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现在有几个人天天闹着要打仗!谁敢来打我们?!航天才是最紧要的!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在外星球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城市!这不比你们那边更紧要?!”
“我可去你的吧!”
这会儿的阮星回,就像是一个专业的吃惯群众,谁发言她就看着谁。
只不过,这位大佬的脾气明显更暴躁一些,拍桌子已经满足不了他的情绪表达需求了。
他整个人都已经撑在了会议桌的桌面上,一边唾沫横飞,一边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来一场舌战群儒。
“知不知道我们的技术正在被封锁?!就是仗着他们有我们没有!只要这次材料给我们,不出半年我们就可以突破封锁线!”
“到时候,他们想要在芯片上扼住我们的咽喉,那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将为我们带来数千亿的利益!!!”
“武力才是实打实的底气!”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放屁!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
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阮星回完全没有想过自己看到的会是这样的场面。
这让她想起来了一部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90-100(第3/43页)
古老的动画片。
据说,国与国之间的谈判会是这样的场面。
只是她以前一直都觉得这就是编剧在玩梗。
而现在,这一幕真实地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人吧?
病毒学的顶尖学者、材料学的工程大拿、航天领域的开拓者……
阮星回一个人坐在会议桌的末尾,望着已经吵成了一团的大佬们。
哦不,他们已经不止是在吵架了,手指的指指点点和拍桌子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情绪表达需求。
虽然在十几个人的混乱之中,阮星回并不能很清楚地看到到底是谁带的头。
但是她知道,当事情发展到踩在桌子上叉着腰脸对脸攻击时,整个会议室里的局面,也就只有等到这些老先生们累了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控制了。
隔着一整张的长桌,以及桌面上的四肢和飞舞的纸张,阮星回偶尔能和对面的领导对上眼神。
那一刹那,阮星回看到了和自己脸上一样的表情。
苦笑,以及无奈。
大佬们语言对轰也都是说各自专业领域的事情,阮星回能听懂的部分不多。
无聊之下,看到老先生们一个个明显情绪上头的样子,她忍不住思考了起来。
嗯……会议室里有没有备用的应急药品啊?
速效救心丸之类的.
这场会议足足持续了三个小时,其中前十五分钟是领导在交代前情,后十五分钟是领导拍板决定。
大佬们在中间整整吵了两个小时。
还保持着诡异的默契——每过四十分钟歇十分钟,也不知道是在整理思路还是纯粹累了。
反正,走出会议室的时候,阮星回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状态。
至于最后吵出来的材料表?
已经在阮星回的手上了。
其实这些材料早晚都会被阮星回兑换出来,只是科学家们都希望自己所研究的领域能够更早一步地取得突破性进展。
吵这么一架,虽然有情绪上头了的原因在,但更多的,还是他们想要借机向领导们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这些材料里,到底是哪个更紧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
哪怕他们看着自己的项目都觉得千好万好利国利民,总是会有一个更重要。
阮星回甚至都看到,刚才两位都恨不得脱下鞋子往对方脸上糊的科学家,这才过去几分钟啊,刚出了会议室就又是勾肩搭背的了。
阮星回:o_O?
这场会议结束以后,阮星回的出差也就算是结束了。
表面上看,来了这么一趟,阮星回除了带走一些京城特产以外,什么都没有带回去。
但实际上,那份材料名单这个时候已经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新的教材已经全部印发了下去,阮星回和师友逸这边商量了一下,就将报名系统里可选的科目改成了四个。
这一次,阮星回没有再额外限制报名时候老师们所属地区能够报什么科目。
一般来说,只要这位老师想,他完全可以连着报先后四场的交流会。
哎,每门课上一周,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当然,前提是,他真的能抢得过别人。
除了课程之外,交流会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
那就是教材的出售。
以往,交流会的教材都是在教师们报名、缴纳了课本费之后,才会由所属的教育部门发放到个人。
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接触到教材的人数量有限,提前学习的时间也不算长。
但是现在教材开放了购买,无论有没有报上名的老师都可以前往网店购买,这就大大方便了他们。
即便是没有能够抢到交流会的名额,至少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学□□结经验,互帮互助不是?
这也是阮星回这么做的原因。
全国上下的教师人数太多,交流会能够容纳的数量,无论再怎么扩大规模,那都是有限的。
早晚有一天,这些理论的传播,还是要依靠这些没有抢到名额但是想要学习探索的老师们。
也为了印教材,阮星回还交代系统,回头搞业务的时候搞几家印刷厂来。
之前她不知道系统借着自己的名义搞事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当然就要利用起来。
怎么说也是自己名下的厂子,只要管理得当,泄密这件事还是很容易扼杀在摇篮里的。
本来就在这件事上理亏的系统,虽然觉得宿主似乎是在欺负自己,但还是没有底气问上一句,只能委委屈屈地照做了。
也是因为这个印刷厂已经到位,阮星回知道可以供得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抢购热潮,这才放开了教材的购买资格这件事。
而事情的发展也没有让她失望。
阮星回为了卖教材开的星空书店的网店,在开售第一天就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之前官方有公布过全省的教育状况数据,其中,初中教师人数大概在20万人左右。
星空书店里现在一共就只有四本书,就是交流会上先后应用到的四本教材。
开售第一天,这四本书的销售额都已经超过了两万本,最高的更是逼近五万大关,并且销售数据还在不断地增加。
毕竟一本书的价格都是小一百,一本一本买的老师人数会更多一些,他们更倾向于学一本买一本。
再加上还有一些已经因为交流会而有了教材的教师,这个数据对于阮星回来说还算是比较正常。
而且印刷厂才刚刚接手没有太久,如果数量太多的话,反而会出现印刷速度赶不上售出速度的情况。
不过,阮星回抽空看了一下店铺后台的购买数据统计。
绝大部分购买这些教材的收件地址都是省内,但是有大概百分之一的比例是来自省外。
而这百分之一里,还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IP。
阮星回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些订单,八成是那些被今年T省成绩给刺激到了的其他省教育部门的人下的。
不管他们是想要好好研究一下也好,还是心有疑虑想要确认也好,至少说明,星空中学的影响力已经有了向全国扩展的趋势。
这回的扩展可不像是之前的网络骂战,这次的扩展,关注这件事的人大多都是在各省教育部门身居要职。
虽然阮星回没有要求最上头的官方为这份教材背书,但是学校本身获得的一些许可,都可以说明不少的问题。
再加上还有祝骏这个人在为星空中学做宣传,很多人想不知道都难。
阮星回相信,无论他们现在是什么目的,只要等到真正看过这些教材之后,他们就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魅力与不同。
到时候,也不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90-100(第4/43页)
他们再多加推动,他们就会给自己下属的学校和老师们推荐这套书。
阮星回摸了摸下巴。
教材的编修确实是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而现在只有她和阮父一起进行这一份整理工作,实在是有些浪费。
之前是因为还没有和上面接上头,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收着来,这点子进度也就够了。
但是现在她可以放开手脚做事了,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为难自己和老爹。
阮星回想了想,就先安排了几个人暂时负责这份突然多出来的工作。
至于等到开学之后,这些老师要回归岗位,整理教材的事情要交给谁来,阮星回还需要仔细想想该怎么安排。
阮星回回到桐山后没两天,阮父阮母和秦弦静也回来了。
因为这两年多,桐山县,尤其是山溪镇的经济状况被星空中学带的好了许多,路面也修整了一番,特别是从高速网络下来以后通往星空路的这一段。
路面更加宽阔平整了之后,通行速度也就提了上来。
现在,他们从市里到星空中学,一路开车过来也就需要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阮母已经彻底回归到了自己原本的教学状态,手里带着三四个研究生,以前中断的课题这会儿也重新捡了起来。
阮父则还是之前那样,只不过因为阮母的情况一直在变好,他现在的状态已经比两年多以前好上许多了。
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精神状态上的变化。
这是阮星回一家在桐山里过的第三个春节了。
今年的春节,人数又比以往大了不少。
也热闹了不少。
不过,今年的春节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星空中学门口的星空路上,有人来摆摊。
是的,摆摊。
不过不是那种长期的摆摊,而是类似于年货大集的、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的集市。
星空中学所在的位置,现在算是在星空路的中间地段。
星空路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越过初中校区,更往里延伸了一段,已经将桐山这个方向的所有村子大致串联在了一起。
有了这条路,村民们的出行和生活都方便了不少。
但是对于更深处的村子来说,想要出一趟山,依旧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
因为他们下山只能靠走,走很长时间。
而星空中学这边,即便是到了年关,也能够凑出百来号人。
这些人凑在一起,那就是一股子不小的消费力量。
而且这些人有钱有闲,手上也都比较松散,花钱大手大脚的。
虽然村民们不会对这些恩人们有哄抬物价之类的小心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摸索些新奇的小玩意儿过来,看看能不能多赚两个钱。
托学生们的经历,现在村民们都知道星空中学食堂大厨厨艺了得,所以大家倒是都默契地没有带一些生肉蔬菜来。
大多数的人带的都是一些比较精巧的手工艺品,或者其他的小玩意儿小零食、不是特别常见的水果之类的。
这些东西在教师群体中格外的受欢迎。
毕竟学校食堂因为主要还是给学生们做饭定菜单的缘故,饮食情况都是走的荤素搭配、健康营养路线,有许多比较,嗯……古怪的吃食,根本就不会出现在食堂里。
比如那些著名的、又香又臭的料理。
这会儿就不一样啦,村民们想的就是新奇,这种小吃几乎都被他们收集齐了。
光是阮星回路过校门的时候往外瞅了一眼,都已经看到了臭豆腐和螺蛳粉两种。
不过这些摊子基本上都被大家挤到了比较角落的位置。
或者说,下风口。
因为他们如果在上风口的话,只要一阵微风吹过,那整条街都要臭掉了。
不过,这次集会一共也就持续了两天的时间。
两天后,就是除夕了。
只要不是家里太难的人家,都不会在这个时间再出来摆摊。
毕竟大家过年的时候要准备的东西也不少,尤其是在集会上赚了一笔小钱的村民们,因为这两年条件富裕了,过年的时候也想对自己好一点。
和前两年不同的是,今年十二点的时候,学校不远处的工地上升腾起了几道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