不知阁下刚才所谓的规矩是军规里的哪一条?”

    没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 90-100(第8/17页)

    有收到如预期一般的求饶, 刚刚撂下狠话的士兵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

    看来还是个狡猾善辩的。

    他将刀往胸前一抱,瞥着对方无一丝愧疚的面孔,愈发来了气:“你一个叛徒也配用我们朔方军的军规?”

    “戴罪从军, 当然受军规处置。”李明夷直身与他相对,似乎并不觉得这身份多么卑贱, “我遵照李将军的指示为军医处效劳, 赵军医长便是我的长官, 军医处没有苛待俘虏的先例。阁下刚才言之凿凿,不知是哪位将军麾下的规矩?”

    士兵嘴唇一动,刚想拿出上首的名字令他服气,忽然想到什么,警惕地收住声音。

    果然是狡诈之徒!

    这分明是想诈出他的来头,再在军中挑弄是非。

    他正酝酿着满腔狐疑,却听见背后的帐门被唰地掀开, 一道朗然飒爽的声音自门口传来。

    “他是本将麾下的人,你有意见?”

    众人齐刷刷往门口看去, 见一柄长枪轻轻松松将帐门挑开,跟着昂首走进位银甲披身的青年将领。

    年少封将, 自是步履带风,英姿逼人, 就连挑眼看人的弧度都带着锐气。

    在他身后跟了位缁衣带刀不良人打扮的高挑青年,人也是俊朗的,神情看着却有几分无奈。

    “将军!”见自家少主现身为他撑腰,还在气头上的士兵立刻乖觉俯首,正准备行军礼,脑袋上便狠狠挨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