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哈!”
这皇帝大笑起来,边笑还边以掌击床,“看你紧张的,朕逗你玩而已。”
他自来于色欲上并不看重,佛门重地,他也不会把陆薇怎么样。
陆薇微笑:“我知道您是在逗我,我不紧张。”
“不,你不知道。”皇帝非常欠揍地说道。
陆薇坚决不承认,“我知道。”
弘历且笑且叹,“你嘴可真硬呀,但这里出卖了你。”
他举起陆薇的手腕,“你的脉搏跳得可真快!”
他极少在陆薇面前占上风,此刻就有些得意。
“好吧。”陆薇承认了。
……
有了这么一个小前奏,两人之间的气氛更好了些。
若是以前的怡嫔,倒真有可能拉着皇帝,高高兴兴修欢喜禅。但皇帝了解陆薇,她不是这样的性子,今日她请他过来,是真有话要说的。
弘历以为是与太后有关的事,于是收了戏谑之心,问道:“太后有什么不方便说的事,托你转达给朕?”
陆薇摇头,“不是关于太后,而是我想问您关于明日的法会,章嘉国师会给您,以及嫔妃们传法灌顶?”
弘历直言道:“是。”
陆薇不解道:“记得当初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00-120(第3/27页)
多伦城时,因城中多喇嘛教的寺庙,皇上与我讨论过此事,大清重视喇嘛教是要用信仰来拉拢团结蒙古各部。”
皇帝颔首:“朕记得,你说得没错。你是想问为什么朕要接受灌顶?”
不好意思,陆薇还真不想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打算“深度信佛”了。
她就是搞不明白,信仰自由嘛,他自己信就行了,带上后妃们算什么,他以为这个给大家伙儿发福利呀。
陆薇于是实话实说,“元世祖忽必烈为了统一吐蕃,主动接受密宗大师八思巴的灌顶,您接受灌顶的意义应该与忽必烈相同吧。”
毕竟不管是对统治阶级,还是对普通的平民百姓来说,能怀柔解决问题远远好过劳民伤财的武力军事手段。
弘历眼里露出激赏的目光,好聪慧的小女子!
他赞道:“你说得很不错,看来你确实有修佛的慧根。”
陆薇被他这句话吓得不轻,“我真没有。您让我拜拜观音大士还可以,其他的真不行。”
弘历这才搞明白她的真实目的,“你,不想接受明日的传法灌顶?”
陆薇“唉”了一声,“佛法太高深,我不懂。”
弘历循循劝说,“慢慢来,不用急。所谓灌顶,实乃赐予福祉,然后通过修行,净化身心。”
陆薇瞅了他一眼,他这话就跟搞传销似的,专门给人洗脑。
她不为所动,“在苏州时,我母亲从小带我拜过禅院,给庙里施香火钱,帮助附近的贫民,或者灾年给灾民施粥,这些都是福报。我当个普通的施主就可以了!”
弘历失笑,“多少人盼这个机会不得,你却毫不珍惜。”
陆薇拉着他的袖子摇晃,“我是汉人,在江南长大,从小跟着长辈们拜的就是如来佛,弥勒佛,观音大士这些,他们慈眉善目的,小孩子也不怕。在这里我害怕。”
她这是真心话,有些佛像看着凶神恶煞,虽然自有他的深意,但陆薇就是害怕呀。
她认真地恳求道:“□□人,我当真不是,求您了。”
弘历叹一口气,似乎在遗憾她不知惜福,最终还是道:“朕拿你没办法。”
她说得确实也有道理。
满人自来开始接触佛时,信的就是喇嘛教,她是纯正的江南汉人,从小根深蒂固的观念,无法改变,罢了。
“希望你日后别后悔。”
陆薇赶紧说:“我不后悔。”
虽然皇帝没有劝服陆薇加入佛教大家庭,但他对今晚两人的聊天很满意,陆薇言之有物,是懂他的人。
……
次日,陆薇自然没有参加那场盛大的法会。
但参加过的人都与有荣焉,连令嫔都遗憾陆薇没有参加,“听了章嘉国师的诵经,我心里有恍然大悟之感。”
陆薇:“那你回去后正好可以与婉嫔姐姐一起探讨佛理了。”
令嫔笑道:“我倒是想,可也没那么多功夫,能像现在这样跟随皇上修行,就已经足够了。”
瞧,这果然是皇帝在给后妃们发福利。
法事完毕,翌日就启程返京,一共在五台山待了五日。
正事已了,回去的路上,皇帝不急不慌,隔三差五给随性的王公大臣们赐个宴;遇到合适的地方行围打个猎;在保定府教场阅兵;路过顺天府时还行了乡饮酒礼;在正定府查阅河工等等,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一直到了农历十月十六日,众人才回到京城,皇帝也不回紫禁城,直接带着老妈老
婆们去了圆明园。
出门旅游一个多月,但是几乎有一个月都在路上,估计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是乾小四最享受的。
陆薇觉得这一趟出门不划算,差点儿遭遇信仰危机,以后的五台山之行,她大概是不会再去了。
太后暂住长春仙馆,陆薇也继续住绿荫轩。
旅途奔波,她好好的修养了一天,在去给皇后请安时,当场吃到了自己的瓜。
跟着皇帝去五台山的所有后妃们,都接受了传法灌顶,陆薇是个例外。
但她为什么是个例外呢,没有一个官方的解释,大家伙儿众说纷纷。
嘉妃因坐月子,没能去五台山,最为大惊小怪,“章嘉国师亲自传法灌顶,庆嫔你真是没福气呀。”
陆薇:“是呀,我没这份福气,要是有的话,我就直接把它转赠给嘉妃娘娘你。”
嘉妃一副不受嗟来之物的神色,冷声说:“不必了。”
紧接着,就有人问陆薇:“为什么没有去参加法会?”
这种问题是没必要解释的。
陆薇淡然一笑,“缘分未到。”
再有人孜孜不倦的继续追问,她就盯着人家的眼睛,说:“佛说,执着易生业障,你说对吗?”
那人就不言语了。
这些都不算是重要的,陆薇在五台山时夜邀皇上去自己屋子里饮茶的事情不知道怎么传出去了。
有些个嫔妃就猜是因为她在佛前“不庄重”,所以才不能参加灌顶法会。
陆薇就直接看了一眼娴贵妃。
娴贵妃不避不让,直视她。
不用说了,陆薇的这件绯闻一定和她有关了。
她当着娴贵妃的面,把乾小四撬走,想必娴贵妃心里多有不爽快吧。
陆薇冲着她露出一个灿然的微笑,娴贵妃冷脸,移开了视线。
先前有一个作天作地的怡嫔,再加上前段时间陆薇与纯贵妃娘家事件,汉妃们在宫里的名声早就堪忧了。
无所谓,反正汉妃又当不了皇后,就是整天循规蹈矩,也会被别人另眼相看的,在乾隆后宫,汉人的名声就没好过。
陆薇把这一切都看作旁人对自己的嫉妒。
比不上才要嫉妒,她一个被嫉妒的人有什么好生气的。
行吧,以后乾小四每次来给太后请安时,陆薇就拉着他说话,一点机会都不给娴贵妃。
第103章 第 103 章 同在太后身边侍奉,只……
同在太后身边侍奉, 只要娴贵妃不太过分,陆薇基本上对她以退让为主。
先来后到,娴贵妃毕竟比她在太后身边多待了好几年,她多容忍娴贵妃几分, 两人和睦相处, 这也是太后更愿意看到的事。
但这一回陆薇真不想忍了。
是皇帝召了娴贵妃侍寝, 她陆薇把人截胡了么?
当时的情况是两人一同送皇帝出来, 谁有本事谁就能让皇帝跟着自己走,就这也能怪上她?还传得整个后宫风风雨雨。
陆薇简直无语。
其实在这件事之前,陆薇就已经隐隐察觉到了娴贵妃对她的异样态度。
陆薇猜测是与皇后有关。
她虽然与娴贵妃一同服侍太后,但两人的主方针不同。陆薇致力于和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100-120(第4/27页)
巴不得太后与帝后母慈子孝,婆慈媳贤,无纠无纷, 大家都省事;娴贵妃总是抱有做渔翁的想法, 在有些事情上, 她不但不会协调,甚至还会暗中推波助澜……
帝后夫妻一体, 皇后很能看到别人的好, 借皇帝之手,没少给陆薇发奖励。
娴贵妃那么看重细节, 没可能不知道, 这一次不过是借故发作罢了。
陆薇越想越生气。
她服侍太后就算了, 又不来是来娴贵妃做马仔的。
娴贵妃估计这么想的, 她是太后身边的一号人物,陆薇是二号,那这个二号就要归一号管。
什么逻辑啊!
等到皇帝来长春仙馆给太后请安时, 母子俩说完话,娴贵妃有时候会趁这个机会多多与皇帝交流书画心得,
陆薇就道:“娴贵妃姐姐别是把这里当作内务府造办处的如意馆了吧?皇上平日已经够辛苦了,你就让皇上歇一歇吧。”
她举起一双颇具雏形的皮手套,要往弘历手上套,“我给您做的羊皮手套,您试一下大小如何?”
弘历有的是人谈论书画,不差娴贵妃,书画那也只是他与娴贵妃的一个说得上的话题而已,陆薇难得对他这么热络,他欣欣然试手套。
“手艺不错,大小很合适。”
陆薇笑道:“我问老佛爷要了一双您的旧手套,照着样子裁减的。”
弘历顺势就夸她,“你最聪明了!”
然后,娴贵妃就见他俩跟打情骂俏一样,凑在一起讨论手套上绣个什么花样子。
弘历说:“绣一头鹿吧。”
陆薇:“可是绣小红马也好着啊。”
于是决定一只手套绣鹿,一只绣小红马。
但陆薇的刺绣技术还没到那个水平,便与皇帝商量先做成布贴画怎么样。
弘历说好,没问题。
温柔又有耐心。
娴贵妃看着刺眼,忍不住转头,委屈地去看太后。
太后此时正在低头喝茶,啥也没看到。
……
农历进了十月就是冬日,下了几场雨,天气越发寒冷了,好不容易有一个艳阳高照日。
皇帝请过安后,就想陪太后在鸣玉溪附近散散步。
太后冬日怠于出门,自是拒绝了,通常这个时候她都指定娴贵妃作陪。
陆薇在她还没说话前,立刻毛遂自荐:“皇上,我陪您出去走走。”
太后无不可,点了点头。
陆薇挽着皇帝的膀子施施然出去了。
娴贵妃气得够呛,“太后您看她——”
人心是肉长的,相处这些年,自然有情分在,除此之外,陆薇聪慧乖巧,每次都能替太后化解一些难以诉诸于外的事。
上次的五台山之行,幸得陆薇,太后对于先帝的心病都解了一大半,再过些年,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皇帝儿子说,她不想与先帝合葬了。
是以,太后现在对陆薇愈发宽容。
她对娴贵妃道:“这里不是朝堂,更不是什么正式的场合,私下里倒不必那么拘礼。”
皇帝也是人,谁也不愿意一天十二个时辰,被繁琐的礼仪规矩围得密不通风啊。
娴贵妃委屈道:“我不是什么小心眼的人,只是您也看到了,庆嫔妹妹最近似乎在故意同我作对,我真不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得罪了她。”
大家都是从嫔妃过来的,嫔妃之间争风吃醋再正常不过了。
以前陆薇确实不跟娴贵妃争什么,但凡皇帝过来请安,她该干啥干啥,从来不主动兜达。
这次从五台山回来,她与从前相比,好像是变了一些。
但这也无可厚非,太后对娴贵妃道:“你忒多心了,以往的大气去哪里了?庆嫔她以前年纪太小,现在只是长大了,开窍了。”
姑娘家都会经过这一遭的,过几年就好了。
那太后自己还在年少无知,情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