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36-40(第3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p;赵朱哈哈一笑,小心翼翼地把那封聘书收了起来:“老杨你看你,真是不讲究,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乱扔呢?沾上了油水咋办?”

    老杨看着她美滋滋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见她开口想问什么,便提前道:“证件还得过两天才能来拿,到时候我通知你。”

    赵朱又想张口,老杨又提前堵住了她的话头:“放心,不让你白干活,一个月10块钱补贴,10斤的市粮票,每季度还有三尺的布票,半年一张工业票。可别嫌少,我可是费了大劲儿帮你争取的!”

    赵朱眨巴眨巴大眼睛,又好笑又感动,最终,她端起了面前的大海碗:“老杨,客气话都不说了,以汤代酒,敬你一个!”

    说完,她双手捧起大海碗,咕咚咚一阵灌,放下碗,她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饱嗝,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俗话说得不好,还真就有人是“福有双至,祸单不行。”

    赵朱同志还正高兴自己多了份兼职呢,第二天就接到了个更好的消息——她又升职了,被任命为了化肥厂的工会副主席!

    这可以算是连升三级了,但得知这个消息,赵朱还是不免产生了种古怪的感觉。

    要说工会也是个好去处,活儿又轻松,福利也不少。但对于赵朱来说,却不太像那回事——她本来是走的技术路线,不管是去车间还是去技术科设备科,她都有信心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但工会嘛,说重要也重要,是连接工人的桥梁,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也不是非她不可。

    还没等她作出反应,孙总工先爆发了,他直接跑去找何书记闹了一通,却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何书记笑眯眯听了他一通抱怨,把他好好送走,却是依然没有改变决定。

    赵朱同志那是既来之则安之,虽然觉得事出有因,仍是欣然接受了安排:工会目前只有她一个副主席,另外还有两个干事,看着轻松,其实活儿还真不算少。

    就在她忙着新工作,到了周日才抽空回家看奶奶的时候,家里却来了一位客人,早已等候多时了。

    第038章 上进

    这客也不是外人, 见着赵朱回来,率先站起身来问好道:“姑,你回来了?”

    赵朱也笑着回应:“若兰, 你过来了。”

    猛一瞧见赵若兰,赵朱还以为是小松的病又出了什么问题,可见她神情之中不见焦急忧心,就知道应该跟小松无关。

    但她的眉毛时不时蹙起一下,嘴角下垂, 还有那加杂在平静中长长呼出的一口气,都说明她心中郁结,这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不知道她这是遇到了什么事?

    赵若兰年纪轻轻就出来工作、嫁人,小时的好姐妹慢慢就断了联系,婚后又忙着孩子工作, 她人要强, 两头蜡烛一样点着, 也不叫苦叫累。

    如此一来,还真没有什么能说说心里话的朋友。

    自打赵朱到市里工作,为小松制药以来, 她们两个人自然而然地亲近许多。

    说是长辈, 年纪又轻, 但赵朱说话总能说到她心里去,不知不觉, 两人倒是处成了要好的朋友。

    “小松这段时间怎么样?没有再发病吧?”赵朱先起了个话头,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七零社牛来发亿点财》 36-40(第4/7页)

    道。

    赵若兰点点头, 原本微颦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些:“这一段时间一直都没有再犯病,看着是比之前好多了。”

    “这就是好兆头呀, 也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只要有好转,早晚都能彻底给治好了。”赵朱笑道。

    赵若兰点着头,斟酌了一下,先开口道:“姑,你知道我在纺织厂的销售科工作吧?”

    赵朱点点头,也认真地看向她——这是要说明来意了。

    在供不应求的时代,与后世采购部门受销售人员追捧不一样,如今采购科与销售科的地位那是截然相反。计划经济下,工厂先有计划才安排生产,而受限于原材料等问题,到底能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也是未必。

    所以,如今的销售人员不需要去拉新客户发展业务,只用等着别人上门来求购。有些单位因为采购不到想要的物资,还得来求人找门路。

    就像化肥厂门口,等着拉货的卡车排出去老远,而采购员们则是斗得跟乌眼鸡一样,为了拿批条都要靠抢。

    而赵若兰正是纺织厂销售科的副科长,说起来这可是个肥差,是人人眼中的香饽饽。

    赵朱倒是没想到她是为工作而来的,说起来,这纺织厂和化肥厂可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单位呀!

    见她不解,赵若兰连忙解释道:“姑,是这样的,我们厂里今年争取到了春季广交会的名额。作为销售科人员,我也想去参加,也想为创汇做做贡献!”

    她说这话的时候,意气风发,眼睛里冒出了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原来是说这个,赵朱恍然大悟,立刻鼓励道:“好啊!好女儿志在四方!咱们国家现在外汇储备不足,急需外汇呢,你有这个心劲儿,我一定鼎力支持!有啥我能做的只管说!”

    赵朱虽然话说的光棍,但心里还是带着疑惑——他们化肥厂可没有出口创汇的任务,国内还供不应求呢!更何况,此时国内的化工产业还很落后,就连进口的装置设备,也都是落后一代的产品,国外则已经有更新更高产的技术,也没有从中国进口化肥的必要。

    不过,疑惑归疑惑,她还是更认真地听下去,想听听对方到底要自己帮什么忙。

    虽然预想赵朱肯定会答应,但见她这么爽快,赵若兰还是肉眼可见地放松了下来,她摆在膝上的双手不由自主地交叉在了一起,上身挺挺直,期待地看着赵朱:“那姑,你能帮我引荐一下你们厂的孙总工吗?”

    说完,她又连忙补充解释:“春季广交会要到四月份才开,我们厂的参会人员名额还没定下来呢!我很想争取一下,我们厂的业务我也是很熟练的,随你问哪个面料是多少支数,什么印染工艺,我都能答上来。但说句实话,我们厂想去参加的人也不少,人家也不见得比我差到哪儿去。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别的地方下下工夫,要是我能学几句外语,是不是就比别人多个长处了?我也是打听过,说好多人外国人都说英语,听说你们厂的孙总工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还是什么桥的高材生。我就想着能不能找你给递个话,让我跟着他学习学习英语?放心,拜师的束脩指定不会少。”

    建国后,因为与苏联关系亲近,俄语曾经作为学校的第一外语被教授,直到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学校教授的第一外语就变成了英语,但因为没多久开始的特殊运动,许多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断,而原本就缺少师资的英语,懂的人就更少了。

    参加广交会的代表团当然有专业的翻译人员,但僧多肉少,未必每个展位都有足够的翻译人员,如果自己就能用外语交流,对推销自己的产品那肯定是一个利器!

    她这个思路非常好,也真的难得。倒不是说想到这个主意如何意想不到的难得,而是在她根本不用费心去推销产品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想方设法去推广产品的思维难得!

    人都有惰性,这不光是在身体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如果垂手可得,那垫脚伸手也就成了劳苦。就像流行的短视频,看多了五分钟电影解说,甚至懒得去看一场真正的电影。

    听她说完这些话,赵朱对她真是刮目相看,不管什么时候,愿意努力上进的人都自带光环。就像是看到顶破蛋壳的小脑瓜,看到雨后拔节的竹笋,蓬勃向上的力量总能让人动容。

    说起来,从面试开始,孙总工就挺器重赵朱的,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赵若兰没找错人,赵朱还真能跟孙总工说上话。

    不过,赵朱还是多问了一句:“你们厂的名额很紧张,竞争的人还挺多?没让向阳帮着打听一下?”

    赵朱有此一问也不奇怪,说白了,参加广交会就是为了去卖产品,哪怕需要领导指挥,那也得有专业对口的人啊!赵若兰作为销售科的副科长,业务技能过硬,按理说她去参加顺理成章,怎么听这意思还得她努力竞争一番才有胜算?

    所以,她才说起让刘向阳去打听一下的话,倒不是事事都要托关系,倘若真有什么坎儿,从上层打听总是能更快知道船究竟弯在哪儿了不是?

    不料一听这话,赵若兰的脸色立马就难看起来,她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赵朱见状,心中不免有了几分猜测——看样子,是刘向阳不支持她去参加广交会?或者,是她婆婆不支持?

    这一年来,赵朱对刘家人也很熟悉了,说起来,赵若兰的婆婆可不算什么好性子的软和人。

    但她这样也能理解,什么我见犹怜俏寡妇之类都是某些人的yy,尤其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没有再嫁的寡妇独自拉扯孩子,就是得强悍泼辣,有时候甚至还得不要脸皮。当她胡搅蛮缠时撒泼打滚时,难道她就是天生如此吗?难道她就看不懂别人的嘲笑吗?不,她只是用最不上台面的方式来争取一个相对的公平,只是用伤人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来避免被人践踏到泥里。

    赵若兰显然也对此心知肚明,况且,婆婆也是嘴硬心软,像是自己往娘家拿些东西,她也从没多嘴说过什么歪话。想让她多生几个孩子,也只是敲敲边鼓。只有骂她亲儿子的时候难听话不要钱似的往出蹦——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