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140-145(第5页/共5页)

本站最新域名:m.ikbook8.com
老域名即将停用!

,也可以轻松的利用零碎时间见面。

    现实世界想要见一面,学生们还需要乘坐校园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跨学院的话上山下山就是一件麻烦事,山和山之间的吊桥又不是随便哪个高度都有的,难免要废上不短的时间。

    而在全息世界里面,大家可以直接通过随处可见的传送阵前往目的地,无论是交接工作还是谈恋爱,都方便了许多。

    而对于星空大学的新生们来说,这个世界也方便了他们提前了解学校的情况,毕竟是1:1复制还原,完全可以让他们提前了解地形和情况。

    不仅如此,星空大学这个全系世界在全世界依旧是独一份的存在。

    虽然距离游戏发布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但是显然,不到两年的时长完全不足以别的公司突破技术壁垒,创造出新的全息游戏。

    无论是长盛不衰的《天涯》,还是新发布的《活久了我什么没见过》,都已经是游戏迷们的心头好。

    更值得一提的是,最初发布的全息头盔,时至今日都还是抢手货。

    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玩家,依旧在兢兢业业地抢头盔。

    好在,新游戏虽然也是全息游戏,但并不需要再买一个新的头盔。

    头盔从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设好了游戏接口,以目前的配置,可以接入五款游戏。

    至于更多的游戏……到时候也该技术升级了。

    也因此,《活久了我什么没见过》这款游戏的售价要比和头盔绑定的《天涯》便宜不少,5000一位。

    这样的价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星空游戏头盔从上市到现在已经售出了六百万顶,相对于游戏受众来说还是一个十分渺小的数字,可以预见,这项生意还可以做上很久。

    除了录取通知箱上的变化,学校的生源质量也和最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阮星回还记得,第一年招生的时候,星空大学所有专业最低的录取分数线是521分。

    一个不错,但很低的数字。

    而经过了两年的发展,到了第三届招生的时候,星空大学的录取分数底线已经飙升到了589分。

    足足78分的提升,是所有学校都没有完成过的壮举。

    星空大学初创的两年里,做出的成果不多但都很惊人,无论是最初的防火墙,还是后来的论文、游戏,都大大提高了星空学院在招生上的竞争力。

    而今年,渐冻症治疗技术的突破,注定了星空大学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将会迎来一次暴涨。

    就像是之前的化学院和计算机学院一样。

    另外,阮星回还听黄树远提过,近两年农学院、化学院的研究进度,在加速仓的加持下增速不少。

    经过慎重考虑,上层决定将部分研究成果公开,并对星空大学农学院公开表扬。

    虽然还是不会说出加速仓的存在,但也相当于是给星空大学扬名了。

    这样一来,对于星空大学的名气和竞争力又是一次可观的提升。

    即便是星空大学现在在国内已经勉强算得上是知名高校行列中的一员,但毕竟资历浅薄缺少底蕴。

    而这样的学术成果公布,无疑就是在给学校的底蕴增砖添瓦。

    阮星回可以确定,今年暑假的招生结束后,工作总结表上就能够看到600+的分数线了。

    如果是比较有竞争力的专业,比如游戏设计、临床医学这些,或许还能再高几十分。

    有了这样的基础,招生问题就不需要阮星回过多地担心了。

    所以她将自己的工作侧重点放在了医院的建设上。

    虽然医院建设并不会给她带来积分的收益,但是眼看着暑假后学校人数就要突破20万,健全的医疗体系就成了必备品。

    无论是全校师生的健康问题,还是不久后要展开的渐冻症三期临床试验,都需要大量的医护来帮忙。

    这样的数字,即便是阮星回现在积分多得没几个地儿花,也供不过来。

    所以只能打起了外来医护的主意。

    虽然在现在这个时候扩招,难免会在其中夹杂着一些成分不明的人员,但这件事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拖下去了,只能在招聘上面谨慎再谨慎。

    星空医院的占地面积不小,建设规模也算得上是T省周边几个省内最大的一个医院了。

    可以说,从最开始建设的时候,这间医院就已经预见到了自己未来的前景,因此提前预备好了巨大的体量。

    但是以现在的需求来看,暂时还不需要建设完全。

    根据国际比较通用的标准,护理人员与人口比例在5:1000较为合适,而医生数量则是应该维持在2:1000左右。

    也就是说,以星空学院未来的人口数量来看,星空医院至少也要配备500+200的医护数量。

    但数字不是这么算的。

    以国内的医疗资源数量,每千人所能平均到的医护数量也才1+3人。

    即便是星空医院财力雄厚,能够达到2+5人也很难。

    而且星空医院所要应对的病人数量也会随着医学院的成果产出而飙升,等到医院进入平稳发展期之后,预计需要上万名的医护才能够满足需求。

    不过现在医院在建设初期,暂时不需要考虑那么久远。

    可即便是按照国内平均水准来配备,医护数量也要达到共计一千人才勉强够用。

    这个人数,还没有算上医院里面需要的保洁、保安等职工。

    而星空大学医学院目前为止一共15个专业,所有老师加在一起才刚够五百人。

    即便是他们全部驻扎医院看诊,也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

    更何况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有教学或者科研任务,全部加起来能提供100个劳动力就不错了。

    对外招聘,势在必行。

    星空医院作为渐冻症治疗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会在山里盖学校啊》 140-145(第9/22页)

    技术临床试验的定点医院,最近这段时间可是狠狠地出了名。

    毕竟是一个久负盛名的不死绝症,人们都想要看看是否能够被攻克成功。,

    所以,当星空医院对外招聘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外界就有不少人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报名参加招聘的人数也不少,仅仅是对外公开三天后,星空医院这边就收到了数千份的简历,而投递时间还有一个星期。

    在这样的简历海中选择最合适的人选,显然也是一个大难题。

    医学院的老师们只能无奈地暂停了能暂停的工作,开始拣选已经被招生办筛选过一遍的简历。

    这会儿招生办正是业务淡季,直接整建制被阮星回丢去干人事工作了。

    反正都是招,招学生和医生,哪个不是招。

    而且招生办要做的工作也不需要过多的医学专业背景,主要就是把一些简历造假的人给挑出来,给老师们减少点工作压力。

    毕竟他们面对的简历数量虽然少了,可要仔细筛查的部分却是多了的。

    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半个月后,初步确定进入第一轮面试的医护名单被总结了出来。

    递到阮星回手里的名单长达3600人,与医院目前需要的1000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这还不算完。

    阮星回将无所事事的系统薅了过来,用积分兑换了系统的工资。

    “来,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行走的五十万。”

    这是之前就跟系统说好的事情。

    星空医院本身的机密虽然不算多,大头都在医学院的实验室里。

    但毕竟也会接触到一些前沿医学技术,阮星回是不希望在医护方面出纰漏的,于是和系统商量好了要拜托它来筛查一遍这些人的数据。

    像是那些账户有异常收入的、最近频繁和以前没有联系过的境外账号联系的,都在它的检查名单里。

    阮星回倒不是想要探查别人的隐私,只是不希望自家的技术就这么被人偷了去。

    如果是公对公的交流学习,她自然是乐意的。

    但她不允许出现端碗吃饭放碗骂娘的行为。

    再说了,自家人都还没几个学会呢。

    有了系统的帮助,这份名单再度缩水。

    即便是阮星回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看到短了一大截的名单之后还是忍不住想要爆粗口。

    三千六百人的名单,经过筛选之后只剩下三千一百人。

    几乎是6:1的比例。

    看来是星空大学最近在网上的风头实在是太响亮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将单独拉出来的这部分名单存好,阮星回把通过审查的3100人名单发回了招生办。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约面试和进行面试了。

    面试本身也不是一轮就能结束的事情,像是医护这种实操技术性比较强的职业,笔试、面试、实操都是必须要考察的项目。

    不过第一轮人数太多,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线上面试的方法。

    至于媒介,就选择了星空网课pp。

    APP:得,我知道了,我是一块砖,哪用往哪搬。

    足足三千人的面试,全部做完一遍,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这一轮筛去了1200人。

    后续的面试、实操又先后筛掉了470/320人,又有30人因为个人原因放弃入职,最终,医院的全职医护人员数量被固定在了1080这个数字上。

    这批医护在一个月内陆陆续续到岗,总算是将医院的基础架构给撑起来了。

    截至此时,医院的人手已经足够日常使用,并且还会有一定数量的医学院教师、实习学生可以随时补充到队伍中来。

    短时间内,已经足够星空医院的需求。

    对外招聘的医护们入职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批志愿者全部入院一个月后,而这个时候,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撤回去休息了才半个月,又要开始忙碌新学年招生的工作。

    第二批志愿者入院之后,第一个安排就是全员体检。

    额外多出一百人的体检需求,对于当时的星空医院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

    为了避免志愿者们因为等候时间过长,所以这次体检的先后顺序全部都是由抽签决定,至于抽签顺序,则是由到达医院办理住院手续的时间来决定。

    因为这个办法,志愿者和家属们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而等到所有人的体检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

    这一百名志愿者大体上进行过两次分类。

    第一次是按照年龄性别体型来分的,其中30岁以下青少年占比20%,30-50岁壮年占比50%,50-80岁中老年占比30%,每个年龄段中的男女人数各半、各类体型所占据的比例也是相同的。

    第二次则是按照病程分类,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的人数也是基本相等。

    这样一来,临床试验所能够得到的结果也就更加具有普湿度。

    一百人的体检全部做完后,就进入到了前期的调养阶段。

    不是所有人的身体状况都适合立刻做手术的。

    他们中有人过于瘦弱,有人过于肥胖,有人的基础疾病药物与治疗药物稍有冲突需要调整……

    再加上病程发展速度、病情严重程度。

    最终,才形成了一张手术安排表。

    经过第一轮的临床试验之后,杨初作为最重要的主刀医生已经对于技术算是比较熟练了,但是想要把一门技术推广开来,他一个人会显然是不够的。

    不说别的,哪怕他每天做两台手术,在手术室里待十几个小时,二轮临床也要两个月才能把手术做完,三轮人数至少一千,这要排到哪年哪月去?

    所以,杨初也在培养助手。

    但即便是有助手帮忙,最开始的时候也需要杨初多盯着几分,后期才能够慢慢放手。

    从原本的一天两台、几乎手把手教,到后来的一天四台、主盯关键点并随时准备托底抢救,等到所有志愿者手术全部结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后。

    杨初这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没有消停过,每天都可以算得上是满负荷工作,即便是他来自系统的躯壳足够强劲,这个时候也有点不堪重负了。、

    好在第一批的助手已经算得上是初步培养出来了,不出意外的话,再练一段时间、总结学习一下,下一次临床的时候就可以独立手术。

    但是,二期临床的手术虽然结束了,可复健却还是一个大工程。

    一百人的情况全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肌肉僵化程度、保养程度、失感部位、程度各不相同,复健方案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

    指定不同的康复手册也是一个繁琐又枯燥的工作。

    等到这一轮忙碌过去,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